可可簡歷網

垃圾調查報告推薦8篇

調查報告是調查過程的結果,可以用來支援決策、解決問題或者提供參考意見,調查報告可以涵蓋各種領域,如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商業等,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垃圾調查報告推薦8篇,感謝您的參閱。

垃圾調查報告推薦8篇

垃圾調查報告篇1

一、提出問題;

正值過年期間,同學們都領取了長輩的壓歲錢,大多數同學都會利用壓歲錢買平時想要的或是食品。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飲食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生活中的垃圾食品處處可見,而且許多人也喜歡吃垃圾食品,但垃圾食品嚴重危害人們身體健康,因此我對垃圾食品進行了社會調查。

二、研究方法;

1:通過走訪觀察完成某些家庭食用垃圾食品的採訪記錄

2:通過問卷調查,調查出食用垃圾食品的主要人群

3:上網瀏覽收集有關垃圾食品的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

三、調查情況:

據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家庭都會食用垃圾食品或多或少,但都會有節制的食用,國小生的大多數都會用來購買垃圾食品,不明白垃圾食品對人體健康的害處,儘管家長再三強調不要購買垃圾食品,國小生卻不能節制自己。

四、結論:

通過調查我發現國小生食用垃圾食品佔多數,成年人食用垃圾食品的較少,所謂是垃圾食品是指僅僅提供一些熱量,沒有別的營養成分的食物或是營養成分超出人體需求量有並最終在人體內變成多分成分的食品。

2.根據調查的結果看來一些同學認為垃圾食品無害並且不清楚這些食品的危害,大部分人都知道垃圾食品的定義但是關心的.人還是佔了少數,肯德基的,大街上的小吃,燒烤,方便麵油炸食品這些都被大多數人認定是垃圾食品多食用這些食品會變胖、致癌、上火等等。

3.據瞭解大部分食用垃圾食品的主要原因是可口或便宜。

五、提出建議;

1.建議人們去了解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全球十大垃圾食品及其危害

2.垃圾食品也並不是不能吃,關鍵是要懂得平衡自己的營養與熱量懂得均衡調配飲食就可以減輕或避免垃圾食品的危害,要多吃蔬菜、水果、豆類、奶類等。健康的衛生的食品要保證飲食的多樣化。

垃圾調查報告篇2

一、問題的提出:

每天放學我們都會發現一種奇怪的現象,大部分同學不是向家的方向走去,而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如餓虎撲食般地朝學校對面的小賣部衝去。他們掏出家長給的零花錢,買了一些色彩鮮豔、包裝簡易,還贈小玩具的食品。它們到底是什麼?你們吃過它嗎?你們喜歡它們嗎?於是,我們就此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書籍,報刊

2、上網瀏覽

3、詢問家長或其他長輩

4、實地調查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1、實地調查:

(1)我們就對於這些食品的喜歡程度,調查了二十名同學。情況如下:10名同學經常吃,8名同學曾經吃過,2名從沒吃過。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經常到學校周邊小賣部買這類食品吃的同學比較多。在問到原因時,同學們有的說“好吃”,有的說“因為好玩”,還有的說“便宜”。這些便宜的食品,真的那麼好吃嗎?它們衛生嗎?經常吃這些食品對我們的健康有什麼影響嗎?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進行了更加細緻的調查。

(2)我們暗訪了學校周邊的一些小吃店,很多小朋友都搶著購買各種小食品。而我們還親眼看見了一位叔叔用剛抓了錢的黑乎乎的手剝香腸,我們覺得太不衛生了。當想到我們平時也沒少吃他家的香腸,我們都有些想吐了。我們還發現了一些想不到的東西,有“魷魚絲”、“小香腸”、“香菇牛肉”、“辣條”??

我們挑了一些食品,經過仔細觀察、分析,發現這些食品的安全不合格,有的屬於典型的“三無”產品,既沒有生產廠家,也沒有生產日期和任何的安全合格標

2、查閱書籍和報刊:

在查閱書籍和報刊時我看到了一件令人氣憤的事:大家都愛吃肉鬆麵包吧!可是你們知道肉鬆麵包它是怎麼做出來的嗎?下面我就給你們講一講。

先從廠子運來的豬肉開說吧!廠子用運來的病死母豬做肉鬆。晒制豬肉的時候,豬肉上還爬有蒼蠅; 工人還說老母豬肉煮不爛不好吃,但它做肉鬆是最好的,而且老母豬做肉鬆是很普遍的事情了。

3、詢問家長和其他長輩:

通過問家長我們知道了我們愛吃的腸也存在安全隱患。因為在天津雙利食品廠的生產車間裡地上堆滿了各式各樣的腸,工人們忙著把腸的肉衣給剝開,筐子裡還放著已發黴的腸,散發出難聞的臭味。蒼蠅在上面到處亂飛。據工人介紹,這些腸是從市場回收回來的,過了保質期。過了保質期的腸就把它的皮剝了,消毒、用水清洗,攪碎做回收餡。再把腸里加入色素,加入色素的腸與鮮腸差不多,工人很快把色素和冰塊的混合物倒進攪拌機裡。所以我們建議大家不要吃太多腸,因為這些腸都是黑心腸!

4、上網瀏覽:

通過上網瀏覽,我們知道我們經常吃的三鮮餃子中的蝦仁,也是不正規加工。在北海市的一個加工點,執法人員發現一批已冷凍好的蝦仁和一批農藥“敵百蟲”。執法人員當即對這批蝦仁進行了查封並取樣,隨後,執法人員又查封了北海市銀海區電建村的另一個蝦仁加工點,查封了一批劣質蝦仁和用於蝦仁上色的化工原料。原來蝦仁也是這麼做出來的呀!我們建議大家要慎重選擇蝦仁和海鮮。

四、結論: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理解了老師家長不讓我們買那些無證小販們做的烤腸、小串、辣條等的原因,那都是為我們的健康著想啊!

食品安全直接關係到我們的健康,為了我們能夠健康茁壯地成長,我們特提出以下建議:

1. 同學們堅決不要購買學校周邊街頭巷尾的“三無”食品,吃好正餐,多吃水果。

2. 食品安全部門應當加強對學校周邊商店的檢查,使同學們免受這些垃圾食品的危害。

3. 同學們要購買正規廠家生產的食品,儘量選擇信譽度較好的品牌。購買食品時要仔細檢視產品標籤。食品標籤中必須標註:產品名稱、配料表、淨含量、廠址、生產日期、保質期、產品標準號等。不買標籤不規範的產品。

垃圾調查報告篇3

前??

