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幼兒教師體心得體會參考6篇

大家在寫心得體會的時候一定要深入思考才行,心得體會的寫作可以讓我們的感受與別人一同分享,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幼兒教師體心得體會參考6篇,供大家參考。

幼兒教師體心得體會參考6篇

幼兒教師體心得體會篇1

轉眼間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已圓滿結束.一個學期以來,有辛苦的付出,也有甜蜜的收穫,我盡心盡責,投入於工作中,在工作中不斷實踐、總結、更新,力求做到最好。孩子們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我與孩子們的感情也日益深厚,看到孩子們開心的笑容,我感到了莫大的快樂。以下是本人這個學年的工作總結

一、政治思想方面

認真學習《新綱要》的指導思想,貫徹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我積極參加園內組織的各項政治業務學習,認真記筆記,會後總結學習體會,努力提高自身政治思想水平和業務素質。工作中我團結同志,熱愛集體,服從分配,對班級工作認真負責,在工作中努力求真、求實、求新。以積極熱情的心態去完成領導安排的各項工作。積極要求進步。愛崗敬業,做到耐心、愛心、公平、尊重的對待每一個孩子。

二、教育教學方面

我從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園內工作計劃,精心安排好每週計劃活動內容,認真組織好每個環節活動。在活動中,讓幼兒在實際操作中學習,使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獲得全面、和諧發展的同時也得到個性的發展。這也是我一直以來堅持的努力方向。遇到不懂的問題,及時積極想園長和老教師請教。

在開展區域活動中,我們根據幼兒年齡特點、發展需要投放活動材料,根據教學活動進展需要設計了一些與教學活動有關的區域活動材料,做到有計劃有目的地投放,並及時增減活動材料。引導幼兒積極認真參與區域活動,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針對幼兒個別差異,興趣、能力投放了不同難度的活動材料。

本學期我們加強了幼兒閱讀、寫字、講故事、算算式等各方面的培養,提前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充分利用了餐前、離園前這段時間,組織幼兒早期閱讀、識字遊戲、練習寫數字、做算術題等活動。利用多種形式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

三、常規工作方面

從日常生活抓起,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鍛鍊幼兒的身體素質。為了更好的迎接一級園驗收,我嚴格遵守幼兒園的衛生制度,配合保育老師嚴抓幼兒的衛生情況,教育幼兒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頭、勤更換衣物和襪子等。提醒幼兒多喝水,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由於甲流疫情嚴峻,無論在進行活動時或是休息時,我都密切留意幼兒的身體狀況,經常檢查幼兒是否有發燒狀況或其他不舒服的狀況。另外,針對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長都非常寵愛,什麼事情都包辦代替,養成了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針對這些情況,我通過晨間談話、小故事進行有目的、有針對的教育,培養幼兒團結友愛、誠實勇敢、知錯就改、熱愛勞動、樂於助人等良好的品質。一個學期以來,孩子們都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進餐習慣、衛生習慣、身體素質逐步上升。

四、安全教育方面

嚴抓幼兒的安全問題,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增進幼兒的安全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時刻提醒幼兒注意安全,經常檢查班上的環境有否存在安全隱患,比如桌子上的一些釘子等,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清除。每次出外活動前,先觀察四周圍的環境是否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如果有便及時清除,然後再帶領幼兒進行活動。本學期我班未發生安全事故。

幼兒教師體心得體會篇2

教師必須有高尚的品德。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是培養、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質將直接影響下一代的成長。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既要把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響學生、感化學生,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長髮展。因而教師必須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純潔美好的心靈。在工作中,教師要安貧樂教,甘於奉獻。 我感覺要成為師德高尚的老師,有以下心得體會:

一、教師要經常自省:

我認為教師這項工作,體現師德的意識是很強的。為人師,不僅要對學生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對科學負責。如果馬馬虎虎教學,也可以應付過去,這只是敷衍塞責履行教學工作。如果我們養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後,自檢一下自己是否盡職盡責。反省自己可以激勵自己,這是積極進取的表現。一個人,貴在自知之明,這需要有自省作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長在哪裡,缺在何處,一個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驕傲自滿,時間一長,就會脫離群眾,就會退步,就會降低自己威信。當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二、要正確對待學生的意見:

