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師德師風建設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師德準確地說應該是教師公德,是教師為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應該遵守的社會公共道德。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這篇師德師風建設學習心得體會範文,以供參考。
師德師風建設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師德師風建設學習心得體會範文一
  
  從走出師範校門到現在,一直以為“在其位,謀其政”把自己的教學工作搞好就是很好的完成了任務。通過暑期培訓,我深深體會到:作為一位教師,不僅僅是在課堂上教好書,給學生講講道理那麼簡單,而是要從社會,學校,班級,甚至每個學生的實際出發,讓他們掌握科學知識、養成健全人格,為國家、為社會培養負責任,有用的人才。
  
  教師的職責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高尚的師德,什麼是師德?師德,是教師工作的精髓,“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是其內涵。
  
  第一,高尚的師德必須對學生充滿愛。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然而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就更加困難。
  
  北師大林崇德教授曾說過,“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教師對學生的愛,從本質上說是一種只講付出不求回報、無私的、沒有血緣關係的愛,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極其神聖純真的。這種聖潔的愛是教師教書育人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真實感情,就會“親其師、敬其師”,從而“信其道”,從而達到真正教育的目的。在工作過程中我也曾經感嘆,為什麼有些學生不能體會出我對他的愛呢,有時反而對我的愛充滿警惕和不屑。通過培訓我真正的認識到,原來我的感情還是沒有到位,甚至有點急於求成,其實愛應貫穿在我平時的工作中。
  
  第二,作為教師必須對某一學科具有的豐富的知識、精通的業務、嚴謹的治學、創新的教學,這也是師德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具備堅實的基礎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和較高的學術水平,能使學生產生一種信賴感,進而轉化為一種很強的人格力量,去激勵、鞭策學生。我們身邊有很多的優秀教師,他們的課得到了學生的歡迎和喜愛。這些是我學習的榜樣和典範,在今後的工作中,作為一位青年教師,一定要向他們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準。
  
  第三,高尚的師德就是教師自己必須嚴格以“以德為本,身正為範”要求自己。
  
  在平時工作中,要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為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辦公室裡不打電腦遊戲、不帶手機進課堂等等,這些工作中的細節正是崇高師德的外現。
  
  通過這次師德培訓,我在思想上有了更深的認識和體會,這樣的認識和體會一定會使我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有更大的提高。
  
  國小師德師風建設學習心得體會6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振興中華,教師為本”。教與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育不僅僅是教師的事,它是全社會要共同關心的事。尊重和理解也應是雙向的、互動的,教師也要受到社會的尊重和理解。作為教師,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學生也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學識只能滿足學生一時的求知願望,真正打動學生內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這力量才是長久的,它將影響學生的一生,是學生未來的立身之本。因此,就對學生一生的影響來講,學識、權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遠不如道德重要。所以,教師應當是一個有道德的人。
  
  師生間要加強溝通、理解與尊重,而且,教師之間、教師與領導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也要加強溝通,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以安定團結為重,以育人為本為重,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弘揚中華民族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在寬容、合作、探究的氣氛中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讓師生關係、教師與領導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關係和諧。
  
  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同時虛心向教職工學習,虛心的接受他們的意見,從而自己的工作不斷完善。
  
  作為教師,高尚的師德必須對學生充滿愛。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作為教師必須對某一學科具有的豐富的知識、精通的業務、嚴謹的治學、創新的教學,這也是師德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高尚的師德就是教師自己必須嚴格以教師“以德為本,身正為範”要求自己。
  
  良好的師德師風的形成,絕非一朝一夕,作為教師要日常生活中樹立起良好的師德師風,以道德來影響學生。
  
  師德師風建設學習心得體會範文二
  
  做為一名教師,在開展師德的學習活動中,我深深感到,要做一個深受學生歡迎的教師,第一要義就是要有高尚的師德。教師不僅是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更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師德,是成為一個合格教師的道德底線,一個缺乏道德底線的教師是無論如何也擔當不了"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良好的師德,就是要求教師必須保持對教師這個職業的一種敬畏心理。"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永遠是教師職業的不變準則。
  
  一、敬崗愛業,要熱愛教育事業,要對教學工作有“鞠躬盡瘁”的決心
  
  既然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無私奉獻,力求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斷的挑戰自己,超越自己。
  
  二、加強政治學習,不斷提高政治素養
  
  自己應該系統地學習《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教師資格條例》等法律法規檔案,按照《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嚴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盡職守,遵守社會公德,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為人師表。
  
  三、愛心是師德素養的重要表現
  
  崇高的師愛表現在對學生一視同仁,絕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績區別對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時時刻刻關愛學生,特別對那些學習特困生,更是要“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過激,對學生要有耐心,對學生細微之處的好的改變也要善於發現,並且多加鼓勵,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孜孜不倦,積極進取
  