隨著人類文明程序的加快和經濟的快速增長,我們不斷用“文明”的方式增加大自然的負荷。溫室效應,臭氧層空洞等一些環境問題正在逐漸的威脅著我們的生活環境,但是這些慢性自殺的行為卻還沒被大多數人們完全認識到。各種破壞環境,威脅生態平衡,以犧牲生活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效益的行為屢見不鮮,甚至在培養下一代人才的校園中也存在著這些問題。

校園是我們的第二個家園,美麗的校園環境會使我們心曠神怡,有更高更好的學習狀態,但現在我們這美麗的校園卻在經受著垃圾的侵犯。為了保護我們的校園,我們小組對我校的垃圾投放現狀和處理方法進行了調查,調查過程中,我們採取了問卷調查和隨機採訪的方式進行了調查。從中我們發現了校園的垃圾處理情況還是有一些不足之處的。而校園垃圾的處理成不成功是關係到校園形象的重大問題。

調查背景:

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的今天,我們遭遇了許多由環境問題引發的災難,如干旱,洪水,沙塵暴等,這都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越來越多的目光投向了環境保護,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驕子,更應該起一個帶頭作用,用我們學到的知識和年輕的活力做出一個優秀有創意的專案,對校園以及社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力。

我們應當抱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參與其中,做出具有我們特色的公益環保創意來。這就需要我們做出一個有影響力的專案來,既有宣傳效果,又有實際操作效果。真正樹立起大學生對垃圾分類回收的認識,建立起學校垃圾分類回收的規範體系,成為重大的一個特色專案,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有效地發揮專案的環保效益和社會效益。

調查目的:

通過問卷調查我們學院師生的環境保護意識,來分析當前我們大學生環保意識的現狀;使同學們瞭解垃圾分類的好處,樹立環保意識和垃圾分類處理的意識,提高同學們自身的環保意識,是同學們做到從我做起,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得知我校學生垃圾分類的意識不強,總體的環保意識總體不強,具體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首先,環保素養不高,有關環保的基礎知識匱乏。在調查中發現有將近七成的同學對環境方面的知識瞭解甚少。例如,對“如何處理平時的垃圾”這樣的問題,在被訪者中只有51.7%的同學知道除廢品外其它全部投到垃圾桶;而對於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的標誌,關於自然資源的有限性,以及什麼是電子垃圾等這樣的日常知識的瞭解也很欠缺,只有五成的同學可以較為清楚的回答。可見,我們大學生的環保知識還需加強。

其次,環保行為和習慣還有待養成。當我們漫步在大學校園的時候,除了被濃郁的知識氛圍,幽雅的環境所包圍外,也經常會看到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很多人形容大學校園裡的垃圾桶是以垃圾桶為圓心所形成的地帶,很多同學雖然能把垃圾扔進垃圾桶,卻忽視了“可回收”與“不可回收”的問題。種種跡象表明,當代大學生的環保行為和習慣還有待養成。

目前,我校垃圾處理主要是各個宿舍樓的清潔人員將每一層的垃圾統一收集,送至樓下,由垃圾收集車不分門類的集中拉走。這樣既加重了清潔人員和垃圾處理廠的工作負擔,也浪費了一部分可以回收再加工的資源,同時還造成了垃圾處理過程的環節重複。

此外,雖然現在大學生環保意識總體上提高,校園內也可以看見“你丟掉的不是垃圾,而是你的尊嚴”之類的標語橫幅,但是隨處丟垃圾的現象仍然存在。而且學校安排的各個學院打掃校園衛生的值周活動,不僅對提高環保意識沒有太大的作用,反而浪費了學生們的有效學習時間

針對當前大學生環境保護意識不強的現狀,提出的對於大學生環保教育對策:

大學生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受到社會、家庭和學校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家庭教育是環保意識教育的起點和基礎,學校教育是環保意識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社會則對人的環保意識起到調整和定型的作用。只有社會、家庭、學校密切配合,互相促進,才能營造出一個重視環保、積極保護環境的氛圍,才能使大學生們有較強的環保意識。

首先要大力發展經濟,為環保意識教育創造雄厚的物質基礎。應該利用各種宣傳媒體和輿論工具在全社會開展積極有效的環保宣傳。既要宣傳環境保護法,使人們認識到環境保護是有法律依據的,同時也要積極宣傳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不僅讓環保意識在每個公民的思想意識中生根發芽,更要在大學生群體中有更好的體現。

其次要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全體公民的文化素質。只有國民素質有了整體的提高,才能使全體公民更深刻的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從而營造出一個人人都注重環保的大環境。這對於正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時期的大學生來說,無疑會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要重視家庭環保意識教育,家庭教育的影響對大學生公民意識的形成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家庭是人最先接觸的環境,也是最早對人實施教育和影響的地方。家庭環境的薰陶不僅影響子女個性的發展和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和確立,而且對子女的環保意識的形成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當代中國,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家長們往往只注重子女的學習成績,而往往忽視孩子的非智力品質,如環保意識。要想提高大學生的環保意識,家長就應該轉變觀念,提高自身的素質,要以身作則,言教與身教相結合,從小培養子女的環境保護意識;讓孩子從小認識到人與社會、自然的關係,增強孩子對社會的`責任感。為了更好的利用家庭教育,應該對家長進行專門有效的教育培訓,同時,作為家長也要及時有效地配合學校對學生進行環保意識教育。還要加強學校環保意識教育,大學生是社會中最具活力的一部分,是中國未來發展的主力軍,他們的環保意識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中國的未來的環境狀況。而大學校園是大學生獲得知識,完善自我的地方,學校教育會對在校大學生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大學生環保意識不強跟學校的教育體制息息相關因此學校應加強環境意識教育的措施:

1、構建大學生環保意識的校園文化 學校是培養大學生環保意識的主陣地,大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主要來源於學校。學校要充分認識到大學生環保意識的教育和培養不僅是某一個學科老師的職責,而是教職員工的職責。在學校,領導要積極倡導和支援環保意識教育,並起到先鋒和帶頭的作用;教師要身體力行,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教書育人;各職能部門也要積極配合,用各項管理來突出環保的重要性。

