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通用三國演義讀後感範文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通用三國演義讀後感範文
《三國演義》讀後感1
 
三國演義是從黃巾之亂的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後,東漢政府的反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
 
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最欣賞的人物是諸葛亮,他是一個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三國演義》這本書不僅讓我瞭解了古代文化,而且讓我知道三國中每個人的獨特之處,我喜歡看《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讀後感2
 
三國演義這本書大家都知道,它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書中主要內容是;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漢靈帝昏庸無道,後被董卓奪權,曹操等地方諸侯組成聯盟,推舉袁紹為盟主起兵討伐董卓。董卓後被呂布殺死。再經群雄割據,劉備、孫權和曹操三國鼎立。劉備佔益州、曹操佔北方大部分地區、孫權佔江南。就這樣又過了100年曹操手下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奪權,建立晉朝。
 
其有三個有趣的故事。就是諸葛亮的三把火,火燒博望坡、火燒赤壁、火燒新野。
 
火燒赤壁是赫赫有名的。故事大概內容是;曹操在有利的情況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至戰敗。劉備、孫權結盟抗衡,揚水一戰,巧用火攻最終以弱勝強。
 
我從三國故事裡得到的啟示是;人要足智多謀,不能魯莽行事,做事要三思而後行。
 
《三國演義》讀後感3

 
《三國演義》真是一部百看不厭的經典小說,我覺得小說最吸收人的是關於魏國、蜀國、吳國英雄人物間棋逢對手的描寫。三個國度中都有各自出色的謀略家、軍事將領和治國能手,在人才方面到達了均衡。
 
在智謀人才方面,魏國有郭嘉、荀?、賈詡、程昱、司馬懿等人,蜀國有諸葛亮、龐統、法正,吳國有周瑜、魯肅、陸遜,這些人都能夠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他們之間的才能都是勢均力敵,是當時出色的人才。
 
武將方面,由於《三國演義》的描寫,我們熟知了蜀國的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等五虎上將。實踐上,魏國的武將也不遜於蜀國,夏侯淵、徐晃等將領也都是智勇雙全,張遼在逍遙津之戰中顯現了超強的作戰才能,張合也在對蜀國作戰中屢立奇功。只不過《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以蜀國為正統,才著重描寫了關羽、張飛等蜀國人物。吳國方面,呂蒙、甘寧、太史慈等人也是一時的俊傑,還有吳國老將軍黃蓋,赤壁大戰曾向周瑜獻火攻之策,以苦肉計詐降,率船火燒曹操水軍。
 
三國的人才旗鼓相當,才讓三國如此富有魅力。
 
三國後期,魏蜀吳三國間人才比照不再平衡,魏國由於地域寬廣,政治上實行好的人才制度,呈現了鄧艾、鍾會等人才,但蜀國和吳國的人才制度比擬落後,優秀的文臣武將少於魏國,這也是蜀國和吳國走向衰落的緣由之一。
 
《三國演義》讀後感4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0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
 
《三國演義》裡有很多很多的英雄人物,有深謀遠慮的孫權,有心胸廣闊的劉備,也有忠厚老實的魯肅,還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赤膽忠心的趙雲,義薄雲天的關羽等等都是一些大人物。其中我最敬佩和最喜歡的是諸葛亮和趙雲。關於他們的故事,我讀得最多了。也很清楚,諸葛亮的“空城計”“草船借箭”趙雲的“單騎救主”,現在我閉著眼睛都能講出來。
 
《三國演義》講的是軍事策略,講的是如何統治自己的國家,一個國家,最需要的就是忠臣,一個臣民,就算有多大的本事,只要他不忠,也不會有利於自己的.國家。就像人們所說的“一次不忠,百次不用”一個能為自己主公、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就算不一定會給國家帶來繁榮強盛。但也不會對自己國家不利。
 
讀了這本名著,我得到了很大的啟示,受到了很大的啟迪。我要學習諸葛亮的“機智冷靜”學習劉備的“謙虛”學習魯肅的“忠厚”,在以後的學習中,我一定會做得更好!
 
《三國演義》讀後感5

 
最近,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我覺得這是一本很好的小說。為次我特別查資料想了解一下羅貫中是怎麼把三國時代的歷史寫得這麼好,看了資料我才知道,原來《三國演義》並不是羅貫中編的,而是根據魏、晉時代的史書與宋代的說三分、元代的三國戲和羅貫中自己的思想合併在一起的小說,我看的那本還被清朝初年的毛氏父子加工過了。那《三國演義》到底寫的主題是什麼呢?我想了一會兒,得出了:《三國演義》寫的主題是三國時代的群雄爭霸。在這個群雄爭霸的時代有很多英雄,黃老師不是讓我們寫讀後感嗎,我可以寫看了這些英雄故事後的感受呀。於是,我拿來紙、筆,刷刷地寫下了剛才的事。然後想了一會兒,寫下了讀後感:
 
《三國演義》中最著名的英雄,就是劉備。羅貫中將他寫得十分仁義,還攜民渡江。依我看,就算他的攜民渡江是真的,他也不一定仁義,因為他可能是為了得民心做的,這樣他就好不到哪兒去。劉備太喜歡哭了,在《三國演義》中,他不知灰心喪氣哭過多少回了,就算大部分的哭都是羅貫中編的,他也好不到哪兒去。而且《三國演義》裡,劉備全依靠諸葛亮。他在諸葛亮未當軍師時沒有地盤,諸葛亮當軍師後地盤馬上就變大。世人評價劉備三顧茅廬是重視人才,我看只是想找個人替自己出謀劃策、管理戰隊而已。
 
世人認為曹操是奸雄,我認為曹操是三國時代最有名的英雄。他十分注重人才,在《三國演義》中本來還想不殺呂布,許攸來投時他連覺都不睡。劉備有了人才就只靠人才,而曹操是用自己的智謀和人才的智謀合在一起,把戰隊管理好,怪不得他能取得擒呂布、敗袁術、滅袁紹、擊烏恆的巨大成就。在三國曆史上的曹操可能沒有取得這麼輝煌的成就,羅貫中可能誇張了,但如果這樣孫權和劉備也不可能在赤壁大戰中滅曹操的兵馬87萬,最多滅50萬,曹操兵馬越少,孫權、劉備滅的曹兵也越少,所以要麼曹、劉、孫都差,要麼曹、劉、孫都好。
 
江東孫權基本上只是守業,沒攻打別的地方,他只靠手下,手下讓他打仗,他就打仗,很一般。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看完《三國演義》,三國的故事彷彿還在眼前,劉、曹、孫永遠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