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家長教育幼兒園孩子的心得體會6篇

我們需要寫出一篇通俗易懂的心得體會,心得體會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加入一系生活案例,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家長教育幼兒園孩子的心得體會6篇,感謝您的參閱。

家長教育幼兒園孩子的心得體會6篇

感恩教育家長心得1

萬事德為先,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種道德行為的規範。學生的教育問題不但是學校的,同時它又是家族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家庭教育的施教著,正是通過家庭教育,家長將良好的品德、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傳授給孩子。為孩子今後的。人生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礎。我覺得,做好家庭教育,關鍵應該根據孩子的特徵“對症下藥”。

孩子像春天的花朵,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純真無瑕,分辨是非能力差,同時有著極強的好奇心,極強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所以對孩子施教,作為家長絕不能採用簡單、粗暴的方法,應善於引導,想方設法激發孩子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主要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葉聖陶說:“教育就是習慣的養成。”“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他化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表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應用,好像出於本能,一輩子也用不完。”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在平時必須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比如寫作業時,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不能邊做邊玩;自己的作業自己檢查,自己對自己負責,家長不得當老師;家長必須注重錯題原因分析,不得只盯著分數。這樣,讓孩子覺得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好的學習習慣,可事半功倍。

二、講究和孩子交流的方式方法

作為家長應放下架子,和孩子交朋友,把孩子當作獨立的主體,和孩子交流盡量低下身子,少用命令的口氣,多用商量的語言。多用“我們”,少用“你應該”等等,即使是批評,要讓孩子能感受到你對他的愛。因為孩子的心靈很脆弱,如果家長經常教訓孩子,勢必使孩子產生恐懼感和厭惡感,不敢親近你,同時還往往產生逆反心理,不但不愛聽你的話,就連學校也怕去了。

三、家長要注重言傳身教

作為家長要特別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孩子面前,家長言語要文明舉止要得體。因為父母是孩子的學習榜樣,家長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對孩子成長影響深遠。當然,對於孩子我們要有極大的忍耐力和足夠的耐心對待孩子。切莫在工作中遭遇到的煩惱時,把孩子當成發洩桶,作為家長是不能亂髮脾氣的,只能是不厭其煩地說服教育,最多也只能溫柔的說一聲“你再這樣,我真的生氣了”,然後還是耐心地引導,說服。

四、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做為家長要想方設法善於引導,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我們都知道,孩子生性好動、貪玩,但是隻要他們感興趣的事,他才會真正認真去學,認真去做,自覺去做。對不感興趣的事,他們死活都不願去做,趕鴨子上架在孩子們身上行不通。只有善於引導孩子,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孩子愉快地、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平時我們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識,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編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有趣的遊戲等,讓孩子在玩中學習,在學習中游戲,真正的做到“樂學”。

總之,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我們要學會用心去與孩子們交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感恩教育家長心得2

(1)父母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學校積極引導,雙方共同努力

我們認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只有自己做了,孩子才會跟著學習。如果光說大道理,而自己不能作為孩子的榜樣,那麼,這種教育,不過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教育,是絲毫起不了作用的。同時,學校的教育也是同等的重要,只有雙方共同努力才能出效果。

兒子的母親目前是一所大學的研究生,對孩子而言,這是他引以為自豪的事,也是一種促進力量。雖然他不知道母親考研的歷程有多麼辛苦,但母親深夜還在靜靜的看書的景象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個榜樣,使他明白只有勤奮努力才會夢想成真。孩子已經上七年級,雖然母親不在身邊,孩子在爸爸和學校老師的諄諄教導下,不僅在學習上有進步,其他各個方面都有了可喜的進步,成為了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2)營造家庭學習氣氛,讓孩子養成自覺學習習慣

聽我的同事講過他家女兒和侄女雙雙同年考上大學的事,他的體會是營造家庭學習氣氛,讓孩子養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每天晚上吃完飯後,他和妻子就出去散步,女兒和侄女兩個孩子收拾完桌子,就去寫作業,他們回到家,在孩子做作業時,從不看電視,各自拿一本書看,時間久了,孩子就養成了良好的作息習慣,女兒和侄女經常相互比,看誰學習好,看誰學的晚,去年大學聯考,兩個孩子雙雙以優異成績考取夢想的大學。