2、建立並完善大學環保意識教育內容 環保意識的教育和培養應該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環保教育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一個人從出生開始就應該接受相應的教育,在不同的時期,應該針對其身心的特點給予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大學生正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同時他們又有著頭腦聰慧、求知慾強、思想領先、創造力強、精力旺盛等身心特點。對大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應著重以下兩方面,一方面,加強相關法律的介紹和講解。在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高校的環保教育必須與之相適應,可以通過課堂教育、課外實踐等形式,向大學生宣傳環境保護的知識。另一方面,深化道德教育。在現實生活中儘管我們有很多口號,有很多英雄榜樣,學生也背誦很多理想道德,但我們大學生知行不一,表現出道德情感淡漠,道德意志薄弱等。而表現在環保方面更是如此,一些學生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亂丟垃圾、損害公物、隨地吐痰等,這些現象的出現教育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一個國家公民的環保水平可以影響一個國家的形象,一個人的環保水平也能夠體現一個人的素養。所以作為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大學教育,一定要強化道德教育,特別是將環保意識教育納入其中。

3、改進對大學生環保意識教育的方法 在對大學生環保意識的教育上要體現主體精神,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及其需要,指導和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在教育中,可以根據大學生具有頭腦聰慧、求知慾強、思想領先、愛好模仿等特點,通過榜樣示範或典型教育的方法去啟發和感染大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重在參與,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來增強大學生的環保意識;也可以充分利用各種媒體的宣傳對其進行感染和薰陶,從而達到培養其環保意識,並使之得到昇華和提高。而在檢驗方式上,應注重對學生的知行結合進行評判,避免應付考試式的檢驗,只有這樣才能起到實質性的效果。

4、發揮大學思想政治課的主渠道作用 目前,雖然在我國還沒有設定專門的環保教育方面課程,但是從國小開始,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類課程就已經開始設立,這對民族意識的培養、法治精神的薰陶、權利義務觀念的習得和公民道德的養成,以及環保意識的培養和提高都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思想政治課除了傳授關於民族意識、法律意識等方面的知識,在環保意識的培養方面也下了比較大的工夫。

5、提高大學教師對環保意識認識水平 環保意識教育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實施者。現代環保意識教育已經與眾多學科密切聯絡,是一門跨學科的綜合性學科,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須具有淵博的知識。同時,各學科的教材中均蘊含著豐富的環保教育資源,但這些資源能否得到挖掘,關鍵在教師。因此,教師要增強學科滲透的意識,充分挖掘學科中的環保教育素材,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落實環保教育內容。只有這樣,才能使環保教育落實在課堂教學之中。作為教育工作者還必須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職業道德,要成為學生信服的楷模。特別是環保教育,一定要言傳身教,切不可言行不一。此外,還必須強化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角色意識,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

通過這次對學院同學垃圾分類的調查使我瞭解到,同學們對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的意識還不夠強烈,以此我們得出了當前大學生環境意識還很淡薄,環保知識匱乏,對於日常良好的行為習慣還有待養成。針對這一問題,我們進行了詳細的結果分析,並提出了針對大學生環境意識淡薄這一問題相應的解決辦法,提出了相關的建議。總之,環境保護,教育為本。加強環境教育,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環境意識,提高保護和改善環境的主動參與機會,養成正確的有利於環境的行為習慣,對於大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具有重大意義,同時這也是當今時代的需要,是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一個好的環境能使人心情愉快、賞心悅目,也能帶給同學們新鮮的空氣,從而提高我們生活的質量,工作的效率。在這裡我號召大學生們齊齊行動,參與垃圾分類,保護地球家園,共創美好校園!!

垃圾調查報告篇4

一.調查基本情況:

1.調查目的:

瞭解大學生垃圾分類意識和行為,研究大學校園內有效地垃圾分類措施。

2.調查範圍:

湖南商學院北津學院。

3.調查方法:

抽樣調查—對大學垃圾分類情況抽樣調查,調查校園不同區域的垃圾分類設定。

4.調查時間及事件:

20xx年12月20日:調查分類垃圾桶設定情況。

20xx年12月21日:向學生以及後勤人員發放調查問卷。 20xx年12月22日:調查結果彙總。製作統計資料表。

20xx年12月23日:完成調查報告,徵求相關老師更改意見。

二.調查結果

發放問卷數:200

第一個表格表明在受調查184人中有30人滿意校內的垃圾分類措施,50人不滿意,108人覺得一般。

第二個表格表明138人覺得有必要在校內設定不同種類的垃圾分類設施,我們可以看出近一半的人對學校現有垃圾分類設施一般,有超過一半的人認為有必要在不同區域設定不同種類的垃圾分類設施。可見大學垃圾分類設施不完善成為實現垃圾分類的客觀阻礙之一。

從第三個表格可以看出68人有分類丟垃圾的習慣,78人偶爾有丟垃圾的習慣,42人沒有分類丟垃圾的習慣。可見大部分學校有一般垃圾分類的意識和行為,還有小部分人則沒有。

第四個表格表明有3/4的人沒有將垃圾分類回收的習慣。可見大學生還沒有垃圾回收的意識。主要是嫌麻煩,回不回收無所謂。所以加強思想上的教育尤為重要。

第五個表格反映出大學生對垃圾分類基本知識的瞭解程度。可見大學生對垃圾分類有基本的瞭解。

第六個表格可以看出垃圾分類困難主要是同學們自己的意識不強,其次是學校的垃圾分類措施不完善。

第七個表格和第八個表格說明近3/4的同學希望學校增設垃圾桶並表示願意遵守學校相關規定,可見同學們對垃圾分類的積極性是很高的。

三.問題及思考

總的來說,大家對垃圾分類的現狀不是很滿意,大家都看到了現行的垃圾分類制度存在無問題。大家有分類意識,但意識欠缺,加上其它客觀因素使得分類措施無法得到落實。垃圾設施的不統一使得分類意識逐漸削弱。

