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抗擊疫情心得體會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抗擊疫情心得體會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抗擊疫情心得體會

篇一: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黨中央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對加強疫情防控作出全面部署,凝聚起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磅礴力量,為我們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證。疫情讓人們在空間上保持距離,卻讓人們在心靈上貼得更近。

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縣各級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迅速行動起來,眾志成城,上下一心,嚴防嚴控,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基層黨員幹部全員上崗,進行源頭排查和重點摸排,摸清重點人群、重點人員底數,建立臺賬,確保縣不漏鎮、鎮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人。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也可以說,疫情防控,關鍵看老鄉。沒有農村地區疫情防控,特別是老鄉的積極參加,就不能全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由於農村地區返鄉人員較多,醫療衛生條件相對薄弱,疫情防控任務艱鉅。特別是呼吸道傳染病的擴散,通常是從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從中小城市再到農村。為了應對疫情,春節假期結束後,企業復工和學校開學的時間仍然延遲,大規模人員流動時間也相應延後,但農村傳播風險仍然存在,疫情防控情況仍然複雜。基層黨員主動衝在一線,帶領廣大村民守住守好農村“大戰場”,沒有絲毫僥倖,沒有絲毫放鬆,堅定信心打好疫情防控的殲滅戰、攻堅戰、阻擊戰。

疫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防控就是責任。在疫情防控期間,基層黨員幹部走街串巷,展開拉網式排查,承擔著“宣傳員”、“調查員”和“行動員”多種角色。開展地毯式走訪,主要針對外來人員進行摸底排查,對其他群眾進行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對核查的情況彙總後登記,定期跟蹤檢測,每天按時記錄外來人員體溫資料。同時,廣大黨員幹部積極做好疫情檢測管控工作,在街道、村落加強疫情防控宣傳工作,取消群體聚集性活動。廣大黨員幹部堅守崗位,與廣大人民群眾奮戰在一線,有效控制人員流動。並且加強村民健康管理,教育引導村民養成勤洗手、戴口罩等健康生活方式,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流動和聚集,降低疫情傳播風險。

疫情面前顯擔當,越是艱險越向前。在這場只能勝利不能失敗的鬥爭中,廣大黨員幹部經受住考驗,切實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最緊迫的工作來抓,真正在疫情防控中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成為群眾抗擊疫情的“主心骨”和“定心丸”。只要全國人民凝心聚力,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就一定能打贏。

篇二: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牽動全國人民的心,在各方全力防控、救治患者的同時,對新型病毒源頭的追查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根據國新辦新聞釋出會的資訊,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已被鎖定,罪魁禍首很可能就來自武漢一家海鮮市場非法銷售的野生動物。最終真相還有待進一步調查研究,但這足以引起我們的警惕和反思。

這樣的訊息和情境何其熟悉,17年前的SARS病毒就源自野生動物市場上的果子狸體內。時至今日,慘痛的經歷並沒能喚起所有人的重視。在一些地方,食用野生動物仍然被奉為餐桌上的“禮遇”。一些食客或是為了嚐鮮,或是為了所謂滋補,不惜花大價錢購買野生動物食用。然而舌尖的一時“任性”,卻潛藏巨大風險。從SARS病毒到這次新型冠狀病毒,從大家比較熟悉的鼠疫、H7N9禽流感到曾經肆虐一時的埃博拉病毒、MERS病毒,都與動物有關。專家學者早已證實,很多要命的急病、怪病都是人在吃野生動物時傳染到人身上的,許多疑難雜症的元凶就是寄生在野生動物體內的細菌和病毒。面對這些血與淚的教訓,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更不能置若罔聞。倡導科學健康的飲食習慣已經刻不容緩!

飲食習慣以及由此形成的飲食文化,並不簡單是私人的事情,也是關係大眾健康的公共問題。一些地方長期以來形成了食用野生動物的飲食文化,有的人認為吃什麼是自己的事情,別人管不著。但必須看到,在一個快速流動的現代社會中,一旦有一個人或者一小部分人因為食用不安全、不衛生的食物而致病,就可能迅速在人群中傳播,引起更大範圍的恐慌。近年來,許多傳染病在一個地區爆發後,很短時間就會傳遍整個國家乃至世界,這警示我們必須把區域乃至個人的衛生和健康問題放在更大的範圍內進行審視。從公共利益的角度出發,每個人管住自己的嘴,不僅是對自身健康負責,也是對他人和整個社會負責。我們尊重甚至鼓勵不同地區形成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美食文化,但任何一種文化都應建立在對公共衛生和生命健康權利的保障基礎之上。

拒絕食用野生動物,在更深層次上反映著我們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規律的價值理念和態度。如何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是我們一直以來思考和實踐的課題。來自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石正麗研究員及其團隊,曾證實了蝙蝠是SARS病毒的自然宿主,同時也發現蝙蝠身上攜帶一系列對人類有害的病毒。即便如此,在研究者看來,一方面這些病毒傳染給人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另一方面,蝙蝠在生態系統中佔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對生態平衡的維護功不可沒,決不能因為攜帶病毒就消滅它們,否則會帶來更嚴重的生態破壞。因此,研究團隊在研究過程中對蝙蝠進行無侵害取樣:採集樣品以糞便粒和拭子為主,取樣完成後將蝙蝠放歸自然。這樣的例子生動說明,與大自然相處的方式就是順應自然規律。在利用自然資源方面須秉持科學、合理、可持續的態度,不能肆意破壞自然,更不應把野生動物端上餐桌,否則最終受懲罰還是人類自己。

避免野生動物帶來的社會風險,最有效的方式是對活體動物的交易市場進行更加嚴格的規範和管理,對於野生動物的非法交易必須嚴厲打擊、懲處。當年因非典疫情,廣東省宣佈取締野生動物交易,關閉野生動物市場,對於後續疫情的控制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三部門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加強隱患排查,嚴厲打擊野生動物違法違規交易,涉嫌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相信這樣的舉措會進一步降低潛在的疫病風險。但對市場的規範和管理不能只是打補丁,更重要的是形成長效機制,從源頭上堵住漏洞,才能確保老百姓餐桌上的安全。

舌尖的味蕾能夠辨別萬千滋味,但對於“危險”同樣十分敏感。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各種各樣聚餐必然紛至沓來。無論我們是一家人在家中圍坐一桌,還是外出到飯店品嚐珍饈美饌,都切莫忘記做好自己和親友間的疫病防護,更要堅定地拒絕食用野生動物,避免“病從口入”。俗話講新年新氣象,無論你來自哪裡、無論你的家鄉是否有食用野生動物的陋習,何不從今天起、從下一餐開始,共同涵養更加科學的飲食習慣、倡導健康的飲食文明,過個安全、祥和、快樂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