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中國的香文化心得體會6篇

當大家在生活中有所收穫之後,就可以寫下一篇心得體會來提升自己,完成一篇心得體會可以鍛鍊我們的獨立思考能力,提高我們的思想認知,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中國的香文化心得體會6篇,供大家參考。

中國的香文化心得體會6篇

中國的香文化心得體會篇1

8月23日—29日,本人有幸參加了由肇慶市教育局組織的為期7天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與交流,深入學習了《中國傳統文化概觀》、《弟子規》等課程,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心得體會。教授們的講座理論聯絡實際,深入淺出,使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和認識,同時讓我深有感觸,受益匪淺。

一、對傳統文化有了新的認識

在以前的學習和工作中從沒有真正接觸過國學方面的知識。然而,通過這段時間對《道德經》、《弟子規》、《論語》等的學習,認識有了新的轉變。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樑。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管是對歷史負責,還是對未來負責,都應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的特色,是中國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是幾千年文化的積累,其概念廣泛、內涵豐富,是我們祖輩們的經歷、體驗、方法以及感悟結晶。因此,我要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整理,從中吸取精髓,使之代代相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對為人處世有了新的認識

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始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開篇即提出了以學習為樂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知識可以增長才幹,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因此,愛學習是一種快樂,想學習是一種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種喜悅。學習新知識,溫習舊知識是一件愉悅的事情。所以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在為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和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說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說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可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說得多,不如說得少,說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我們面對學生,要為自己說過的話負責,“言既出,行必果”,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三、對學校教育有了新的認識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有著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孩子受到外來的影響,對中國傳統文化變得冷漠起來:他們愛吃的是“肯德基”、“麥當勞”;手裡的玩具大多是芭比娃娃、奧特曼??;總是談論著一些日韓卡通人物;大多數幼兒在家以看電視、玩電腦遊戲來消磨時光,很少外出散步、與小夥伴們玩戶外遊戲。

在我們這樣一個文化大國,孩子不僅對民族、民間文化的感受越來越少,而且他們離真實的民族文化也越來越遠,這是不利於他們成長的。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會讓人受到很好的薰陶,三字經、弟子規 、論語和四書五經等等,這些古人給後人傳承下來的優秀文化遺產,特別值得我們深入的學習和思考。在學生的教育活動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能使學生體驗到傳統文化的精華,提高學生一定的素質和能力,喚醒學生對燦爛的傳統文化的熱愛,激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個人若能在孩童時期就汲取人類最好的精神營養,早早培養起自學能力,自主思考能力,走上卓越的人生之路是必然的。開展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根基的教育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廣泛地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輝煌成就,這對於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日常道德修養大有好處。相信通過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根基的教育,能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傳統文化的滋養,給他們的成長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用傳統文化的教育來點亮孩子的心靈。

人的道德必然與他的成功與否有著密切的關係,學校教育就要讓孩子先學會做人,然後再做事。萬事德為先,一個人有了良好的品德,才會在學習和工作中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認可。同時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一定要以身作則,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育人者,承擔著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光榮職責。教師的儀容、表情、舉止、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都成為學生和社會的楷模。

輝煌燦爛的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而且也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使之能夠在現代化建設中發揮更好和更大的作用,是當今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

中國的香文化心得體會篇2

在今年的專業課培訓中,通過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課程,使我受益良多,給我的心靈帶來了很大的震撼,讓我對傳統文化有了一個新的認識。過去我一直認為文化是一種飄渺虛無的東西,但是學習後我瞭解到文化其實就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生活創造形成的產物,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們祖先留下的寶貴智慧結晶,其中許多思想精華、處世原則和哲理睿智至今仍是我們做人做事所遵循的標準。本次學習不僅讓我從思想認識上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深刻的瞭解,還為我今後的教學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借鑑,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要積極發揚傳統美德,讓仁愛、孝悌重回我們心中,將忠誠、守信應用於我們的一言一行,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安定和諧,我們的國家才能更加興旺發達。

