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看好書心得體會6篇

情感的剖析對寫心得體會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想必對於心得體會的寫作大家都已經是非常熟悉的了,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看好書心得體會6篇,供大家參考。

看好書心得體會6篇

看好書心得體會篇1

作為世界500強企業推崇的優秀員工思維理念讀物,近期有幸捧在手上翻閱,每天除了繁雜的工作,我堅持著,斷斷續續的讀完了《你在為誰工作》這本書,細細思來,頗有感悟。

這本書闡述了一些優秀的員工在工作中應具有的工作態度,以及自身的心態,那就是一個人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應將自己的心態迴歸到零,把自己放空,這句話對我就深有感觸,而今,讀著這本書,我進一步明白到:要從心理上認識到為別人工作的同時,也是在為自己工作,這樣你就會體會到工作所帶給你的樂趣,並在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正確看待工作,是端正工作態度的前提。一個人如果有“我不過是在為老闆打工”或者“我不得已才幹這份工作”的想法,那他在工作時的外在表現絕不會激情四射。

工作於每個人都是不同的軌跡,有的人成為工作中的主力,實現了自己的價值;有些人在工作中牢騷滿腹,卻總認為與眾不同,而到頭來仍一無所獲……眾所周知,除了少數天才,大多數人的稟賦相差無幾。那麼,是什麼在造就我們、改變我們?是“態度”!

那麼,工作是什麼?書中寫到:“工作是一個施展自己能力的舞臺。我們寒窗苦讀來的知識,我們的應變力,我們的決斷力,我們的適應力以及我們的協調能力都將在這樣的一個舞臺上得到展示。除了工作,沒有哪項活動能提供如此高度的充實、表達自我的機會、個人使命感以及一種活著的理由。工作是我們需要用生命去做的事。”這與工作僅僅是“為五斗米折腰”“為別人幹活”的想法完全不同,揭示了工作的真正內涵,為點燃工作的激情打下了基礎。工作態度就是競爭力,這是《你在為誰工作》裡強調的重點。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裡,員工與員工之間在競爭智慧和能力的同時,也在競爭著態度。一個人能否從眾人中脫穎而出,固然需要他的能力超越眾人,更需要他的態度比別人更積極,更謙虛。不能說具有了某種態度就一定能成功,但是成功的人們都有著一些相同的態度。

工作態度是一個永遠講不完的話題。因此,書中多次警醒人們:“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應將心態迴歸於零:把自己放空,抱著學習的態度,把每一次任務都視為一個新的開始,一段新的經驗,一扇通往成功的機會之門。千萬不要視工作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結果做得心不甘情不願,於公於私都沒有裨益。”

我們在工作當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它們可能會影響到我們的工作熱情。或者說會改變我們的工作思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工作是為了自己。我們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工作,因為工作可以解決我們的生計,可以賺到養家餬口的薪水,可以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但工作的。意義不僅僅如此,工作中的困難能鍛鍊我們的意志,工作中的任務能拓展我們的才能,與同事的合作能培養我們的人格,與學生的交流能訓練我們的品性。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從工作中體會樂趣,從而達到體驗人生的意義。

不懂得這一點,工作起來就會毫無生氣,即使是身處高位、拿著高薪也不例外。但無論怎樣變化,如果要讓自己的事業成功,成就美好人生,良好的工作態度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樹立正確的工作態度才能煥發工作熱情,才能在工作中施展自己的才能實現人生目標。

理論聯絡實際,明白了工作的意義和端正了工作態度,就要運用到工作中去。首先要珍惜工作機會,要對工作心懷感激,每一份工作都是一座寶藏,要努力去挖掘,盡職盡責的做好當前的工作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寶藏。這其中也包括自己職位的提升以及財富的增加。其次要愛崗敬業對工作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忠誠感,要以主人翁的心態來對待自己的本職工作。另外工作中辦事要有效率決不拖沓,積極努力的完成自己本職工作,不要尋找任何藉口;在工作中,和同事之間的相互協作尋求良好的凝聚力,發揮好團結合作精神。

總之讀完此書,我豁然開朗,受益匪淺!相信今天的成就是昨天的積累,明天的成功必是今天的努力,現在就讓我們懷著滿腔熱情、積極投身工作,為促進和諧社會而努力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看好書心得體會篇2

高爾基曾說過:“書是人類的進步階梯。”書是我們的好朋友,通過它可以“看”到廣闊的世界,“看”到銀河裡的星星,“看”到中華瑰麗的五千年,“看”到風土人情和世間永珍……對我們擴大視野、增長見識、豐富積累、提高素質,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我國偉大詩人杜甫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人人擁有一好書,人人讀一本好書的讀書工程的號召下,我買了一本李開復先生的《做的自己》。

