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青春的心得體會6篇

心得體會正在慢慢的向多元化發展,為了進行很好的敘述,大家都要將感受記錄在體會中,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關於青春的心得體會6篇,供大家參考。

關於青春的心得體會6篇

關於青春的心得體會篇1

今天有幸和全國的大學生共同學習了一堂特殊時期、特殊主題、特殊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課。來自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和中央財經大學的4名教授,深刻的詮釋了什麼是一堂深入人心的思想政治課。

如果說在這場疫情中我們缺失了信仰,缺少了方向,那這幾位老師就是帶著我們一起去尋找我們的信仰,尋找我們的方向。從哪裡去尋找?從歷史中去尋找,從中國的歷史中去尋找,從歷史中的中國去尋找。如何從歷史中去尋找答案?我們要知道我們從何而來,我們是這個自然中的一份子,這就要求我們要敬畏自然,這場疫情反映了人類的陋習,反映了人類的對於自然的不尊重。習近平總書記早已強調過我們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但是這樣的前提是我們要尊重自然。而中國是一個多難興邦的國家,就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就先後經歷了唐山大地震,03非典,汶川地震等等大災難,我們國家以眾志成城的勇氣一個個的面對並解決。

中華民族歷來具有在艱難困苦中不屈不撓、團結奮鬥的光榮傳統。不論面對多大的磨難,都壓不垮她挺拔的脊樑。從1998年抗洪搶險,幾十萬官兵和百萬民眾同洪水展開殊死搏鬥,形成了偉大抗洪精神;到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黨和政府帶領全國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時艱;再到汶川地震撕裂大地,全國人民形成“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等等。中國人民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的精神始終鼓舞著全國人民的士氣。

風雨壓不垮,磨難中開花。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雖來勢洶洶,但擋不住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畢竟,中國人民在近代以來漫長的歷史程序中,經歷了太多太多的磨難,付出了太多太多的犧牲,進行了太多太多的拼搏。如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在疫情防控中積累的強大能量已經充分爆發出來,只要我們上下一心、共克時艱,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疫”路上定會開出勝利的花朵。

關於青春的心得體會篇2

每年的陽春三月,天空中總是布著各種各樣的風箏。最壯觀的就屬龍風箏了,可以扎的很大,好幾個人一起放,不過,我卻一點都不羨慕,因為我有一隻最最漂亮珍貴的風箏。

記得上次出遊放風箏已經是4年前的事情了,看見別人把風箏放的那麼高,那麼遠,就很激動,不管陽光多刺眼,都會緊緊盯著它。那一雙充滿渴望和羨慕的眼睛,媽媽咬咬牙花了20多塊錢給我買了一隻蝴蝶風箏。小小個子的我甚至都還沒風箏高,但是我卻想使出全身的力氣要把這隻風箏放上天,跑了幾次都失敗了,最後換媽媽跑,一放一收,風箏終於吃到風力緩緩地向雲霄飛去,我開心的大拍手掌:“放上去了,放上去了,我的風箏飛上天了”。那種驕傲,那種成就感,應該是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媽媽把風箏線交給我,告訴我,雖然已經放上去了,也要注意控制力道,緊了就放線出來,鬆了就收點回來,興奮度早就超越了媽媽的叮囑。

放了好象有很長的時間,我都不願意把風箏收回來,可是突然我發現我手中的風箏線一下就變的很緊,卻忘記了媽媽剛才的話,沒有把線放出去,沒多久,又發現手中的線變的很鬆,我一拉就下來很長一段,抬頭看我的風箏,好象已經管自己飛走了,我著急的大哭起來,媽媽過來安慰我說:“算了,風箏飛走了,它去找尋自己的夢想了”。可孩提時代的我根本不管,只知道本在我手中的東西突然失去了,哭聲更響了。我的哭聲引來了很多圍觀者,有勸的,有安慰的,也有笑話的。這時候,人群中伸進來一隻品字形的風箏,有傳來一個姐姐的聲音:“小弟弟,別哭了,這風箏給你”。馬上又可以有一隻風箏了,可這風箏很明顯就是自己扎的,而且還扎的那麼醜,怎麼能跟我那隻飛走的風箏相提並論,心裡雖然這樣在想,手還是不自然的去接住了那隻風箏,這時候,我看見那個說話的姐姐竟然是坐在輪椅上的,是小時候就殘疾還是後來發生了什麼意外,但那些都不是我那個年紀會去關心的事情。媽媽感激的對那姐姐說:“小姑娘,太謝謝你了,可是你把風箏給我們了,你自己不是沒有了嗎?”姐姐說“阿姨,沒關係的,我可以再做一隻,我的腿不能走路了,以前我也經常自己做風箏放的,我做的風箏能飛的很高呢。”懷裡揣著姐姐給的風箏,媽媽問要不要再放會風箏。我一下就把風箏抓的很緊說“不要了,它又會飛走的”。

