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2021年關於青年教師假期讀書心得體會八篇

對於教師而言,讀書不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更是專業發展的一條捷徑。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2021年關於青年教師假期讀書心得體會八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2021年關於青年教師假期讀書心得體會八篇

  青年教師假期讀書心得體會1
  
  常常覺得讀書就是與偉大靈魂的對話,說得通俗點,讀書就像去智者家裡竄門,聽聽他們的故事。
  
  讀《心安即是歸處》就像去季羨林先生家“竄門”。八章橫跨30年的關於人生、生死、人性、處世的63篇文章,就是一位充滿智慧又豁達通透的老者向你緩緩講述他在人生的秋天,那個滿溢霜葉之美的時間裡感受過的、經歷著的、規劃著的。那是經歷世事後的天真,那是經歷榮辱後的淡泊。
  
  在這樣的講述中,我很難不與先生共情。我會和《我和書》的那個藏書如海卻也坦然承認自己只看過其中極少極少一點的紀先生會心一笑。這種閱讀速度跟不上“藏書”的小苦惱在我們這樣一個網路時代尤為嚴重。我會和《奇石館》裡那個面對瑰麗的浩蕩的奇石而搜腸刮肚,最後感慨語言與文字表達不出心中所想,唯眼睛與心靈得以記錄的先生達成共識。因為太多時候我都在感慨自己貧薄的語言無法描述這爛漫的人間……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了,那些與貓咪相處的脆弱與甜蜜,那些對著天池的奇思妙想,甚至是那些面對誇獎的不安與推辭。
  
  太多太多的感想是寥寥數語道不盡的了,那就用季先生的“座右銘”結尾吧。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
  
  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願我們讀書知禮,做一個通透而天真的行人。
  
  青年教師假期讀書心得體會2
  
  《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著名作家哈珀.李於20世紀60年代創作的一部成長小說。這部小說曾被授予普利策小說獎及其它眾多文學獎項。小說講述了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發生在美國南部小鎮的一場冤案。一個名為湯姆.魯濱遜的黑人,被人誣告犯了強姦罪,只是因為是一個黑人,辯護律師阿蒂克斯儘管握有湯姆不是強姦犯的證據,都無法阻止陪審團給出湯姆有罪的結論。兩個孩子傑姆和斯庫特親眼目睹了審判的全過程。因為這場冤案,兩個孩子經歷了一場猝不及防而又潛移默化的成長。
  
  他們的父親中年律師阿蒂克斯在他們的成長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阿蒂克斯以其獨到的教育智慧和教養,從言行舉止影響孩子們的成長。
  
  阿蒂克斯作為一個白人律師為一個蒙冤的黑人做辯護,不僅遭到了鎮上所有白人的反對,也遭到了自己孩子的不解。 阿蒂克斯對孩子們說:“它在某種程度上觸及了人的良心和道義的本質,如果我不去幫助這個人,我就再也不能上教堂去禮拜上帝了。”“有一種東西不能遵循從眾原則,那就是人的良心。”在其後的故事情節中為我們展現了他是如何陪伴孩子成長,讓他們在本就不公平的社會中如何做人,如何做無愧良心的事。
  
  書中的阿蒂克斯站在一個人性關懷者的角度教育孩子,讓孩子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做正直的人,做無愧於良心的事情。他的教育使孩子得到了真正的成長。阿蒂克斯的教育智慧不僅為現代家庭教育指引了方向,也為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十分可貴借鑑意義。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要把孩子的真正成長落實到學會做人,學會做事上。書本知識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不會做人,不會做事,那麼也難以在社會上立足。我們要引導孩子先學會做人,再學會求知。
  
  青年教師假期讀書心得體會3
  
  暑假拜讀了黃萍主編的《中學班主任如何應對班級突發事件》,學到了很多實用的技巧,也啟發我對我日常工作進行了許多反思和心態的轉變。雖然我現在還不曾擔任班主任工作,但這本書所提供的理論基礎和詳實的案例,都幫助我能夠設想班主任工作當中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在與作者的精神碰撞中,吸收前人精華,形成自己的思考,也對我作為科任老師如何處理師生之間的問題,給與了很多啟發。
  