首先吸引我的是書名,當書到手時我懷著好奇的心情去讀這本書。讀完後不禁覺得神清氣爽,以前也曾讀過一些書,讀後似乎感覺都是一些空話,僅僅留給我一些無謂的說教,沒什麼實質性的幫助。看了這本書後,感覺與眾不同,如何才能做的自己?這需要我們每個人進行思考。是的,更多的時候,大家都在審評對方,研究對手,卻很少有時間靜下心來了解自己。李博士用平實的語言為我打開了一扇瞭解自己、重新審視自己的心門。他告訴人們:做人不是隻有自省才能更完美,但是不時的自省卻能讓自己更加的清醒;做人不是簡單的樹立理想就可以輕鬆實現,但是沒有理想的人卻一定無所適從;做人一定要有廣闊的胸懷,真正做到嚴於律已,寬以待人才有容天下之大量的非凡氣度;做人要有勇氣,真正敢於追逐自己夢想的人才能讓更多的機會停留在自己身邊……他不僅提出了淺顯易懂的“成功同心圓”說,而且運用了發生在他身邊的大量故事來闡述成功的祕訣。這些故事很值得我學習和品味,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指導我走向成功之路。

其次,每個人對成功的理解不同。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或許經常有這樣的感覺: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成功,怎樣才能得到成功,搞不清真正的人生價值是什麼,如何實現。現在看了李老師的“成功”學後,體會到:人和人之間千差萬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不能用同一個模式去衡量所有人的成功,無論是所處地位與名望的高與低,擁有財富的多與少,只有發揮了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又對社會和他人有益,同時還體驗到了無窮的快樂,這就是成功,做到了的自己就是成功。

世界本來就是一個矛盾的集合體,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抉擇,但不需要為壓力過重而苦惱,更不需要為了失敗而哭泣,也不要讓事情來主宰我們,而是要用積極的態度來主導、推動事情往更好的方向進展。

最後李開復博士認為:成功就是不斷超越自己,就是“做的自己”。

對此我的理解就是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形式不同,成功的意義也不同,不要去在乎世俗的模式,只要自己努力去實現理想,並且每天都在向理想靠近,就是成功。成功的標準並不是單一的,社會給每個人提供了不同的舞臺,只要在自己的舞臺上將自己的價值發揮到極限,無論是令人矚目還是平凡普通,都是成功。當然,在現實社會中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無法實現的夢想,我們的理想和現實永遠存在著差距。而許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改變心態,調節情緒,改變思考方式,不斷超越自己,努力讓自己的生命充分燃燒,做的自己。

讀完《做的自己》,感到其實做好自己並不難。作為一名職業女性,工作經常陷入一種疲勞的狀態,經常會被學生的問題搞得自己覺得很累,我知道這不應該是年輕老師應有的心態,但是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總是會被學生不如意的表現所影響,開始經常抱怨這,抱怨那,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到底適不適合教師這個職業,剛參加工作時的熱情減少了,這種心情影響到我的生活和工作,受李老師的影響,“既然只能當老師,那麼悲悲慼慼是當,高高興興也是當,我當然選擇後者!”

是啊,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為什麼不天天開心呢?可是,每天出現的讓人頭疼的事情,讓人頭疼的學生,怎麼能高興得起來呢?我經常想:多想孩子們可愛的地方,儘量把課上好,儘量和他們一起玩兒,這樣孩子們就會越來越愛自己,每天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又怎麼能不高興呢?

多麼簡單多麼樸素的道理,為什麼我當初就沒想到呢,想想我們在工作學習中難免會與人產生摩擦,如果我們只盯著別人的錯誤,那麼只能讓矛盾越來越激化,但是我們如果想別人的優點,就會使我們很快的冰釋前嫌,問什麼同樣的問題發生在學生與老師的身上就這麼不可調和呢?其實還是緣於“愛”,如果我們給學生多點,再多點的愛,對於他們的錯誤我們都用理解之心,包容之心,責任之心看待,而不去苛求他們像成年人那麼懂事,師生關係會不會更和諧一點呢?在眾多的壓力與競爭下,要保持積極的心態,不論遇上什麼困難都不要氣餒,積極心態戰勝一切困難,一樣可以做到優秀。

事實證明,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一個的自己,都可以做到優秀。我們更不必為自己趕不上別人而太過自責,也不必因為境遇不好而太過感傷,怨天憂人。我們所需要做的,是追隨自己心靈的選擇,不求其他,但求做的自己。我們就會變成一個更美好、更大度、更成功的人!