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我認為要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與學的關係實際上是一對矛盾,處理得好,會教學相長,形成一種師徒般的師生關係,但處理不好,會產生對立情緒,造成教師不願教,學生不願學的局面。老師應去研究學生的心理,研究人的個性,因為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然後根據不同個性的學生去因材施教,去處理一些問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師要多瞭解學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還是教與學工作中,只要多瞭解學生的要求,我們的辦法才會更多,處理問題會更慎重,師生間只要形成了一種和諧關係,教學工作、思想工作就會比較順利。

三、必須樹立平等對待觀:

我覺得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閃光點,只是我們老師沒有把他發掘出來。每一位學生都是祖國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對待,教師應服務於全體,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讓所有學生同乘一輛前行的車;教師應服務於全面,對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品質,學習成績以及身體素質都要悉心關照,服務周到,促使其全面發展。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促進學生的智力,潛能開發。

作為教師深感責任重大,對學生嚴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認為師生間就是一種教育與被教育的簡單關係,因為這種不平等的師生關係會阻礙師生間的平等交流,觀點具有“權威性”,久之則會壓抑學生的潛能,不利創新人才的培養。我時常會注意到了學生的一些想法,儘量讓其講完其看法,然後我再講講我的看法,不同之處我們探討,這樣可激發學生的一些有見解的想法和看法。同時對我們教師的思維也有啟發意義。可以說教學應以“人”為本,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創新。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之言。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既然做“父親”,就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負責。教師切勿將此言理解為可以用“家長”的身份來干涉學生、指使學生甚至利用學生。有句古話說,“人有德於爾,爾不可忘。爾有德於人,爾不可不忘也”。通過學習,我深知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對學生要有慈母般的愛心,且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知識,做到與時代同步,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這付教書育人的重擔。

幼兒教師體心得體會篇3

我們x屆的新教師聚集在區教師進修學院會議廳,有幸聆聽到了由上海師範大學歷史系範教授舉辦得關於“教師禮儀”的講座。整個講座內容主要分為三大塊:教師學禮儀的重要性、教師個人形象、教師職業禮儀。

其中,教師的職業禮儀部分給了我較深刻的觸動。教師作為一份特殊的職業,也有著其特殊的職業禮儀,主要有:

(1)、表情禮儀。x微笑:是善良、友好、讚美的表示,能迅速縮小彼此間心理距離,創造出溝通得良好氛圍。“smile,smile,smile等於成功,”x目光:教師的眼睛是重要的教學“工具”之一。孩子希望得到老師的目光是:慈愛、鼓勵、祥和和期待;不喜歡看到老師的目光是:瞪眼、盯視、責怪、蔑視和斜視。

(2)、語言禮儀。教師語言不僅體現了她個人的修養和素質,也是進行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語言的禮貌與否直接關係到孩子學習的效果如何。而在教師語言禮儀中提到了:教師的音量要適中,稱謂要得當;語言要簡短,表達要準確;溫文而雅,持重沉穩;切忌不要偏激、炫耀、挖苦、謾罵和清高。

(3)、手勢禮儀。教師的手勢禮儀要幅度恰當,自然親切,適量適時,簡短準確。

(4)、師生禮儀。與孩子交談時要提前通知,熱情迎候,神情專注,語言簡短,注意場合,耐心傾聽和適當反饋。禁忌隨意打斷,諷刺挖苦,長篇鴻論,居高臨下。

(5)、與家長溝通的禮儀。又包括家長會禮儀、家訪禮儀和電話禮儀。教師在和家長的溝通中要做到問候先行、語氣友善、語言簡短,平等協商。

我們都知道教師給人的第一印象,並不來自他的文憑和教學水平,而是他的儀表,作為家長了解學校的一個視窗,作為孩子學習模仿的一個重要物件,因此教師的禮儀非常重要。一句話、一個表情甚至一個手勢在孩子的心中都是一個訊號。

