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精選有關《拉貝日記》的觀後感心得範文

電影《拉貝日記》真實講述了南京大屠殺這一歷史事件,從國際的視角出發,更加清晰明瞭地記錄了日軍所犯下的罪行。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精選有關《拉貝日記》的觀後感心得範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精選有關《拉貝日記》的觀後感心得範文

 

觀看電影《拉貝日記》的心得感悟1

    每一次觀看以日本侵略中國為題材的戰爭片,心情都格外沉重、悲痛,這次觀看《拉貝日記》也不例外。可《拉貝日記》與其它戰爭片不同的是,它是以拉貝先生的故事為線索,從一位外國人的角度向我們展現日軍佔領南京的那段歷史。

作為德國西門子公司中國分部的總經理,拉貝先生在中國生活了二十七年,在要離開中國返回德國的前一天晚上,日軍飛機轟炸南京時,拉貝命令他的下屬開啟工廠的大門,讓不計其數的中國百姓躲到納粹旗幟下。由於德國是日本的盟國,日本飛機看到納粹旗後,沒有對工廠進行轟炸,許多中國人因此而倖免。

此後,拉貝對日本軍隊還是抱有幻想的。在他親眼看見日軍的飛機將他妻子朵拉所乘坐的輪船炸燬時,它才進一步認識到日軍的無恥行徑。在拉貝和杜普雷女士、威爾遜大夫等的共同努力下,南京的國際安全區得以建立。而正是這個安全區,保護了二十萬中國平民的生命。

後來,拉貝多次冒著生命的危險站出來與日本人抗爭,在安全區經費出現嚴重困難時,拉貝把自己的財產捐了出來,這就是拉貝。而我們不要忘了,拉貝本身是一名德國的納粹黨人,本來可以功德圓滿地回到德國,是什麼力量驅使拉貝留在中國,冒著生命的危險去保護中國的百姓?在我看來,是人道主義以及人性的光輝。拉貝親眼目睹了日本飛機對南京的狂轟濫炸,目睹了日本軍人對手無寸鐵的中國百姓慘絕人寰的屠殺,這些畫面,有時令他痛心疾首,輾轉難眠,在人性的呼喚下,拉貝義無反顧地與日本人抗爭,竭盡全力去保護中國的平民百姓。在我看來,拉貝是一位英雄,中國人民不會忘記一位這樣偉大的英雄,這樣的一位國際友人。

在電影中還出現了令人無限心酸和感慨的的一幕,幾名日本軍人強行闖入安全區內一間女子學校的宿舍進行搜查,最後,全體女學生不得不毫無尊嚴地脫下衣服讓一名日本軍官檢查。看到這裡的時候,我深刻地體會到,一個落後的力量弱小的國家,不但會遭到侵略者的無情蹂躪,而且根本沒有尊嚴可言。此外,兩名日本軍人還對反下武器的中國戰俘進行瘋狂的殺人比賽,看誰在一天殺的人多,而他們的“戰績”,會及時日本國內報道。

日軍攻陷南京後,燒殺搶奪,在短短的一週內,對放下武器的士兵、平民進

行屠殺的人數高達三十萬。這些就是鐵的歷史,鐵的罪證,而日本的右翼分子,竟然無恥地否認南京大屠殺,多次參拜靖國神社,踐踏中國人民以及其他亞洲國家人民的感情。當然,中國多次通過外交部對日本右翼分子的無恥行為進行強烈的譴責和抗議,可是作用不大,他們依然沒有停止參拜靖國神社,依然在通過各種途徑去抹殺這段歷史。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國家不夠強大,日本右翼分子就是喜歡用這些方式去挑釁中國人民,往中國人民的傷疤上撒鹽。

而當時的蔣介石政府,在日軍將要進攻南京後,竟然倉惶地逃跑,只留下少量軍隊去抵抗日軍的進攻,將無數平民百姓置於水深火熱當中而不顧,這就是當時的政府。相反的是,拉貝、杜普雷女士、威爾遜大夫、羅森博士等國際友人卻冒著什麼的危險去保護安全區內的中國平民百姓。這種極大反差,令我們對的政府感到可悲和可笑。

