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遙遠救世主的讀後感8篇

寫讀後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文學作品的背後意義,寫讀後感可以提高我們的寫作技巧,培養我們的表達能力,這對於我們未來的職業和生活都有幫助,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遙遠救世主的讀後感8篇,感謝您的參閱。

遙遠救世主的讀後感8篇

遙遠救世主的讀後感篇1

第一次熬夜至凌晨三點把一本書看完,不說也知道肯定是本小說。書內的故事早已通過小視訊劇透知道,熬夜的原因大概率就是想了解細節,沿著故事情節看一看小丹亞文她們的對白和感悟。

書評中有太多人點評男女主角,給我震撼最大的卻是劉冰。原以為他還會繼續要面子虛榮的活著,沒想到以跳樓的方式結束了以“靠著”為支撐的生命。突然間想起小時候(大概國小期間)看過電影后的情節,具體什麼電影忘記了,大概是個苦情片,女主人一生未被善待過著倍受折磨的窮苦日子,結尾女主人應該是得到善報,故事一般都是這樣,用苦盡甘來用堅持不懈不畏艱難來教育來影響我們這群國小生。當時的我不是這樣想的,與教育是背道而馳。現在依然記得如果以後的日子像電影裡那樣苦難,我會選擇結束,為什麼要這樣折磨自己,輕鬆去不是更好更解脫嗎?那麼小的年齡會有這樣的想法而且現在還記得,我真覺得自己是個人才。(好像跑題了)

劉冰生活在貧困縣的貧困村內,靠出售碟片營生,雖然不富裕但也是個小老闆小個體戶,就是這種優越感讓他無限嚮往人上人的生活。在他傳統觀念的死結上有一個“靠”字,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薩、靠皇恩……如在貧困落後環境中的農民,他們都很虔誠的到基督教堂聽佈道,卻不靠自己的雙手改變生存狀態,不靠自己來改變命運。最後一搏終於要靠自己做決策,可惜為了不勞而獲,投機取巧斷送自己的前程,更改自己的命運。從劉冰的身上告誡自己,做事一定要踏實,要按部就班一步一個腳印的做人做事。在有機會得到別人幫助的時候更是如此的虔誠努力盡力。

還有一個感悟:道就是覺悟,我悟不到就拿不住。特別有道理,16年開始學習得到內容,看過的內容僅限於看,沒有思考不懂得思考更不懂得沿用到工作中。有一次同樣是一篇文章,何店長給我們分享他的感悟,用房子裡的大象,比喻管理層對常見問題的視而不見。對,這就是覺悟,別人說的再多講的再多聽的再多看的再多,悟不到就拿不住。覺悟就是從一次次觀察一次次思考一次次學習一次次實踐中得到的。堅持我的寫作吧,堅持寫覺察日記。

遙遠救世主的讀後感篇2

翻完了《遙遠的救世主》這篇作品。這篇文章的主人公丁元英在柏林私募基金分紅會議上突然宣佈私募基金解散,結束了他在法律真空地帶利用文化密碼對中國股市屠殺性掠取,孑孑一人回到中國某古城隱居下來。後其與女警芮曉丹相遇,擦出激情的火花,之後為了送給芮曉丹所謂的“得救之道”的禮物,以非常規的“劫富濟貧”方式幫助王廟村扶貧,從而引發社會對於文化屬性的思考。最終丁被渲染成傳統文化的批判者,一個“得道之人”。大有“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的特立獨行的個性。

中定義的中國傳統文化是屬於官本位即強權文化,屬於救主救恩的文化,死結在一個“靠”字上。所以丁就是要反其道而為之,打破救主救恩的這種文化的束縛,因此在扶貧,也就是在幫助弱勢群體上,規避了一些法律上的真空,採用一些不是傳統文化所能接受的“非道德”的手段,出其不意打敗了大品牌企業樂聖公司,從而讓格律詩公司在市場中脫穎而出。丁的方式,讓我想起偉人的話:“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丁元英也讓我想起紅樓夢中的林黛玉這個封建禮教的叛逆者。悲哉壯哉!