(3)培養孩子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兒子小的時候很喜歡玩電腦遊戲,我對他說,玩可以,你也可以玩出新花樣,比如,做幻燈片之類,拿給別的孩子看時,多有成就感啊。於是兒子學會了製作幻燈片,時常還叫別的孩子欣賞,並教會他們。兒子現在喜歡上了英語,剛開始的時候,我同學家的女兒去學英語,讓他也去跟著學,如今,他已經越學越有興趣,對媽媽說:“我班上有一個英語說得很好的同學,我也要跟他一樣”。看到孩子這樣愛學英語,我很欣慰。我知道兒子的語文不太好,我有時替他著急,真希望他能把語文提高一下,可兒子說要繼續報名學英語,我還是高興的答應了。

(4)處罰孩子要適當,積極引導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

記得兒子在小時候,有一次拿家裡的錢,沒有經過父母同意,買了許多玩具,我們知道後,讓他退回了玩具,並打了他,打得很重,以後他再也沒有犯過類似的錯誤。兒子上國小四年級的時候,寫字很差,我讓他把寫錯筆畫的字重寫10遍,結果我們吵打起來,兒子說他已經盡力了,一時難以改變,我向兒子認了錯,同時指出他打我也是不對的,兒子也認了錯,現在我和兒子有時像朋友一樣聊天,其樂無窮。

感恩教育家長心得3

新學期開學了,每天上班都會看到很多接送孩子的家長,放學還好一點,因為我們都是排隊放學,孩子們都能夠按照班級的排序,依次走出校門,家長們都能很順利地從老師手裡接走孩子。但是上學就不一樣了,上學的時候,家長只能送孩子到大門口,門衛不讓家長走進校園裡,所以孩子走進學校大門後,要自己單獨走一段路才能走進自己的班級,這是就會看到很多家長不安的眼神,有的家長就愛和門衛糾纏,找出各種理由就是想方設法而走進校園,親自把孩子送進班級才放手。

有的時候家長找理由說:“我孩子的衣服昨天忘在學校裡了,我進去幫孩子找一下。”也有的家長說:“他們老師打電話喊家長呢?”總會想盡一切辦法送孩子們進班,有的實在想不出好的理由了,門衛無論如何也不讓他進學校的時候,他們就翹起腳尖,目視著孩子的背影,直到看著孩子走進自己的班級,才放心地離開學校門口。有的孩子班級在樓上,家長眼睛看不到,家長也是在校門口目送很久,有的時候確實不放心,就給老師打電話問孩子到班沒有。

一年級的孩子年齡小,又是剛剛上學,對學校的環境陌生,家長不放心,這樣的情況我們也能理解。但是對於都已經在學校了上了幾年的老生,家長還是這樣不放心就有的讓人匪夷所思,我不明白:家長到底擔心什麼?是擔心孩子的安全呢?還是孩子擔心孩子自己找不到自己的班級,又或者是擔心孩子路上會給別的小朋友吵架?你想:孩子已經走進了學校的大門,走進了校園,我們的校園又不大,孩子不是很容易就能找到班級嗎?班級裡都有為給孩子輔導而早到的老師,孩子走進班級之後就會安靜地讀書學習,根本不會到校園裡瘋跑,這是我們學校的習慣和校風。

第一天家長已經帶領孩子們認了走向班級的路了,也已經帶著孩子認了怎麼上廁所,怎麼樣放學後找到自己。孩子走進國小的大門都是已經六歲多的孩子了,難道孩子連這一點記憶力都沒有嗎?其實不是孩子沒有這樣的能力,而是家長的不放心心裡,一起都源於家長對孩子的愛太濃了,愛之深,愛之切,愛孩子勝過愛自己,孩子單獨做任何事都不放心,老師對家長無論怎麼說:“你放心,孩子有這個能力,能自己找到班級的。”老師說破嘴皮,家長依然還是不放心,於是天天大門口都擁堵著翹首企盼的家長,都擁堵著目送孩子進校園的家長。弄得我們老師進校園都得小心翼翼地從家長的縫隙中擠進去,孩子進校門的時候也是從人縫中擠來擠去的,很不方便。

如果我們允許家長進校園,家長一定會天天幫孩子提著書包送孩子到座位上,有的甚至還會天天幫助孩子用布擦桌椅,讓孩子舒舒服服乾乾淨淨地坐在座位上,看到教室裡有老師在上輔導才能放心的走出校園,也有的家長不上班,不趕時間,還會問老師:“我家孩子最近怎麼樣,讓老師您多費心了,我家孩子喜歡聽老師表揚他,是個順毛驢,老師您要多提問他,多鼓勵他,他最聽老師的話了。”等等,如果遇到一兩個這樣向老師詢問孩子情況的家長,那麼老師一箇中午的飯間輔導就泡湯了。本來輔導的時間就短,老師耽誤一點時間就不能給孩子上輔導了,所以學校不讓家長進校園就是給老師和孩子們營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現在都有電話手機,有事情可以向老師打電話,但是很多時候都是老師打給家長,向家長告訴孩子在校的表現情況,有的孩子一連幾次不完成作業,老師打電話給家長,家長還會幫助孩子找理由,這是愛孩子的表現嗎?