一、瞭解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思想覺悟認識

以前,在生活學習中僅僅瞭解過《弟子規》《論語》中的篇章,其餘國學書籍看之甚少。但是通過這段時間學習認識,抓緊對《道德經》、《論語》、《弟子規》等,使我對修身、處事、接物等行為有了新的認識:一是對“孝”的認識。其實“孝”對我們這代人來說,孝敬父母是不難的,只限於物質上給父母買東西和給點錢,但格局不高,不能做到從精神上關心。缺少一份大愛,做不到“泛愛眾”,也沒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懷。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子女,他們對“孝”有著嚴重的缺失,導致了他們的驕縱和不負責任,沒有了最起碼的道德。所以,我們在做好孝敬父母的同時,還必須讓子女知道這也是他們必須具有的品質,讓他們承擔自己該做的一切,把“孝”這種美德傳承下去,這樣才會從小愛上升到大愛,成為一個對家庭、對社會有用的人。二是從“謹信”做起。《弟子規》作為日常生活的行為守則,無論從“列典籍、有定處”,還是“房屋清、牆壁淨”等等,都告誡我們做每件事都要僅僅有條。我以前在工作中計劃不周全,想到哪就做到哪,毫無頭緒,所以工作效率不是很高,但是通過學了《弟子規》,我就開始對教學工作、科研工作進行規劃,工作效率有了很大地提高。三是講誠信。老子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所以在日常工作學習中,不只聽順耳的,而是做到誠實守信。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老子也說:民之不畏,則大畏將至矣。所以作為高校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對學生要寬厚仁愛,不能一味的進行批評,而要有一定的讚賞和鼓勵,這樣才能將教學工作做得更好。

二、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提高自身處事修養

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始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開篇即提出了以學習為樂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一個人在生命的歷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識可以增長才幹,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因此,作為教師,我們不能覺得自己已經學完了,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不斷學習才能不斷進步。社會在發展,所以我們要在平時的工作中不斷提高自我的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向老教師學習經驗,向新同事學習新觀點,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教學工作得到更進一步地提高。同時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不僅僅停留在學習表面,還要努力將之付諸於實踐。“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在為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和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說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說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可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說得多,不如說得少,說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我們面對學生,要為自己說過的話負責,所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對學生們提出的意見建議要認真研究解決,要敢於承擔責任。

三、應用中國傳統文化,教書育人全面發展

作為一箇中國人不瞭解自己國家的文化是可恥的,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發展的程序中,不斷地有新的元素融入到我們生活中,如今許多的年輕人為了追求時尚、追求特立獨行,在人生程序中已迷失了自己。崇尚歐美、韓、日已經成為了一種風尚,現在有些年輕人能夠流利講出國外的服飾,以及飲食文化,能夠講一口流

利的外語,卻對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了解不深,甚至不能流利的朗誦一篇孝經。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給後代留下了無窮無盡的精神財富,傳統文化是我們這個民族的血脈,是我們這個民族的脊樑。沒有了深厚的傳統文化,我們會變得野蠻、愚昧,缺少了對傳統的瞭解和認識,我們將變得淺薄、無知。

但是在年輕的中國一代中,這種傳統精神的影子越來越模糊了。提起傳統文化,我們的學生大多數沒有什麼清晰的概念。通過學習傳統文化可以培養文化氣質,開拓學生的人生境界,並能啟悟生命的智慧,發揮理性的功能。傳統文化中有許多有價值的東西,反映了中國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會中的一些高尚品質,是應該得到繼承的。華夏文明的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有著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當今社會面臨著危機,只有傳統文化才是立於不敗的民族基石,所以我們現在仍有必要系統地將我們的傳統文化教授於學生,使學生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深入瞭解,才能全面發展。

總之,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澱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圍繞著“和”這個核心,我們進一步明確了人際和諧的五倫關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妻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義、禮、智、信”的做人行為準則。另外就是對“孝”的理解,引申開來說,對家庭裡的父母親,為人子(女)一定要盡孝道,對國家的法律法規、單位的規章制度要盡忠,對自己的工作崗位要盡責盡能。說實話,到學習之前,雖然心中對傳統文化有一定的認同,但是自認為自身做得還不錯,經過兩次學習,才逐步領會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我們每個人的教育意義有多大,傳統文化,尤其是《弟子規》的內容能夠指導我們的言行舉止、衣食住行,幫我們養成良好習慣,成為一個有素質有涵養的中國人。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當你被時代所器重時,就要擔當重任,有所作為;當你鬱郁不得志時,就要甘於寂寞,不斷完善自己,修身養性,博聞強識。而我們作為公務人員,更要有“兼濟天下”之心,修其身,精其業,善其事,做到恪盡職守、克己奉公。我們不但要力求“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更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應當將其應用在教書育人這份事業上,努力做好為祖國培養全面發展身心健康的下一代這項工作。