丁元英這個形象的刻畫也與現實的主旋律遙相呼應。中國要打破計劃經濟搞市場經濟,勢必“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傳統的觀念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一點一點受到衝擊,自然會引發文化屬性的思考。

那麼丁元英得道了嗎?無論是佛學、基督、道學,還是王守仁心學都是在強調內心的修為與平和。丁元英扶貧的動機源於是送給芮曉丹“禮物”;其已意識到中國股市是提款機,但為了芮曉丹,還是經常性的破戒,指點芮及歐陽雪買賣股票;芮在臨死前給丁電話,丁顯得淡然,而芮死後又口吐鮮血;對於樂聖林雨峰幾乎是趕盡殺絕之勢;對於殺富濟貧,卻又上五臺山求個心安。從丁的所作所為,從未感受到丁的“空”,只能感受到丁猶如一個殺手般的“冷”,冷靜冷血,為尋求利益可以不擇手段。其所做的一切在冷上再添個利字。當然這個人把錢看得很淡,有時甚至有仗義疏財的感覺。但錢並不等同利。利可以有另一種說詞:有目的性。這個人每一點每一滴都算計得很清楚,即使他當罵名也是為了日後混個先驅的聲譽。

另外從丁的身上,充斥的好鬥的特性。在他的大腦裡,利益的獲得就是競爭,就是搶奪。股市一樣,扶貧也一樣。對於股市,丁的觀點就是中國股市就是一臺提款機,所以他賺的錢勢必是掠壓來的。對於股市這樣的認識顯得很偏激,從股市有人賺錢就必定就有人虧錢的這種想法,只能說丁的投資格局本身就不大。買賣雙方對股票的炒作影響了股票的賬面價值,超過真實價值,就是通常說的泡沫;也會有低於真實價值的時候,這叫低估。不論高估還是低估,股票所代表的企業價值是真實存在的,隨著企業的發展,這個價值還會不斷增長。所以不能簡單以人賺錢就必定就有人虧錢的想法來衡量。對於扶貧,丁的想法,市場就那麼大,所以就得以你死我活的爭奪美其名曰競爭來實現。扶貧有很多種方式,但丁卻將其引入已是市場紅海的音像市場,並通過非常規的手段通過打擊競爭對手以獲得其市場地位。

在丁的身上充斥著痞氣,好鬥,世俗的不滿,憤青的激動,強烈的控制慾。他的心何曾有一點的平和。沒有內心的安寧自然談不上何等修為,儘管滿嘴的得道與大悟。丁元英將一些傳統的習俗觀念與內心修為混淆起來。習俗觀念只是人腦對於客觀世界的基本反映,只是在修腦的層面,無關內心。修心是內心世界與外在客觀世界的協同。這屬於不同的境界。

修心並不代表需要特立獨行,並不代表一定要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孤芳自賞。人生處處皆在修心,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當內心不再受外界影響,並且與外界和諧一體,即是得道。

遙遠救世主的讀後感篇3

一場由“極品混混”送給“天國的女兒”的神話,一個雖然文學性上還欠了一些火候但深度與道行卻著實讓人感到驚歎的長篇故事。豆豆其人,神祕而不為人所知,但《遙遠的救世主》這樣的作品,足以做到讓人銘記。這部作品對文化屬性、強勢文化、救主文化、傳統文化和神、主、道的思考與探討不得不讓人從一個更深層次的角度出發去回味這些年所接受的教育,也讓人不由自主地結合自身的閱歷與感受去反思自己身上或自己身邊所發生的由文化屬性所決定的命運。

