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最新《影響力》讀後感800字左右3篇

《影響力》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的一本書,大家在認真讀完之後,一定都有寫一篇讀後感來記錄下自己的感想吧!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新《影響力》讀後感800字左右,僅供參考,歡迎大家的參閱。

最新《影響力》讀後感800字左右3篇

最新《影響力》讀後感800字左右1

《影響力》被某位我不曾聽說過的著名營銷專家推薦為從事營銷、銷售工作的人必讀的五本書之首,讀完之後,確實有一種茅塞頓開、醍醐灌頂的感覺。原先,很多時候我們不是被別人算計了,而是被自己的思維侷限或者是來自社會的強大影響力操作而做出了違背內心真實想法的決定。

一向對心理學和社會學感興趣,這本書用一種簡單平實的語言和生動又有說明力的故事或者實驗向我們證明了這些被我們所忽略的或者壓根兒沒意識到的原理在生活中有著多麼巨大的影響力。

順從原理---機械反應與固定思維模式:當我們請別人幫忙時,如果能夠講出一個理由,那我們得到別人幫忙的可能性就更大。

比較原理---經常看嘔吐劇的人總是覺得生活中的人長得都難看。當你買下一大件昂貴的東西時,總覺得原本比較貴的配件顯得不那麼貴了,有時候衝動消費就是這樣產生的。

互惠---給別人一點好處,別人也會幫你。社會中的人大多在仁義道德、正人君子的束縛中會不知不覺的做些自己原本不想做的事。互惠是一把雙刃劍,被好心的人用了是福祉,被心黑的人利用則會讓很多人成為冤大頭。我向來屬於被人騙了還不覺察的那種人,只有用吃虧是福這種阿q精神來平衡自己了。這個原理能夠很好的運用於買東西跟人砍價的狀況,尤其是金五星那種漫天亂要價的地方。先使勁兒砍,再適當讓步,買東西的人必須算但是賣東西的,但至少不會損失太多。

承諾和一致原理---一旦我們做出了某個決定,或選取了某種立場,就會應對來自個人和外部的壓力迫使我們的言行與它持續一致。和社會認同原理一樣,我們常常會由此做一些違背自己意願的事情。這個原理讓我最為之一驚,回想過去和此刻的一些選取,我明白了命運的推手其實是自己不理性的大腦和有限的閱歷和知識。高中老師曾說就應改命運為運命,但多少人又有如此的潛力和資源呢一旦我們在內心不堅定的狀況下選取了某種東西,就會構成一套自我的支援系統,每個人都免不了有社會稱許性,於是總是執著的要自己相信,我的選取是對的,哪怕我自己也不確定。真正可怕的可能不是外部的壓力,而是來自自我內心的支援系統,自己欺騙自己的人是最無可救藥的。看完這一章之後,我開始懷疑自己的很多選取和想法了,不明白這是一種收穫還是一種干擾,總之,認清內心的想法是最重要的。

社會認同原理的兩個前提:不確定性和相似性。對自己的不自信或是對狀況的不瞭解總是讓我們盲從那些和自己有著相似稟賦、處境或經歷的人。其實,大多數人也是都處在一種沒有安全感的狀態之中,隨著社會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五花八門的資訊和誘惑充斥著我們的雙眼。而這些資訊抑或是選取在我們的內心裡不停的盤旋,從一開始,也許我們所聞所見就讓一切變得混亂而不夠明朗,所以除非我們在龐雜的資訊中持續一顆純粹的心或是清醒而足夠理性的頭腦,否則我們的決定要麼是社會認同效應的產物,要麼就是一個荒謬的決定。但是沒辦法,有時候,聽不見自己的心聲時,最好的選取就是盲從。只是,期望在我們某一刻猛然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時,我們還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去挽回。

作者在最後闡述避免受社會認同影響的兩種方法:環顧左右之後,別急著往前衝,向前看;抬頭跑。這讓我想起了不明白出自誰的一句話:在埋頭苦幹的同時,別忘了抬頭看看方向是否是正確的,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我相信很多時候,從眾是人們所避免不了的狀況,但偶爾,在決定自己命運的選取面前,必須要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最新《影響力》讀後感800字左右2

羅伯特·西奧迪尼的《影響力》,這本書我是在我們班導師的建議下讀完的,就像我們老師說的,這是我們大學生都應該讀一讀的一本好書,它不但可以讓我們認識到人的心理對人的強大支配作用,也可以讓我們明白,如果想在未來成功地走下去,就應該學好掌握好心理,既包括自己的心理,也包括別人的心理。

