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2021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感悟(精選4篇)

國家公祭日的設立,是緬懷過去,更是撫慰民心、順應民意的措施,同時國家公祭日的設立,也是中國與世界更好的在溝通,在向全世界表達我們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決心與責任。你知道關於國家公祭日的心得體會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2021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感悟(精選4篇),以供參考,希望對您有幫助。  

2021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感悟(精選4篇)

2021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感悟1

國之強盛,家之富足,社會之安寧,未必要源於山之高,河之大,疆域之遼闊。天時地利總有滄海桑田的變遷,總有白雲蒼狗的轉換,而唯有一顆堅強的心,維繫著歷史的巨輪向著下一個歷史的碼頭前進。誰站在船頭,向著歷史的深處回望初心與始終,面對傷痕時的內心有多沉重,未來就有多光明,前程就有多遠大,歷史的豐碑就有多厚重。

所以,在國家公祭日之際,我們不必親身經歷,卻應感同身受。凡有良知者,必要以柔軟的內心,包裹著滄桑的歷史,對歷史喊話,對未來祈福。

我們在歷史深處挖掘沉痛過往,帝國主義的鐵蹄似乎還在踢踩踐踏,侵略者的刀似乎還在錚錚作響,我們唯有撫摸傷痛,讓它結痂,化作堅韌鎧甲;收撿斷壁殘垣,重鑄民族信仰,像鏽跡斑斑沉睡於地下幾千年之久的青銅戈矛,越磨礪,越光芒。

居安思危,忘戰必危,公祭日回顧歷史、反思歷史,不是要挑起敵對情緒,而是要我們都豎起警覺的耳朵,聽,今天的世界

在平衡中並不太平,人心之變化,地區之複雜,有時候遠超我們的想象。你一定不會漠視我們的歷史長河中那些跌倒而未頹頓的片段;一定不會遺忘我們的民族艱苦摸索中那些創痛而未絕望的細節;更不會錯過我們的國家在新時代的發展中高歌猛進的時代大潮。每一個人都應該是弄潮兒,是水手,不必徘徊,不必彷徨,不必迷茫,黨和國家領導人就站在巍巍巨輪之上,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

不忘記憶,離不開歷史的載體。設立國家層面的紀念日,是以國家名義對歷史的記憶;各種各樣的紀念碑、歷史遺蹟,是站立在大地上的記憶,都是在告訴世界、提醒後人,渴望和平、走向復興的中國人民,不能、不會更不應淡忘那些曾經沉痛的記憶。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就必須建立一個強大的祖國,每一個人都應牢記神聖職責,砥礪前行,這便是對南京遇難同胞的紀念。

2021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感悟2

今天是12月13日,是紀念“南京大屠殺”三十多萬同胞遇難的84週年!今天我看了《南京大屠殺》這部電影,看完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1937年12月13日,日軍進佔南京城,對我們手無寸鐵的同胞們進行了6周大規模的屠殺。噁心難聞的屍臭和血腥瀰漫在城市中,大街小巷中橫躺著許多屍體,死亡的氣息觸痛了驚慌失措的人們.難民們不知所措地奔跑逃亡,哭喊驚叫,一雙雙絕望呆滯的眼睛,一張張飽受摧殘憔悴的面龐,驚醒了整個南京城的恐慌。我彷彿也置身其中,感受那無限的悲涼,滄桑。五千年的繁榮景象和輝煌的歷史,頃刻間化無虛有,為之替代的只有那充滿可恥的太陽旗子在汙濁骯髒的空氣中耀武揚威的飄舞。那是一場中華民族遭受的浩劫,三十萬那!屍積如山,血流成河,南京城被死亡的陰雲籠罩著。然而洗劫的僅僅只是一座南京城?日本人的利爪獸蹄踐踏了整整大半個中國!擁有輝煌歷史的泱泱大國,如今卻遭到小小日本的隨意迫害,這簡直就是我們中國人的恥辱!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只有一個:我們國家落後。

時光流逝,日本人早已被英勇的中國人趕出了華夏大地。21世紀這個新的時代,曾經落後的的中國已不再落後,我們已越發強大,走向世界。

我國雖然正在日益強大,但是過去的落後將受人摧殘,如今落後必遭淘汰,這的確令人深思。我們應當稀缺曾經的恥辱、教訓,為歷史重新譜寫上新的輝煌!

2021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感悟3

泛泛而論,祭祀作為一種典型的儀式,通常是文明成熟的標誌。文明成熟,才有禮典。華夏文明發育較早,具有完備多樣的禮典儀軌,而祭祀是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即所謂“禮有五經,莫重於祭”,並依此創立了專門的祭祀日。傳統節日中的清明節、端午節、重陽節等都與祭祀有關,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祭祀文化的成熟。祭祀不僅包括巨集大的天子祭,也包括士庶祭,都成為國家活動和家族活動的主要組成部分。