中國的香文化心得體會篇3

在兩天的學習中華傳統文化過程中,使我受益良多,也有一些感想體會。首先家和萬事興,富而不樂,貴而不安。人生最難的不是奮鬥,而是抉擇。這些都在於我們每一個人的判斷力、智慧以及不斷的學習,所以人要時時地停下腳步來思考,方向是不是正確,不能在“忙、盲、茫”中度過。在我們的人生中,處處都充滿了抉擇,從擇食、擇言、擇業、擇偶、擇友等各方面,都需要我們要有判斷力,要有智慧,而這些都歸於我們是否學明白了,不能因為我們自己退卻的心,消極的心,壞習氣而打敗自己,福田靠心耕,量大才能福大,大舍才會有大得。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五倫八德:夫義婦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而其中,百善孝為首,我們就應該以身作則,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養父母之慧。

人生當中有很多挑戰,改壞習慣的過程是不斷上進的,但不是直線上升,而是總會有很多波折的曲線上升。另外“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句話很有道理,當我們遇到了挫折或困難,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總是怪別人,怨天尤人。在我們平常處事行事的過程中,別人對不對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看看自己做的是否正確。“各自擇,天心地寧;各相擇,天翻地覆”,所以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少說抱怨的話,多說寬容的話;少說諷刺的話,多說真誠的話;少說命令的話,多說尊重的話;少說批評的話多說鼓勵的話。家裡的每個人,都做好了,那這個家自然興盛,自然和諧。

其次百善孝為先,什麼是孝?如何行孝有父母去奉養,有親爹、親孃可以叫,是一種人生的幸福,不能做“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後悔事。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故天經地義乃為孝。並且我們中國人的孝並非愚孝,舜的故事告訴我們孝敬父母,不能讓父母難受,傷心,“大杖則走,小杖則受”的心靈才是對父母真正的孝順。

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今之孝者,立身行道,而揚名於後世。

還有禮在人際關係中的運用“鞠躬”之禮,並非在於形式,而真正的是關乎行禮之人的內心是否恭謙,鞠躬之禮就是要告訴自己應該常處下,用來降服自己的傲慢之心。

有禮之人,禮可以成為他生命中的助力,而無禮的人,則是阻力。“禮者,敬而已矣”,有禮之人,為人真誠,可以得到長輩的幫助和提攜,因為人際關係就像一面鏡子,你對他笑,他就對你笑,你對他不友善,他也不會對你好,“而凡人之所以為人也,禮儀也”。

弟子規就是人生的交通規則,學弟子規的每一句,是學它每一句話後面的存心。在今後的生活和工作中,我更需要努力逐步改掉壞習氣,培養好習慣。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的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澱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圍繞著“和”這個核心,我們進一步明確了人際和諧的五倫關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妻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義、禮、智、信”的做人行為準則。另外就是對“孝”的理解,引申開來說,對家庭裡的父母親,為人子(女)一定要盡孝道,對國家的法律法規、單位的規章制度要盡忠,對自己的工作崗位要盡責盡能。說實話,到學習之前,雖然心中對傳統文化有一定的認同,但是自認為自身做得還不錯,經過兩次學習,才逐步領會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我們每個人的教育意義有多大,傳統文化,尤其是《弟子規》的內容能夠指導我們的言行舉止、衣食住行,幫我們養成良好習慣,成為一個有素質有涵養的中國人。

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樑。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延綿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正是因為有如此深厚的國學文化作為支柱,這種文化一直貫穿於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曆程。在當今社會,物慾橫流,人們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輕一代中尤為突出,所以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傳統美德,讓仁愛、孝悌重回到我們心中,讓忠誠、守信應用於工作和生活中,使我們的社會安定和諧,國家興旺發達。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在為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和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說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說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可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說得多,不如說得少,說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作為職場中的我們。

