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清明節文明祭祀心得感悟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緬懷先人、悼念逝者、寄託哀思的傳統節日,每年清明節前後,大家都會懷著對先人的悼念之心,開展掃墓祭祖之行。以下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分享的清明節文明祭祀心得感悟,歡迎您的參閱。

清明節文明祭祀心得感悟

清明節文明祭祀心得感悟【篇一】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人們以各種方式緬懷英烈,祭掃陵墓,悼念先人,寄託哀思。以往每到清明等祭祀時節,都會結伴而行,帶上祭品,燒紙焚香祭奠,表達哀思。今年的清明節處在疫情防控特殊時期,扎堆祭祀有著疫情感染的風險,還極易引發森林火災,並汙染環境。因此,倡導文明祭祀勢在必行。

從季節來看,春季風乾物燥,極易引發火災事故。有關資料顯示,近5年來35%的森林草原火災集中在4月份,這很大程度上與清明節焚香燒紙、燃放煙花爆竹有關。近日,因祭祀引發火災的也有耳聞。

從疫情防控形勢來看,我市還存在疫情輸入的風險。特殊的時期,我們提倡換一種方式哀悼,網上祭祀、敬獻鮮花、撰寫緬懷文章、經典詠讀、家庭追思等新方式既綠色低碳,又符合疫情防控要求,還能傳達我們對先人的哀思心意。

文明祭祀是對逝者的緬懷。保護好自身和家人的生命健康,保護好環境,是對逝者的告慰。讓我們每個人以弘揚時代新風為己任,度過一個零碳祭祀而有意義的清明節,為戰勝疫情盡點綿薄之力,為建設宜居宜業的邢臺做點實實在在的事。

清明節文明祭祀心得感悟【篇二】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中華民族是一個珍視文化傳統的民族,懷念先人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習俗和美德。每年清明,大到國家,小到家庭,都會通過掃墓、祭祖等方式,緬懷先人凝聚精神,激勵後人。在這個特殊的日子,國務院決定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更加體現出國家對英雄的尊崇。

緬懷英烈,尊崇英雄。“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20xx年,註定是一個特別的年份,無數抗疾英雄,為了人民健康幸福,不顧個人安危,毅然踏上“逆行路”,更有王x、馮xx等數十位英雄最終犧牲在抗疾一線。在中華民族風雨歷程中,正是有了這些英雄的奮力擔當,我們才能完成多難興邦的命運涅槃。英雄身上記錄著民族奮鬥的艱辛歷程、凝聚著偉大的民族精神,他們是民族信念不折不扣的踐行者,他們不是簡單的敢於犧牲者,而是光榮與夢想、理想人格的化身,是精神信仰的家園。

文明祭祀,慰藉英雄。經過廣大抗疾英雄的不懈努力,境內防控形勢雖然持續向好,但境外疫情卻正在加劇蔓延,“內防擴散外防輸出”的任務依然艱鉅,我們切莫放鬆警惕,掉以輕心,否則我們無數英雄艱辛付出甚至用生命換來的成果將付之一炬。在網際網路如此發達的今天,祭掃習俗也需與時俱進,在傳承“祭祖追思”傳統文化的同時,應該用更文明、綠色的祭奠方式來表達對逝者的哀思之情。通過小規模家庭追思、網路祭掃、書寫寄語等綠色文明祭掃方式,降低實地祭掃人數及祭掃活動聚集感染風險。通過“贛通碼”等方式實名登記,做好體溫測量,督促佩戴口罩,加強祭掃人員出入管理。

尊崇英雄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慰藉英雄是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緬懷更是為了傳承,清明祭掃英烈,正是在懷念中激發前行力量,彙集新時代中華兒女之力,共同推進民族復興偉業。

清明節文明祭祀心得感悟【篇三】

清明祭掃先人,寄託哀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清明祭掃已成為傳承中華文明的一個載體,以此表達了人們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盡孝的感情,體現了重視孝道、重視感恩的道德情懷。近幾年,隨著對文明祭祀宣傳力度的不斷加大,越來越多的人響應文明祭祀的新風尚,讓追思更悠遠,為傳統的清明節增添了時代的氣息。

清明,我們提倡文明祭祖。懷著一種文明心態,為親人寫封信,墓前朗讀,敬一杯濃酒,獻一盞清茶,送一束鮮花,或放一曲音樂,點一枝蠟燭,既能寄託哀思,又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浪費。文明祭掃也可選擇網上祭掃、社群公祭、集體公祭、植樹祭掃。這些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祭掃形式,營造了平安清明、綠色清明,體現了對逝者的尊敬和對社會的尊重,值得推廣和提倡。

追根溯源,以“比拼”家風為內涵的祭奠與追思,“厚養薄葬”應該是其中的真命題。長輩在世時,兒女盡孝;長輩去世後,殯葬節儉從簡。破解殯葬高消費,讓民眾“逝有所葬”,民政部門的動作需要更有力度:應進一步加強對市場化殯葬收費行為的監管;積極推廣骨灰存放、樹葬、花葬、深埋等多種節地生態葬法;加大對節地生態安葬的獎補力度,將為身故者提供公益生態安葬服務納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務保障範疇。

讓“逝有所葬”順承好“老有所養”,讓人們迴歸內心的清明而不被世俗羈絆,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體現和努力的方向。文明祭奠,綠色清明,從自身做起。讓綠色祭祀漸成風尚,過一個綠色、文明、環保、移風易俗的清明節。

清明節文明祭祀心得感悟【篇四】

清明節是人們緬懷先烈、祭奠逝者、追思故人、寄託哀思的傳統節日。又是一年清明時。但今年的清明節註定與往年不同。疫情尤在,安全至上。生者的平安健康是對逝者的告慰。眼下,全國各地都在倡導文明祭祀,鼓勵群眾多元化寄託哀思。這既是疫情防控的需要,也是時代風尚所趨。

清明節前夕,由中共濟寧市委網信辦指導、濟寧新聞網出品的“網上清明文明祭祀”網路祭祀平臺開通。廣大網友可以在網上向英烈或故人敬獻鮮花,或寫下感言,表達緬懷之情。這種祭祀方式操作方便,使用靈活,綠色環保,值得提倡。一經上線,馬上吸引了上萬人蔘與互動,恰恰也印證了這種方式得到了大家一致認可。

祭掃在心不在形,別樣清明一樣情。鮮花祭祀、電子蠟燭、掛黃絲帶、踏青遙寄、居家追思……這些也都是值得提倡的文明祭祀方式。其實,清明祭祀的目的是為了寄託哀思,緬懷先人,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意。

清明祭祖也是弘揚孝道文化的具體體現。然“祭而豐不如養之厚,悔之晚何若謹於前”。厚養薄葬為真孝,盡孝更應重平時。在緬懷逝者的同時,更應珍惜關愛眼前的長輩親人。老人在世時,多盡孝心,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讓生者欣慰;老人逝去後,從儉辦喪、文明祭奠,讓逝者安息。樹立厚養薄葬的新觀念,才是對孝道的傳承。

此時此刻,倡導文明祭祀,既是鞏固疫情防控成果的需要,也是深入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的需要。讓我們攜起手來,從我做起,文明祭祀,同心抗疫,讓清明更“清明”,讓移風易俗新觀念更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