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最新有關《孫子兵法》精選讀後感範文三篇

在戰爭或者要進行重大的決策,我們都需要經過深思熟慮,做好相對的計策,推薦你去看看《孫子兵法》這部著作,你肯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穫的,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最新有關《孫子兵法》精選讀後感範文三篇,快來看看吧。

最新有關《孫子兵法》精選讀後感範文三篇

《孫子兵法》精選讀後感1

《孫子兵法》是由孫武在春秋時期吳國完成,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兵法之一,歷經數千年,先後被各朝各代的許多大拿註釋解讀,可謂兵法經典。之前總聽說孫子更是一部管理學著作,今日細讀之下,才知道其對戰略、戰術、策略措施的解讀確實已經達到很深高度。

孫子兵法共分十三篇,後續幾篇中非常強調帶兵打仗的一些細節執行,雖對商場有借鑑之意,但畢竟實際環境相差太多,因此個人覺得對商業理解的幫助就有限了。

個人理解,孫子兵法整體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講戰略,這是整本書的核心,主要思想為“五事七計”,此語中的“計”是計劃的意思,而不是計謀。

我們談到孫子兵法,很多時候自然聯想到三十六計,這其實是對孫子思想的大大誤解。相比詭道計策,孫子更看重的是勝利在先,看重的是一開始看清楚大局,做好SWOT分析,把握全域性之後,再去在細節中尋求勝利突破點。相比在面對問題時的奇技*巧,孫子認為做好前面的分析和鋪墊才是戰場勝負的關鍵。五事主要指"道”、“天”、“地”、“將”、“法”,“道”是指道義,如同企業的願景和核心價值觀,代表了其原始的屬性,至關重要;“天”、“地”是指天時地利,如同企業競爭的外部競爭環境,決定了其約束條件;“將”“法”是指內部治理的將才和軍法,如同企業的內部核心能力,是決策實施的關鍵資源。七計則是“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這七條正是孫子針對五事的幾個解讀細化,通過這幾個方面對“五事”做了全面的比較,從而分出高下優劣。相當於我們在進入商戰之前要想明白公司的願景是否清晰,市場是否成熟,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如何通過組織保障,這可以說是公司戰略的第一步。

第二部分,在戰略基礎上,孫子兵法的二到六章則是闡述了基本的戰術思想。

講述在對戰之前如何制定方案,如何配套組織資源,如何在具體戰役之中實施。這個和企業的戰略落實很相似,將戰略層層解剖,落實到具體的每一個部門和資源,是戰略細化的指導。

第三部分,從七章開始到十三章,孫子兵法主要講一些具體對戰時的細節。

比如如何利用地形,如何利用火攻,如何離間敵方等。這些更像是商場對戰時所使用的一些經驗積累,比如如何通過廣告營銷獲得更多市場份額,如何通過系統更好管理客戶需求等,對於一線的實操人員有很好的借鑑意義。相當於總結問題的型別並加以歸納,傳承知識,有利於企業的具體目標達成。

由上可見,孫子兵法闡述的是巨集觀到具體的分析落實過程,幾千年前就有如此洞見,難怪能名垂千古,即使放在今天,仍然為中國乃至全球所推崇。

《孫子兵法》精選讀後感2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這句話出自《孫子兵法》的始計篇,孫子意思是說:戰爭,是國家的大事,關係到國家的生死存亡,不能不認真地觀察和對待。

在如今,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支援和平,同時,也有許多國家處於無盡的戰爭之中,所以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軍事力量是立國和強國的重要條件。但是軍事不是紙上談兵,謀軍事是一種大智慧。《孫子兵法》便是中華民族乃至世界史上在軍事方面的一顆明星。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這部書被譽為“兵學聖典”,出自春秋時期吳國將軍孫武之作。該書雖然只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但是就是這短短的篇幅,卻深藏精邃富贍的兵家謀略,不是所謂的“紙上談兵”。大多數人認為軍事是“武道”,而《孫子兵法》講究的是“智”,“孫子曰:‘將者,智、信、仁、勇、嚴也’。”他將“智”排在軍事中最重要的地位,可見《孫子兵法》中的大謀略是許多兵書中不具備的,這“智”到底在什麼地方呢?“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這是《計篇》中的一句。它所謂,戰爭是一種用來迷惑對方的學問,告訴人們在戰爭中要善於偽裝,這一點完全為“智”的體現。戰爭中只是一昧追求進攻,以力抗力,把自己的實力、戰術暴露無遺,戰略便會被敵方突破,導致失敗。而適當的偽裝卻可以掩蓋自己的光芒,把真正的實力保護起來,讓敵方鬆懈,到真正適宜的時候,便可以發揮實力,一招致勝。

