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國小校長參加培訓心得8篇

通過融入真情實感,我們可以讓心得體會更加生動有趣,心得是一種感受性的文章,只有切身的體會才會寫出有價值的文章,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國小校長參加培訓心得8篇,供大家參考。

國小校長參加培訓心得8篇

國小校長參加培訓心得篇1

初冬微寒,西子湖畔。我參加了xx市xx教育局組織的教育培訓,這是我在20xx年參加教育部全國國小校長高階研修班以來,質量最高的頭腦風暴。我最強烈的思想衝擊是,要用整個的心做整個的校長。

陶行知先生說過,校長是一所學校的靈魂。評論一個學校,先要評論他的校長。國家把整個的學校交給你,要用整個的心做整個的校長,就要“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回顧從教歷程,捫心自問,雖殫精竭慮,但建樹甚微。時間倏忽,讓我心惴惴,不待揚鞭自奮蹄。

學習,心有餘

校長要有安身之心。校長是職業,更是事業。校長作為教師的教師,在智慧時代,不僅要有學術,有藝術,更要有技術。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生活有著落,精神有寄託,才會集中精力做好校長工作。xx屬中學、xx中學校長,在專業方面有突破,成為特級教師、正高階教師。為女兒、為自己做好人生規劃。教育好子女,是每一個家長最重要的事業,何況身為校長呢?

校長要有立命之心。我國知識分子素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志向和傳統。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一所好學校,可以成就無數學子實現人生理想。這樣的校長,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在學生家長中有威信,薪火相傳,功德無量。

校長要有博愛之心。教育是神聖的事業,是以人教人,用生命在雕塑生命。愛是最好的教育,關係是最好的生產力。校長要有博愛之心,不僅要愛教育、愛學校、愛教師、愛孩子,更要愛自然、愛哲學、愛藝術、愛生活。xx校長几十年如一日,研究“親情教育”,視學生如子女,給家長親筆寫信,與孩子談心聊天,一起打雪仗,每週四下廚為孩子們做“潘羹湯”……把學習研究的成果著書立說,形成教育專著。

校長要有研究之心。教育是有規律的,也是講求科學的。身為校長,不學習是絕對不行的,在課改的深水區,必須堅持上課,紮根一線,才會與學生同呼吸、共命運。永遠與學生一起成長,並且做好草根研究和資料分析,行諸於文字。唯有思想,才會久遠。

校長要有求真之心。教育問題,都是真問題。面對真問題,校長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坐視不管,得過且過。要敢於直面問題,精準研判,精準施策,求真、求實、求是。

施策,力要足

戰略規劃領導力。“要像做ceo一樣做校長”,做好三件事,規劃設計,培育文化,整合資源。校長首要任務是規劃學校發展,底氣就是研讀國家關於教育的政策導向,學習好“國字號”規劃檔案。

學校文化領導力。辦教育就是辦文化。校長是一個文化符號。每一任校長都是學校發展長跑中的接力棒,承前啟後,繼往開來是最明智的做法。

教師成長領導力。教師是學校發展的主要力量,要減輕教師負擔,克服職業倦怠,設計成長規劃,亮明評價標準,激發每一個教師的成長動力

資訊建設領導力。智慧時代,轉變教育理念是核心,技術永遠是輔助手段,技術不能增加教師的負擔。技術能解決的問題用技術解決。要建立學校資料包,讓資料說話。

學校治理領導力。突出依法治理,智慧治理,協同治理。

探究,行有成

做整個的校長,就要明確新時代校長使命和責任,為教育事業奉獻終身,辦好每一所學校,發展好每一位教師,教好每一名學生。

做整個的校長,就要盡職盡責,立足學校,紮根課堂,不務虛名,耐得住寂寞。安安靜靜辦學,紮紮實實辦學,真正成為課程改革、教學改革的領導者。

做整個的校長,不唯書、不唯上,紮根一方教育土壤,紮根學校實踐,逐步形成自己校本化、個性化、特色化的辦學理念和教育思想,使之統帥學校方方面面的工作,成為學校特色的“靈魂”。