對照著審視自己在為人師的這3個月中,真不敢說自己是個有禮貌的老師。因為試圖控制班級30幾個孩子的聲音,我曾大聲呵斥過;因為忙於照顧區角的孩子,我沒有正視和我打招呼的孩子雙眼;也因為報有“要樹立老師的威信,要對孩子嚴肅些的想法”,我忽視了對孩子們的微笑。非常慶幸的是,今天範教授的一番話,點醒了我:不要忘了對待孩子也要注意禮貌。老師和孩子之間的禮貌平等交往,這是讓孩子學習禮儀的最佳途徑,也是尊重孩子、讓孩子喜歡老師的重要前提。聽完講座,我在心中暗暗下定決心,從今天開始,我要對孩子保持微笑,要做孩子們心中最可愛的老師、最有禮貌的老師也是他們最喜歡的老師。

幼兒教師體心得體會篇4

教師是啟明燈,為學生開啟人生的光芒;教師是蠟燭,照亮了別人燃燒了自己;教師是人類的工程師,培育著祖國未來的希望。從小就希望成為一名人民教師的我,如今,正站在兒時夢想之船上揚航前進,擔任著一名光榮的、培育祖國花朵的人民教師。

時光流逝,轉眼間踏上工作崗位已近一個月了。一個月對於整個歷史長河來說,只不過是滄海一粟,對於人的整個生命來說也只不過是幾百分之一。但是,一個月對於我這個剛走上講臺不久的青年教師來說卻可以用意義非凡來概括。從一個多的工作實踐中,我收穫很多,有經驗,有教訓,有挫折也有喜悅。在這一個月多來深入教學實際中,我發現有些知識點自己懂但要使得學生懂並不是件很容易的事。要教好一個學生不難,但要教好每個班的學生就必須真正全心全意付出。

在學校領導和有經驗的老師的幫助下,我各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特別是講臺底下那一張張天真、稚嫩的新的面孔,讓我知道對工作認真,就是對祖國的未來負責。所以在教學上,我更加註意觀察、體會、摸索,讓自己能更好地教好他們。經過對班上每個孩子的情況的分析,和孩子每天發生的不同狀況的事後總結,我對我班每個孩子的特性都非常清楚,於是就“有的放矢”了,我調整了自己的教學方法,真正成了孩子學習上的組織者,參與者,主導者。下面是我這段時間以來的教學心得。

1、培養孩子多種興趣愛好,充分利用學校多媒體,不斷擴寬孩子知識面,為孩子的知識注入新鮮血液。

2、認真鑽研各級英語課本教材,對教材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深入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內在邏輯,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深入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出現的困難,及時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精心設計教學方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3、精心組織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資訊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重複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4、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國小的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並使這一工作貫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

5、授課學校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意識不到自己的教學行為,通過講課聽課不僅可以學習到別人的經驗,吸取別人失敗的教訓,用別人的方法指導自己的教學,更主要可以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和研究,將一些聽課得到的感性認識歸納為理性的認識,發現自己教學中的不足,通過取長補短,相互交流,改進自己的教學,就可以共同提高。

通過講課我明白自己現在需要的是學習加方法加勤奮。踏實幹,有藝術的幹。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能在各位領導老師,前輩的指導下,取得更好成績。

幼兒教師體心得體會篇5

作為即將上崗的新教師,我參加了為期五天的新教師崗前培訓。短暫的教師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感觸頗多,同時也令我豁然開朗。從一場場精彩的講座中,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今後工作的發展方向和目標。一些些鮮活的例項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淺。下面就談談我對新教師培訓的點滴體會:

幼兒時期是人生的起步階段,同時也是各種行為習慣的養成階段。對幼兒行為習慣的教育,不是靠說教靠灌輸就能見效的,而是要通過日常生活和遊戲等方式,讓幼兒在優良的交往環境中,在愉快的遊戲學習中,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懂得道理,明辨是非,受到薰陶、受到教育。因此,生活教育在幼兒的教育中是極其重要的。

1、文明語言習慣—從禮貌用語做起。

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在幼兒的教育過程中,應注意教育他學會禮貌用語。比如正確地稱呼大人,說“謝謝、請、對不起”等禮貌用語。