總的來說《拉貝日記》是一部“普通”的電影,記錄了日軍佔領南京的一段歷史;《拉貝日記》又不是一部“普通”的電影,因為它從一位外國人的角度去重現這段歷史。在回望這段歷史,在感受拉貝先生的偉大精神的同時,我們不能忽略《拉貝日記》在側面所反映的一些東西。堂堂中華兒女,需要躲到納粹獨裁者的旗幟下避難,安全區內二三十萬人的生命,主要靠一些外國人去保護,二三十萬人的生活,要靠一些外國人去保障。這些東西,反映了什麼?反映了當時我們的國家太弱,弱到沒有足夠的能力去保護自己的國民的生命以及財產安全,百姓飽受蹂躪,毫無尊嚴。這些血的歷史告訴我們,落後必定會受到捱打,只有國家足夠強大,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才能得到保障,人民才能安居樂業,人民才活得幸福,活得有尊嚴。

看完《拉貝日記》,我覺得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應該緊記歷史的教訓,以時代的歷史使命為已任,把握時代的脈搏,跟上發展的源流,迎接變革的挑戰,銳意進取。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神聖使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大學生是未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中堅力量,要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繼往開來,成為中華民族勇於開拓的一代。今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神聖使命已經歷史地落到當代大學生的肩上。我們當代大學生一定要積極投到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中去。

此外,我們必須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為基本要求。只有切實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夠符合高速發展變化的時代要求,擔負起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因而我們當代當代大學生要著眼於自身的全面發展,認真學習黨的十六大精神,用“三個代表”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政策水平和綜合素質:加強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的學習,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積極倡導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反對、抵制各種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利己主義等腐朽思想:加強自身修養,培養高尚的道德品質、較強的法紀觀念,提高心理素質,形成堅強的意志、健全的人格,克服價值觀念混亂、理想信仰迷惘、政治意識淡化、道德行為失範的現象,在今後人生的奮鬥的征途中,一定要堅持學習科學文化與加強思想修養的統一、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實現自身價值服務祖國人民的統一樹立遠大理想與進行艱苦奮鬥的統一,紮紮實實、認認真真地學習好本領,練好基本功,掌握新的知識,使自己成為理想遠大、熱愛祖國、追求真理、勇於創新的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視野開拓、胸懷寬廣的人,知行統一、腳踏實地的人,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奮鬥不息,塑造無悔的青春!

《拉貝日記》帶給我們的不應只是一段歷史,還應該是思考和行動。

觀看電影《拉貝日記》的心得感悟2

電影拉貝日記,從親歷者角度記錄了“南京大屠殺”始末,是證實“南京”事件資訊最為完整翔實的史料。1937年,西門子分部的負責人拉貝和他的妻子朵拉生活在中國當時的首都南京,德國另派了一名負責人來這裡接替拉貝的工作。在拉貝的慶功歡送舞會上,日軍轟炸了南京城,隨後日軍攻佔了上海。由於恐慌事件突發,拉貝毅然開啟公司的大門為他的中國員工及其家庭提供避難。第二天清早,當戰火熄滅,清查損失時,呆在南京城的外國人們開始商議在如此危險的時刻他們應該如何是好,最後他們決定設立安全區,並提名拉貝為主席。拉貝本想第二天就離開南京返回德國;但他最終決定要留下來,並且即刻認真地投入工作。當日本帝國主義的軍隊在中國人民身上殘忍發洩並施以暴行的時候,拉貝和他的同伴們機智勇敢地與日軍周旋,艱難地為南京老百姓提供安全區的保障。二十多萬的老百姓湧入安全區,由於人數超出太多,安全區的補給越來越困難,但是拉貝和他的同伴們沒有放棄。日本想要清除安全區,拉貝用機智與勇敢與日軍對抗,直到各國大使郵輪抵達南京,安全區才倖免於難。最後拉貝和他的妻子在德國政府的命令下回國。