做人要懂得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經常會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緒帶回家,面對父母的嘮叨,覺得很煩;有時對父母的牢騷,不能很好的給予勸慰,置之不理想想自己平日對父母的關心太少了。

從校園已經走出來一段日子了,剛開始的時候,總是懷念象牙塔裡的單純的美好,懷念坐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的那種如沐春風的感受,懷念著以前的一切,總是不想告訴自己要向前看,總是把自己矇蔽在過去的生活中,不去想迎接新的生活;總是抱怨周邊的環境太過複雜,抱怨這個社會是多麼的世俗,忘了繼續追尋生活的美好。生活在回憶裡,痛苦在現實中。在不遇到問題的時候,充滿自信的對待一切,而在遇到真正挑戰的時候,既沒有小隱於野的氣魄,更沒有大隱於市的心境,也只不過是俗人一個。所以非常感謝領導們在我彷徨的時候給了我機會參加傳統文化的學習,提醒自己應該如何繼續以後的人生。自從我自己學習傳統文化以後,就越來越感覺到這條路越走越寬廣,也希望有更多人受益。並介紹自己周圍的朋友和一些素不相識的有緣人來到國學班學習,學習的道路還很漫長,希望大家都能夠踐行聖。

中國傳統文化給後人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古籍,光輝燦爛的思想,綿亙不絕的歷史,深邃玄奧的智慧。在這個被西方的風俗習慣及思潮日日侵擾的今天,在這個人人拜金的物慾橫流的今天,在這個良心大大地被撕咬的今天,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對於我,是一次很大的心靈震撼。

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管是對歷史負責,還是對未來負責,都應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的特色,是中國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積累,是中國文化保持長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我要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整理,從中吸取精髓,使之發揚光大。

我覺得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會讓人受到很好的薰陶,三字經、弟子規、論語和四書五經等等,這些古人給後人傳承下來的優秀文化遺產,特別值得我們深入的學習和思考,那些文人墨客的為人之道也早已給我們以證實。人的道德必然與他的成功與否有著密切的關係,客觀事實的規律是不能人為的改變它的運作。我們作為教師,教書育人的前提,就要讓孩子先學會做人,然後再做事,萬事德為先,一個人有了良好的品德,才會在學習和工作中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認可。因此,我覺得:現在的中國小幼兒園也應該把這些傳統文化載入課程,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學習,真正讓下一代從中悟出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同時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一定要以身作則,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育人者,承擔著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光榮職責。教師的儀容、表情、舉止、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都成為學生和社會的楷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為那會影響到學生。

通過學習,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我要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有價值的內容,用來把今天的工作做得更好,實現它的現代價值。又如,在我們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難免有不同的衝突,但是對任何事情,我們要有這樣的心態,“退一步海闊天空。”也許事情就會是另一種結果,無論在家中還是在單位,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做到:各自責,天清地寧。各自從自己身上找到不足,那我們將生活在一片寬闊寧靜的天空下,何樂而不為?因此,我將從已做起,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美德!

中國的香文化心得體會篇4

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中華傳統文化是指以華夏民族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融合、形成、發展起來的,具有穩定形態的中國文化。他包括思想觀念、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內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不斷髮展、創新自己的理論體系,從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誕生,到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再到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基礎。黨在堅持根本理論陣地的同時,對傳統文化的發展和繼承,也給予了更多的關注。通過學習《弟子規》、《道德經》等中華傳統文化,感想、體會頗深。學國學是當今很熱門的一個詞兒,是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反思和正視。其概念廣泛、內涵豐富、分類多樣,把我們祖輩們的經歷、體驗、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這些文字中,為我們後人所一一品讀,並領悟其中的奧妙。他們把這些經典留給我們,自然是希望我們代代相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是學習的重要。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始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開篇即提出了以學習為樂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一個人在生命的歷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識可以增長才幹,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因此,我感到愛學習是一種快樂,想學習是一種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種喜悅。學習新知識,溫習舊知識是一件讓我們感覺愉悅的事情,學習能使我們提高素質、增長才幹。所以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