看好書心得體會篇3

小說《紅與黑》出版至今已有200年左右的歷史了,為什麼在這風雲變幻的200年中小說仍可以經久不衰?原因在於小說不僅十分成功地塑造了於連·索黑爾這個極富時代色彩,又具有鮮明個性的藝術形象,而且通過主人公的經歷,展示了法國復辟王朝時期廣闊的時代畫卷,觸及到當時許多尖銳的社會問題。小說主人公於連的經歷和遭遇反應了當時廣大小資產階級青年的普遍命運。於連生性聰穎、高傲、熱情、堅毅,但又自私、多疑。在僧侶貴族當政、門閥制度森嚴的封建社會,因出生平民而備受歧視。這種受壓迫的地位使他滋長了對現實的不滿情緒:啟蒙思想和拿破崙的影響,培養了他的反搞性格。他立志要像拿破崙那樣靠個人才智建立功勳,飛黃騰達。但是在復辟時期,拿破崙式的晉身之道已被貴族階層堵死了。

就在這樣的岩石底下,一株小樹彎彎曲曲地生長。於連為了博取大家用賞識,明知毫無價值,卻還把拉丁文的《新約全書》背得滾瓜爛熟。他那驚人的背誦能力讓他跨進了維立葉爾市長家,當起家庭教師來。在那段時期,他與德。瑞那夫人發生了曖昧關係,大部分是為了反抗和報復貴族階級對他的欺凌。但是,紙醉金迷、利慾薰心的上流社會也腐蝕了於連的靈魂,助長了他向上爬的慾望和野心。

於連進入陰森恐怖的神學院後,親眼目睹了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醜惡內幕,於是他便耍起了兩面派手法,這種表裡不一的行為居然得到院長的表睞和寵幸。神學院的生活進一步扭曲了於連的性格,強化了他向上爬的野心和虛偽的作風。於連給木爾侯爵當私人的祕書後雖然還不時流露出平民階級的思想意識,但在受到侯爵重用,征服瑪特爾小姐後,於連的“平民階級叛逆心”已消失。他成了復辟王朝的忠實走卒。正當於連一步步走向他所向往的“光明”時,因槍擊德·瑞那夫人而徹底斷送了自己的前程,把自己送上了斷頭臺。

作為一部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紅與黑》並沒有從概念出發,將主人公於連圖解成一個追求功利的符號。相反,作者卻給予了他深切的同情,通過人對慾念的執著追求與追求不到的痛苦來批判那個時代特定的社會現實,這也是《紅與黑》流傳至今魅力長存的原因。

看好書心得體會篇4

讀書,就一個人而言,正如莎士比亞的詩:“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教育智慧從哪裡來》這本書,雖然是教育類書籍,卻不同於以往我們常見的那種書卷氣,案例分析式講評,幾乎可以涵蓋一線老師平時教育中的所有常見問題,具有實踐性可操作性。更重要的是,這本書給我一種思想的啟迪:教師在教育中出了問題是因為沒有尋根求源,而當了情緒的奴隸,使自己的工作陷入非智慧的體力化;學生出了問題,也是因為教師不夠了解孩子的原因,不僅要了解孩子的成長史、家庭教育,重要的是瞭解孩子喜歡什麼、害怕什麼;師生關係是最為微妙的,遠近皆有度,遠近皆因情緒而產生不同的學問;教師與家長的關係在現實並不理想,這就指導我們有很大的必要性要花精力指導家長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在教育的源頭疏堵漏洞,這是使自己的工作趨於輕鬆的必由之路;管理孩子不如引導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有人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對話。”這話一點不假,《教育智慧從哪裡來》這本書就是一本好書,讀了書中的那一個個案例,及王曉春老師的精闢點評,受益匪淺。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身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愛學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只有既有愛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書育人。

愛究竟是什麼?它像空氣一樣,每天都在我們身邊,但又因為它無影無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們忽略。但我們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義已經融入我們的生命。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矗。《愛的教育》中有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如果我們對學生的愛是無私的,沒有功利性的,老師對學生的鼓勵,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是一個無意的微笑,讓孩子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感受愛,並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智慧與愛心同等重要”這是王曉春老師點評案例1的標題。是啊,對學生每個老師都傾注了愛,但愛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們的身邊,這種現象數不勝數。學生病了,老師上門探望,課落下了,利用業餘時間補;校內跌了,碰了,小心呵護,及時與家長聯絡。但結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會令其家長感動,令周圍的同仁稱讚。但有時真不能讓學生從根本上改變。我想,收效不明顯的原因主要是我的教育智慧還不夠,沒有能解決他真正的心理問題,客觀的家庭問題等。