還有一種情況,孩子說話雖然不帶髒字,但說話的態度不好,語氣急躁甚至嚴厲。這也是不好的習慣。試想,一個人語言文明、卻舉止粗野,或者舉止得體,卻出口不遜,這都是不和諧的。因此,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讓幼兒學會說話和氣、舉止文雅、活潑大方、形成待人誠懇、落落大方的良好習慣。

2、集體意識—與他人和諧相處的行為習慣。

人是社會性的。幼兒在成長過程中越來越有了對夥伴兒的需求。但是對每一個幼兒來說,如何與夥伴相處,還是他們亟需學習的一門學問。

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在教育中引導孩子與夥伴兒交往。引導幼兒與周圍夥伴友好相處,要讓幼兒有集體榮譽感,鼓勵他們幫助別人,或為集體做事情—儘管有時,幼兒所做的“幫忙”可能在大人眼中有些可笑,但切忌打擊他們的熱情。

3、勞動習慣—讓孩子從自己穿衣做起。

現代父母在幼兒的教養上,常常會過度保護或生活中處處代勞。在這種教養方式下,幼兒可能會失去自己動手的機會,進而失去辦事靠自己的意識。勞動習慣,同樣是一項在幼兒時期就應該培養的行為習慣。

一般幼兒的好奇心使他喜歡自己做。我們都知道孩子從1—2歲起就會搶著要自己吃飯,可常常是飯菜灑了滿桌,就是放不進嘴裡。類似的情況還有,像孩子要自己穿衣、穿鞋、幫忙疊衣物、收玩具。但由於他們年紀小,勞動能力有限,在有些家長看來無異於幫倒忙。有些家長就喜歡自己代替,把一切打理得乾淨利索。天長日久,孩子失去了學習和參與的機會,理所當然地認為這些就該由家長

做。漸漸產生了依賴性。現在有的國小生甚至中學生都不做一點自我服務性勞動,認為“我的任務是學習”,進而不愛惜勞動成果;還有一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極差,離開家長就吃不好、穿不好,這都是早期沒有養成良好習慣的結果。

4、衛生習慣—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環

現代教育對幼兒衛生習慣的培養重在兩個方面,一是健康的飲食習慣,一是良好的作息習慣。應該注意讓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按時進餐,不暴飲暴餐,少吃零食,不偏食尤其是要注意從小培養幼兒健康的飲食觀,讓幼兒從小形成飲食有節、均衡營養的好習慣、良好的飲食習慣,將伴隨幼兒一生。

5、學習習慣—讓幼兒受益一生。

幼兒園是養成階段,要讓孩子逐漸養成按時休息、按時起床、按時學習等生活習慣,以適應今後緊張的學習需要。但是實際上這學習習慣的養成,始自孩子的幼年。 在孩子幼年階段,不僅要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更要注意激發孩子愛學習、愛看書的興趣。對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極為有益。據美國教育專家表明,如果在學前階段,孩子的學習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發展,那麼孩子將來入學後很可能就會學習能力低下,跟不上學校學習的進度。

通過這短暫的五天認真的培訓和自己的學習,我還明白了教師的使命和職責,並且扭轉了我原先一些錯誤的思維。教師自古以來就秉承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能,教師即“蠟燭”,燃燒自己去照亮學生,只講奉獻而不求回報,以至於在社會重重的無形壓力下,教師肩負著無形的壓力。但那只是以前腐朽思想的觀點,我覺得教師是一個高尚的職業,它既不偉大也不渺小,但它卻在當今社會上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俗話說:“再窮不能窮教育”,教師是教育的傳播者,這也是它的獨特之處,容許不了忽視。同時,正因為它不容許忽視,所以處在這個行業中,每個教師都必須有責任感,教書育人雙重重任予一身,它不僅代表著教好學生的文化知識與技術,而且還要更好的教育學生做人的道理與做人的原則。所以,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師,不誤人子弟,就必須熱愛自己的選擇,調整好心態,靠著責任感,努力做好工作!