帶著姐姐給的風箏,跟著媽媽慢慢走回家,路上媽媽說:“每個孩子都是一隻風箏,小時候線就在媽媽的手裡,等孩子長大了,風箏線就斷了,去找尋自己的夢想了”。我一把抱住媽媽的腿說:“我不要做斷線的風箏,我要做一輩子留在媽媽懷裡的風箏”。媽媽笑呵呵的說“傻孩子……”

姐姐給的風箏,很多年都沒有上過天,雖然它寄予著姐姐的夢想,可是我怕它飛走,所以一直就放在外婆家的箱子裡,我在等那一天,等我能夠真正放飛自己夢想的時候,就讓它尋求它想要的,去它想去的地方。

關於青春的心得體會篇3

1919爆發的五四運動,是以一批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也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和新文化運動。這場運動成為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起點。

五四精神既是促進中國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歷史精華和時代新潮的結晶,也是中華文明傳承發展、生生不息的生動寫照

五四運動通過人民群眾反對帝國主義欺侮和封建軍閥賣國行徑的鬥爭,掀起了工人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其他愛國人士廣泛參加的全國性群眾鬥爭,是一場民族自新與自救的愛國運動和文化運動,是中國人民以往前赴後繼鬥爭的繼續和新的發展。五四運動鮮明地貫穿著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題,孕育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偉大精神。這個五四精神實質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和變革時代異域新潮的有機結合。愛國和進步是物質層面的展示,民主和科學是精神層面的體現,兩個方面構成了物質與精神的辯證統一關係,渾然一體,互相依存,相輔相成。五四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品格的生動寫照,是時代新思潮鼓盪的結果。這個五四精神既是促進中國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歷史精華和時代新潮的結晶,也是中華文明傳承發展、生生不息的生動寫照。所有這一切是抵禦外侮、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強大精神支柱,是激勵全體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鬥的寶貴精神財富。

中華民族曾經創造出居於世界前列的燦爛的古代文明,並且在幾千年內綿延不絕,從來沒有中斷過。縱觀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愛國主義是中華文明呈現強大生命力的思想基礎,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精神支柱。無論在太平盛世,還是危亡關頭,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意識始終傳承於中華民族中。從《禮記·儒行》“苟利國家,不求富貴”,屈原“哀民生之多艱”,司馬遷“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曹植“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韓愈“奔向東南,驚濤澎湃,以國家之務為己任”;到陸游“位卑未敢忘憂國”“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秋瑾“金甌已缺總須補,為國犧牲敢惜身”,陶行知“國家是大家的,愛國是每個人的本分”,都是中華民族愛國意識的生動寫照,併成為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重要內容。不僅如此,中華民族也十分重視和強調愛國主義的傳統,把它作為衡量一個人道德和人格是否高尚的重要試金石和對個人道德品質進行評價的一個重要標準。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這種愛國的優良傳統已經凝聚成為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在中國歷史上,這種愛國意識不僅增強了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且成為保衛民族獨立、捍衛民族尊嚴、促進國家富強的巨大精神力量,它鼓舞著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前仆後繼,成為推動民族奮進、祖國振興的強大精神動力。