  這本書針對班級群體突發事件、突發安全事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突發自然災害事件及其他班級常見突發事件所爆發的原因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每個篇章都給出了詳盡的分類,也提供了非常具體的處理原則的應對方法,也收錄了很多真實案例的發生與解決,為教師在班級突發事件的各個階段給出合理、有效的應對,以防止減少因突發事件給學校、班級、教師以及家長造成的危害。
  
  全書五個大板塊中,最吸引我的就是對班級群體突發事件這一部分的內容。班級突發事件的不確定性和突發性對青年教師來事是非常棘手的事件,往往突然間出現,難以一下子判明原因,且容易發生於課堂上,尤其是以學生為主匯出現的一些小問題,如提出敏感話題和詞彙、課堂上發笑擾亂課堂、學生之間肢體衝突,或蟲鳥類進入課堂、暖氣漏水等與教學無關等突發事件,一直是讓我撓頭、時常難以處理好的事情。如書中所說,這些事情發生機率雖低,但往往會影響教師情緒,打斷教學思路,分散學生注意力,尤其是難以將學生的思緒帶回課堂,擾亂教學秩序,浪費課堂時間,是最大的難題。學生青春期的躁動、學生之間的矛盾、學習壓力等也常常是班級出現突發事件的成因。書中給出了很多從方式手段、教育機智等方面的經驗和建議,從我個人而言,我所學到的是,作為教師,首先要保持平穩冷靜的心態,要能夠平衡教學壓力追求分數和教育學生做人這兩方面,日常工作中應對學生始終持以平和、耐心、熱愛的態度,謹記自己為師為長的身份,不應一心追求分數,而是全方位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提前發現並解決問題,才能夠很好的防患未然,在冷靜的心態下能夠面對突發事件發揮智慧,從而防範一些突發事件和矛盾的誕生。另一方面,班主任工作應早早帶領全班同學定好班級規章制度,尤其是突發事件如何應對的機制,讓每一名學生都掌握班級的賞罰規則和應對突發事件的策略和手段,由此可以極大的規避很多事情的發生,同時促進班級凝聚力和學生參與度。
  
  讀書給人增益。沒有人一開始就是完美的,每一名青年教師都有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領域,對於不擅長的部分,應當積極借鑑他人的智慧與經驗,補充自身,在教育中追求做到極致。本書所學,我會在以後的工作中,調整心態,平衡自身,將所學經驗用在實踐中,探索成果。
  
  青年教師假期讀書心得體會4
  
  養育孩子的過程就是修行的過程。“思想家盧梭說過,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但這三種方法恰恰是我們最熱衷運用的。學生進入國中後月考屢次失利,我的直覺就是孩子貪玩,管不住自己。為了端正他的學習態度,我曾和他進行長達4小時的溝通談心,講道理、威脅、談經歷,說得我都要被自己感動了,可是他還是滿不在乎的樣子,甚至在我情到深處的時候竟然忍不住笑了。面對這樣的現實,無奈、無力、無助如影相隨,我也曾苦苦思索,應該給孩子怎樣的教育,應該與孩子怎樣交流?
  
  苦思不得,我們開始對《我的孩子我來教》、《孩子成長諮詢手記》等家庭教育類書籍情有獨鍾,在這個過程中尹建莉的第二本著作《最美的教育最簡單》是我讀得最投入的,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越讀越有共鳴,越讀越痴迷,每讀一個小章節,就會忍不住在記憶裡搜尋,學生成長過程中我是否遇到過這樣的問題?我是不是和尹老師一樣的想法?我是不是犯過這樣的錯誤……
  
  最美的禮物是信任。還有什麼比信任孩子更能讓孩子內心昇華起自我的榮耀感和愉悅感,“你一個人在家裡會做作業嗎?”“這件事你做不了!”當我們每天都質疑、否定孩子的動作、思想、言行的時候,孩子怎麼能自信,這樣的質疑其實就是在剝奪孩子成長的力量。。現在想來失去平等和信任的溝通,只會讓孩子自尊心受挫,失去對父母的信任和依賴。 賞識孩子,應該相信孩子的話。當孩子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訴你的時候,應該懷著賞識的心態,給孩子充分的信任和鼓勵。
  