然而,光靠責任感也是不行的,還必須在頭腦中貯存“墨水”,想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就必須有長流水的趨勢,孜孜不倦地學習,儲備豐富的知識,這樣才能教給學生更多的知識。這幾天幾位輔導教師講的課就充分印證了這個事實。他們用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旁徵博引給學員們講述深奧的理論知識,講得通俗易懂,讓我深受啟發。從事這個行業面對的是一群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這就要求我們加強“教育藝術”的學習,加強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例如學習 “如何提高教師的職業修養”、“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等。我們只有不斷的加強學習,不斷加強修養才能勝任教育這項工作。

在面對新的情況,在推進素質教育,倡導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時,我覺得教師的勞動應該充分體現靈活、機動性,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一切服務於學生。原先我認為教師在畢業後,工作時只要勤備課,勤批作業,勤解題,勤答疑就行了。但是現在看來,這是絕對行不通的,我們在學校裡學的專業知識並不是和時代緊緊相扣。教育的理念、方法、形勢日新月異,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更新自己,才能不斷地吐故納新,才能不斷地棄莠汲良,才能使自己的教學工作達到最優化,教育活動才最有效率!教育要與時俱進,教師只有學習!

通過師德師風的學習,讓我深深的知道:“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到底什麼是師德師風?所謂師德,就是教師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師風,是教師這個行業的風尚風氣。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誨人不倦,有教無類,這都是師德。教育實踐證明,師德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教師是知識種子的傳播者,是文明之樹的培育者,人類靈魂的塑造者,又是人類社發展與進步的開拓者,是祖國花朵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和光輝典範。因而,教師的言行是對學生影響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僅影響著學生學習狀況及其效果,而且影響著學生人格等心理品質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發展水平。

教師應因材施教,一視同仁,對“好學生”關愛備至,而對“差學生”更應加備的關愛與呵護。要傾注全部的愛去發現他們學習上每一點滴的進步,去尋找他們生活、品德上每一個閃光點,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勵,讓他們感到溫暖,增強自信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教師是培養人才的園丁。作為21世紀的教師,應自強不息,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專業知識,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經驗,取眾人所長,補己之不足,精益求精。

對於我這樣一名剛剛走出校門的新任教師來說,還有許多要學習的地方,無論是在班級管理、組織教學,還是在關注幼兒心理髮展等方面還是比較稚嫩的。但這次培訓,我獲益頗多。它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思考和啟迪。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也許不經意間一次小小的鼓勵,一聲輕輕地問候,不能改變什麼,但是可以影響他們一生。我願做孩子的導航員! 我也會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

幼兒教師體心得體會篇6

一、問題的提出

幼兒園與國小這兩個相鄰教育階段的銜接是一個世界性的教育問題,世界各國教育界,紛紛開展了相關研究並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我國1990年至1994年,原國家教委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合作進行了幼小銜接的專項實驗研究,並出版了系列叢書。1996年,原國家教委頒佈實施的《幼兒園工作規程》第29條要求“幼兒園和國小密切聯絡,相互配合,注意兩個階段教育的相互銜接”。20xx年,教育部頒佈實施《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其總則的第三條明確規定了幼兒園應與國小相互銜接。為適應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有效解決幼小銜接問題,必須加強幼兒園與國小課程的相互銜接。

二、幼兒園與國小語文課程銜接的定位

作為人生起始的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第一個階段,以遊戲為基本活動,課程目標強調對兒童進行情感、態度、興趣、能力的培養,課程內容相互滲透於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而國小課程則是側重於對兒童進行各科系統知識的傳授。這兩個教育階段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組織與實施、課程評價等多方面都有其差異性,同時又有其連續性。幼兒園與國小語文課程銜接是將幼兒園教育階段與國小教育階段學生的語文學習經驗相互承接、有機結合,保持兩個教育階段語文教育的連續性與持續性。因此,幼兒園與國小課程銜接必須充分關注兩個學習階段的差異,體現“五化”課程銜接理念,即課程目標小步子化、課程內容生活化、課程組織統整化、課程實施活動化、課程評價多元化。

