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優秀作文

【散文】一枝一葉總關情作文

【散文】一枝一葉總關情

何為物?《說文解字》雲:“物,萬物也。牛為大物;天地之數,起於牽牛,故從牛,勿聲。”由此看來,“萬物”起源牛耕之地,“生命”以“物”為根本之說,由來已久。以土地為生命的農耕文化,對“物”的依賴與崇拜,在華夏民族精神文明的演變中,似乎已成一種靈魂圖騰,烙印其中。不管是普通民眾的物質依賴,還是上層士大夫對“萬物”的精神寄託,無不表現著“物心貌求,心以理應”的思想特徵。

【散文】一枝一葉總關情作文

最美的風景,不僅充盈著宇宙,也描摹著人心。

如果你讀過《詩經》,不妨也種一叢“蒹葭”,抓一把“飛蓬”,且看它們能否用質樸之力,長滿你滾燙的心。如果你瞭解屈子,可曾嗅過他載遍《離騷》的“蘭花”?你亦可漫步在“會見拂雲長”的竹林,垂眼看“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有一天,你因“心裡頗不平靜”,在荷塘邊看那“妖童媛女,盪舟心許”。亦或有一天,也會願意“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那“二十四橋明月夜”、再見那“繁茂蒼綠” 的“圓窗綠友”。

你看啊,千百年來,中國人的心被這“草木”“葳蕤”給填滿了,在他們筆下,彷彿我們不再是宇宙中唯一有情感的動物,也不再是自封的“萬物之靈”。人類只是與“樹木花草”一樣的這世間的居民,甚至在有些人筆下,一棵樹會成為一方“不動的聖座”;會是在“迷離悽苦”的夢境裡“久別重逢”的老友;也會感受到兩種植物,即使“他們的基因都來自同一粒種子”卻也能塑造出迥然不同的性格;如同你見過一朵雛菊,可能是在花店裡,數一數它們的顏色,但它們在廢墟上開放,又可能凝結多少“意外的事故、意外的奇遇”?而當你走出廢墟,“一棵花開的樹”立在你的眼前,它若請你“細聽”,請你輕碰,你又能感知到它“等待的熱情”嗎?

《文心雕龍》說“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每個人都用自己的心映照萬物、映照著世界。

同學們,我們也都曾不止一次的、不自覺的將鼻子與一朵盛開的花朵觸碰,這是兩種生命在相互吸引,並交流。你要知道,一朵花的開放和一棵樹的繁茂都“有跡可循”,就像一千多年前,趙嘏曾吟“紫豔半開籬菊靜,紅衣落淨渚蓮愁。”一千年後的席慕蓉說:“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你看,一件“紅衣”愁了兩個人,一片花瓣落了一千年。

比如我們翻開本章節,林耀德會用《樹》告訴你一棵菩提、一株聖誕樹、一棵棕櫚和一株桑樹的平凡與神聖,以及他們所代表的東西方不同的精神要素和文化特徵。季羨林會給你講一個什麼叫“知心朋友”的故事。故事中,最艱難的時光,是那個“朋友”陪著他,而當渡盡劫波,他又鍾情於那個“朋友”在“光天化日”下的“含笑怒放”;你還會同維克多˙雨果一道,在廢墟之上,動情於一朵小雛菊的“渺小”,你會明白什麼叫人間的“小”與“大”。再穿過海峽,席慕蓉坐在一棵樹下,給你唱一首飄蕩著“執著”與“真愛”的讚歌。樹下你俯身輕撫一叢牡丹,一起來嗅李漁筆下“花王”的“格調”。

處於高三的你,閱讀這些“璣珠字字”,不僅為了應試,更為了體會“世故”、“人情”。希望同學們能通過為你們精心挑選的篇目,感受中國文人們“以心役物、“以物通心”的同時,更能掌握“寫物”文章的相關閱讀方法和技巧。

比如 《樹》中,在不同意識形態下,不同種類的樹所代表的是不同的價值觀和人文精神,此為象徵。《馬纓花》中,通過時代變遷、今昔對比賦予花特殊的意味,此為託物言志。《嶽樺》中被賦予“人性”的嶽樺,猶如史詩悲歌一般雕刻成一位英雄,訴說他的堅韌與榮光,這叫虛寫。《雛菊》中那一朵廢墟上的花朵,像是黑夜中微弱的燭光,用它的渺小,證明它的存在,黑暗之中,它便是所有,在這裡,“以小見大”的技法起了很大的作用。

《尚書·堯典》中說:“詩言志,歌永言”,當同學們能感受到“人與物”息息相通,“情與意”因物而生時,我想,此類文章大家理解起來就不成問題了。

孔子云:“朝聞道夕死可矣”,我們不必如此堅決。只希望通過本章的學習,能一起感受到歐陽翁《滄浪亭》中的:“風高月白最宜夜,一片瑩淨鋪瓊田”,也就滿足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