作為一個在中國生活了20__年的德國人,拉貝對中國很有感情,很熟悉中國,當他看到許多人在大門邊等待開門,他命令開啟大門,讓那些人進去。如果這只是出於人的善良或本能的話,那他決定留下來,擔任安全區主席的時候,他就是達到了人道主義精神的高度,目睹了南京大屠殺之後,那他所作的就不僅僅是從人道主義的高度出發了,那是對生命的尊重,生命的存活在那時是最為重要的,不論採取何種手段。特別是拉貝的司機被砍頭後,日本軍官答應賠償損失。拉貝提出用20位中國戰俘來彌補自己的損失。當拉貝走向那一群充滿恐懼以及 期待的戰俘時,空氣彷佛都凝結了。站在眼前的都是活生生的人,但自己卻只能挑選帶 走20個人,每一個名額的選擇都是艱難的,也足以讓心流血。

杜普雷女士為了保護女學生,以防止蝨子為由給女學生剃髮,與日軍據理力爭,因一次沒有滿足日軍的要求,日軍就地射殺了所有的戰俘,從這以後她就自作主張私藏戰俘。威爾遜大夫一開始非常敵視拉貝,他不相信這個納粹分子會留下來幫中國人做事。後來漸漸接觸之後,他覺得拉貝做的很賣力,而且他識破拉貝為安全區傾家蕩產也不聲張,這時他對拉貝的態度轉為敬佩了。

南京大屠殺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場災難,幸而有這些無私的外國人,給予了我們中國人幫助,幾十萬的中國人在他們的幫助下沒有遭到日軍的屠戮。南京大屠殺固然是我們民族的痛,但是在痛的時候,也不要忘記那些曾經給予我們幫助的人。記住痛,更不要忘記愛。

觀看電影《拉貝日記》的心得感悟3

《拉貝日記》是當年在南京的一名德國友人親身目擊南京大屠殺所作的真實記錄。

1882年,約翰·拉貝在歐洲十字路口的明燈——德國漢堡誕生。拉貝先生始終堅持“把世界還給人,把人歸還自己”這一人道主義的精髓,像一彎持久不落的新月,沐浴,淨化著無數的魂魄。1937年日軍向南京進攻前夕,約翰·拉貝從北戴河趕回南京被推為南京安全區主席。12月13日,日軍攻戰南京,進行了令人髮指的血腥屠殺。金陵古城陷入黑色的恐怖大海。拉貝利用自己的納粹身份,在自己的住宅收容了600多名中國以民,在他負責的不足4平方公里的安全區內,他和他領導的十多位外國人,不僅拯救了25萬中國人的生命,而且扞衛了人類的真理和尊嚴。他在他租住的小粉橋1號院子內,寫下了著名的《拉貝日記》。

這部日記所記述的,都是拉貝的親歷親見親聞,非常具體、細緻和真實,無人能否認其可信度。

“在清理安全區時,我們發現有許多平民被射殺於水塘中,其中一個池塘裡就有30具屍體,大多數雙手被綁,有些人的頸上還綁著石塊”,揭發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對他國民眾生命的無視。

“1937年12月24日:我到放屍首的地下室……一個老百姓眼珠都燒出來了……整個頭給燒焦了……日本兵把汽油倒在他頭上。”一個細節寫出了日本軍國主義對人性的踐踏,表現了拉貝先生對中國民眾的同情。

“1月3日:這些城陷後放下武器的中國兵當中,恐怕有2000人被日本人刺殺,這是非常殘忍的,而且絕對違反國際法;在攻城的時候,大約2000平民被打死。

1月6日:克羅格看見漢中門邊的乾渠裡大約有3000具屍首,都是被機槍掃射或是別的方法弄死的百姓。”這些明顯的資料揭示出日本所犯下的罪行是不可磨滅的,是存在的。

拉貝先生所寫的日記在告訴我們:歷史是不可磨滅的,而作為一個人要真實,真誠的去解釋還原事實。而對於我們來說,就是做一個誠實,甘於奉獻的人。

為了紀念拉貝先生,1997年,德國柏林的墓碑運抵南京,現儲存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他的墓碑上也僅只書寫下“一個好人,一個不屈的人,約翰·拉貝”。他所做的,所寫的,所成就的,幾乎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部分,但他從來沒有認為自己是個英雄。

今天,面對拉貝故居,我們彷彿仍能聽到拉貝先生朗朗的笑聲,沉重的嘆息;看到他揮舞手臂的憤怒表情,伏案奮筆疾書的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