家長朋友們,請放手吧,孩子自己的事情就讓孩子自己面對,我們一定要做一個理智的家長,對孩子付出理性的愛,而不是隻是行為上的溺愛,而是收放自如的關愛,對孩子的安全我們要負責,對孩子的成長我們更要負責,多關心孩子的學習和成長,該鍛鍊孩子的時候一定要狠心放手,孩子終究要長大,孩子將來總會要自己走向社會,自己單獨去面對這樣那樣的困難和事情,從小一定要讓孩子學會擔當,學會自己對自己的負責,學會自己照顧自己,我們如果不放心就教會孩子生存的本領,而不是靠我們的大手牽小手,攥住不撒手。

感恩教育家長心得4

孩子是每個父母的寶,何如讓孩子在自己父母身邊在學校裡乃至將來在社會上健康成長和快樂生活,是我們每一個做父母的無法迴避的實際課題。

學校生活,要求孩子們樹立較強的集體觀念、時間觀念、遵守學校紀律和尊重社會公德。但孩子年齡小,貪玩的天性只是讓他僅懂得了這些道理,如果不經過持續得體的訓練和教育,那也不一定能獲得較好的結果。因此從孩子上幼兒園起,我便對孩子進行常規教育,對怎樣上課、怎樣回答問題、怎樣尊敬老師、怎樣團結同學處理同學之間的關係等等,都做了明確的要求。然後,時常教誨,孩子依舊不可能“事事洞察皆文章”,要不然,這個孩子也可能沒有童真童趣了。

我對孩子的教育,僅憑單純的講道理是不行的,孩子們都喜歡聽大人孩提時的故事,哪怕是最頑皮的孩子一聽講故事,馬上就會提起神來。我就抓住了兒子的這一好奇心理特徵,常常通過自身兒時的磨難對他進行適時的教育。

為了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我給他講當代著名科學家的事例,使他懂得學習應該認真、刻苦。孩子做作業時,難免有“螺絲屁股”現象發生。為了培養孩子靜心耐心的性子,孩子媽媽在他做作業時會靜靜看書陪讀,使之潛移默化地慢慢培養該靜則靜該動能動的行為習慣。

我們十分注重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團結友愛的精神,例如:孩子有時來告狀,說個別同學對他的東西比如玩具、圖書感興趣,乃至放學後叫他請客買吃的事情等。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就會笑著對他說:你作為一個男同學,起碼要具備大方大度和廣納人氣的氣度,在你有能力的條件下,為什麼不做“好人”去成為一個“領袖”呢?接下來,孩子自己也笑了,孩子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我也就達到了教育目的…….但反過來,我絕對不允許他有“那種”思想的存在,因為這是兩種“制度”下不可對等的要求,我告訴兒子,誰要有對等凡俗的計較,以後誰將會有凡俗的結果。

我總覺得,我們對孩子在道德建設上的培養有利於他德育上的幫助,教育和培養孩子尊重社會公德(如在公交車上讓座,給社會上那些乞討的同齡人或老年人施以幫助、殘疾人義演的贊助和汶川大震捐資等等)都能極大地培養他將心比心的同情心和對現有幸福生活感恩的心,從小幫助他樹立更大的自信心和將來對社會富有責任感。又比如說,我們在每月給我父母養老錢的時候,儘量讓孩子看到,要他知道他的父母不忘“生養之恩”。好幾次,孩子也會自然地“關心、催促”我們一月當中是否及時給他爺爺奶奶“孝順”錢了沒有。孝心從此在孩子幼小的心田催芽並茁壯成長。孩子雖小,尚在國小生之列,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一代人的素質有所提升,必須有二代人的付出,我們現在做父母的沒有理由不擔當起這個使命,樑老用《少年中國說》不無道理地說教了我們這個國度。

人都有自尊心,適度的表揚和批評,孩子辨明瞭是非曲直之後,我常用表揚他身邊某個學生夥伴道德品質、思想行為上的積極因素去影響和克服自己孩子身上存在的消極因素,寓批評於表揚之中,這樣有利於學生之間互相學習,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