(一)課程目標小步予化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與《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幼兒園與國小語文課程銜接的課程目標應為:使兒童在活動和生活中樂意運用語言進行交往,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簡單讀寫技能,通過接觸優秀的文學作品,發展其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激發其想像和創造潛能。幼兒園與國小一年級上期語文課程的具體目標為:

課程目標幼兒園語言課程目標國小一年級語文課程目標

情感與態度領域

1.能主動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

2.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元號感興趣。

3.對書籍、閱讀和書寫感興趣。

4.在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中,能初步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

5.樂意學說和使用普通話。

1.喜歡聽故事,看音像製品,樂意複述大意和精彩情節。

2.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3.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喜愛圖書,愛護圖書。

5,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6.熱心參加活動,樂於講述自己的見聞和表達自己的感想。

7.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

過程與方法領域1.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2.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3.提供普通話的語言環境,幫助幼兒熟悉、聽懂並學說普通話。4.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1,通過對某些兒童文學作品的聽、看、講述、討論等增強兒童的理解能力。2.通過觀察圖片、實物等引導兒童發現事物的異同,以促進兒童對漢字識記及辨析的能力。3.通過情景表演、木偶劇、小話劇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有交往、討論、合作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4.湧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5.能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6.學習朗讀、默讀等閱讀方法。7.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知識與技能領域1.養成注意傾聽的習慣,具備一定的語言理解能力。2.語文的文法和結構,大致與成人無異,具備一定的詞彙量。3.能和家人或其他小朋友互相溝通,毫無困難。4.能有條理地重述不久前發生的事情,或描述一幅簡單圖畫。5.能用語言比較清楚地表達喜怒哀樂等情緒。6.具備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1.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瞭解講話的主要內容。2.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3.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4.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5.掌握漢字的基本筆劃和常用的偏旁部首。6.認識常用漢字400個,其中150個會寫。

可見,幼兒園與國小語文課程銜接的課程目標定位應重點通過豐富有趣的活動培養兒童對聽說讀寫的興趣,使他們樂於運用語言與人交往,學習傾聽別人和表達自己,具備一定的人際溝通能力,並能夠主動運用獲得的語言知識和技能拓展視野,進而促進其體、智、德、美各方面的發展。

(二)課程內容生活化

1.重視語文知識、認知知識和社會知識的融合。

有關研究表明,認知發展是兒童語言發展的基礎,只有當兒童能把語詞或語句所標誌的事物從環境中區別出來時才能掌握相關話語,兒童的句法結構是隨著動作的發展而逐步完善的,未達到一定的智慧運算水平,兒童就不能理解和使用相應的話語。”’兒童語言內容的發展取決於兒童知識與兒童生活內容的相互作用。‘’‘因此,幼兒園與國小銜接時期的語文課程內容不能只是單一地傳授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應將語文知識、認知知識和社會知識相互融合,使兒童認知能力和社會性的發展成為兒童語文發展的有效支撐,同時語文的發展也會反過來促進兒童其他方面的發展。如在人教版國小一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材中,《在家裡》、《登山》、(自選商場)等課文就直接來源於兒童的生活,並較好地把拼音、識字等語文知識與一些認知知識和社會知識融合在一起,淺近易懂,容易被兒童接受,能有效促進兒童多方面的發展。

2.以兒童語文發展的現有水平為起點。

語言是一種社會性符號系統,個體掌握語言是在自身社會化的過程中逐步實現的。這是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這個過程要經歷兩個轉換:(1)非語言交際向語言交際的轉換;(2)口頭語言的使用向書面語言使用轉換。”從幼兒園到國小,正是兒童從口頭語言的使用向書面語言的使用轉換的時期,幼兒園與國小語文課程的銜接也正是為了順利地實現這一轉換。從口頭語言轉換到書面語言的關鍵是讀寫的掌握,讀寫離不開文字,文字的掌握是讀寫的基礎。進入國小,兒童開始大量接觸書面語言,拼音、識字、閱讀、寫字、寫話成為國小語文課程的主要內容。因此,幼兒園語言課程內容必須相應選擇培養兒童聽說讀寫興趣的內容,使兒童瞭解書面語言知識的內容,通過辨認物體、圖形、符號為辨認字形打基礎的內容,通過遊戲、繪畫、手工等發展手指肌肉為寫字打基礎的內容,為兒童學習國小語文課程內容做好情感態度和方法技能的準備。而國小低年級語文課程內容就應該在此基礎上略微增加難度提高要求,選擇兒童跳一跳能夠到的內容,逐步進入純抽象文字元號的認寫,在兒童的最近發展區內開展教學,真正實現幼兒園與國小語文課程內容的銜接。