丁元英,一個神祕的中年男人,德國柏林大學畢業,先後就職於柏林的國際金融投資公司、北京的證券公司並擔任過柏林《世界經濟週刊》的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員,其創辦的個人私募基金在中國股市捲走了2億之多,但卻因為“心裡不是滋味”而選擇中道退出,於是資金被凍結,公司倒閉,自己單槍匹馬來到了古城這個繁華落盡、風雲退去的小地方過起了類似隱居的生活。不在乎住房的舒適,不在乎飯菜的可口,不尋求別人的幫助,也不在乎別人的看法,每日與一壺清茶、一盒555煙為伴,唯一與“高大上”接軌的,只有那兩臺ibm筆記本和一套價值40多萬的音箱,以及他摯愛並珍藏的上千套原裝進口cd。

芮小丹,一個普通的女刑警,每天忙碌於捉賊緝凶、保國衛民的槍火戰線,看似普通,卻擁有著傲人的家世背景和據作者所說美的不可方物的女性的身體(雖然本書立意深遠,但作者在人物的描寫刻畫與故事的敘述上的確還是有較大的侷限性,所以不只是此處,還有多處本應通過文字讓讀者感受到的東西終究只能是“據作者所說”而非讓讀者真切感受到,因此在此小小的吐槽一下)。當然,她這樣的人,是被普羅大眾覺得“很不正常”、甚至於“病態”的人,用現代的話來說,屬於明明可以靠顏值或家庭背景吃飯但卻選擇靠自己的奮鬥吃飯的人。

這兩個本來沒有任何交集、甚至遠隔了十萬八千里的人,因為女主角的好友肖亞文有意為之,讓他們產生了擦出火花的可能,雖然肖亞文早早的“警告”過自己的好友不能走火入魔,否則會“下地獄”,但女主還是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愛”(雖然這愛來得有點兒莫名其妙),由剛開始對這個一身酒氣的男人的一臉鄙視到後面出於禮貌的關照,再到油然而生的愛戀、主動投懷送抱的獻身,直到經歷過生死險境之後的一通哭訴電話,終於讓這個無慾無求的佛系男人承認了自己的“紅顏知己”地位,於是一場看似平平淡淡卻註定要轟轟烈烈的“天國之戀”就這樣拉開帷幕。作為愛的禮物,芮小丹想讓丁元英給自己創造一個神話,通透如丁元英,卻告訴小丹“這世上原本就沒什麼神話,所謂的神話不過是常人的思維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而“神話的實質就是強力作用的殺富濟貧”。就這樣,貧困縣的貧困村王廟村迎來了發家致富的新希望,異軍突起的格律詩在中國音響界掀起了一番軒然大波,直到一紙訴訟讓三個扒到井沿看了一眼又掉進井裡的“原始股東”(事實證明不過三個“爛泥扶不上牆”的loser)退股,讓經受過丁元英文化薰陶的肖亞文接過格律詩的指揮棒有了施展自己能力的機會並打贏官司迎來新的際遇,一切都在朝著丁元英“預謀”的方向發展,而芮小丹在執行任務時的意外自殺、樂聖掌門人林雨峰在“完敗”後的墜崖自殺與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劉冰跳樓自殺無疑讓這場神話蒙上了一種悲情的色彩。這場“神話”以這樣的方式收場,雖然結局讓人唏噓,但作者的本意無非是想借這個故事來引發讀者的思索,傳遞一種資訊,讓人們可以看到這樣一種教科書或師長從未告訴過我們的理念與思想。通過芮小丹與王陽明的對話,通過丁元英與智玄大師的對話,通過芮丁二人的討論與思辨,讓我們對基督教文化、佛教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強勢文化與弱勢文化等那些“文化屬性”有一個新的認識。