四.解決建議

1.校園設立分類垃圾桶

2.分類垃圾桶的改革。總體來說,垃圾可分為四大類:可回收垃圾,有機質

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由於大學校園裡各個區域分類比較明顯,因此在各個區域裡產生的垃圾種類也不同。所以我們在設立分類垃圾桶時,可以根據不同區域產生的垃圾種類來設立不同的垃圾桶。

3.由青年志願者協會等學生組織在校園內進行宣傳。調查中顯示,高校學生

雖然是高素質人群,但是由於專業的限制,平時並不接觸最基本的環境知識,所以對於垃圾可否分類,如何分類並沒有足夠的知識。這也是分類中最大的瓶頸,因為缺乏知識就不可能做到所有人都進入垃圾分類的行列,給分類增加了很多困難。

附;調查問卷

關於大學生垃圾分類的調查問卷

為充分了解我們同學在日常生活中對待垃圾的處理情況進一步培養我們同學保護環境,低碳生活的意識和行為習慣,我們開展了一次關於我院垃圾分類的調查,請各位同學抽出時間積極配合,認真作答。 1.你對學校的垃圾與分類措施是否滿意?

a.滿意

b.不滿意

c.一般

2.你認為有沒有必要在不同區域設定不同種類的垃圾分類措施?

a.有

b.沒有

c.無所謂

3.你在學校有分類丟垃圾的習慣嗎?

a.有

b.偶爾

c.沒有

4.你在宿舍有將垃圾分類回收嗎?

a.有

b.沒有

5.下列日常垃圾中你認為哪些是可回收的?(多選)

a.廢紙

b.塑料

c.玻璃

d.金屬

e.廢電池

f.磚瓦瓷磚

6.你認為進行垃圾分類困難是因為()

a.學校垃圾分類措施不完善

b.自己的意識不強

c.後勤人員工作不到位

d.其他

7.你希望學校增設垃圾桶嗎?

a.希望

b.無所謂

8.若學校嚴格規範垃圾分類措施你願意遵守嗎?

a.願意

b.不願意

問答題:

9.中國的垃圾一般分為哪四類

10.你對學校的垃圾分類措施有什麼建議

垃圾調查報告篇5

調查目的:通過展開地區垃圾分類情況調查和考察,調查各地方垃圾分類情況,從中瞭解如今社會垃圾分類情況,並思考本質上思考問題所在,嘗試尋求解決方法,體驗研究問題的過程。

一、實踐前期

活動前的準備,在20xx年5月3日我們就開會討論,明確主題,調研方向,訪問物件和具體分工等關鍵事情,為我們即將開始的實踐活動堅實基礎。

外出調查:

時間

地點

主要訪問物件

主要方式

20xx-5-10

大學

學生

攔截式訪問,調查問卷

20xx-5-11

荔香公園

遊客

攔截式訪問,調查問卷

20xx-5-17

陽光荔景小區

社群家庭

上門訪問,調查問卷

20xx-5-18

桂廟新村小食店

店老闆

上門訪問,調查問卷

外出調研前,我們先準備調查問卷,以及問題的制定,以及做好明確分工和分組,作簡單的禮貌培訓;一同到達目的地後根據組長所分配任務,去調查訪問;

大學垃圾分類調查:

受調查人群為學生,校內清潔工以及垃圾站工作人員,同時我們也參看某些工作人員工作流程,親身感受他們的工作以獲得更多的資料。同時我們也派發調查問卷,儘量注意分發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學院的同學以獲得多方面的資訊。

荔香公園

受調查人群為觀光旅客,公園遊客,公園內的清潔工,一些公園管理等,針對公園人流量大的特點,遊客身份有多重等特點,我們不僅安排大量的調查問卷,設計更多的問題,以各種方式與訪問物件交流,以或更多的資訊。

陽光荔景小區

受調查物件主要為一些家庭以及小孩,通過訪問了解人們在家裡,在日常生活中的習慣,父母在垃圾分類上是否為孩子樹立模範,對孩子的教育有沒注重過這些方面,孩子有沒真正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等等,有助於我們瞭解進行垃圾分類的困難所在。

大學桂廟新村的小食店

受調查物件是店員、店老闆,訪問了解老闆對不同垃圾分類是否支援,願意出一份力;店員在垃圾分類的情況;

後期資料分析處理:

在調研過程中,我們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文化層次,不同身份,不同地方的人群分派調查問卷以確保調查的平衡性。其中我們派發400份調查問卷,回收390份。

在其間我們的調查首先發現,人們對垃圾分類概念甚為模糊,很少進行垃圾分類,一般是一概扔掉。調查中發現大約佔52.08%會在進行垃圾分類,但這大多侷限與可賣為和不可賣,作為廢品分開。

然後我們發現,許多人連一些基本的知識不瞭解或不注意到。在調查過程中,我們設計了一道有關垃圾分類常是的題目:“即黃色垃圾桶裝什麼型別的垃圾。”結果顯示,只有我們所調查的390人中人,只有30人即佔33%是能準確回答問題。如下圖所示:

1:金屬易拉罐;

2:硬紙板;

3:廢報紙;

4:玻璃器皿

這其中向我們顯示出,人們對垃圾分類的知識還有進一步提高,甚至即使有垃圾分類這樣的回收分類機構,礙於人們的不瞭解和疏忽,遠遠未做到垃圾分類。

雖然說是人們的一些生活知識不瞭解,但從上還是人本身的態度問題,垃圾是放錯位的資源,大家真正做到垃圾分類才有利於社會,有利於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在接著的調查中,我們發現,許多人還是願意在家就垃圾,這是很不錯的,只有靠大家才能真正做到垃圾分類普及,真正做到環保,有效的利用資源,儘管如此,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沒想過這個問題,沒有這種意識態度。如下圖所示:

系列1表示在家有進行垃圾分類,沒有,沒有這種想法

系列2表示會按可回收與不會可回收扔垃圾,不會,不確定

系列3表示會把垃圾拿到垃圾回收站去賣,不會,沒有這種想法

大約佔60%的市民願意在家進行垃圾分類,儘量分開可回和不可回收迴圈利用以使資源得到迴圈利用。儘管比率不適合明顯,這也是一種好的趨勢。

從人本質上說,普及垃圾分類還是有很大欠缺,出了人本身外其他因素或許也能左右人們的行為。於是我們有設計給另外一個題目,瞭解人們認為進行垃圾分類最大困難是什麼時,大部分人(239即61.28%)認為是垃圾分類得不到妥善處理,如下所示:

1大多數人不支援;

2垃圾分類後得不到妥善處理;

3形式主義盛行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影響;

4其他因素

眾多人認為現在即使自己做到垃圾分類,再接著的六成中卻沒有得到更好的措施或專門的機構或人員去管理,做了也沒用。或許這有一定的道理,但垃圾分類首先是由各人做起,才能繼續進行下去,人們未能踏出關鍵的一步,又怎能知道不能實現?

