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精準脫貧戰心得體會範文彙總

扶貧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實施專案之初要尊重群眾,積極瞭解群眾的真實想法,瞭解他們對未來的規劃。下面是由本站小編帶來的有關扶貧工作心得體會3篇,以方便大家借鑑學習。

精準脫貧戰心得體會範文彙總

扶貧工作心得體會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一年。貴州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脫貧攻堅時間緊迫,任務艱鉅,3月底,省委省政府發動脫貧攻堅“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利用4,5,6三個月時間,奮力衝刺,同時間賽跑、與貧困較量。越是在這樣的關鍵時刻,越需要強化黨建引領,凝聚起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堅決奪取最後總攻的全面勝利。

凝聚思想共識,樹立必勝信心。俗話說“人心齊,泰山移”,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幹部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要充分利用理論中心組學習、“三會一課”等方式,強化黨員幹部理想信念,提升脫貧攻堅履職能力,引導黨員幹部化任務為責任、化壓力為動力,積極主動地投身於脫貧攻堅戰中。要充分利用院壩會、大走訪、宣講培訓等方式,收叢集眾意見建議,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真正做到傳遞真情、理順民心,讓貧困群眾增強脫貧內生動力,堅定脫貧摘帽信心。

堅持盡銳出戰,確保打法精準。“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幹部 ”,在衝刺的關鍵階段,必須調精兵遣強將,集中優勢兵力投入殲滅戰,讓一批好乾部、好黨員真正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領頭雁”、排頭兵。兵法講究“以謀為上,先謀而後動”,面對最後難啃的“硬骨頭”,更要確保各項政策精準落實,做到因戶施策、因人施策,確保已脫貧戶不返貧,著力補齊“兩不愁三保障”問題短板。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戶以及因病、因災、因學等問題支出驟增的農戶進行動態監測,提前發現問題並採取針對性的幫扶措施,從源頭上抑制新的貧困的產生。

強化責任擔當,錘鍊過硬作風。“凡作事,將成功之時,其困難最甚。”受疫情影響,有些扶貧專案開工推遲、有些地區種養殖產品滯銷、有些貧困群眾務工收入減少...面對重重困難,更需要黨員幹部扛起責任,勇於擔當,敢於向身邊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亮劍”,積極脫貧攻堅戰中的難點、堵點、痛點問題,以紮實嚴謹的工作作風帶領群眾搶時間、補損失,如期交上一份高質量的、人民滿意的、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放心答卷。

扶貧工作心得體會

扶貧開發成效如何,關鍵要看是不是做到了識真貧、扶真貧、真扶貧。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部分省區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強調,扶貧攻堅特別要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上下更大功夫。這是我國扶貧開發工作進入攻堅拔寨的衝刺期後,黨中央更有針對性的要求。

隨著扶貧開發工作的推進,貧困人口的情況也在發生變化,既有集中連片的特殊困難地區,也有零散分佈的貧困村、貧困戶、貧困人口。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體人口,實現精準脫貧,防止平均數掩蓋大多數。這就需要改變以往扶貧工作中存在的福利化、平均主義傾向,通過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真正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在於精準。

實現精準扶貧,深入調研、準確識貧是前提。富裕的生活大體相似,而貧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各地要改變以往大水漫灌、手榴彈炸跳蚤的工作方式,深入調查,把扶貧物件摸清,把家底盤清。一些地方在識貧工作中總結出了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能力強不強、四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就是實踐中管用的好方法。各地要通過建檔立卡,對扶貧物件實行精確化、規範化管理,做到心中有數、一目瞭然。

精準扶貧意味著精準施策。各地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症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對那些有勞動能力的,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幫助實現脫貧;對那些居住地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通過移民搬遷實現脫貧;對那些喪失了勞動能力的,通過低保政策實施兜底扶貧;對那些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通過醫療救助幫扶,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需要看到,現在大量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由此產生大批農村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精準扶貧,需要切實解決這一群體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提供更加精準、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務。各地要通過社會保障、社會救助、大病保險和新農合等政策,確保留守兒童和老人不成為被遺忘的群體。各級黨委政府和基層組織要發揮積極作用,通過更加精準的管理和服務,加強對未成年人的監護和對老年人的關懷照顧,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扶貧工作心得體會

6月30日,位於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的阿布洛哈村第一次迎來開往鎮上的客運班車,全國最後一個具備條件通硬化路的建制村終於通路了。這條短短3.8公里的通村路是攻克難中之難、堅中之堅的縮影,彰顯黨和國家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兌現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承諾的決心。

阿布洛哈村三面環山、一面臨崖,通村公路要在陡坡、絕壁上施工,地形地質條件複雜,尤其是最後一公里所經山體岩層表面極為破碎。但困難再大,也沒有修路的決心大。動用直升機空投施工裝置、派駐專人蹲點督導、專家進村踏勘、知難而進完成最後一公里“兩隧一橋”……為了65戶、253名村民,這條通村路耗時一年,建有3條隧道和1座橋樑,成為脫貧攻堅戰刻在大涼山的深深印記,充分體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一個家庭、一個人都不能少”絕不是一句空話。

實際上,在“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許多貧困村都類似阿布洛哈村這樣受限於自然條件,基礎設施落後、公共服務不足、產業發展薄弱,似乎擺脫不了貧困的命運。但是,這場人類歷規模的減貧事業,就是要致力於掃除所有脫貧盲點。越是阿布洛哈村這樣難啃的“硬骨頭”,越不會被遺忘,反而會投入更大力量進行幫扶。

精準扶貧、交通先行。如今,隨著村道順利貫通,阿布洛哈村這個因為“直升機修路”而備受矚目的“網紅村”,有望成為金沙江旅遊環線的重要目的地。而放眼全國,像毛細血管一樣分佈在廣袤鄉村的公路網,正承載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小康之夢,有力促進著資金、技術、產品、文旅等資源在城鄉間交流交融。

在當前攻堅拔寨的衝刺階段,就是要瞄準問題,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和超常規的力度,讓各種資源彙集成軍、奪取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