學生之間打打鬧鬧,鬥嘴絆腳,我總認為是小兒科的事,所以總是用很簡單的談話和互相道歉來解決。卻很少會想到去找找發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還是和家庭環境有關。王老師告訴我們,學一點心理學,走進一點學生,花一點耐心,這樣我們的收穫會讓我們驚喜。

如何走進孩子的世界,我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個詞——換位思考。並不陌生,卻有那麼陌生。它喚醒了我沉睡的心靈,讓我豁然開朗,使我不斷設想: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麼?假如是我的孩子,我會怎麼做?換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寬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會多一種教育的方法,就會讓自己讓學生多一份快樂。換位思考讓我不知不覺地走進孩子的心靈,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感受他們細膩、透明、五彩的童心,換位思考成了我和孩子們零距離溝通的一條無障礙通道。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面對一個個活生生的孩子,應當把陽光灑在他們每一個人的心田,要化更多的心思去了解他們、研究他們。”一語道出我們班主任比別人更要用心,不僅對每一個學生用心,要用心關注“優秀生”、“灰色兒童”、“潛能生”,慧眼識金,挖掘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助其自主成長。做教師的千萬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待學生,每個學生都是“變數”,在發展,在變化,教師對他們投入細緻的感情,加溫到一定程度,他們會成長,會進步。

每個學生都有被人賞識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讚揚,我們要善於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多給他們一些寬容和鼓勵,多給他們一些關注,最大限度地為他們創造表現的機會。

看好書心得體會篇5

作為一名剛剛畢業不到兩年的英語教師,無論是教學經驗還是專業水平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讀書既可以提升個人的修養,也能促進一名英語教師各方面的發展。對於我們教師而言,想要讓自己的學生變得優秀,首先就要讓自己變得更優秀!但是,我感覺自己有太多不足的方面。因此,我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而又不知道從何學起。自從加入名師工作室之後,感覺有一盞明燈指引這我並且讓我在教師道路上有了前進的方向。為了讓自己成為一名更合格甚至優秀的教師,我利用將近一個月的寒假時間來給自己衝電,我看了一些關於《新教育》、《新課程標準》和《給教師的建議》等書籍,但是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我從中受益匪淺。

?給教師的建議》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導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書籍,雖然不是什麼很有名的書,但是它給了我極大的啟發和深深的感觸。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建議,並且每一條建議都談到一個老師經常會遇到的問題,與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典型事例相結合,加上精闢的理論分析,我自己法子內心的覺得這是一本對於一名想要進步教師的好書。比如,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讓我從中真的學到很多,雖未親身經歷,但卻受益匪淺。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必須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

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教師應該要不斷培養自己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善於對書本中的內容深入地思考。“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句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上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祕。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新增,也有用盡的時候。比如,上課的時候,一個優秀的老師不只是有課本上的知識,肚子裡還應該裝有其他的知識。這樣,即使不喜歡英語的學生也會因為喜歡你而喜歡上英語。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讀那些教育專著,從而不斷地補充自己知識的儲備能量,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

在現實生活中,我瞭解到許多老師經過多年的教學,認為自己對所教內容已爛熟於心,沒必要再認真努力地學什麼新東西。我是很不認同有這種想法的老師。首先,我覺得一名老師知識越豐富,講起課來內容就越生動有趣,而學生的思維也就越容易跟上老師;其次,隨著資訊時代的不斷進步,知識是需要時時更新的,老的東西總會被淘汰的;最後但不只是只有這一點,就是教師在不斷學習和親身體驗學習過程的同時才能更加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在制定學習計劃,實施教學過程中才能更容易做出與學生實際的相符合的對策。總之,教師永遠沒有理由停止學習或放鬆學習,而學習就正是在不斷的閱讀中實現。

一個人只有不停地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裡汲取更多的營養,才能不斷地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書到用時方恨少”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通過《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我們教師,尤其是年輕的教師更要堅持不懈地讀書,讀教育名家的書,吸納各家思想之所長,為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服務,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而努力。

看好書心得體會篇6

寒假空閒時,讀了國際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麗蓮·凱茲博士的《與幼兒老師對話——邁向專業成長之路》一書,感觸頗深。《與幼兒老師對話》這本書,具有以下突出的特點:首先,充滿獨到而精闢的觀點和見解。關於兒童發展的精闢論述、關於適宜性幼兒教育的獨特觀點、對老師專業發展的深刻闡述。