3、資訊來源:

我們組是以對部分市民以調查問卷的方式展開調查,劃分年齡段且職業分佈廣泛,其中有老師、醫生、學生、企業員工,家庭主婦、退休老人等。我們還對部分食店採取調查問卷及採訪形式,以此瞭解人們對垃圾分類認識和不同反應。

區域性範圍的調查和樣本的稀少會帶來結論的武斷,但我們已經儘量以最少的時間和最低花費獲得資訊。如我們挑選的訪問地方公園,學校,社群等都比較有代表性的體現不同人群,不同層次的垃圾分類的資訊,能夠很好的確保調查的.平衡性,是我們的調查,社會實踐做的更有價值!

4一些建議:

誠然從對調查物件反饋的資訊可以看出,我們人們垃圾分類意識還不高,未能主動的進行垃圾分類,而且顧及別人的想法較為嚴重。所以我們開會討論的到一些建議是:

垃圾分類應從娃娃抓起,學校應提供關於這方面的知識教導學生,使其成為良好習慣;

政府加強宣傳,大力提倡全民進行垃圾分類:

同時父母也應該樹立好榜樣,一方面做到垃圾分類,另一封面能很好的教育下一代,讓垃圾分類很好的得到實施和普及。

有關部門改善現在的垃圾桶設計,使其更吸引人們自覺的進行垃圾分類。

每個家庭至少拜訪兩個不同型別的垃圾桶。

總的說來,根據我們的調查分析所得,絕大多數人非常願意進行垃圾分類,人們垃圾分類的意識較強,只要加以適當的引導和提供一些資源,垃圾

分類一定能得到普及,在很大程度上節省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

垃圾調查報告篇6

一、調查概況:

調查時間:20xx年10月17日

調查物件:個別家長及個別學生

調查方式:採訪及網上問訪

調查目的:瞭解國小生關於吃零食的解釋及狀況

二、調查過程:

我們學校門口以下一條街全是小吃店,簡直就是一條“好吃街”。上學的時候,經常看見有很多同學拿著零食邊吃邊走路去上學,其零食有:可比克薯片、麻辣蝦、紅鯉魚、伸出小福貴、香辣牛排、美味香芋杯......真是五花八門啊!

我們學校內也有小賣部。每當拉下課鈴的時候,同學們便會一窩蜂地跑出教室,來到小賣部,這時,小賣部便會被圍得水洩不通。有的同學怕被老師看見自己吃零食,便在回教室的路上,大把大把地吃著零食,到教室的時候,零食就“消失”了。

我在小賣部看到了一些認識的朋友等。調查出來的結論則是:富裕家庭買零食的錢為10至50元;小康家庭買零食的錢為5至10元;普通家庭買零食的錢為3至5元;困難家庭為1至3元。

我在網上問訪了一些家長,大部分都說,孩子上學時常向他們要一些錢,說是要買文具、本子什麼的。放學回家翻翻孩子的書包,一看文具、本子什麼的根本沒有,錢也不見了。質問孩子時,孩子都低下頭,紅了臉,一般也不咋當回事,都不知道孩子究竟是否要買文具、本子什麼的。

別小看這買零食的錢,我算了一下,一個學生一年來用的買零食的錢足以上千;十年來用的買零食的錢足以上萬。還要給孩子買衣服,交學費,生活費,加起來那該是一個多大的天文數字啊!

三、意見和建議:

小朋友們,請想一想,你們花的吃零食的錢比讓許多孤兒重新上學,迴歸課堂;給患疾病的小孩治療,重拾生命;讓經濟有困難的的孩子,吃上飯、穿上暖和的衣服等等花的錢要多出很多來。與其到時候患上癌症來花所有的家產來醫治,而且生存的希望極小,不如趁現在“戒”掉垃圾食品。你會選擇那一個呢?總而言之,吃垃圾食品有害於健康,希望小朋友看了這篇作文以後,少吃零食多吃飯,多吃綠色食品。

垃圾調查報告篇7

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化程序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的排放量迅速增加。每年新增垃圾100億t。對垃圾氾濫成災的現實,世界各國的視線已不再僅僅停留在如何控制和消毀垃圾這一老問題上,而是採取積極的態度和有力的措施,著手科學地處理、利用垃圾,將垃圾列為維持經濟持續發展的"第二資源",向垃圾要資源、要能源、要效益。

目前,我國曆年垃圾堆存量已達60億t,佔用耕地5億m2。全國為660個,城市中有200個城市陷入垃圾包圍之中。以城市人口2.6億為例,如每人每年產生440kg垃圾計算,年產生垃圾量為1.14億t。

一、現階段我國垃圾處理問題的基本情況:

我國曆來重視廢舊物資的回收,但過去的廢舊物資的回收主要是受落後經濟的制約,物資匱乏而不得不採取的行為,並非出於保護環境和資源的目的。現在我們有必要把城市垃圾處理資源化與實行可持續發展及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緊密地聯絡在一起,努力在對垃圾資源化的認識上與世界上發達國家同步。20xx年我國廢舊物資回收額達490億元,資源再生企業就業人數約140萬人,全國有18餘萬個回收網點,再生工廠約有5000餘家。

北京市的廢舊物資回收量相當於垃圾產生量的8%;天津市的廢舊物資回收量相當於垃圾產生量13%,儘管如此,我國資源回收率仍低於世界上發達國家水平。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只有靠節約發展,才能使國家繁榮,富強,在人均自然資源偏低的情況下,進一步開展垃圾資源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合理處理垃圾問題的必要性:

垃圾中可利用資源門類很多,建築垃圾和生活垃圾中的無機物可製作建材;生活垃圾中以廚餘垃圾為主的有機物可經發酵制肥或製作營養土,用於改良土壤;可燃物可焚燒供熱、發電;廢舊塑料可製作工業塑料塊、再生塑料顆粒及木塑製品;其它玻璃類、廢紙、廢織物、廢橡膠、廢家電及骨類等均具有利用價值。