  先寫作業,然後才能玩遊戲”改成“如果今天寫作業時間太長,擠佔了玩遊戲時間,罰明天不能寫作業”,或者“玩遊戲的時間到了,玩去吧,不可以寫作業了,沒寫完也不要再寫了”。這樣,作業和遊戲就具有了相同的價值和樂趣,這樣才更容易讓孩子對學習懷有好感,也不容易導致孩子出現過分迷戀遊戲的情況。
  
  時關注自己的潛臺詞。把潛臺詞說好了,並不是說每句話都要小心謹慎,都要去設計;而是要不斷觀察孩子,經常反思自己,從觀念上提升自己。因為潛臺詞經常不是理性思考的一個結果,而是下意識的表達。意識提升了,話語自然也就到位了。
  
  一個缺少嘗試、不犯錯誤的童年是恐怖的,它並非意味著這個孩子未來活得更正確、更好。也許恰恰相反,由於沒有童年探索的鋪墊,他的認知基礎反而很薄,在未來的生活中不得不花費更多的力氣去辨識世界、適應生活;很有可能一生都活在刻板、無趣和謹小慎微中,甚至是自暴自棄的墮落中。
  
  成人一定要把教育關注點從“我告訴了你什麼”轉移到“孩子接受到了什麼”,關注到後者,才是關注到教育。這就是本文所說的“潛臺詞是最重要的臺詞”,也正是教育的為難之處和微妙之處。
  
  童年的任務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內積累。一個人內在力量強大,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未來才有可能處理好自己和世界的關係,在人生事務中獲得主動權--這才是培養競爭力的正常順序和邏輯。
  
  對世界懷有美好的信任,和具有基本的安全防範常識並不衝突。家長應該把人際交往中各種潛在的危險告訴孩子,比如周圍的人發生了什麼事情,或媒體上報道了什麼相關內容,就事論事地跟孩子談談,讓孩子增加些常識。生活本來就是有悲有喜,有常規有意外。知道世界有灰暗,不等於要把世界看得灰暗;知道世界是光明的,也不等於毫無防範心理。這是你對社會應該有的態度,也是教育孩子應拿出的示範。
  
  青年教師假期讀書心得體會5
  
  暑假有幸拜讀了《教育智慧從哪裡來》一書,書中的一個個案例,及王曉春老師的精闢點評,使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身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愛學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只有既有愛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書育人
  
  愛究竟是什麼?它像空氣一樣,每天都在我們身邊,但又因為它無影無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們忽略。但我們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義已經融入我們的生命。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愛的教育》中有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如果我們對學生的愛是無私的,沒有功利性的,老師對學生的鼓勵,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是一個無意的微笑,讓孩子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感受愛,並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智慧與愛心同等重要"這是王曉春老師點評案例1的標題,是啊,對學生每個老師都傾注了愛。但愛不是萬能的。在我們的身邊這種現象數不勝數。學生病了,老師上門探望,課落下了,利用業餘時間補,校內跌了,碰了,小心阿護,及時與家長聯絡。但結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會令其家長感動,令周圍的同仁稱讚。但有時真不能讓學生從根本上改變。我想,收效不明顯的原因主要是我的教育智慧還不夠,沒有能解決他真正的心理問題,客觀的家庭問題等。
  
  學生之間打打鬧鬧,鬥嘴絆腳,我總認為是小兒科的事,所以總是用很簡單的談話和互相道歉來解決。卻很少會想到去找找發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還是和家庭環境有關。王老師告訴我們,學一點心理學,走進一點學生,花一點耐心這樣我們的收穫會讓我們驚喜。
  