“基督道德理想的最高價值是進窄門”,“‘窄門’是不因上天堂與下地獄的因果關係而具有的極高人生境界”,“進了窄門,神立刻就會告訴你:我是不存在的,神就是你自己”,而“神是什麼?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對於佛教、佛法而言,“佛乃覺性,非人”,“悟道以性施行,覺者由心生律”,“不昧因果者無住而住,無慾無不欲,無戒無不戒,如是涅槃”;再到中國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皇恩浩大”的文化,是“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薩、靠皇恩,總之靠什麼都行,就是別靠自己”的文化,是“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對於宗教而言,真正的得道實為“自悟”、“自覺”,而非生搬硬套教義教理,或寄希望於上帝恩典與佛光普照而成為得道之人;對於人民來說,真正的救世主只有自己,而神,就是那個能夠自救的人,再無其他。這就是強勢文化的體現,自己造血而非等待輸血,遵循事物的客觀規律實事求是而非寄希望於不切實際的恩典與幻夢,強勢文化造就強者,遙遠的救世主並不遙遠就在眼前。用《國際歌》的話來說,“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

回過頭來再看這部小說,用書中的話來講,算是做到了讓讀者“覺悟天道,是名開天眼”吧!拋開作者寫作上的瑕疵不說,本書深刻、睿智的思想確實值得我們反覆揣摩!

遙遠救世主的讀後感篇4

?遙遠的救世主》這本書雖然很類近於西方高智力、高智商暢銷小說模式,但是其內涵卻是濃濃的中國式文化,最大的閃光處在於給讀者打開了一扇窗,能讓你看到不一樣的東西。最喜歡書裡的一句話:人原來可以這樣活著,靈魂原來可以這樣滋潤。我常常在想,作者究竟是有過怎樣的.人生閱歷,竟然可以寫出一部可以傲然獨尊的長篇小說,也是一部可遇不可求的完美佳作,書中廣泛觸及人生、宗教、法律、文化、音樂、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命題,這該需要多麼深的知識廣度與深度來支撐,所喻言揭示的深層哲理,個人覺得已遠超出自己知識架構下的認識境界。

書中有許多經典對白,充滿智慧處比比皆是,特別能引起人思考:當生則生,當死則死。透視社會依次有三個層面:技術、制度和文化。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也可以理解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強勢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規律的文化,弱勢文化就是依賴強者的道德期望破格獲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強勢文化在武學上被稱為祕笈,而弱勢文化由於易學、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種。

沒有主,主義,主意從哪兒來?主無處不在,簡單得說,支配人得價值取捨行為得那東西就是主,就是文化屬性。

神是道,道法自然,如來只要不是我覺到、悟到的,你給不了我,給了我也拿不住,只有我自己覺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人從根本上要面對兩個問題:一、生存,得活下來。二、是要回答生命價值的問題,讓心有個安住。從心理學角度分析,越是頭腦簡單的人越需要點綴和填充,而頭腦複雜的人,則對簡潔有著特殊的心理需求。

這個年代,執著於出人頭地並不難,難的恰恰是不執著於出人頭地。

其實這本書,真的不好講,書中關於文化屬性、宗教、關於傳統文化的解讀,很難去討論,因為一說就錯,還是很推薦大家去讀一下,如果用一句話總結的話:它給了我一個新的視角,就像開了一扇窗可以看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遙遠救世主的讀後感篇5

悟道方知天命,修行勿取真經。一悲一喜一枯榮,哪個前生註定?

袈裟本無清靜,紅塵不染性空。幽幽古剎千年鍾,都是痴人說夢。

書中主人公丁元英在經歷了私募資金後決定回國歸隱,這種歸隱可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歸隱。先看看書中其他人物是怎麼評價丁元英的吧。肖亞文,一個典型的職場女白領,渾身透漏著精明、幹練。她對書中女主角芮小丹描述丁元英時說:說他是魔、是鬼都可以,但是就不是人。當然了,這是一種思維方式問題,正常人有一套被定義為正常的社會思維方式。就像芮小丹所說丁元英,這社會不缺執著於出人頭地的人,但丁元英屬於執著於不出人頭地的人。