變革和進取同樣也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商湯《盤銘》銘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詩經》“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易傳》“一陰一陽之謂道……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韓非子“事異則備變”,商鞅“變法以治,更禮以教百姓”,劉安“日滔滔以自新”,揚雄“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劉禹錫“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到朱熹“為學須覺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長進”,魏源“古乃有古,執古以繩今,是為誣今”,梁啟超“惟進取也故日新”,孫中山“改革之任,人人有責”,這些名言佳句就是生動的例證。春秋戰國時期的“商鞅變法”“胡服騎射”,漢朝的“桑弘羊改革”,唐朝的“貞觀之治”“開元之治”和“永貞革新”,宋朝的王安石變法,明朝的張居正改革,乃至近代史上的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都是中華民族在開放和變革中生生不息、應時改革的生動例證。自古以來,中國大地上發生了無數變法、變革圖強的運動,留下了“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的豪邁宣言,使中華文明成為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綿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斷的燦爛文明。從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歷史看,在變革中總體上前進是中國的歷史常態,進步有深遠的歷史淵源和深厚的文化根基。

關於青春的心得體會篇4

(一)學生感受:

學生在開展了青春期研究之後,寫下了這樣的話語:

感受一: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只有獲得真正的健康,才有可能快樂。同時我們還知道了應該如何評價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知道了標準,掌握了方法,這很有用。

感受二:原來我們班經常有這樣的一類現象:男生和女生之間,不互相體諒,諒解,謙讓!還有些男生老瞎說一些特別無聊的閒話,去傷害女生。我覺得很不好,但是不知道怎麼辦。通過上這節課,我觀察到我們班的這些現象慢慢地消失了。班裡,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遇到一些困難,大家都會盡全力幫助他,使得我們的關係更加和睦。我們能在這樣的一個班裡,這是我們的緣分,我們應該去珍惜它,使我們這個大家庭變得更加幸福,更溫馨。

感受三:在我們看電視時,經常會看到一些男女共同完成的節目,在學校裡,我們也會常常看到大家互相幫助,不分你我。可在以前,我們會覺得很不好意思。可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發現,男女生交往是正常的,關鍵是要把心態放正,消除緊張感。

(二)家長感受:

感受一:總說要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但是什麼是心理健康呢?通過教學,我們找到了答案。同時,也學會了怎樣評價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感受二:教師的精心設計使我們家長能夠了解到學生心理狀況。原來,總覺得自己的孩子長大了,挺好的。但是,孩子卻總抱怨自己對他管得太多,而我們也總覺得自己很累。雖然也知道孩子已經進入了青春期,但是總是無從下手。通過老師的這節課,我們發現:平時與孩子的溝通交流太少了,應該抽出時間多關心他們心裡是怎樣想的,不可動不動就扣上早戀的帽子。群體的交往不但有很多樂趣,還可以學習多個異性身上的優點。如果一味指責孩子,阻止孩子同異性交往,很可能使他們產生逆反心理,本來不是那麼回事,也故意做出那樣的事來,結果事態的發展與父母的初衷剛好相反。

感受三:孩子長大了,總擔心誰和誰好了,會影響孩子的學習,但又沒有什麼好辦法。通過與孩子們一起上課,知道了做為家長首先要平和自己的心態,才能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

教師感受:在教育教學的研究中,使我們教師覺得:

1.教學思路更加明朗:

我們的教學一定以生為本,做好課前調查,瞭解學生的需求,使教育更加具有針對性。在對案例分析時,幫助別人分析問題並解決,正向引導學生的心理,獲得相應的方法。影射自己做得怎樣的時候,學生就能很好地進行遷移,找到自己行為中做得好的地方,和做得不合適的地方,最終不斷完善自己,使自己更加健康。期間,教師一定要注意做到尊重、保護學生的隱私。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地採用小品劇、心理遊戲、實踐活動等形式也可以讓人耳目一新,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2.管理意識更加藝術:

在管理學生方面,我們一定要注意在學生即便犯了錯的時候,也要一分為二的看問題,尊重學生的心理,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

3.師生關係更加和諧:

因為我們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所以我們在平常的教育教學中就更加註重自身心理的健康,同時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更要注意與學生溝通的藝術,這樣才能使學生從心理上願意與你去交流,發現自己身上的問題。

四、實踐效果:

1.教師和家長的教育觀念得到更新。剛開始研究時,我們總覺得在國小談論青春期的問題,太敏感了。經過實踐,我們發現:學生很渴望得到這方面的知識,這一點從他們關注的眼神就可以知道。另外,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慢慢地,已經有羞澀變得很自然、大方,畢竟青春期心理教育能使我們的孩子順利地度過由兒童逐漸發育成為成年人的轉變。

2.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通過學校和家長的共同努力,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已在學生身上出現了明顯的教育效應,主要表現在:(1)認識心理健康的標準,學會自測心理健康的方法,並且明確了經常進行心理健康的自測,能夠不斷提高自我和完善自我。(2)有效地預防和消除因性生理變化引起的心理困惑,如對月經、遺精、手淫等現象產生恐懼、焦慮、自責等。(3)掌握與異性交往的一些準則,便於建立正常的交往,樹立健康和異性交往觀念,形成正確的異性交往態度,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學會必要的自我保護技巧,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早戀問題的發生。

總之,高年級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在這個研究過程中,師、生、家長三方都是受益的。教師能夠在和諧之中提高自身;學生能夠更加健康地成長;師生關係更加和諧融洽。家長既能設身處地的為孩子著想,又能及時配合教師工作,為孩子幸福人生奠定了基礎。對國小高年級孩子進行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暫時的,而是長久的。面對高年級學生存在的種種心理問題,只要我們攜起手來關注細節,以心交心,針對學生出現和可能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從正面給他們以具體的幫助和指導,使學生的心理處於良好的健康狀態,從而促進學生和諧地發展,健康地成長。

關於青春的心得體會篇5

這個庚子鼠年,註定是一個特別的年份。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遇上中國人最珍視的萬家團圓的春節,這個年顯得格外凝重。武漢“封城”,“最美逆行者”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山奔赴武漢,無數的醫護人員,無數共產黨員“請戰出征”......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身後的億萬中國人築起了防護的堡壘,讓信仰的光芒熠熠生輝,溫暖而有力量。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身患漸凍症的武漢金銀譚醫院院長張定宇,拖著病重的身體,牽掛著同為醫護人員卻已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妻子,卻一刻不停息奮戰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拼了性命與死神爭分奪秒搶救病人。“中國兒科醫師終身成就獎”的獲得者,86歲高齡的董宗祈教授,封城之際開著電動輪椅到門診部坐診。他們都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叫“共產黨員”,只有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擔當的共產黨員,才會在危急關頭,扶危渡厄;在緊要關頭,挺身而出,捨身忘死,救民於危難,解民於水火,綻放最絢爛的光芒,彙集成抗擊疫情“必勝的信念”。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我是支部委員,先安排我!”“我參加過抗擊非典,我有經驗!”……在增援武漢之際,無數共產黨員主動請纓,奔赴防控疫情鬥爭一線。“時間就是生命。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是幹出來的,一定圓滿完成建設任務!”在火神山醫院專案建設工地上,無數黨員不眠不息,與時間賽跑,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用實幹與擔當,踐行著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與使命,凝聚起了抗擊疫情堅不可摧的信心和勇氣。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99年來,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了實現中國人民幸福這一莊嚴而偉大的歷史使命,無論是“春和景明,波瀾不驚”還是“陰風怒號,濁浪排空”,中國共產黨人都始終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戰勝了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經受住了一場又一場嚴峻考驗,克服了一重又一重困難,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的勝利。今天,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阻擊戰,我們也同樣深信,壓不倒,打不垮的中國共產黨人一定會帶領我們贏得最後的勝利!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關於青春的心得體會篇6

青春,這是人生中最燦爛、最美好、最寶貴的年華,有如朝陽,好比鮮花,為人們所向往和讚美。然而青春期又是多思的時代,多變的季節。在這個階段,人常常會浮動浮躁,也易出現歡喜和哀愁交織。如何面對一些突如其來的風浪呢?