對垃圾中資源有不少人有認識誤區,認為經撿廢品的多次挑選已無可利用資源,事實是當前人們對垃圾資源化活動還不是完全的自覺行為,在某種程度上其行為受利益驅使。如目前主要回收金屬、塑料飲料瓶、書報、紙箱等高利潤物資,而對塑料薄膜、玻璃及織物等低利潤物資不感興趣,尤其是導致"白色汙染"十分嚴重的塑料薄膜則很少有人願意自覺回收。同時,生活垃圾中的有機物去除電池等有害物經生物發酵可生產為有機肥的基料或營養土用於改良土地,按生活垃圾中40%有機物計,營養土可用於土地改良、土地復墾將產生多麼巨大而誘人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城市垃圾的處理方法:

解決垃圾問題的目標是將垃圾減容、減量、資源化、能源化及無害化處理。目前主要有填埋、堆肥及焚燒處理三種方法。

1、填埋處理:垃圾填埋歷史久遠,是普遍採用的處理方法。因為該方法簡單、省投資,可以處理所有種類的垃圾,所以世界各國廣泛沿用這一方法。從無控制的填埋,發展到衛生填埋,包括濾瀝迴圈填埋、壓縮垃圾填埋、破碎垃圾填埋等。

採用填埋處理法,首先要防止從廢物中擠壓出的液體濾瀝及雨水徑流對地下水的汙染。一般規範要求回填地最低處的標高要高出地下水位3.3m以上,並且回填地的下部應有不透水的岩石或粘土層。否則需另設粘土、瀝青、塑料薄膜等不透水層。其次,填埋場應設定排氣口,使厭氧微生物分解過程中釋放出的甲烷等氣體能及時逸出,避免發生爆炸。回填後的場地,一般在20年內不宜在其上修建房屋,避免由於回填場不均勻下沉造成的結構破壞,但可作綠地、農田、牧場等使用。

2、堆肥處理:堆肥是我國、印度等國家處理垃圾、糞便、製取農肥的最古老技術,也是當今世界各國均有研究利用的一種方法。堆肥是使垃圾、糞便中的有機物,在微生物作用下,進行生物化學反應,最後形成一種類似腐殖質土壤的物質,用作肥料或改良土壤。

堆肥處理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垃圾有機成分的生物化學過程。在生物化學反應過程中,有機物、氧氣和細菌相互作用,析出二氧化碳、水和熱,同時生成腐殖質。根據堆肥原理,可分為厭氧分解與好氧分解兩種。厭氧分解需在嚴格缺氧條件下進行,厭氧微生物分解生長較慢,故不多用。好氧分解過程可同時產生高溫,可以殺滅病蟲卵、細菌等,我國主要採用好氧分解法。堆肥技術的工藝比較簡單,適合於易腐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垃圾處理,可對垃圾中的部分組分進行資源利用,且處理相同質量垃圾的投資比單純的焚燒處理大大降低。堆肥技術在歐美國家起步較早,目前已經達到工業化應用的水平。

3、焚燒處理:焚燒是指垃圾中的可燃物在焚燒爐中與氧進行燃燒過程。實質是碳、氫、硫等元素與氧的化學反應。垃圾焚燒後,釋放出熱能,同時產生煙氣和固體殘渣。熱能要回收,煙氣要淨化,殘渣要消化,這是焚燒處理必不可少的工藝過程。

焚燒處理技術的特點是處理量大,減容性好,無害化徹底,焚燒過程產生的熱量用來發電可以實現垃圾的能源化,因此是世界各發達國家普遍採用的一種垃圾處理技術。

焚燒是銷燬垃圾利用熱能的一種垃圾處理技術。但是,只有對那些不能回收有價物,只能回收熱能的垃圾,垃圾焚燒處理才是科學、合理的。

我國採用的垃圾處理技術,沒有一種方法能夠獨立地實現垃圾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的總目標。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成分愈發複雜,有機物、人工合成材料增多。這種現狀要求垃圾處理技術,應由單一銷燬方法向多種方法、互助配合、共同處理的綜合處理轉變。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垃圾的變廢為寶,為社會提供可利用資源。

垃圾調查報告篇8

一、問題的提出:

1、垃圾的大量產生以及對人類生活的危害。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增長,人類向大自然拋棄的廢品越來越多,大自然已經變得傷痕累累了。未經處理的工廠廢物廢渣和生活垃圾簡單露天堆放,佔用土地、破壞景觀、而且廢物中的有害成分通過颳風進行空氣傳播,經過下雨進入土壤、河流或地下水源,給城市環境帶來嚴重的汙染,嚴重危害人類的生活健康。

2、垃圾處理的不重視。如何處理垃圾的分類,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二、調查的目的和意義

本研究的目的是瞭解正確處理垃圾的方法,並增強學生們的環境保護意識,起到宣傳垃圾分類的作用。

三、調查的方法

1、訪談法。即通過身邊的人進行訪談,瞭解他們對垃圾分類的認識以及做法,從而進一步瞭解現實生活中,人們對於垃圾分類的做法。

2、文獻資料法。通過對圖書館以及網路文獻資料的查詢,瞭解科學的垃圾分類處理方法,併為本研究提供了理論支援。

3、觀察法。通過對不同街道上人的觀察,瞭解垃圾分類處理是否人人做到。

四、調查內容

本研究的主要內容為,垃圾分類處理是否得到實施,馬路上是否存在亂扔垃圾的現象,以及大街上和小區裡的垃圾桶情況和保潔情況。

五、文獻綜述

垃圾是人類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由於排出量大,成分複雜多樣,給處理和利用帶來困難,如不能及時處理或處理不當,就會汙染環境,影響環境衛生。垃圾處理就是要把垃圾迅速清除,並進行無害化處理,最後加以合理的利用。當今廣泛應用的垃圾處理方法是衛生填埋、高溫堆肥和焚燒。垃圾處理的目的是無害化、資源化和減量化。