孩子模仿性很強,教師和家長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對孩子都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工作中我和孩子媽媽嚴格要求自己,處處以身作則,做孩子的表率。凡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我們首先儘量做到。如要求孩子對人講話要有禮貌,我就帶頭運用禮貌語言;要求孩子要愛護環境,我就帶頭做好環保工作,特別是我能整整七年義務打掃我們自己這個單元從頂樓6樓到一樓的樓道衛生。

日子過得真快,雖然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但我們忙得高興,累得有意義,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更加努力工作,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使我的兒子在成長中也躍上一個更新更高的臺階。

感恩教育家長心得5

前言:青春期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時期,這時期品德和三觀初步形成,身體等方面飛速發展。因為青春期的這種特性,使父母在陪伴和教育孩子時面臨很多很多的挑戰,比如說孩子個人思想的覺醒,形成自己的一套價值觀;比如說孩子企求獨立,渴望能夠走出家門去看世界。這些都是孩子在青春期當中必須經歷的過程,也正是因為這樣的過程,使青春期註定是孩子成長過程當中一個特殊的時期。在這個時期,父母會看到孩子出現很多不能理解的言行,而從青春期孩子的角度來看,這一切只不過是他們在探索生命的可能性。如果父母也能有這樣一種心態來面對孩子的新變化,那麼,你們和孩子之間的一切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一)、什麼是青春期教育?它有哪些特性?

首先,青春期教育不是問題孩子的心理治療,而是青春期孩子的必修課。通常大家都以為青春期教育是問題孩子才要去接受的教育,又或者說這是一種心理治療,但其實不然。每個青春期的孩子都有他自己的迷茫,每個青春期孩子的家長也因此而面臨著自己的苦惱。在這個過程當中,不管是好的還是不好的,不管當下是否有苦惱,如果能夠接受青春期教育並對青春期的特殊性有正確的認知,知道這一切是孩子成長的一個必經的階段,抱著更加輕鬆的心態來面對,就能夠對孩子的成長、父母的成長,都起到一個很好的助推作用。反之,若是把一個出現變化的青春期的孩子當作是問題孩子看待的話,那麼所有的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

第二,父母要懂得:青春期教育,不是站在大人的角度去幫孩子做決定、去幫孩子體驗世界和生活,而是父母應該利用過往的人生經驗,去幫助孩子發現他人生當中更多的可能性。

很多的家長都抱怨:我孩子太不聽話了,叫TA不要那麼做,卻偏偏要那麼做……其實這些都是青春期孩子在探索自我的外在表現,此時,父母要做的事情不應該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用自己過往探索得來的經驗來代替孩子的探索,而是要利用自己的人生經驗,來幫助孩子規避掉危及到他們生命安全的因素,以便他們在儘量安全的環境下探索自己人生當中更多的可能性。

第三,青春期教育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實實在在的體驗。如果父母拿自己過去所接受的教育來和現代孩子正在接受的教育做對比,會發現:整個教育環境(包括學校和社會)已經發生巨大的變革,課本的知識結構已經在慢慢地改革,教育部門甚至開始給孩子增加很多社會實踐活動。

現在的孩子面臨著資訊複雜的社會,他們所接收的資訊量,甚至他們的認知已經遠遠超過父母的認知。但是,一個孩子有認知,並不等於他就能把這些認知都裝進腦子裡、為他所用。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成長過程當中的那一份體驗就必不可少。因為,人只有自己親身體驗過,才能夠真正明白,那樣的一件事情對TA意味著什麼!否則,再多的說教都只是白費精力。

在探索關於青春期重塑親子關係的話題之前,希望父母能對此有個初步的瞭解,以便於弄懂下面要探討的課題。

(二)、青春期重塑親子關係。

在開始“青春期重塑親子關係”這個課題之前,先要向父母們提一個問題:大家認為,在青春期親子關係的問題上面,誰更有能力或者誰更應該主動去改善這樣的一份關係?哦,有人說,爸爸媽媽是最根本的;有人說孩子是最根本的;還有人說雙方都有關係。科學實踐證明,問題的關鍵在於父母的改變。

“與其一輩子期待另一個人的改變,不如在自己的內在尋找一份可能性。”父母們與其一直盼望孩子做出改變,倒不如自己先去努力改變,當父母的努力積累到能夠讓孩子有感受時,他們自然而然就會發生改變。很多的教育實踐案例可以佐證:父母的改變能促進孩子的成長,並且能促進整個家庭關係,甚至家族關係的改變。看到這裡,父母們可能要問:我要如何改變,孩子才能夠變得更好呢?當下很多家庭的成員關係,可以總結為這四個字:吵、默、怨、理。