做整個的校長,求真務實,腳踏實地,不搞形式主義,不做表面文章。校長應是真校長,教師應是真教師,學生成為真學生。

做整個的校長,就要堅持不懈開展教育實驗研究,堅持教育改革,不斷尋找學校發展新的生長點、突破口和成長路徑,為xx由教育大區向教育強區轉變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貢獻。

國小校長參加培訓心得篇2

“20xx冬末,有幸參加縣年國小校長任職資格培訓”,更加xx有幸在縣教體局為我們準備的“大禮包”(三本教育著作)中拜讀xx了貴校長所著的《重新定義的學校》。

開篇有這樣一句話,“我們的學校變得越來越不受孩子喜歡,孩子熱愛學習卻不喜歡學校。”看到這兒,心裡咯喳一下,不禁想:什麼樣的學校才是孩子們喜歡的學校,怎樣才能讓孩子們嚮往學校,在喜歡的學校熱愛學習呢?續讀之,思之,認為這樣的學校,應該是“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他自己”的學校。

有一幅嘲諷學校的漫畫是這樣的:進學校之前的孩子,每一個都是不一樣的,但是進了學校再出來的時候,他們全都一樣了。雖然這幅漫畫表現得有些誇張和極端,但是,貌似也能看到一些學校的樣子。

國小階段,是奠基的階段,如何讓孩子“成為自己”而不是“批xx量生產”?貴校長為我們探索出了一條改革的路一一課程開發。

以前,如果有人問我,學校的產品是什麼?我一定會回答,是學xx生。但貴校長在多年的研究與實踐中提出,“課程”是學校最為重要的產品。產品是為人服務的,產品的產出是基於人的需求的。那課程就應該是以滿足學生的需求而開發的。國家開發的統一教材更多的是面向全國各個地區、各類學校的學生,而且更多的是給老師提供了一個教學參考,好多東西需要老師重新開發。僅僅把我們知道的或書本的知識教給學生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眼中有學生,必須找到他們身上隱藏得很深的潛能,讓他們爆發出來。

確實,當我們根據學生的需要進行課程開發,把課程當作學校產品的時候,教育就能夠有一雙發現的眼睛,可以發現學生的潛能、特長,發現學生未來發展的方向。不斷去喚醒他,幫助他,就有可能培養出更加傑出的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成為他自己。

居於學校現狀,我們是否也可以從“課程開發”上來尋求學校改xx3000革的路子呢?或許我們會認為貴校長的多門課程的.設定,40004000個學生就有張課表是我們不可企及的教育高度;或許我們還不具備成熟的課程開發的能力和團隊,還不能大刀闊斧搞課程開發。但我們是否可以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從力所能及的事開始。我們可以嘗試從“課後服務”的課程建設中尋找教育的改革。根據多樣化的學生需求,建立多元課程體系。讓學生根據自己所需,選擇喜歡的、適合自己發展的、鍛鍊自身能力的課程。這樣,學生不管是要要揚長避短還是以長補短,或是舍短揚長,都能在自己的選擇中實現。這樣日積月累、堅持不懈,就會讓讓每一個看上去一樣的孩子,變得越來越像自己,成為自己。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只要大家加把勁,再加把勁,我們一定能看到教育的希望,一定能辦孩子們喜歡的學校,一定能辦“讓每個孩子都成為他自己”的學校。

國小校長參加培訓心得篇3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評論一個學校,先要評論他的校長。”而當下,在教育新常態下,學校需要怎樣的校長?我想,應該需要有使命感的校長、有精神的校長、有情懷的校長、有智慧的校長、有引領教師專業發展能力的校長。

一、好校長要有強烈的使命感。

那麼,校長的使命是什麼呢?我認為就是認真貫徹落實教育方針、依法治校、為國育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國小基礎教育是為學生成才奠定良好其礎,是為孩子們長大成長作準備的,我們肩上的使命是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傳統美德、引領孩子們自由、快樂地生活、學習,讓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幼兒教育、國小教學、初導教育、高導教育是每一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各個階段就像蓋房子一樣的層層壘起,而我們的國小教育,是這幢高樓大廈的基石,這塊基石,必須堅不可摧,必須深深扎私穩,培養孩子們從小具有良好的品格、學習探究的興趣,豐富的興趣愛好、積極向上的陽光心態便是我們的使命。