其次,隨處可見基於實踐的理論闡述和基於理論的實踐反思。我們能夠感受到,本書的很多觀點並不是“寫”出來的,而是“實踐”與“思悟”出來的。

再次,滲透著對幼教問題的理性審視與對兒童發展和幼教事業高度關注的氣質和精神。無論在探討兒童發展、幼兒教育的目標、資料,幼教的專業化、幼教機構的評價,還是老師主角、老師與兒童關子、專業幼兒老師的行為、老師的專業成長等問題時凱茲教授時刻向我們展示著她對這些問題的省思、檢視與理性把握。在凱茲教授的書本里面,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在其樸實、流暢的語言中,我們時刻能感受到的是貫穿始終的她個人的獨特的學術品質!並感受到了幼兒老師的成長過程是漫長而艱辛的,只有不斷充實自身,不斷更新觀念,才能適應新時代學前教育的要求。

在書本里面,麗蓮。凱茲博士深刻地闡述了關於兒童發展與教育、幼兒老師專業成長等的觀點和思想,充滿了關於幼兒教育與老師成長的專業智慧,以及她對於兒童發展與教育的理論和時間的深入把握。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本書第十一章中談到的:專業幼兒老師的行為。

書本里面講了這樣一個案例:一位老師帶著20位四歲的幼兒在戶外活動,因為只有兩輛小三輪腳踏車,幼兒便常為“該誰騎”而爭吵不休。這一天,一位叫寶寶的小男孩跑到老師面前抗議道:“小莉不讓我騎三輪車!”這時老師應如何反映呢?她說一位專業的幼兒老師整個決定思考及反應的過程,牽涉到三個相互關聯的問題:

1、此情境能夠教導幼兒什麼?

2、老師對事件中的幼兒所做的診斷是什麼?

3、課程與管理上應如何處理?讀到那裡,我不禁放下書本,思索著……這樣的案例在我們的一日活動中再熟悉但是了,而我們,平時又是怎樣來處理的呢?

處理的同時關注到了哪些因素呢?在書本里面麗蓮。凱茲博士就談到了專業的幼兒老師在處理時應關注:此情境能夠教導幼兒什麼:社交技巧,老師能夠利用這個事件鼓勵幼兒發展社交技巧,社交知識,氣質培養。社交技巧,如輪流、協調、克服困難等處世技能,其中談到了讓孩子學習語言技巧(明確的詞句對話技巧);社交知識,如社交認知,正義觀念,旁觀幼兒的理解與技巧的學習;氣質的培養如同情心及助人的氣質,實驗的氣質,避免抱怨及搬弄是非。

可見,老師在遇到類似的狀況時,就應把重點放在教導幼兒解決問題的技能和策略上。在這一章節中,麗蓮。凱茲博士以一個幼兒園裡經常發生的事件來說明專業人員與未受過專業訓練人員不一樣的處理方式。專業人員的反映就應是運用可靠的專業知識及見解來決定,著眼於兒童長遠的發展利益,而未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員的反應大多視當時的狀況,以在最短時間內來解決事情的方法來決定行為與反應,而不是以兒童長期的利益未目標。書本里面描述了一些幼兒老師所使用的專業行為,為兒童發展與學習盡最大努力。

在工作中我們時常面臨這樣的事情:在遊戲中,幼兒常常會為一件玩具或者某個主角而爭吵。反思自我平時在處理這些我們都認為的“小事”時,自我的反應處理方式是一名專業人員該做的嗎,恐怕我們常常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比如手頭正好忙碌著,比如小朋友本來就有許多麻煩事……這些所謂的原因,使我們常常會出現許多非專業人員的處理方式,比如“說教”,比如“追究原因”等等,而每每這時,我們都還沒意識到這些方式的不妥,也許,在這些我們通常都認為的“小事”上,很少會去思考孩子的長遠發展上。反覆讀了這一章節的資料,讓我有了新的的認識,此刻我看了此書,明白自我其實能夠利用這件事情鼓勵幼兒發展社會技巧,如:輪流、協調、克服困難等出世技能,這些才是對我們的孩子終身發展有利的。

我覺得,一本好書,更何況是一本非情節性的理論性較強的書,粗略地瀏覽一遍,是不能很好地去解讀它的精髓的,需要我們反覆地閱讀反覆地領會才能真正有所收穫。這一次,我只是在網上粗略地看了一遍,而不能說是真正地讀懂了它。我想,手頭若是放一本的話,我們便能夠隨時地翻閱,遇到問題時,把它作為我們的導師,請教於它,必定會有更多的收穫。

標籤: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