善偽固然好,但把握時機是展現兵為詭道的重要一步。《謀攻篇》中孫子說到“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闡述了什麼情況下可以打,什麼情況下不可以打,將領才能得勝,準確把握時機是戰役成功的重要一步。中華歷史上許多聖戰都歸功於天時,如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典型戰役“赤壁之戰”。適時利用東南風,取得了火攻的勝利。而在二戰中,引人矚目的蘇聯對法西斯的衛國戰爭,也是蘇聯紅軍利用當時處於天寒地凍的冬天,使德軍陷於嚴寒的困境中,最後反敗為勝。《孫子兵法》中的大“智”可以應用於軍事上,也可以應用於生活中。兵家的智慧在商業中也同樣可以成功,如李嘉誠,他的成功也有一部分仰仗了把握時機,在改革開放初期土地不像現在一般“寸土寸金”,而當時的李嘉誠卻把握了商機,借鉅款購買了大量地皮,而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土地價格逐日上升,他也因當時把握時機購買地皮,才能成就現在的商業大亨。與他一樣的還有酒店業大鍔希爾頓,他在別人熱於淘金時,把握淘金者急需旅店的時機,發展酒店業,而成為酒店大鍔。時機從古至今有多重要,可見一斑。

《孫子兵法》中的大智慧,表現在與擇機同等重要的還有“仁”。孫武在書中的論述多為談兵打仗,告訴人們戰爭需要謀略,注重四戰,即重戰、養戰、備戰、速戰,這四方面很重要,但是也是孫武所推崇的慎戰,不要輕易打戰。《孫子兵法》中的“智”體現瞭如何可以打戰,打好戰,打勝戰,需要用智慧,而這智慧帶來的結果最後都是為了如何少打戰。孫武的這一思想,又體現了“仁”,在我看來更是體現了孫武具有祈盼世界和平,讓人們過上美好生活的思想境界。

《孫子兵法》中的“智”涵蓋了孫武畢生的軍事謀略,也象徵著中華民族的。

智慧結晶,而兵法中的“仁”是他的主張,更是中華民族的主張,如今世界和平儼然成為各國所提倡的。“孫子曰:‘將者,智、信、仁、勇、嚴也’。”,他將兵書的精神寫於短短的六千多字中,讓世人驚歎,而這書得以流芳百世,名揚內外,多少帝王賢人都視為珍寶,作為中華民族繼承人的我們更應誦讀《孫子兵法》,感悟它的大智慧,呼籲世界和平,同時學習兵法中的謀略,在國家遇到危難之時,可以貢獻自己的一份力,《孫子兵法》也許是詭道,但它是聖道。

《孫子兵法》精選讀後感3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孫子兵法》。

這本書是春秋時代孫武寫的,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軍事著作,在中國軍事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書裡的軍事思想對中國曆代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孫子兵法》裡由13篇組成,分別是《始計篇》、《作戰篇》、《謀攻篇》、《軍形篇》、《兵勢篇》、《虛實篇》、《軍爭篇》、《九變篇》、《行軍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每篇裡面有幾種兵法。

每一種戰法,有原寫的古語,接著是註釋和譯文,最後是兵法解析和兵法範例。

這本書裡,我最喜歡的一個兵法是“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這個戰法的範例是“岳飛巧用反間計”,此範例講的是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劉豫多次配合金兵攻打宋軍,成為北宋抗金的最大障礙,有一次抓獲了一名金兀朮的間諜。岳飛看到這是一個好機會,於是給了一封信給間諜,讓他交給金兀朮。間諜以為竊得重要情報,興沖沖地跑回軍營裡,把信交給了金兀朮,金兀朮看了,就下令抓捕劉豫和他的兒子。就這樣,岳飛利用反間計為宋朝除了一害。

其實,這本書裡還有很多像這樣的範例,我不得不向這些英勇的智者們豎起大拇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