二、好校長要有良好的精神狀態。

眾所周知,校長是學校的精神靈魂和支柱,校長的精神直接影響著學校師生的精神狀態,校長的.精神更決定著學校的教育教學素質。一節好課就是給充足的時間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注重學生的思誰培養。創新能力,只有以蓬勃的精神狀態面對每一天,面對每一項工作每一節課,那麼,我們才能達到“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買魂”的教育本質。

三,好校長要有深厚的教育情懷。

我們既要有仰望星空追尋教育理想的超拔,又要有腳踏實地把理想轉化為現頭的智慧。“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校長只有以身作責。率先垂範,才能帶領廣大教職工自覺遵守學校規章制度,齊心協力推進學校各項工作的向上發展,以敬業、專注、無私奉獻的情懷全身心投入到學校工作中,不斷努力、實現自己的教育願景。

四、好校長要有敏銳的教育智慧。

要辦好一所學校,校長一定要有智慧,要充分了解自己學校本身的優勢劣勢,充分了解學校教職工、學生、充分了解學校需向什麼方向發展,並作出學校長期、中期、短期規劃,建立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加強自身業務學習、關注教育發展趨勢。與時俱進,多與教職工學生溝立交流,充分聽取各方面的建議和意見,不斷改進,完善學校管理方法,以清醒的頭腦、敏銳的觀察力、果斷的決策力、務實的執行力幹好每一項工作。

五、好校長要有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的能力。

學校的發展靠好質量,質量的好壞取決於教師,教師的發展取決於校長的引領和培養,學校要為教師搭建平臺和舞臺,讓普通教師加快專業成長程序,讓每一位教師向優秀教師,骨幹教師,名師進軍。要充分關注、尊重、信任、賞識、培養每一位教師。在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中,特別強調,以學生為本,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講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引導教師向優秀教師學習、向書本學習、跨學科綜合學習,向學生學習,終身學習,不斷提升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技能。

當校長是一種責任,是一種奉獻,也是一種實現自身價值的教育情懷,我們在傳遞文明,傳遞文化,也在鋪設道往美好生活的路基,我,你,他,我們,一起守好教育初心,勇於擔當育人使命,照亮前行的路!

國小校長參加培訓心得篇4

當我在閱讀《鄉村的逃離與迴歸鄉村教育的人文重建》這本書時,它深深喚起了我對兒時鄉村生活的美好記憶,它強烈激活了鄉村教育植根於內心的價值觀。細細品味,它居然有如此多的文化資源供我們汲取,供我們踐行到鄉村國小的教育中。

鄉村的自然、鄉村的愛、鄉村的美,洗滌了我們在物慾化的城鎮都市生活中的狂躁、複雜與多變,鄉村有著更多詩。意與溫情,它承載著鄉音、鄉土、鄉情以及古樸的生活、恆久的價值和傳統。“自然、愛、美”這些基本元素是我們贏得世界的資本,也是救贖。魯迅在他的《少年閏土》一文中說去偷自己家的豆子,不算偷,是拿’,見面就很自然的“你居,來吃飯”的問候語,帶給我們的更多的是歸屬感,我被存在著,靈魂覺醒著。在他提出的“四有好老師”中要求:教師要有仁愛之心。為孩子付出愛是我們作為鄉村教師的一種素質,一種能力,才能培養出文化的傳承者。

義大利著名兒童文學家德·亞米契斯在《愛的教育》中這樣寫道:

身體精神都染了病的人,快去做五六年農夫吧。人的墮落,與物的腐一樣。物雖腐,只要置諸土中,就能分解成清潔的植物的.養料。人亦然,雖已墮落,只要與土親近,就成清潔健全的人。