一、正視心理問題,塑造學生健全人格。

健全人格是學生走向社會必需的一種素質,而健全人格的塑造必須遵循學生生理及心理髮展的規律。高中學生正處於“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的覺醒和發展時期,他們在長大過程中,還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必須依靠教師的指點和幫助。我們應變“外塑”為“內化”,掌握學生的興趣和愛好,豐富學生的生活,使學生對學習、前途充滿信心。從現代意識、自我認知、基本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等方面人手,教會學生學會自我評價、自我調節、自我控制,從而形成自身較為穩定的人格特點,以期達到人格塑造不斷完善的目的。

二、對青春期的學生進行心理指導,教給學生心理調適的方法。

進入青春期的高中學生,隨著生理髮育成熟,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對異性的好奇和對愛情的探求。他們生活經驗不足,感情易衝動,自制力缺乏,極易陷入早戀的泥潭。為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早戀的危害性,順利渡過青春期,需要對學生進行心理指導。閒談是對學生進行心理情緒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師若能巧妙地把握時機,以有關青春期、性心理方面的知識為引導,層層分析,就會深入學生心靈,使學生從中得到啟迪。此外,還有“__現象”比如“超級女生”、“追求高消費”比如穿戴衣服等敏感而又十分重要的問題,教師如果能運用相關的心理學知識進行教育引導,其說服力遠遠勝過空洞的說教。

我校將青春期教育列人了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範圍,定期對學生進行青春期教育,其中包括現代的青年觀,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識,觀看青春期知識錄影帶,設計、發放、分析調查問卷等。我們以樹立什麼樣的人生觀為主題,利用多種形似組織學生座談討論,指導他們劃清純潔的友誼、真摯的愛情和早戀的界限,認清科學的人生觀,樹立遠大理想和崇高的志向,教育學生珍惜青春期大好時光,專心學習,讓學生認識自我,做到自愛、自尊、自重、自強,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架設心靈傾訴的立交橋,開展心理諮詢

人的心理活動有其隱蔽性的一面,學生希望通過諮詢,尤其是個別諮詢的方式來解決心中藏而不露的一些心理問題。為消除學生對心理疾病的神祕感、恐懼感以及羞恥感等種種偏見和誤解,在諮詢工作中我們始終遵守保密原則,一切從預防著手。教師利用個別談話、個別教育的時機,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心理諮詢技術,對部分有心理問題、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心理諮詢誘導,從而加強學生的個別教育。如對性格內向不善交往的學生可結合有關社會心理學知識、進行社會交往和社會適應的教育;對那些所謂“屢教不改”的學生則指導其進行意志品質的鍛鍊;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既要進行學習目的性的教育,又要教給他們科學的觀察、記憶、思維的方法,使他們改進學習方法,求得較大進步;對由於心理健康問題所造成的學生在情緒、性格和人際關係上的缺陷等,都應想辦法幫助他們排除,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危害和後果。在進行個別教育、心理諮詢時,要語氣溫和、態度誠懇,要選擇適當的場所進行交談。這樣,會更有利地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和認識自己,完善自己,促使學生自我精神保健的自覺和自我精神支援系統的完善。

四、建立新生入學健康檔案及心理檔案

在新生人校後,學校每年對學生進行體檢,對每一位學生建立健康卡片,以便了解和掌握學生身體發育狀況。體育課定期對學生進行健康測試,學校制定出了課間操達標評分標準,設計了課間操質量一覽表,從快、靜、齊三方面對各班課間操的質量進行考核,由此,提高了課間操的質量,也使正處於青春期生長髮育的學生得到了鍛鍊,更利於身體健康。

教師可以運用觀察、實驗、量表測量等方法瞭解和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和水平,建立起每個學生的心理檔案。如:可以通過心理學量表測量出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性格特徵、氣質型別等心理特性;也可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瞭解學生的心理過程、情感意志、自我意識、社會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心理髮展狀況;還可以通過學生的言論舉止、筆記文章、行為表現等了解學生的典型心理。然後教師可採用卡片的形式建立心理檔案,以便日後的管理和教育、教學活動。

通過上述工作的開展,使我們更加了解學生的心理、生理狀態。能夠既照顧學生共同的年齡特徵,又兼顧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對其心理變化、發展過程作系統的動態的觀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對症下藥。

標籤:心得體會 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