芮小丹作為故事的女主角,她是一個非常獨立自主的女人,因為肖亞文的囑託和主人公丁元英開始了一段不平凡的天國之戀。開始了一段所謂的神話。

丁元英為了送給芮小丹一個禮物,就是芮小丹所謂的神話,改變一個貧困村的現狀,至此,三個音樂發燒友開始進入故事。從丁元英的商業計劃到最後的落實,都無疑步步都在其預料之中,就像丁元英所說,中國股市猶如一個atm機,只要掌握文化密碼,就能開箱取錢。

丁元英在與正天集團總裁韓楚峰對話時就談及文化屬性,丁元英說:咱們的文化屬性是救世主文化,黃天在上的文化,這是一種和社會發展及其不符合的文化,是弱勢文化。

故事的最後伴隨著芮小丹的自殺而結束,這其中太多曲折、精彩無法用文字來描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遙遠救世主的讀後感篇6

近日看了作者署名為豆豆寫的一部小說《遙遠的救世主》,頗對口味,一讀之下甚為驚豔,不禁再讀、三讀,難以釋手。本人讀書不多,見識淺薄,本不應厚著臉皮胡說八道的,但又不吐不快,聊以遣懷,方家一笑一笑。

第一個感覺——“懂得”,只有互相懂得的兩個人才是同類,說話能聽懂,眼神能看懂,心思能讀懂,小說中引用了據說是尼采的一句話:“更高階的哲人獨處著,這並不是因為他想孤獨,而是因為在他周圍找不到他的同類。”這就是“懂得”的一種概括吧。

如她的第一個本能反應就是給丁元英打電話,這也是她這次出來執行任務第一次與丁元英通話。她一邊開車一邊開啟手機,馬上就接通了:“元英嗎……聽著,別打斷我。我在陝北風沙灘區的一條返回縣城的土路上,不管怎麼巧了,總之是碰見了通緝犯黃福海,他是古城三起武裝搶劫銀行案的首犯,還有3個沒看清楚,他們正在路邊給吉普車換輪胎。這兒離秦谷縣城只有15公里,開車20分鐘就到。”

丁元英在電話裡沉默了,一個字也沒說,就這樣沉默了幾秒鐘

第二個感覺——“自知之明”,書中有那麼一個人物最後跳樓而亡,因為他誤以為自己知道很多,瞭解很多,殊不知他的結局別人都已經安排好,而他其實茫然不知,即便是臨死的時候還說原本給他機會的那個人在撒謊,從頭到尾他都不自知,有此下場算是報應。而書中別的人物也表現出了一種自知之明,如歐陽雪說:“我這兒你不用考慮,只要不讓我管公司,股不股份的沒關係。我就認一個傻理兒,守住餐館就能活命。別的事再好,我去做可能會餓死

第三個感覺——“實實在在做事”,書中人形容男主人公“是魔、是鬼都可以,就是不是人。 跟正常人的思維顛倒了,說鬼話,辦鬼事,倒行逆施,但是還有道理,像魔,柏林有個居士說他是極品混混。”可真正做起事情來,走的是正常的路,做的是正常的事,統統合情合理,只是用一種略有顛覆性的思想把這些東西串聯在一起。究其根本不過四個字“實實在在”。

第四個感覺——書中原話:“當一個人決定購買一套音響的時候,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就是一種標誌了,首先標誌著生存能力,其次標誌著生活品位。畢竟,這是文化消費而不是生存的必須。”不是生存必須的,只是人生達到某個狀態時的標的物,可能一生都沒有過這樣的東西,也可能會隨著生命推進到下一個狀態時有新的變化,或是延續,或是摒棄,這能體現出一個人對生活的態度,生命的態度。

第五個感覺——“容”,男主人公容得下,看的開,個人認為他總是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看世事,是個看客,於是他能看的明白,看的透徹,才能把想做的事情捋順了,而他總是一個容字為本,即便別人叛他,棄他,他都只是笑笑,容得下的。