置身鄉土,我們不僅僅去行懷舊之旅,更重要的是從生命的根基出發,去挖掘鄉村傳統文化的精髓,注入鄉村國小教育中。

另一方面,鄉土民風民俗,它其實是團結、集體主義精神的質樸表現。在村裡,辦紅白喜事,宰豬請客,參與招待客人的“服務員”,俗稱“幫忙的”,不是用貨幣工資聘用來的,是換工換的,今天我家有事,招呼一聲,鄰里、親戚主動幫忙,明天他家有事,你得趕緊去幫忙,在這個過程中,“事”是紐帶,將大家緊緊維繫,“換”是人與人的關係。“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教育孩子團結協作,學會感恩,學會給予,在分享中感受幸福,從而培養出品德醇厚的人。只有這樣,才會培養出當祖國需要時,凝聚偉大民族精神的國民,有召必回,報效祖國。

鄉村國小的困境是生源的流失,更多的父母盲目的選擇,付出更多的精力、金錢、時間,將孩子送到城鎮的私立學校,哪怕為了城鄉教育均衡投入了大量的師資,也不願意留在家鄉的母校讀書,或許覺得“城裡的月光把夢照亮”,有的父母會自豪的說:“我的孩子整手機、電腦,厲害的很”他們覺得這種表現可能就是仰望的“文化人、科技人才”,殊不知,孩子僅僅是遊戲、聊天、各種異想天開,讓他們找到了理由遠離勞動和厭惡勞動,甚至看不起勞動。所以勞動教育才會被作為重要的教育提出,回想和父母在田間勞作,頭頂星辰,腳踏黃土,更加深刻的理解“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在傳統的鄉村文化秩序中,我們勇敢的追尋理想,鄉土涵養了堅毅不屈的民族精神。

“城門城門幾丈高,36丈高,搭把刀,騎白馬……”那朗朗的民謠,彷彿在耳邊,陽光中,有一個高大勇猛的巨人在前方開路。“在一個文化幾經荒蕪的環境中,鄉村教育需要挺身而出,成為鄉村少年置身文化荒漠之中的精神綠洲。”(本書p64)以鄉村傳統文化,注入鄉村國小,振興鄉村國小教育,我們有理由自信。

國小校長參加培訓心得篇5

伴著春天的腳步,充溢著兔年的吉祥,我們這一群渴望成長的93位校長,在xx縣教育體育的組織下,一起相約在xx縣雲南省農業科學院xx科研基地,開啟高強度、大容量的燒腦培訓。此次培訓耳濡目染的東西很多很多,每一天我們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碰撞。這些精彩的講座都為我們的思緒打開了一扇窗,撥雲見日,受益匪淺。下面就來談談我自己的感受。

學校是知識的傳播地,是文化的傳承地,是育人的培育地,如何經營好這塊陣地至關重要。一校之長,作為作為這塊地的經營者,我們管什麼?怎麼管?從潘萍校長的講座中讓我明白,校長的眼界是第一位。你站的高度,就會決定你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只有校長把理念更新了,把眼界放開了,你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要怎麼做,也就是才能把握好學校發展的方向。其次,作為校長要有管理好核心團隊的能力。要能以心交心,以情感人,用寬廣的胸懷、獨特的氣質和人格魅力去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最終為了共同的目標砥礪奮進。最後,一個好的校長必須要有全觀和敏銳的觀察力。校長只有擁有全意識,才能運籌帷幄,才能協調好多邊關係,使學校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讓學校每一件正在做的事情朝著美好的願景發展。

教就是教做人,育就是育心靈。石夢媛校長從何為教育?何為“三明之師”(明白之師、明理之師、明德之師),教師“三態”(心態、形態、狀態)和“三吃”(吃苦、吃虧、吃透)是什麼?她又結合自己學校建設的案例通俗易懂,繪聲繪色讓我們明白一個學校提升教師成長內驅力的重要性。通過聆聽石校長的講座,讓我更有了明確的方向和前行的動力,在學習中深刻認識到了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的路徑就是學習、反思、交流、研究、實踐。我們在工作中既要保持學習力、研究力、創造力、溝通力、反思力、執行力的“六力”,還要保持學習的熱度、視野的高度、內容的廣度、主題的深度、工作的效度、成長的長度,在成長中還要有舌耕、目耕、筆耕、腳耕、心耕、情耕的“六耕”助跑,才能不斷成長為一名名師、一名魅力之師,乃至一名名校長。