不過,曾在中國延續數千年的禮典儀式現在已漸趨消亡,不再是常規性的重要活動,其規範也逐漸瓦解。這其中,有國家形態在近代發生巨大變化的原因,也有祭祀文化的生存土壤發生變化的原因,過去對天地鬼神的敬畏已不復現,對祖先的崇拜也由於家庭結構向原子化演變而削弱。近年來,雖然敬天敬地敬祖先再成時尚,但強調的也多是文化符號的意義,或者成為給地方經濟發展搭建的平臺,其本來意義已有所消散。相對而言,民間儘管失去了傳統祭祀規範的許多內容,但仍然存在基於情的祭祀活動,而在國家層面的祭祀活動,儘管仍然零星存在,比如為“9·18”事變悼念、為“5·12”大地震悼念,但沒有制度化規定。

那麼,今天需不需要設立國家公祭日?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說過去因敬天敬地敬祖先而創造的祭祀文化,反映了一個文明的成熟,那麼今天是否會忘記歷史,也在考驗一個民族是否成熟。

國家公祭日提供的莊嚴感,有助於恢復歷史的莊嚴,特別是在虛無主義消解歷史的價值判斷之時。歷史的榮耀和悲情,需要我們正確體會;國家公祭日提供的輿論平臺,有助於幫助我們連線歷史和現實,為我們找到歷史中的正確定位;國家公祭日有助於我們回顧審視歷史悲劇,維護基於歷史形成的判斷,防止歷史被人為歪曲。而這些對於歷史的衝擊,一直在發生。

南京大屠殺警示意義是世界性的國家公祭日就是通過直面歷史上的悲情時刻,以達到以史為鑑、警示後人的目的。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不乏對於悲情時刻的記錄。以什麼樣的歷史悲劇作現實的鏡鑑,有不少選項。為什麼確定的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而不是其他?

其一,南京大屠殺象徵著中國苦難近代史的高潮時刻。中國自近代以來所遭遇的外部壓力,給整個民族留下了許多歷史疤痕,而八年抗戰最為艱苦,中國軍民付出的犧牲最大,中國向現代性轉變的程序被阻滯得最為嚴重。

其二,迄今為止,77年過去了,日本作為那場侵略的始作俑者,始終沒有作出應有的歷史反思。最近兩年,還通過篡改歷史、為侵略正名等方式,為修改和平憲法、重啟軍國主義之路製造聲勢。

其三,日本近年來的這些行為,不僅讓中日關係降至冰點,還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正義性、對二戰後形成的國際政治和安全體系構成了潛在威脅。

還原歷史真相,需要一面真實折射歷史的鏡子。警惕歷史反覆,告誡顛覆歷史的行徑,需要一面真實的鏡子。傳遞和平聲音,需要一面真實的鏡子。而無論從反法西斯主義還是從人道主義的角度看,南京大屠殺都不僅是歷史留給中國人的傷痛,也是留給全世界的傷痛。如同奧斯威辛集中營,其警示意義是世界性的。

2021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感悟4

一個無辜的聲音在絕望中呼喊著,地上灑滿了鮮紅的熱血,天空已沒有之前那麼碧藍,花草也沒有之前那麼芳香。空氣中瀰漫著炮彈激戰過的硝煙味,濃烈的屍臭與血腥味,一個悲慘的世界浮現在眼前。

1937年12月13日,想必每一箇中國人都不會忘記今天吧!這天是我們中國人的恥辱,日軍攻擊南京城。我曾經看過這部電影,當時我是懷著沉痛的心情,邁著沉重的腳步走進電影院。因為我早已感受到南京大屠殺的死亡氣息。1937年12月13日,日軍進站南京城,對手無寸鐵的南京民眾進行了長達6周慘不忍睹的大規模屠殺,他們還將南京民眾以鉛絲捆綁,先用機槍掃射,再用刺刀亂戳,最後澆以煤油,縱火焚燒。“劫後的南京,滿目荒涼”日軍殺害活埋共30多萬人。看完之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心幾乎走向崩潰的邊緣,胸中熱血沸騰,掀起陣陣心潮,似乎有千言萬語,卻一言難盡。我彷彿身在那個世界裡,眼睜睜地看著南京青年被殺害,小孩被無情的日軍用炸彈炸死,而我卻無能為力。他們把孕婦腹中的孩子刺死,我替那個還沒有見到這個美麗的世界就被死神召喚的嬰兒感到哀傷,替那個快要做母親的孕婦感到痛苦。被搶走的牲畜無奈的叫著。

我恨日軍,恨他們的冷酷無情,卑鄙,無恥,下流。每一次的槍聲彷彿子彈射入我的心臟,每一刀的刺殺彷彿我的心臟感受到了刀的冰涼,當南京民眾被日軍用機槍掃射而倒下時,彷彿在我心上的傷口灑上一把鹽。看到我軍成為日軍的俘虜,我的靈魂早已飄逝。南京大屠殺中受害者讓每一箇中國人感到悲憤,哀傷。可是,痛恨有用嗎?我們能改變歷史嗎?難道我們要對日本用報復的.形式來發洩自己的悲憤嗎?不,都不可能,日軍以為一次屠殺就能讓中國向日本屈服,他們妄想,中國式一個有骨氣,有志氣的國家,怎會向他們永遠低頭。隨著時代的改變,我們生活在和平陽光的普照下,我們很幸福,但是,我們卻要深切記住沉痛的歷史,不能忘國恥,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刻苦學習,嚴格要求自己,學習科技文化知識,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這以為我們敲響了一次警鐘“落後就要捱打”只有祖國富強,中國才能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

從此,中國的勝利將是日本噩夢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