  青年教師假期讀書心得體會6
  
  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用一朵雲去推動另一朵雲,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這本書主要講的是1951年蘇霍姆林斯基招收了31個孩子辦了一所快樂學校的故事。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從來沒有孩子不願意學習的情況,他願意學習只是他不會,他還沒有能力集中注意力,沒有能力強迫自己學習。”反思我的教學,我真的不瞭解我的學生。從正式成為一名教師站上講臺開始,我的大部分力量似乎都集中在了課本和參考書上邊,總是忙著查閱各種資料想著怎麼把一堂課上的完整而充分。但是我忘了,整個課堂的主體是學生。如果我不考慮學生是否能夠接受知識,那麼我就是一名不合格的教師。
  
  我常常疑問為什麼學生成績差卻沒真正的去找到學生成績差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是我教的不好嗎?是我的某些行為影響了學生?還是學生自身出現了什麼問題?當我們忽略這些根本問題並將所有問題歸類於學生沒認真學的同時學生也在是去對學習的興趣。當孩子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厭學情緒產生了,那任你用什麼辦法也不可能使孩子坐下來念書了。不瞭解學生,就沒有辦法給予學習的快樂、激發他們的自豪感。
  
  “沒有愛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是蒼白無力的教育。”這句至理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諦。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要用關心每一名學生,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讓學生在愛的環境中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
  
  青年教師假期讀書心得體會7
  
  所謂思維力是人藉助語言把豐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和綜合,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從而在思想上揭示不能直觀感知的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能力。思維力是學習力的基礎和關鍵。那如何全面提升學習力呢?它的路徑就是思維導學。
  
  思維導學是根據思維形成和發展的規律,以“以學為本”為基本原則,以自主、合作、探究為基本途徑,以目標導航、路徑導引、問題導向為核心要素,以整體學習、關聯學習、創造學習、對話學習、選擇學習為主要方式,促進學生思維力、學習力全面提升的一種課堂教學方式。
  
  書中提到教師需從全域性出發,要有整體意識,第五章告訴我們,要重視各個學科各個章節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絡,打通各個學科之間的融合點,讓學生既能夠從整體感知,讀後又能夠融會貫通。真正的學習,必須得是主動式學習,創造性學習。我們知道教給學生的不應該是知識,而是學習知識的方法。
  
  在後記當中,我們能夠更加清晰的知道作者的初心,所有的一切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為準則,無論我們的教學改革方式怎樣變化,所有的目的只有一個,讓學生真正的學會學習,讓教師真正的學會教書,讓每一個教師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發展負責。
  
  青年教師假期讀書心得體會8
  
  假期得閒,閱讀北大教授季羨林老先生的《心安即是歸處》,得到一點感悟與大家分享,同時也將此書推薦給大家。
  
  漫漫人生路,喜憂參半,相聚和分離亦為常態,那麼人活一世,圖個什麼呢?季羨林老先生說:心安就好!但人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往往是不由自主的,但是自己的命運還是可以掌握的,如何才能讓自己心安的過一輩子呢?
  
  思想家尼采說過:“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生活中,我們常常因為遭遇到痛苦和煩惱的困擾,而感到焦慮不安。於是,我們不斷地想要擺脫這些困擾,結果卻更容易深陷其中。
  
  季老在他著作的《心安即是歸處》這本書中,寫到了一句話:“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必須處理好三個關係:第一,人與大自然的關係;第二,人與人的關係,包括家庭關係在內;第三,個人心中思想與感情矛盾與平衡的關係。這三個關係,如果能處理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則,生活就有苦惱。”從老先生的這句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愉快的生活即是心安的表現。想要心安,就要處理好這三個關係。其實,人生這一趟旅途,必然伴隨著坎坷、困境。顧慮太多、對事情耿耿於懷,只會讓我們舉步維艱;學會釋懷、一念放下,才能讓我們更好地灑脫前行。正所謂:心幸福,日子才輕鬆;人自在,人間才值得。
  
  就像季老所說,我的人生信條:“真實”。正因如此,我們才能感受到“心安即是歸處”,平凡之下的人生,也是我們迴歸初心的道路!
  
  餘生,願你這樣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