在前兩天的培訓中,也讓我對何謂教育的初心有一些定位。或許,這個答案會有千萬種,但我們的教育宗旨不會變,都是為了培養健康的人,為了幫助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為了讓受教育者將來生活的更幸福。在我從教的14年裡,我一直在堅持、在堅守,因為我不想讓自己成為孩子人生路上的絆腳石。我應該是那個要幫助他們尋找搏擊的長空、綻放生命的璀璨、體味人生的精彩之人。唯有此,我的付出才有意義,我的價值才能體現,我的初心方能安存!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未來的路該往何處走?又該怎麼走?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但無論如何選擇,未來的我們定將帶著收穫,帶著感悟,帶著滿腔熱忱,用心用情做好教育這個值得我們一生追求的事業。

國小校長參加培訓心得篇6

20xx年2月1日下午,我有幸聆聽了昆明理工大學附屬國小校長石夢媛關於《提升教師成長內驅力,助推學校高質量發展》的講座,通過這次講座,我認識到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情緒管理是多麼的重要。對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有了新的認識。心理健康的教師應表現為:在人格上是完整和諧的;在情緒上是樂觀穩定的;在意志上是堅韌不拔的。在人際關係上是協調和諧的;教師不僅要教書,而且要育人,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正是教師勞動的這種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必須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質。教書幾年,和學生鬥智鬥勇,更明白教師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要麼忍耐,要麼發洩”是人們習以為常的處理不良情緒的基本方式,但現實證明了這兩種方式效果不佳。教師有必要學習一些基本的心理學原理,尋找更為有效的.處理不良情緒的方法與技巧。老師是人,每個人都會在不同的時候會出現不同的情緒和壓力。好的情緒可以給一堂課一個班的孩子帶來陽光帶來知識,反之不好的情緒就會對一堂課造成不好的影響。然而作為教師的我們一定不能把自己的不良情緒帶到課堂上,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孩子,是一群天真、活潑的孩子。認真反思,作為老師我們都範過這樣的錯,必須改,只有這樣才能教育好學生,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享受到真正的教育,因為那是心與心的交流和碰撞。教育管理和教學活動中,我們必須要以積極、良好的心態去面對每個孩子,也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班級管理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誠然,師生關係作為學校環境中最重要的人際關係貫穿整個教育教學過程,這一關係處理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教育教學的效果、學校培養目標的實現,關係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發展。維繫良好師生關係的主題應該是教師,只有釋放所有的愛,做到時時關愛學生、事事關心學生,才能營造出和諧、愉悅的教育氛圍。愛的陽光需要普照到每個角落,從情緒的角度講,每一個教師面對教室裡十幾個學生,都有自己心中的“優等生”。平時只有那幾個活躍、成績好的學生備受關注,其他學生好像都被遺忘了。對於學生,教師應該一視同仁。不管他是優秀的學生,還是學習困難的學生;不管他是品學兼優,還是品行有問題,教師都應本著公平公正、以人為本的原則,關愛每一個學生。尤其對“有困難、有問題”的學生,教師更應該多傾注愛心。多用發現的目光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多用激勵的目光激勵他們去追求,多用希望的目光期待他們完善自我。

因此,我們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相反,我們應該很好利用我們良好的情緒,以教師良好的情緒去感染每個孩子。心理學研究表明,有情緒感染力的教師,不僅能使學生更好、更快地接受老師在課內或課外有意傳授的東西,而且也會使學生在無意中接受老師自己的情緒影響,包括情感的傾向和情緒的表達方式等。教師良好的情緒往往會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使學生形成一種自覺學習的強大動力,學生樂意把老師作為他們的知心朋友,盡情傾吐他們在生活中、學習上遇到的問題和矛盾,使教師能及時瞭解學生在思想情感,學習等方面的資訊,有的放矢的教育學習。因此,我們應該注意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情緒感染力的作用。