首先第一個是:吵。

吵,就是爭吵,不僅僅是發生在父母和孩子之間,也發生爺爺奶奶和孩子之間,或父母之間的爭吵。有的家庭爭吵之後,成員之間的關係不受任何的影響,甚至是變得更好;但也有很多家庭因為過多的爭吵,導致家庭成員之間情感變得冷漠。一份冷漠的情感關係,會導致家庭成員之間充滿各種各樣的猜疑和埋怨,內心的距離變得越來越遠。所以,請在做出改變之前,請大家先對照一下,自己的家庭是哪一種型別。

感恩教育家長心得6

“哦……哈哈哈……”看著女兒貝貝奔跑在綠色的草坪上,兩條馬尾辮隨著她的身體歡快地跳動著,她是那麼開心,那麼無憂無慮。漸漸的,我的視線模糊了,耳邊伴隨著隱約傳來的笑聲,我的思緒像長了翅膀的的小鳥,飛向遠方……

那年,貝貝四歲,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了。我把她帶到我所在的幼兒園。剛開始幾天,貝貝很不適應。每次我把她送到小二班門口時,許老師和繆老師都熱情的迎接小貝貝,把她抱在懷裡。貝貝死死地揪住我的衣服,不讓我離開。我硬是掰開她的小手,她哭喊著,小手用力地揮舞著要媽媽。我和天底下所有的母親一樣,心疼自己的孩子,正因為愛她,我選擇了狠心的離去。大概過了一個多星期,貝貝不再哭鬧了。她和別的小朋友一樣,喜歡上幼兒園了,還常常把發生在小夥伴身上有趣的事情,說給我們全家人聽。那張可愛、稚嫩的小臉上又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自從貝貝上了幼兒園,爺爺奶奶似乎更寶貝孫女了,每天總是做好了貝貝最愛吃的菜,等她回來吃。吃飯時,他們邊往貝貝碗裡夾著菜邊說:“貝貝啊,多吃點,那些菜不好吃別吃,”“你快吃啊,別讓爺爺吃,”“你吃慢了,就被爸爸媽媽吃光了,”有時貝貝的奶奶為了讓孫女多吃點,就故意把貝貝愛吃的那碗菜,端到貝貝跟前說:“好了,藏在這,他們都夾不到了,哈哈哈。”貝貝的爺爺故意去夾,她奶奶就說:“孫女吃的,你怎麼能吃呢?”每次我看到這些,都很想跟兩位老人說,這樣做會把孩子寵壞的,會助長她許多不良習慣的形成。但是看到兩位老人花一樣的笑臉,些許的白髮,我又不忍心說了,以免他們不開心。他們也是愛孩子,只是愛的方法不當。再看看貝貝,小嘴吃得油亮亮的,那麼開心,瘦弱的身體也的確讓我心疼了,話到嘴邊又咽下,儘管我心裡有許多的不安。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了,貝貝上中班了,終於,我的不安變成了現實。貝貝經常在吃飯時,莫名其妙地發脾氣,不想吃飯,問她怎麼了,她就是不說。等到全家人都吃好飯,她才慢吞吞地拿起筷子,嘴裡嘟囔著:“沒什麼好吃的,”然後扒幾口就去吃零食了。有時,她把自己愛吃的那碗菜,端到自己跟前,不讓家人吃。漸漸的,貝貝變得任性、挑食、對人無禮、自私、亂髮脾氣。時間一長,全家人似乎都失去了耐心,苦口婆心的勸說換成了巴掌。看著女兒滿臉的淚水,紅紅的小屁股,我的心在滴血。孩子變成這樣,都是我這個當媽媽的錯啊!我自責、我後悔、更多的是對女兒深深地愧疚。是我的不忍心,害了原本天真可愛的女兒;是我總是藉口工作忙、累、沒時間而懶得管教。我是一名優秀的幼兒老師,卻是一個多麼失敗、不稱職的媽媽……冷靜下來,我暗下決心,無論多難,我也要幫女兒改正,讓她變回大家喜歡的那個乖巧、不挑食、有禮貌、孝順的孩子。