在這本書裡,主要講了六條基本的心理學原理: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可。喜好、權威、短缺。它們每一條都是能緊緊扣住當代社會氛圍下人們所體現的行為方式,具有極大的說服力,使人讀了之後受益匪淺,給人一種一點驚醒夢中人的感覺。其中,我對這本書裡邊的互惠、權威和短缺這三條基本心理學原理的印象比較深刻。

第一條是互惠原則。以前高中的時候我們學過“雙贏”原則,也就是合作的雙方都能夠從中受益。我們處在一個合作的世界之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如果只是自私地索取對自己有利的,而不懂給予別人一些回報的話,那樣這種人註定被世界淘汰掉。因為沒人會願意長時間地被你索取而沒有任何回報。所以,想要我們自己能夠長久獲得利益,那就必須先學會給予。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上看,如果你先給予了對方一些利益,那樣對方在你提出你自己的利益要求的時候就無法輕易拒絕,這樣雙方都能從中獲益,從而達到雙贏,這樣,你的利益才會無限延長下去。

第二條是權威原則。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對權威的服從都是盲目的。權威雖說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們作為一個有著自己思想的人,應該要理智地判斷這些所謂的權威是否可信,不應盲目地服從。我們也不能因為權威而做一些不理智的事,不管什麼時候,我們都應該要保留自己的原則。不可以被權威左右。而且,有些時候,那些權威也會是因為某些特定的目的而被用來迷惑我們的思想。

第三條是短缺原則。相信大家都有被促銷的經驗,很多促銷人員總喜歡用這樣的方式去為他們的產品促銷:這類產品非常好賣,就只剩這麼幾件了,還好你來得早,不然就沒有了。這些話語大家應該很熟悉,但是,當我們自己真的身處其中的時候,我們往往忘了這只是一種促銷的方式。因為聽了這些話之後,我們會產生一種著急的心理,擔心我們所要買的商品會馬上被買走等等,然後很快就掏錢購買了那件商品。在這個例子中,那些促銷人員就是充分地利用了短缺這條基本的心理學原理,勾起消費者的購買力,促使他們購買商品。所以,從這一條基本心理學原理所反映的行為現象上看,我們應該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因為“短缺”而產生著急的心理,而應該仔細考慮我們所做的選擇是否對我們自身有益,在下決定之前要認真衡量,才能不讓自己後悔。

《影響力》是一本質量很高的書,我們可以從中學到許多在日後走上社會對我們有很大幫助的知識。我覺得這本書可以更好地完善我自身,讓我變得更優秀。

最新《影響力》讀後感800字左右3

當時看介紹時說,《影響力》這本書是《財富》雜誌鼎力推薦的75本商業必讀書之一,還說是風靡全球20多年,不過我看一般,廢話過多,這大概就是外國人的寫作方式吧!呵呵,也許是我的水平不到,還欣賞不了!

書中主要講的是怎樣能對他人有更強的影響力!主要談到了幾個方面:知覺對比、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稀缺,七個方面。

⑴知覺對比原理

人總是根據之前發生的事情作為參照物,來比較判斷現在的事情!最簡單的例子:服裝店裡,銷售員總會先拿出昂貴的東西,再拿出便宜的東西,這樣會讓人感覺東西更便宜;相反,如果店員先讓顧客看便宜的東西,再讓顧客看貴的東西,會使昂貴的東西顯得更貴!這也是為什麼房地產銷售員總是先帶顧客去看幾套不甚合意的房子(墊底貨,公司壓根就沒打算賣),再給顧客看他們真正想賣的房子,這時顧客會“眼睛一亮”!

⑵互惠原理

所謂互惠原理,第一層意思是,先給予他人恩惠,再索求回報;第二層,也更為有效的,是自己率先讓步,從而讓對方覺得有義務也作出讓步!

第一層:當我們接受了別人給予的好處時,我們就會有虧欠感,想要回報對方!最典型常見的就是人情債!林登·約翰遜剛當上總統時,他提出的議題在國會裡總是能輕輕鬆鬆就通過,連照理來說應該強烈反對這些議案的議員們也投了贊成票!政治學家們認真研究後發現,與其說是約翰遜長袖善舞,不如說是他常年在眾議院和參議院摸爬滾打,幫了其他議員的很多忙!當上總統後,議員們紛紛償還從前欠下的人情債!