我認為一個優秀的教師,一定是一個有著良好情緒感染力的教師。為了做一個優秀的教師,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做一個真正關心、關愛學生,富有情感、積極、健康、向上、陽光的教師。

國小校長參加培訓心得篇7

讀了xx貴老師的《重新定義學校》讓我百感交焦交集,思緒萬千。感慨原來在還有這樣的學校,原來這就是杜威的明日之學校,原來這就是窗邊的小豆豆巴士學院。的孩子能進這樣的學校是多少家長的夙願。讓我重新思考什麼是好學校,什麼是好老師,什麼是好教育,什麼是好社會?

回到當今教育,試問,孩子最快樂的學段是哪個,我想大多數孩子的回答應該是幼兒園,這是為什麼,值得我們深思。“題海戰術”刷題“內卷”都不是我們要培養的人,我們不需要這樣複製貼上的人,而需要有個性、百花齊放的多樣化人才。隨著我國經濟由快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我國重視人才培養,深化教育改,提出: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一個手機、電腦晶片引發的國際問題值得我們發人深省,我們需要人才,為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而不是一個模式克隆出的刷題能手,我們需要的是解放本質,打破束縛,需要個性、需要創新。提出瞭解雙減政策的目的,就是把時間還給孩子,以人為本,解放本性,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實現教育資源的均衡,避免教育的功利性,從而根據孩子自身出發,有針對性地培養技術型人才和科研型創新人才,真正達到既解放人的本性,又實現以社會為中心,為社會培養需要的有用的人。

在這樣一個好的社會教育下,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難道不應該深思孩子倒底需要什麼,學校需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xx貴校長,就是我們標兵,他所在的北京十一中學就是我們學校的榜樣和追求的目標。書中讓我感觸深的東西很多,其中xx貴校長對教育改的思想行動,最讓我歎為觀止。我們都知道改的路很艱難,然而李校長卻初心不忘,一路歷行並獲得成功?首先他有自己的.教育思想,這種思想不是“走行式”不是“跟風”,而是在沉澱中,依據當地實際情況內化出屬於適合我自我的教育思想和先進理念。其次,李校長善於實際行動。他敢於將問題提出,將教育思想和問題化作一場行動研究,從而找出問題背後的原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正是在這一場場的會議、行動、研究中形成了適宜每一個學生生長的綠色生態課程,讓學生跟據所長,切適選擇課程。李校長的這種大刀闊斧的改精神和行動研究讓我不得不反思與十一中相比,我們做了什麼,做到什麼程度,我們還差什麼?xx貴提出:“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解放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一徹以兒童為本。陶行知的六個解放:“解放人的頭腦,解放人的雙手,解放嘴巴,解放眼睛,解放空間和時間。主張把孩子解放出來,動手初腦操作、實踐。在北京十一中裡,沒有行政班,沒有班主任,學生卻有著更強的團隊精神和自律力。讓我想到一句話,人最大的自由就是自律。一個人不是靠壓制,束縛來被追地學習,而是要激發其內心自主學習的慾望。只有主動的,自發的,才會釋放出他隱藏的巨大潛能。解放人,隱除了能放學生,我想我們也應該解放教師,解放教師讓他們找到自己的綠色地帶在各種檔案、表格壓力巨大的當今教育中,面對各種壓力,要解放教師的時間空間,讓他們正真解讀兒童,瞭解兒童,讀懂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真正潛心從教。

李校長綠色課程鏈,也是我敬佩以及追求的課程資源的開發。我們應做到:第一,充分利用教師資源,用人所長,將教師的特長髮揮極至,帶動課程,班級活動開展。第二,根據學生實際經驗出發,選擇適合本班級、本校區的課程;第三:利用當地本土文化,風情挖掘課程、校本課程。如:我們xx地方是花燈,孩子們從小就耳濡目染,有經驗基礎,再加上社群資源,之前,我們也研究花燈文化進校園,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的策略,大課間推廣等形式,形成學校,然而可惜遺憾的是後來沒有堅持傳承下來。