三是努力踐行。“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在為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和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說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說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可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說得多,不如說得少,說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我們面對學生,要為自己說過的話負責,所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對學生們提出的意見建議要認真研究解決,要敢於承擔責任。

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 在兩天的學習中華傳統文化過程中,使我受益良多,也有一些感想體會。首先家和萬事興,富而不樂,貴而不安。人生最難的不是奮鬥,而是抉擇。這些都在於我們每一個人的判斷力、智慧以及不斷的學習,所以人要時時地停下腳步來思考,方向是不是正確,不能在“忙、盲、茫”中度過。在我們的人生中,處處都充滿了抉擇,從擇食、擇言、擇業、擇偶、擇友等各方面,都需要我們要有判斷力,要有智慧,而這些都歸於我們是否學明白了,不能因為我們自己退卻的心,消極的心,壞習氣而打敗自己,福田靠心耕,量大才能福大,大舍才會有大得。 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五倫八德:夫義婦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而其中,百善孝為首,我們就應該以身作則,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養父母之慧。人生當中有很多挑戰,改壞習慣的過程是不斷上進的,但不是直線上升,而是總會有很多波折的曲線上升。另外“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句話很有道理,當我們遇到了挫折或困難,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總是怪別人,怨天尤人。在我們平常處事行事的過程中,別人對不對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看看自己做的是否正確。“各自擇,天心地寧;各相擇,天翻地覆”,所以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少說抱怨的話,多說寬容的話;少說諷刺的話,多說真誠的話;少說命令的話,多說尊重的話;少說批評的話多說鼓勵的話。家裡的每個人,都做好了,那這個家自然興盛,自然和諧。其次百善孝為先,什麼是孝?如何行孝有父母去奉養,有親爹、親孃可以叫,是一種人生的幸福,不能做“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後悔事。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故天經地義乃為孝。並且我們中國人的孝並非愚孝,舜的故事告訴我們孝敬父母,不能讓父母難受,傷心,“大杖則走,小杖則受”的心靈才是對父母真正的孝順。

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今之孝者,立身行道,而揚名於後世。

還有禮在人際關係中的運用“鞠躬”之禮,並非在於形式,而真正的是關乎行禮之人的內心是否恭謙,鞠躬之禮就是要告訴自己應該常處下,用來降服自己的傲慢之心。 有禮之人,禮可以成為他生命中的助力,而無禮的人,則是阻力。“禮者,敬而已矣”,有禮之人,為人真誠,可以得到長輩的幫助和提攜,因為人際關係就像一面鏡子,你對他笑,他就對你笑,你對他不友善,他也不會對你好,“而凡人之所以為人也,禮儀也”。 弟子規就是人生的交通規則,學弟子規的每一句,是學它每一句話後面的存心。

在今後的生活和工作中,我更需要努力逐步改掉壞習氣,培養好習慣。 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的心得體會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澱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在為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和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說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說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可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說得多,不如說得少,說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作為職場中的我們。做人要懂得感恩。

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 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經常會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緒帶回家,面對父母的嘮叨,覺得很煩;有時對父母的牢騷,不能很好的給予勸慰,置之不理想想自己平日對父母的關心太少了。

從校園已經走出來一段日子了,剛開始的時候,總是懷念象牙塔裡的單純的美好,懷念坐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的那種如沐春風的感受,懷念著以前的一切,總是不想告訴自己要向前看,總是把自己矇蔽在過去的生活中,不去想迎接新的生活;總是抱怨周邊的環境太過複雜,抱怨這個社會是多麼的世俗,忘了繼續追尋生活的美好。生活在回憶裡,痛苦在現實中。在不遇到問題的時候,充滿自信的對待一切,而在遇到真正挑戰的時候,既沒有小隱於野的氣魄,更沒有大隱於市的心境,也只不過是俗人一個。所以非常感謝領導們在我彷徨的時候給了我機會參加傳統文化的學習,提醒自己應該如何繼續以後的人生。自從我自己學習傳統文化以後,就越來越感覺到這條路越走越寬廣,也希望有更多人受益。並介紹自己周圍的朋友和一些素不相識的有緣人來到國學班學習,學習的道路還很漫長,希望大家都能夠踐行聖。