人類對自然資源開發和利用在規模和強度上不斷擴大。消耗資源速度也在大大加快。一方面給社會帶來了文明,提高了人們生活質量,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加速了垃圾的增長,而垃圾是環境汙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放任自流。疏於管理和處理,那它就會造成公害,破壞生態環境,危及到人們的健康。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垃圾堆放不僅佔用地,還汙染土壤及農作物,隨意傾倒、拋撒或者堆放生活垃圾。

2、垃圾經雨水滲瀝汙染地下水或進入地表水,造成水體汙染。80%的流行病是因此傳播的。

3、垃圾會發生自燃、自爆現象。由於堆放垃圾發酵,產生甲烷氣體爆炸。

4、塑料袋、塑料杯、泡沫塑料製品等白色汙染是不易分解的。

5、危險廢物直接或間接威海人體健康。

6、亂丟、亂扔、亂吐、亂倒、亂貼現象嚴重,果皮紙屑、零食袋、檳榔渣、痰跡等汙物隨處可見;

7、垃圾亂倒亂放,舊傢俱強佔人行道;

8、撲克牌、紙牌撕碎後“天女散花”;

9、“牛皮癬”廣告、“辦證”電話無孔不入,哪裡乾淨、哪裡明亮就往哪裡鑽,且屢禁不止,嚴重影響了城市形象。

10、路面受廢渣土、廢建築材料汙染嚴重。

在現代化城市中,垃圾作為城市代謝的產物曾經是城市發展的負擔,世界上許多城市均有過垃圾圍城的局面。而如今,垃圾被認為是最具開發潛力的、永不枯竭的“城市礦藏”,是“放錯地方的資源”。這既是對垃圾認識的深入和深化,也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國內外廣泛採用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方式主要有衛生填埋、高溫堆肥和焚燒等,這三種主要垃圾處理方式的比例,因地理環境;垃圾成份、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不同而有所區別。

六、調查結果以及建議

(一)、生活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垃圾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產量的增長,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來進行清運和處理,同時處理垃圾還佔用了大

量土地,儘管我們採取了深埋等方式進行處理,但垃圾仍汙染了土壤、汙染了水源、汙染了大氣,而且有礙衛生,影響人體健康,甚至危機人類生命安全,嚴重影響了我們的環境。如何處理生活垃圾,如何讓垃圾變害為寶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大問題,實施垃圾分類回收,變廢為寶,把垃圾這個沒有被充分利用的資源進行再利用是非常必要的。為此政府加大了整治力度,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垃圾分類工作,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改善人居環境,建立垃圾分類試點小區、大廈,以點帶面,帶動市民進行垃圾分類,建綠色城市,為百姓做實事,作為年輕一代的我們身感責任的重大和意義,但在工作中發現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垃圾分類小區沒有做到真正分類。

2、垃圾分類工作認識不夠。首先各級領導的認識不夠,實施的措施、力度不夠,沒有形成一種社會的合力。

3、垃圾分類工作宣傳力度不夠。沒有良好的社會氛圍,雖然在垃圾分類工作中採取了培訓、設立宣傳站、擺放宣傳展板、出板報、入戶進行宣傳、發放宣傳單等多種形式對垃圾分類小區、這樣看來垃圾分類的宣傳工作是遠遠不夠的,需要一個整體的社會氛圍,一個全社會的參與。

4、各部門之間協調不夠,沒有真正意識到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性。政府對垃圾分類小區、大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由於多種原因垃圾分類工作沒能真正的實施。

(二)、針對這次的調查中發現的問題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

1、人們對垃圾拈輕怕重不分類;

2、人們沒有深刻的環保意識;並且不十分自覺的進行分類;

3、國家沒有制定相關的法律;

4、市面上有害垃圾太多,不知如何分類;

5、垃圾箱分類不夠完善;

6、對垃圾分類知識的宣傳不夠。

(三)、我對此做出的建議:

1、設計環保獎罰;

2、培養人民自覺的環保意識;

3、定期增多分類垃圾箱;並做好分類標誌,標明用途;

4、多搞一些環保活動,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

5、加大環保宣傳力度,讓環保成為一種習慣;

6、增加相關的環保法律,並嚴格執行,打擊不環保的行為。

人類作為一種生物在這個地球上生存,從最初的茹毛飲血到現如今的萬物之靈長經歷了萬年的時間,對地球的索取從也從最初地球可以承受的範圍到如今的岌岌可危。人類在發展自身的.時候並不是所有的資源都能完全應用,那些我們所不能產生效益的東西被稱之為廢物。戰爭年代,或許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對地球有大的威脅,但是在如今的和平大環境下,卻也有暗流湧動。人類要生存,就會有生存的副產品出現,我們稱之為垃圾,如何處理好它們,是一個極具現實意義的課題,因為人類數量的極具增加,若是不能妥善地處理好,那麼等待我們的將是危險的未來。

但事實上,我們的生活廢物並非真的一文不值,有害無益。世上沒有垃圾,只有放錯了地方的資源。或許如今的科技水平並不能完全地將垃圾轉化為資源,但是轉化個五六成還是做的`到的。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答案就是垃圾分類回收再利用。分類則是最重要的一步。

生活垃圾可分為以下4類:可回收垃圾,廚餘垃圾,有害垃圾以及其他垃圾。其中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布料五大類。而廚餘垃圾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果皮等食品類廢物。有害垃圾則是指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等。其他垃圾是除上述幾類垃圾之外的磚瓦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紙巾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

先不談需要特殊處理的有害垃圾以及被填埋的其他垃圾,光是那些可回收垃圾和廚餘垃圾若是處理得好就將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本次的調查旨在瞭解當地對垃圾處理的現狀如何,是否進行了分類等問題。由於個人精力有限,就對家附近做了調查,調查的範圍包括:2個農村,3個高階住宅區。三個區域的選取也是考慮到了不同的生活水平居民對與垃圾分類處理的態度。雖說不能完全代表上海,但也可以管中窺豹,略具一定的代表性。

在xx村以及xx村,由於當地居民都屬於務農的,可以說是個農村。那裡真正產生的生活垃圾並不多,要煮菜,自家的院子裡摘點新鮮的瓜果就成,無需去菜場。有的垃圾也就是一些塑料袋之類的,由於當地還在使用老虎灶與秸稈煮飯,那些塑料也被一起焚燒掉了。而餘下的一些廚餘垃圾大部分都是直接傾倒在自留地中,由於人口不如上海稠密,所以傾倒量也沒有超出環境的自潔限度,那些廚餘類垃圾反而會慢慢變成肥料。真正如紙箱子,塑料瓶之類的還會有人定期收取,到也不算是垃圾,已經算是被納入回收的範疇了。總之,xx村與xx村的垃圾分類處理還是很不錯的。