給我們的啟示是:熱心助人!很多時間,搬開別人腳下的絆腳石就是為自己鋪路!助人就是助己!

第二層意思,互惠式讓步!就是“拒絕———後撤”手法:先提出較大的要求,遭到拒絕後再提出較小的要求(其實這個較小的要求才是真正想要的)。這讓對方看起來顯得是一種讓步!

真正有天分的談判員會把最初的立場稍作誇張,夠他討價還價、來上一連串的小小讓步;而對方會認為既然人家都讓步了,自己也應該讓讓步,於是,就順從了你的要求。而這個結果就是談判員真正想要的結果!

“拒絕———後撤”手法不僅僅能刺激受試者答應請求,還能激勵他們切身實踐承諾!因為受試者覺得是自己讓對手改變主意、作出讓步的,自己要對最終的協議負責,對最終的結果也最滿意!

⑶承諾和一致

承諾和一致原理認為,一旦做出了一個選擇或採取了某種立場,我們就會感受到來自內心和外部的壓力,這種壓力會迫使我們的言行與它保持一致。在這種壓力下,我們也會找出一大堆新的理由來證明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

另外,周圍人認為我們是什麼樣的人,會促使我們朝著這個方面努力!人們會努力把自己的形象調整的和周圍人口中說的一致!

⑷社會認同

社會認同原理認為,在判斷什麼是正確選擇的時候,我們往往會觀察周圍人群的選擇,認為做該選擇的人越多,就越證明了該選擇的正確性!尤其是我們自己不確定、情況不明朗、意外性太大的情況下,我們更有可能覺得別人的行為是正確的!

其實,在局面模糊不清的時候,人人都傾向於觀察別人在做什麼,他們也在尋找社會證據!他們會更傾向於模仿跟自己相似的人的做法!所以,商家在做銷售時,不需要說服客戶認可自家產品有多好,只需要告訴客戶有多少多少人已經購買了這個產品;慈善捐款時會不斷播出已經認捐的觀眾名單,給人一種印象:“看,所有人都要捐錢了,這肯定是一件正確的事,應該做”!

正如有人所說:“95%的人都愛模仿別人,只有5%的人能首先發起行動,所以,要想把人說服,我們提供任何證據的效果都比不上別人的行動”

⑸喜好

喜好原理認為,我們大多數人總是更容易答應自己認識和喜愛的人所提出的要求。

讓人喜歡的幾個理由:①外表魅力②相似性(我們會下意識地向跟自己相似的人作出正面反應)③恭維④接觸與合作。最後一方面值得深探討,其實我們自己對某種東西的態度是受了先前接觸它次數多少的影響,我們總是偏好自己接觸過的東西,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就像很多選民在投票站只是因為候選人的名字看著眼熟,就作出了選擇!

啟示:在做營銷和管理時,想辦法儘量多跟客戶交流接觸幾次,儘量多次地重複宣傳理念,逐漸地,對方就會慢慢接受!

⑹權威

實驗證明,人們傾向於服從權威而放棄獨立思考!

人們都嚴重低估了權威的影響力,頭銜、衣著、代表身份地位象徵的汽車等等,都會讓人感覺對方是權威!

我們一般更願意聽從那些看似公正的專家權威。但是小心:順從專業人士經常會使用一些策略,例如:偶爾說些有違自己利益的話,暴露自己的一些小缺點,來讓我們感覺他們真誠可靠!

⑺稀缺

人們對失去某種東西的恐懼似乎要比對獲得某種東西的渴望,更能激發人們的行動力!換句話說,人們更害怕失去某種東西!企業管理者更重視潛在的損失!(啟示:做宣傳要更側重於不行動的話,會損失什麼)

每當有東西獲取起來比以前更加困難,我們擁有它的自由受到了限制,我們就會越發地想要得到它了!比如,某類資訊遭到禁止後,我們會更想得到這些資訊,而且對這些資訊變得更能接受也更包容了;羅密歐與朱麗葉因為家族製造出來的障礙,使得他們的愛情迅速升溫,發展到離不開的程度(俗語說的,你越不想讓他幹啥,他越是想幹啥,逆反心理)

較之於一貫短缺,人們更珍視新近變得短缺的東西!就像各國的革命,最容易起義的,不是那些傳統上一直深受壓迫的底層人們(這些人已經把自己的貧困潦倒看成自然了),而是曾經生活的很美好,現在失去了的人!

標籤:讀後感 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