遙遠救世主的讀後感篇7

?遙遠的救世主》看後感覺也沒有能免俗。

再說愛情,一個絕世聰明的男人和美麗無暇的女人之間的感情就比普通人之間的感情要美麗嗎?未必!靈與肉的交融,幸福對於幸福的人來說,沒有太大的差別。

再說說男主人公丁元英。一個聰明到極致的人,是否有權利剝奪那些不夠聰明,甚至不是很善良的人的生命呢?對於劉冰,丁元英和他開了一個極大的玩笑,先不說這個劇情是否有可信度,誰會不事先看看自己手裡的材料就貿然當砝碼使。小人多了,這麼傻得比較少。如果真的這麼傻,這樣的人其實對他人的威脅程度並不大,何必要逼他自殺呢?當丁元英聽到劉冰因為他的試探,而自殺時,作何感想?是否也能泰然處之?這個崇尚一切順從自然規律法則的人,為何不能讓劉冰自生自滅,自己去感受人生,慢慢頓悟。而是給他下一個猛藥,令他快速結束自己的生命?

聰明的人們啊,能不能不要那麼自我感覺良好,一方面滿嘴的禪啊,悟啊,覺啊,一方面仍然跳不出自己那個對另一些人來講“俗”的圈子。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跳不出的圈子,都有自己俗的地方。誰也未必比誰高明。小的時候覺得瞎子摸象很可笑,其實誰不是在瞎子摸象?恐怕真能跳得出自己的侷限,縱觀全域性,有一個完整認識的,也就只有上帝了。

不過這本書的主題是對的,這個世界上沒有救世主,要靠自己,唯一能救助自己的,只有自己。只有自己從態度觀念的改變,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命運。這也是我在外漂泊最大的感受。親人朋友能給與的是情感上的寄託,如果還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只有自己努力,每一次痛的涅磐,都會有一次質的騰飛。

再補充一句,聽說這部電視劇在很多地方禁演了,我很支援。這部小說的結尾是個敗筆,三個人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自殺來解決問題,這對於年輕人和很多不年輕的人都是個非常不好的誤導。自殺不解決問題,勇敢地面對,珍惜自己的生命,沒有過不去的坎!

遙遠救世主的讀後感篇8

這是一本讀後感不知道該如何下筆的作品,也許正應了那句大悟無言吧。先摘取書中主人公丁元英的一首詞作作為開篇吧。

悟道方知天命,修行勿取真經。一悲一喜一枯榮,哪個前生註定?

袈裟本無清靜,紅塵不染性空。幽幽古剎千年鍾,都是痴人說夢。

書中主人公丁元英在經歷了私募資金後決定回國歸隱,這種歸隱可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歸隱。先看看書中其他人物是怎麼評價丁元英的吧。肖亞文,一個典型的職場女白領,渾身透漏著精明、幹練。她對書中女主角芮小丹描述丁元英時說:說他是魔、是鬼都可以,但是就不是人。當然了,這是一種思維方式問題,正常人有一套被定義為正常的社會思維方式。就像芮小丹所說丁元英,這社會不缺執著於出人頭地的人,但丁元英屬於執著於不出人頭地的人。

芮小丹作為故事的女主角,她是一個非常獨立自主的女人,因為肖亞文的囑託和主人公丁元英開始了一段不平凡的天國之戀。開始了一段所謂的神話。

丁元英為了送給芮小丹一個禮物,就是芮小丹所謂的神話,改變一個貧困村的現狀,至此,三個音樂發燒友開始進入故事。從丁元英的商業計劃到最後的落實,都無疑步步都在其預料之中。

丁元英在與正天集團總裁韓楚峰對話時就談及文化屬性,丁元英說:咱們的文化屬性是救世主文化,黃天在上的文化,這是一種和社會發展及其不符合的文化。

故事的最後伴隨著芮小丹的自殺而結束,這其中太多曲折、精彩無法用文字來描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