中國傳統文化給後人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古籍,光輝燦爛的思想,綿亙不絕的歷史,深邃玄奧的智慧。在這個被西方的風俗習慣及思潮日日侵擾的今天,在這個人人拜金的物慾橫流的今天,在這個良心大大地被撕咬的今天,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對於我,是一次很大的心靈震撼。

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管是對歷史負責,還是對未來負責,都應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的特色,是中國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積累,是中國文化保持長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我要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整理,從中吸取精髓,使之發揚光大。 我覺得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會讓人受到很好的薰陶,三字經、弟子規 、論語和四書五經等等,這些古人給後人傳承下來的優秀文化遺產,特別值得我們深入的學習和思考,那些文人墨客的為人之道也早已給我們以證實。人的道德必然與他的成功與否有著密切的關係,客觀事實的規律是不能人為的改變它的運作。我們作為教師,教書育人的前提,就要讓孩子先學會做人,然後再做事,萬事德為先,一個人有了良好的品德,才會在學習和工作中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認可。因此,我覺得:現在的中國小幼兒園也應該把這些傳統文化載入課程,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學習,真正讓下一代從中悟出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同時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一定要以身作則,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育人者,承擔著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光榮職責。教師的儀容、表情、舉止、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都成為學生和社會的楷模。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為那會影響到學生。通過學習,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我要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有價值的內容,用來把今天的工作做得更好,實現它的 現代價值。又如,在我們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難免有不同的衝突,但是對任何事情,我們要有這樣的心態,“退一步海闊天空。”也許事情就會是另一種結果,無論在家中還是在單位,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做到:各自責,天清地寧。各自從自己身上找到不足,那我們將生活在一片寬闊寧靜的天空下,何樂而不為?因此,我將從已做起,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美德!

中國傳統文化與教育學習心得中華傳統文化包羅十分廣泛,內涵極其豐富,特別是蘊含了豐富傳統哲學,那些簡短精悍的名言警句是古人的人生智慧總結,這些有助於我們走好人生的路途, 有助提高個人思想道德修養。現在很努力的在學校裡學習這類的東西,傳統文化好像沒有必要學習。但是,傳統文化會讓你有一種有根的感覺,特別是在我自己漸漸的明白了一些話的道理明白了那些東西的真正道理。例如老子和孔子做人的道理與為人處事的原則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思考空間。同時我回過頭去看自己走過來的腳步,自己的幼稚可笑的思想。

每每讀到那些話又聯想到自己的過去,心便有慼慼然,想想自己的思想與行為,更是唏噓不已。自己原來一直錯得那麼的厲害。像我們大多數人每天追逐個性潮流,沉迷電腦網路,缺少思考,缺少生活考驗,碌碌無為的一群人才真正是不會做人!以自我為中心,對社會,對學校,對他人稍有不滿就大呼天理何在!粗俗的詛咒與漫罵使得我們早就失去了一個人應該有的涵養。

古人沒有現代人的忙碌節奏,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人生思考未來思考那些我們現在可能覺得是瘋子似的問題,他們之所以睿智,是因為他們比我們更用心的去觀察了這個社會,我們被更多世俗的東西蒙住了眼睛,我們被侷限到了一個自己的小世界裡,我們無法認識更廣闊的天地。沒有了以和為貴的思想,更多的是人類的自大,覺得自己比他人重要的人也不大可能很好提高自身的素養與水平。這樣我們談何以更高的角度去看待人生,實現我們每一個作為社會人所應具備的價值。假如我們思考問題只從自己出發,那麼看到的都是很短期,膚淺的利益。那麼為社會為他人犧牲更是無從說起。但是,如果把我們置於一個群體中,置身於我們大社會,更甚讓我們置於宇宙,我們會發覺自己是多麼的卑微。那麼,我們就不會過多的注重自我的感受和個人的得失了。因為我們的無知,所以我們必須要學習前人的知識與智慧。

那麼我們學習的目的又是什麼呢學習中國傳統文化讓我的心開朗了許多,就像突然遇見了太陽。能夠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道德修養,有助於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儒家學問裡有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個人要想成才,那麼首要的是修身—————修身養性! 讀書可以修身,但是讀些怎樣的書怎樣才算修身養性呢對於這個問題,我自己懂的也不很多。但是學習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我們首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資格談能力。