由於是老式居民區,建造的時間也在92年到93年,所以居民大多是xx本地人,xx人的素質還是不錯的,但是垃圾分類的問題也沒有做好。問題出在哪裡呢?整個小區,一共有6個小型垃圾站,但是其中的垃圾桶都是統一規格的黑色大垃圾桶,並沒有什麼分類的舉措,而垃圾桶內也都是一袋袋的居民的生活垃圾,並且也經常看見有拾荒者翻開居民們的垃圾袋尋找有價值的東西,十分混亂。每天早晨都會有垃圾車來將垃圾收走,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將一桶桶垃圾倒上車,也並沒有什麼分類處理。

通河三村略好,垃圾桶有可回收垃圾與不可回收之分,但是居民們卻也還是如呼瑪二三村的一樣,將垃圾在家打包好,沒有分門別類的投入制定垃圾桶。而垃圾車更令人失望,直接囫圇將不同垃圾桶的垃圾倒入同一輛車內。

最後是高階住宅小區,其特點是居民素質比較高,物業硬體條件好。先說和欣國際花園,它在每幢居民樓樓下設有垃圾桶,但是並沒有分類。接著是寶宸怡景園和寶宸共和家園,兩者同屬寶宸集團下,其垃圾桶有兩類:可回收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按照其上的標籤,可回收的標識:紙類等(報紙,雜誌等)、塑料(袋,盒等)、金屬(瓶,罐等)、布類(衣,被等);其他標識:除可回收物、廢玻璃、有害垃圾以外的各種生活廢棄物。

雖然有了難得的分類,但是事實情況仍不容樂觀,依然是居民的各種袋裝垃圾在其內,所以垃圾並沒有起到分類的效果。

通過以上三個區域的調查,我發現垃圾分類的確還是存在巨大的困難和阻礙。但是總的說來,我認為可以把阻礙分為2類:來自前端的困難和來自終端的阻礙。

先說前端,即垃圾的製造方,小區以及其中的居民。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居民的環保意識更不上社會發展的大潮流。其素質與高速發展的物質生活不能很好的配合起來,不能做到屬於哪的扔哪個桶裡,比如寶宸怡景園和共和家園中,雖然有分類的垃圾桶,但當地居民依舊我行我素。第二,家庭垃圾分類有困難。我們也不能光說居民的不是,的確,如果要分類,那麼家裡就必須要準備幾個不同的垃圾桶,是挺麻煩的,但是這個我認為可以克服。第三,宣傳不夠到位。我記得在05年的時候曾經在上海颳起過一股垃圾分類的高潮,那時候有四種垃圾收集容器,分別收集有害垃圾、廢玻璃、其他垃圾和可回收物,顏色分別為紅、綠、黑和蘭。但是現如今確不了了之。我認為應該繼續這種宣傳,至少讓我們這些生活的人們知道垃圾是如何分類的,以方便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第四,社群的硬體還是不到位,在我調查的三個區域裡,只有寶宸為首的少數社群擁有分類的垃圾桶,而其他的要麼沒有分類,要麼連垃圾桶都沒有。

然而相比較於前端的問題,終端我想才是問題的核心。在05年後四色垃圾桶時代,我就親眼見到運垃圾的工人將四個桶中的垃圾全倒進了一輛垃圾車中。這城市中的生活垃圾,即使被居民進行了一次分類,但最終還是被混合運走,根本達不到預期效果。據我從網上不完全調查所知,上海現階段主要的垃圾處理方式有兩種,其一為填埋處理,其二則是焚燒發電。而這完全違背了垃圾分類的原則,一埋一燒,更是有巨大的經濟支出,據悉,垃圾填埋的費用是非常高昂的,處理一噸垃圾的費用約為450元至500元人民幣。這是一筆怎麼算都虧本的買賣。

政府雖然出臺過相關的政策,比如08年的《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管理辦法》,但是卻沒有做到真正的行之有效,據中國新聞網報道:20xx年,原建設部公佈首批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名單,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南京、廈門和桂林成為首批試點的8個城市。10年時間,儘管各城市一直在探索,但不可否認的是,垃圾分類問題一直在“原地踏步”。

既然發現了問題,就應該解決它們。我認為最重要的一個方法是發現其中的效益。為什麼說拾荒的人是最忠實的環保主義者?因為他們可以從垃圾中發現利益。在垃圾分類的整個過程沒有形成整體產業效益,或者說是效益與投入明顯不符,當然這個和科學技術的不發達也有一定的關係,但是我們可以嘗試著打通某幾個關節,比如建立大型分揀中心,建立堆肥場等。我想在如此上行下效的環境與利益的推動下我們的垃圾分類才能真正進行地有聲有色,而不是說說而已。

其次,我們可以建立有效的賞罰制度而不再僅僅依靠道德約束居民,雖然這樣的日子可能對於我們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以發展為先的現狀還是有些遙遠,但也是未來可行的方法之一。

最後,我認為我們可以借鑑一些國外的垃圾處理方法:比如日本就有一個名為“夢幻島”的島嶼,而它則完全是通過處理後的垃圾填海所形成的;再說在韓國,其廚餘垃圾的回收再利用進行得十分好,韓國規定,凡城市小區每幢樓前,都要設有由環保部門監製的專門盛放食物垃圾的加蓋塑料筒。居民必須將食物垃圾在儘量脫水後倒入桶內,環衛隊在當天就將這些食物垃圾運到指定的飼料或肥料加工廠;而諸如美國,盧森堡等國,其在焚燒發電的技術方面都是位於世界前列的。總而言之,我將最後我們有待提高的地方總結為三個方面:前端,終端和科技。在前端居民主動將垃圾分門別類地投入不同的垃圾桶後,終端人員再將其送至不同的地方,一部分回收在利用,一部分焚燒、填埋、堆肥,當然,其中不能忽略了科技的巨大作用,至此,方能真正做到完美的垃圾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