我認真的和家裡人交談,希望得到他們的理解、支援。一次又一次的細談,其間有很多次的不愉快,畢竟我們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都是愛孩子,最終還是在教育貝貝的問題上,達成了一致:當貝貝提出無理要求時,家人要統一戰線,絕不心軟妥協;當貝貝發脾氣時,家人不要高聲訓斥,儘量控制自己的情緒,以免影響孩子,強化她的這種行為。冷靜的離開,不予理睬,給她一點時間,讓她自己想想,然後找她談話,直到她認識到錯誤;請貝貝幫忙做事時,要尊重她,平等的對待她,跟她說道謝的話;貝貝表現好時,不妨誇一誇;利用休息日及節假日,帶孩子走走親戚,看望老人。以自己的行動感染孩子。將愛的種子播撒在孩子心靈深處的那片淨土上,讓她在愛的薰陶中健康成長。

我又請幼兒園的老師、食堂阿姨們幫忙,多給我女兒表現的機會。每天早晨,陳老師提來一桶水倒進保溫桶後,就請貝貝把桶送回廚房。一開始,貝貝有些不情願,但還是照做了。陳老師都會跟貝貝說聲謝謝,並誇獎她懂事、勇敢。之後貝貝一看見陳老師把水提來了,就主動笑呵呵的把水桶送到廚房。中午,小朋友們用完了餐,許老師和繆老師就請貝貝幫忙,收拾碗筷、擦桌子,貝貝非常樂意。她常常回到家自豪地對我說:“老師喜歡我,請我幫忙做事情呢。”我也不忘誇她一句“真能幹!”午睡時,小班的施老師邀請貝貝,幫她們班的小朋友疊衣服。貝貝總是忙的不亦樂乎,儼然是個十分會照顧弟弟妹妹的大姐姐。一次,貝貝揚起天真的小臉問我:“媽媽,為什麼幼兒園裡的老師,都喜歡請我幫忙呢?是不是我最乖啊?”我笑著說:“是的,老師們都喜歡有禮貌、有愛心、能幹的孩子啊!你幫老師做事,老師不僅很開心,也不會那麼累了。”

教育無處不在,早晨上班的路上,也是我和女兒溝通的好時機。我告訴貝貝看到認識的人一定要主動打招呼,這是禮貌。當我大聲的叫姑媽後,我告訴她應該叫姑奶奶;當我大聲的叫姐姐後,我告訴她應該叫姑媽;當我大聲的叫哥哥後,我告訴她應該叫大伯……開始幾天,女兒都要經過我的提醒甚至再三催促,才跟人打招呼。後來,女兒一看到認識的人,就搶在我前面大聲叫了,可把姑奶奶、大伯他們樂壞了,都誇貝貝真是個有禮貌的孩子,我的心也得到了一絲安慰。

每次在家吃飯前,我就給貝貝打預防針,告訴她今天吃什麼?這些菜有什麼好處?一會吃飯表現要好。吃飯了,貝貝的筷子靠近青菜碗,剛要抽回時,我趕緊說:“貝貝變了,不挑食了,貝貝奶奶你看看,她還吃青菜了。”“真的,我孫女變了,她還一夾那麼一大筷。”貝貝的奶奶故意提高聲調,說完我倆心照不宣的偷偷一笑。貝貝真的高高興興的大口吃起了飯菜,並且學著我的樣子,夾起菜送到爺爺奶奶、爸爸和我的碗裡說:“多吃點,你們也吃啊。”這個時候是全家人最開心、最幸福的。

女兒真的變了很多,我對她的愧疚也漸漸減少了。有一天,女兒的一句話讓我徹底釋懷。那天,和我搭班的陳老師生病了,我一個人忙了一整天,沒顧得上喝一口水。回到家,感覺很疲倦,嘴巴渴得厲害,便順手拿起女兒的杯子。剛要喝水,女兒大聲嚷著:“媽媽,不要碰我的杯子。”頓時,我氣得渾身發抖,但還是強壓住怒火問她:“為什麼?”女兒奪過杯子說:“媽媽,我感冒了,我怕你喝了我杯子裡的水,傳染給你。”啊!原來女兒是怕我感冒了,女兒懂得關心別人了。瞬間,一股清泉流入心田,我感動的一把摟住女兒:“貝貝,媽媽差點錯怪你了,你真是個懂事的孩子啊。”幸福的淚水悄然滑落……

“媽媽,媽媽,”耳邊傳來女兒清脆的聲音。還沒等我從幸福的感覺中反應過來,貝貝像一陣風似的,搶過我手裡的包,拉起我的手就走:“媽媽,我們回家吧,謝謝你陪我出來玩。”“哦……哈哈哈……”歡快的笑聲,一路伴隨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