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追風箏的人》讀書心得精選範文3篇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應該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風箏,它可以代表親情、友情、愛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誠實,下面由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關於《追風箏的人》讀書心得精選範文3篇,以供參考。
關於《追風箏的人》讀書心得精選範文3篇

《追風箏的人》讀書心得1

看了一小半的時候,我覺得我會看到一部人權意識的覺醒史,可是看到後來,我覺得看到的是一個懦弱的靈魂的自我告白。

我試圖討厭拉米爾,確實我也不喜歡,但是卻無法否認那就是自己很容易就做出的一些選擇。我有什麼資格指責他。

書裡有句話說“我”在很多方面上實在比不上妻子,同是貴族,幼年的妻子教她的小女僕認字讀書的時候,我卻在那片草地上嘲笑哈桑的無知,來顯示自己的優越。

我想在這裡我為自己找到了理由。

在阿富汗因為種族的不同,所以哈扎爾人生來就低賤,他們只能忍氣吞聲。政權交替 統治者變更 哈扎爾人還是可憐的哈扎爾人,君主制時他們被普什圖人當做僕人,被嘲笑,當共和制時,他們甚至不被允許存在。種族等級顯然不公,卻身處其中,毫無辦法。女性地位也是一樣。讀來生氣,伴著深深的無力。但哈桑的靈魂何其美麗。

拉米爾帶著自己深深的自責和內疚終是為了哈桑的兒子回到喀布林,也順利從阿塞夫手裡奪回索拉博,似乎歷盡波折一切都明朗起來。雖是被迫,卻在那個好不容易找到希望的小男孩身上又踢下了一腳。致命的一擊。看到最後部分我一直心裡默默祈禱,不要再讓他受苦了,他的父親哈桑還有他,就像個詛咒,相似的經歷似是而非地重合在兩個人身上。真的不想再索拉博像哈桑一樣悲慘收場,至少,至少能讓拉米爾順利索拉博去美國。成全這一家三代的悲劇。

幸好幸好,最後還有那一隻風箏。算是悲劇最後的一點點救贖。

《追風箏的人》讀書心得2

《追風箏的人》這是一本令人震撼的小說,看完後也讓我有很多感想,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應該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風箏,它可以代表親情、友情、愛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誠實。

對阿米爾來說,風箏隱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為健全的人,成為他自我期許的阿米爾。小說開頭和結尾重疊在一起,成為兩幅相似的畫面:廣漠的天空,雪花飄落,空氣寒冷而清澈,追風箏的孩子們歡笑著奔跑,追逐飛逝的光影。這一幕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兩代人之間反覆地上演著,但每一次的重複之間,生活都發生著劇烈的變化,這幅畫面也隨著主人公命運的變化被不斷染上新的顏色,從孩童天真的視野墮入世事變遷的悲哀之中。

在書中,情感不僅僅是親情,不僅僅是友情,只要是能夠沉下心來閱讀的人,都會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動,也會從中折射出自己曾經有過的心緒,比如傷害別人時的快意和猶疑;危機關頭的懦弱無助;親人面臨危險時的慌亂無措;愛情乍到時的浮躁不安;失去親人時的悲傷孤獨;應該擔當責任時的自私推諉,以及時常湧上心頭的自責、自卑和贖罪的衝動這樣的情感沒有任何的虛偽做作,是一個人在面臨變化的那一刻來不及思索的真實反應,是一個人在夜深人靜時最私密的捫胸自問。胡賽尼的筆猶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將人性的真實刻畫得近乎殘酷,卻又毫不譁眾取寵。

        《追風箏的人》讀書心得3
終於故事還是迴歸了故事裡的生活,對於阿米爾來說,最後的風箏是對自己的救贖、對過去的塵封也是對新生活新的期盼;對於哈桑來說,風箏是對兄弟、對自己朋友的忠誠,對他來說一切只化作一句“為你,千千萬萬遍”的無悔付出。風箏就像是人物之間關係的紐帶,寄託著親情、友情也有愛情,同時風箏也是對嚮往生活和他人肯定的追求!

阿米爾的父親,他的一生都像是和不同熊的搏鬥,正如他年輕時那樣;他閱歷豐富、體驗了人生酸甜,雖然人無完人,但他最終找到了救贖自己的途徑,用自己的方式幫助他人,回饋社會。

哈桑阿富汗社會環境下的不幸者,但他於他而言他有信念,不畏人言的勇氣,自信與果敢,守護自己所想的那份純真。或許是小說主人公對哈桑的愧疚與懷念,使得哈桑的人物描寫深入人心,但同時阿米爾的內心針扎與變化也具有一定的代入感,或許這也是這本書受很多人喜歡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