(三)課程實施活動化

幼兒園與國小語文課程銜接的課程實施應注意教學方式的活動化、遊戲化。幼兒園教師在課程實施中,既可以進行專門的語文教學活動,又可以開展與其他活動結合的語文教學活動,在活動和遊戲中讓幼兒大量接觸書籍,“接近“書面語言,養成熱愛書籍自覺閱讀書籍的良好習慣。同時,通過觀察圖形、符號等激發幼兒對文字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在繪畫、手工等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前書寫技能。國小低年級語文教師應重視語文學習的實踐性和操作性,注意把活動和遊戲引入語文教學中,增加間接教學的比重,組織學生圍繞所學課文開展聽說活動,或以角色扮演等遊戲方式學習課文,營造適宜的物質環境,動靜結合,寓教於樂,把抽象枯燥的文字語言學習過程變成直觀生動的情感體驗過程,充分發揮兒童學習的主體性。同時,允許兒童在語文學習中犯錯,採取比較策略的方式給予糾正,讓兒童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自然地學習和掌握語文。

(四)課程評價多元化

1.強調兒童語文學習情感態度領域的發展。

兒童對語文學習的情感態度將是幼兒園和國小語文課程評價的重心。評價應關注兒童是否喜歡口語交際、識字、閱讀和寫話,是否具有積極主動參與聽說讀寫活動的願望,是否喜愛故事、兒歌、寓言、童話等文學作品,是否愛護書籍,是否樂意傾聽別人表達自己,是否具有表達自己見聞和感受的自信心,是否願意與同伴合作、分享,並有興趣共同交流與討論。

2.關注兒童學習語文的方法與過程。

加強形成性評價,關注兒童語文學習的過程,觀察兒童能否逐步積累詞彙,並能在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時加以恰當的運用,能否在識字、閱讀中層開想像,獲得美感等。終結性評價中不僅關注兒童是否掌握了基礎的語文知識,是否具備了基本的語用能力的同時,更應關注兒童是否掌握了簡單的語文學習方法,如藉助圖畫閱讀,藉助拼音閱讀以及朗讀、誦讀、默讀等基本的閱讀技能。

3.採用持續評價方式。

可通過建立成長檔案袋,記錄兒童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軼事,讓兒童、教師和家長都能有發現者的眼光,及時捕捉到兒童語文學習中的細微進步,幫助兒童樹立語文學習的信心。對兒童語文學習的結果評價應多采用定性描述評價方式,結合具有代表性的事實,多使用表揚、鼓勵的語言,加強正面引導,有效發揮評價的激勵促進功能。

三、幼兒園與國小語文課程銜接應注意的問題

(一)應加強幼兒園與國小的聯絡與溝通,促進兩者雙向靠攏

幼兒園的語言教育必將為兒童進入國小接受正規的語文學習做好;隹備,而國小語文教育也必須在兒童原有語文經驗和能力基礎之上開展,因此,加強兩者的聯絡與溝通十分重要,在互相瞭解的基礎上才能促使兩者雙向靠攏,真正實現銜接。幼兒園必須充分了解兒童進入國小後所要面對的語文學習任務與要求,以及學習方式和環境的改變,有針對性地做好入學準備工作,如在培養兒童前閱讀、前書寫技能的同時可順便告知其入學後要開始正規的識字與寫字等學習,可獲得更多的知識,能變得更加聰明等等,甚至有必要專門組織大班下期的兒童參觀國小校園和國小生在校的學習生活,讓兒童不但有能力上的入學;隹備,而且有心理上的期盼和準備,能在進入國小後不陌生、不慌亂,積極主動地去適應新生活。國小則應在瞭解兒童在幼兒園的學習和生活特點的基礎上,重點做好幫助兒童儘快適應轉變的工作。因此,國小低年級的教師應該深入幼兒園,充分了解自己教育物件現有的發展水平,以確保語文學習任務與要求的略前性,並通過開展辭舊迎新等活動,引導兒童運用語言回憶和分享在幼兒園度過的美好時光,同時感受國小這個新的大家庭親切而友好的氛圍,給兒童的入學生活創造良好的開端。