  有句話說的好,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就向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學生。怎樣提高自身素質呢?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與時俱進,孜孜不倦的學習,積極進取,開闢新教法,並且要做到嚴謹治學,誨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積薄發,時時刻刻準備著用“一眼泉的水”來供給學生“一碗水”。
  
  五、以身作則、率先垂範
  
  只有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道德素養,才能培養出明禮、誠信、自尊、自愛。在思想方面,我認真學習了《新的義務教育法》、《教師法》、《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並嚴格要求自己。認真遵守社會公德,忠誠於人民的教師事業,為人師表。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豐富自身的學識,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能力,嚴格執行品德規範,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心,愛崗敬業。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充分理解和尊重學生的獨特性,不態度粗暴和惡劣的當面訓斥學生,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正確處理好師生關係,教師與學生家長關係,形成教育合力。注意利用學科特點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愛國教育,品德教育。
  
  總之,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在行動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樹立一切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鑽研精神,發揮敢於與一切困難做鬥爭的思想和作風。刻苦鑽研業務知識,做到政治業務兩過硬。用一片赤誠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人,崇高的師德塑造人。
  
  師德師風建設學習心得體會範文三
  
  “師德興則教育興,教育興則民族興。”師德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工作。通過以“弘揚高尚師德,爭做‘四有’好教師”為主題的學習討論會的學習,使我進一步思考與懂得“師德”對於教師、對於學生、對於教育、對於國家、對於民族的重要意義,也進一步深化了自身需不斷加強“師德”修養的自覺性與迫切性的認識。同時對於如何成為一名師德高尚、令黨和人民滿意的好教師有了更深刻的覺知和判斷。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是人類希望的播種者,肩負培養社會主義中國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任務,責任重大。溫家寶總理曾指出:教師不是雕塑家,卻塑造著世界上最珍貴的藝術品。在當今面向知識多樣化、經濟全球化、政治多元化的多元時代,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全面提高全民族的整體素質,是當代教育事業發展的主要目標和根本任務。因此教育工作者要高瞻遠矚,審時度勢,緊跟上時代的步伐,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令黨和人民滿意的好教師。
  
  那麼,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師德高尚、令黨和人民滿意的好教師呢?
  
  一、有堅定的教育理想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教師肩負著傳播文明、開發智慧、塑造靈魂的神聖職責。教師的教育理想與學生的未來、學校的未來、國家的未來及教師本身的專業成長息息相關。全國中學語文特級教師於漪老師說她的教育理想就是“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於漪老師一輩子只有一個稱呼——教師,一輩子只有一個願望——教好書育好人,一輩子只有一個追求——學生的健康成長與中華民族的振興與發展。始終把教育當作一項偉大的事業,把當好教師當成一輩子的追求,經過近60年的堅守與耕耘,做出了令人尊敬、尊重和景仰的成績,成為一代師者的楷模。
  
  一個教師,可能影響一個學生的一生;一個好教師,可能影響一批學生的一生;而一個有教育理想的好教師,可能影響幾十年一代又一代的學生的人生。教育是情感與情感的交流,是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是心靈與心靈的感受,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全心全意地投入與付出。雅斯貝爾斯說過:“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的堆積。”教育不只是知識層面的交流與探索,它還是一項啟迪心靈的大工程。這項工程的成功有賴於我們的教師,更有賴於我們教師的教育理想。有教育理想的教師一定會發自內心地熱愛教育事業,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精益求精,為實現自我的教育理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教育理想就是教師的奮鬥方向,它猶如指路明燈照亮教師前進的路。
  
  二、有高尚的品德
  
  “教育是文明之母,教師是教育之本。”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十個教師節同北大師生座談時指出:““師者,人之模範也。”教師的職業特性決定了教師必須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師者為師亦為範,學高為師,德高為範。”胡錦濤同志也曾說:“高尚的師德,是對學生最生動、最具體、最深遠的教育。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注重人的品德修養的傳統,孔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要想培養出品德高尚的人才,教師必須有胸懷祖國、熱愛人民,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崇高品德。我們知道,只有發自內心、表裡如一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學生身上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才能使學生受到教育、感染和薰陶,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和效仿。
  
  高尚的品德不可能一蹴而就,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師德需要教育培養,更需要老師自我修養。好老師應該取法乎上、見賢思齊,不斷提高道德修養,提升人格品質,並把正確的道德觀傳授給學生。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留美歸國後:拒絕高官厚祿,創辦鄉村師範,與學生一起種菜、施肥,把每一分錢都用在教育事業上,甚至把文稿的收入也用來教育孩子。他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高尚人格,在學生的心中樹立了一座偉岸的師德豐碑。作為新時代的教師肩負著培養21世紀社會主義中國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時代使命,更應以“吾日三省吾身”的態度和要求來修身養性、淡泊名利、安貧樂教,助推黨中央“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順利實現。
  