一個品德低下的人即使學富五車也是徒勞。這樣的人於社會於他人也將是無所益處的。我們必須不斷學習,以一顆真誠虔誠謙虛的心努力學習好我們炎黃子孫的文化精華,豐富自己,充實自己。將資訊化為知識最終成為自己的智慧!我的心裡漸漸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方向,我知道自己以後應該怎麼更好地去學習,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更好地位教育教學服務。 特別喜歡《易經》中的那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經常用這句話去勉勵自己,交給我們怎樣去做一個人,做好一個強者、智者。我經常在想如果一個人能做到這兩句就會是一個聖人,又想起溫總理在上任時說的那兩句話來勉勵自己:“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摸索”。古有半部《論語》治天下,那麼精深的文化隨便精研點就受用終生了。 現代的人多是浮躁的,甚至是一些研究古典文化的人也是如此。

中國的香文化心得體會篇5

一是認識上的轉變。在以前的學習和工作中從沒有真正接觸過國學方面的知識,只知道是儒家學問,還有些封建思想意識,認為學這些也沒有多大的用處,與自己的工作關係不大。然而,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認識有了新的轉變。我認為,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樑。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一個文化延綿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正是因為有如此深厚的國學文化作為支柱,這種文化一直貫穿於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曆程。

學國學是當今很熱門的一個詞兒,是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反思和正視。其概念廣泛、內涵豐富、分類多樣,把我們祖輩們的經歷、體驗、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這些文字中,為我們後人所一一品讀,並領悟其中的奧妙。他們把這些經典留給我們,自然是希望我們代代相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是學習的重要。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始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開篇即提出了以學習為樂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一個人在生命的歷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識可以增長才幹,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因此,我感到愛學習是一種快樂,想學習是一種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種喜悅。學習新知識,溫習舊知識是一件讓我們感覺愉悅的事情,學習能使我們提高素質、增長才幹。所以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

傳統文化凝聚了五千年來所有人的智慧,我們的先輩為我們提供了這麼好的學習機會,我們有什麼理由不把傳統文化學好?我們不僅要學習傳統文化,也要把它運用到現實當中,與時代結合,讓五千年來祖輩的智慧在現代生活中熠熠生輝,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示我龍的傳人背後的悠久歷史帶給我們的力量!

中國的香文化心得體會篇6

春節的到來就表示舊的一年已經過去了,新的一年已經來臨。新的一年就代表著新的階段已經開始,我想在新的一年是需要做出一些改變的。爸爸媽媽常說過完年就長大一歲了,應該要變得更加的成熟,更加的懂事。我覺得比起元旦我們更應該重視的是春節,這才是我們真正意義上的新年。在新的一年到來之時我心裡是有很多的感觸的,我覺得時間過得是真的很快的,以前我總覺得還有時間,沒有全心全意的去學習,但現在我明白了時間其實是過得很快的,也是不夠的。

雖然一年很長,但我們每一天都會學習到新的知識,之前學的知識就不會再有時間去學了,所以我想現在的知識自己應該要利用好現在的時間去學好,而不是預支自己之後的時間。“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若是用這樣的一個態度去學習的話我想我是不會有什麼收穫的。我應該把目光放在當下,而不是自己的以後。在新的一年我會去改變自己的學習態度,不再用之前那樣的態度去學習了,我想自己是能夠在這一年中有很多的收穫的。

我應該要抓住現在的每一天時間去學習,讓自己變得更好,變得更加的優秀,想做什麼事情都應該要利用好現在的時間去做。光陰一去不復返,消逝了的時間就是消逝了,不應該等到自己後悔了才開始努力。對於現在的我來說學習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我是應該要努力的去學習的。我會去改變自己的,去改正自己之前的一些不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做一個讓老師和父母都少操心的人。

我很期待著自己在這一年中會有什麼樣的表現,但既然自己決定了這一年要努力,就一定要在這一年中努力的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我會利用好這一年的時間讓自己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的,我一定不會讓我的父母失望的。

標籤: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