(二)切實尊重兒童發展的階段性和個別差異

幼兒園和國小畢竟是兩個不同的教育階段,處於這兩個不同時期的兒童,其生理心理髮展水平是不一樣的。兒童從幼兒園進入國小,就從以活動為主導的學習進入了正規的課業學習,國小語文課程中的讀寫內容是對抽象符號的掌握,但這一時期兒童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只是初步發展,因此,讀寫方面的要求應適度,如過分拔高超出了兒童的接受能力將不利於兒童的發展。書寫對兒童的手眼協調、小肌肉的活動等能力也提出了挑戰,在國小初期學習文字應多認少寫,且不能過分苛求書寫的工整和規範,能激發兒童書寫的興趣和形成書寫的自信最好。尊重兒童的個別差異也是非常重要,允許每個兒童按照不同的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學習語文,避免用惟一而統一的標;隹要求和衡量全班兒童的語文學習,重視有針對性地開展個別化教學,加強個別指導,幫助每個兒童在原有語言水平上得到發展,並採用靈活而多樣的評價方式,始終在語文教育中堅持面向全體重視個別差異的原則。

(三)平衡協調語文目標

為幫助幼小銜接階段的兒童有效提高語文能力,這一時期的語文課程應分解語文能力的具體構成,針對該年齡段兒童語文學習中的重點、難點,細化培養兒童的聽說讀寫。例如聽說方面,為了使兒童形成良好的聽的習慣與說的積極性,教師有針對性地組織兒童通過對某些兒童文學作品的聽、看、講述、討論等增強兒童的理解能力,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相關話題、看圖講述、情景表演、木偶劇、小話劇等,使兒童之間、師生之間有交往、討論、合作的機會,激發說話的勇氣、興趣,增強兒童口語表達的自信心,提高其表達能力;閱讀方面,可注意培養兒童一定的讀書技能,如幼兒按頁碼翻書,橫排版與豎排版的閱讀順序,翻頁的注意事項等等,國小低年級兒童逐步掌握朗讀、誦讀、默讀等;識字方面,可加強培養兒童觀察、分析、比較和分類的能力,採取有計劃地觀察圖片、實物等引導兒童發現事物的異同,以促進兒童進入漢字學習後對漢字識記及辨析的能力;寫字方面,注意通過各種遊戲發展兒童的空間知覺、方位知覺,幼兒園教師還可利用國小一年級識字教學中出現的“田字格”“四線格”,讓幼兒在格內構圖,或設計遊戲,做判定方位的練習。可通過繪畫活動,提高幼兒劃線條的流暢性,提高對手的控制能力和手眼協調的能力,還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幼兒的自我服務和為集體服務,鍛鍊小手的靈活性,也可專門設計一些手眼協調的操作活動和書面練習。”

(四)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

語文學習的課程資源非常豐富,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路、標牌廣告等等。但幼小銜接階段的語文課程應結合這一時期兒童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儘量選取淺近且貼近兒童日常生活的內容,採取直觀、生動、形象的方式開展教學。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語文教學活動,如加強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製作或運用聲、形、色兼有的優良課件,積極調動兒童的視覺、聽覺等各種感官學習語文;通過人機互動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兒童語文學習的主動性,主動嘗試,主動探索,主動體驗,自主學習;通過計算機網路環境,蒐集資料,促進溝通與交流等等。

綜上所述,幼兒園與國小應通過多種途徑,實現語文課程的相互銜接,關注這一時期兒童的特殊需要,有效而科學地幫助他們平穩順利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