我想,在這個物慾橫飛的大千世界裡,我們要發展,必須要探索、要變革,在行動研究中、在實踐中尋找自己的方向,有了定位,才有了文化的根,就不至於在風雨中動搖、震縮不進。校園文化是根和魂。它包括物質檔案和精神文化,我們必須有了定位,有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方向。才可以開始行動研究,通過課題、通過實踐研討,收集教案、打磨課程,最後收集存檔、彙編成冊,在此基礎上隨著發現更新創新,形成自己的綠色課程鏈正如十一中學那樣,供學生、老師自己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文化,就是根和魂,有了定位和文化,學校才會有目標和方向,並逐著目標在歷史和文化的長河裡變革,創新與時代的潮流共存共生。

國小校長參加培訓心得篇8

任何一次聽課或聽講座,都是學習的大好機會,可以取得不少經驗,因此我懷著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的想法,帶著理性的思考,欣賞了各位專老師的精彩講座,老師們的講座就像豐盛的大餐,精美的呈現在我們面前,如果用兩個詞來形容,那真是目不暇接,異彩紛呈。他們不保留的把自己在工作中的經驗體會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深入淺出,幽默風趣,讓人久久難忘。真所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使我們對教育有了新的理念,有了更進一步理解。下面我談談聽講座的一點心得體會。

各位校長的講座,讓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彷彿就像穿越時空,走進自己剛入職的年代。我忍不住也自我詢問了一下:“難道我想要的就是這些嗎”?記得剛入職時想的就是要好好地教書,好好地教育學生,為社會培養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這便是我們從事教育工作的初心,不是嗎?

可是,現在我們的教育出現了問題,在培養學生方面,我很喜歡這幾句話:做教育就是做善事,想把教育做好的人都是想把善事做大的人。教育的最大善事就是讓每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好的教育要有靈魂,就是培養孩子心中的太陽,辦不一樣的學校,做有靈魂的教育,努力為基礎教育構建一個不一樣的辦學正規化,就是我的教育理想。

其實,面對一所薄弱學校,有勇氣去面對它,去接受它,去改變它,去發展它,看似簡單做起來又有何其難呢?唯有當過校長之人,才能體會。

講座資訊量大,我們聽得特別有意思,大部分的資訊都沒有被記錄下來。但這不妨礙我產生一些思考,給我的帶來最大的衝擊是:

動起來,讓每個生命更精彩,心繫健康,贏在習慣。當現在越來越多的目光關注到學生身體的健康上來,所以對體育鍛煉的重視程度日趨上升。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愛好,並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鍛鍊習慣,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能力,通過保證每天一定時間內的體育鍛煉活動,充分使孩子動起來,教師帶領學生進行一些趣味性濃的運動專案,真正讓學生的身體運動起來。

人人上舞臺,個個展精彩。六一、元旦、植樹節、勞動節、重陽節、禁毒日、國慶節等組織開展各種節慶活動。在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還應大勢渲染德育教育氛圍,烘托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民族精神,開展形式多樣的德育活動,讓德育工作適時走進課堂,走進每一個師生的心裡,充分利用我國的重大節日,紀念日為載體開展活動。

組織開展勞動實踐,提高教育質量,讓國小生在勞動實踐中培養主體意識,提高自主能力創新能力,發展個體特長。

儀式之於人有感染和教化作用,基於儀式所產生的儀式感,涵蓋意義感、莊重感、認真感、緊張感、在場感和參與感等多種感覺元素。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注重儀式感的渲染和營造,能有效提升學生素養,放大教育影響力,促進心靈成長和生命綻放。

聽了這場講座,使我更堅定自己的想法,作為教育第一戰線的我也覺得受益匪淺,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用心思考,努力學習和工作,在踐行課改的道路上我會不斷思考,不斷努力,相信我也會擁有屬於我自己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