  三、有終身學習的自我要求
  
  一位好教師必須具有淵博的知識。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為了使學生獲得一點知識的亮光,教師應吸進整個光的海洋。”我國唐代散文家韓愈曾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習近平總書記也說:“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廣博的知識是課堂內容豐富的前提,也是吸引學生的重要砝碼。魯迅、聞一多、朱自清、胡適、季羨林等大師都曾在大學任教,給他們的學生留下了難忘的印象。沈元老師高深淵博的知識助力了陳景潤日後摘取數學皇冠上明珠的壯舉,於漪、錢夢龍等名師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績,與他們有著高深淵博的知識是分不開的。
  
  那麼如何增長自己的知識?宋朝名人朱熹在《活水亭觀書有感>>其一中寫道:“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告訴我們:學習就是要不斷吸收新的東西,才能保持自己的進步和富有活力的狀態。也就是要求我們教師必須有終身學習的自我要求及職業自覺,“活到老,學到老”。
  
  當今多媒體時代,
  
  “處處留心皆學問”,電視、網路、報紙、雜誌、手機等都是我們學習的好載體,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做一個終身學習者:處處留心,時時積累,定會匯合出知識的海洋。教師終身學習的自我要求除了達到具有非專業知識的“博”之外,尤其還要達到專業知識的“深”。古人說“教學相長”“教,然後知困”,這就要求教師在自身的專業領域更加需要理論聯絡實際、深入鑽研、潛心思考,通過“教中學“學中教”,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四、有創新的教育理念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的第一條中指出:"對一個學生來說,5分是成就的標誌;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說,3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現代教育觀念認為,人的各種能力及其發展有型別和層次上的差異,每個人都是具有獨立個性的人,都有著自己不同的發展優勢和發展方向。因此,不能用一個模式、一個標準、一種方法去培養每位學生,必須在保證必要共性的基礎上,重視學生的獨立個性,從學生的個性出發來考慮學生的發展,通過教育目標、課程、教學方法、組織形式等的多樣化、靈活化、個別化,有效地實施因材施教,發掘每個學生的特點、優點和閃光點,做到不求全責備,鼓勵學生揚長避短,培養獨立人格,發展個性才能,為每個學生的發展提供有利的條件。
  
  有創新教育理念的教師在強調培養學生獨立個性的同時,更要求自己首先具有獨立個性,即具備自身的個性素質和個性品質,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一個無任何特色的教師,他教育的學生不會有任何特色。"教師的個性會強有力地影響學生的智慧、情感和意志的發展。教師應當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特色,走出標準件式的教學模式,開展多樣化、個性化的教學。有創新教育理念的教師不因循守舊,不盲目照搬,而是緊跟時代與教育發展的新要求、新任務、新理念、新方法,適時地更新和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永遠用最前沿的教育理論指導自己的教育實踐。
  
  五、有獨特的人格魅力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的人格是進行教育的基石。教師的人格魅力,它來源於教師的學識、能力、性情、言行舉止、品德修養等綜合素質融鑄而成。這是一名教師吸引學生力量的主要源泉。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說:“教育就是力的表現。”教育的“力”包括感召力、說服力、感染力等等,一句話就是教師的人格魅力。
  
  教師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以自己個性人格的表現及言行直接作用於學生的心靈,影響著學生的內心世界,對學生人格的形成有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通過對教師的認同加以模仿,並自然而然地轉化為自己的思想、觀點和品德。學生的這種心理行為是內驅力作用的結果,從而自覺自願和積極主動地完成自己的學習工作,確定自己的奮鬥目標,刻苦學習。
  
  通常,一個著裝大方優雅、言談風趣、表情豐富、舉止得體的教師往往給學生“美”的感受,使不少學生產生“偶像感”,不自覺地接受教師的行為習慣,而改變自己不良的行為習慣。教師的人格處於教育過程的前沿,教師的人格風範輻射和驅動著學生完美人格的塑造。有獨特人格魅力的教師往往更容易使學生產生“親其師、信其道”的教育效果。
  
  習近平總書記說“好老師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教學管理實踐中、在教育改革發展中鍛鍊成長起來的。”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願意在平凡的崗位上,以高度的責任感不斷錘鍊和提升自己,從小事做起,用仁愛呵護純真;用智慧孕育成長;用真誠開啟心靈;用希冀放飛理想。努力學習,銳意進取,爭取早日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名師德高尚、令黨和人民滿意的好教師。並通過自己持續的堅守與努力,為當今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做出自己特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