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回到教育的原點》讀書心得6篇

通過寫心得體會我們可以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每一篇心得體會都是心靈的一場盛宴,是對過往經歷的深刻迴響,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回到教育的原點》讀書心得6篇,感謝您的參閱。

《回到教育的原點》讀書心得6篇

《回到教育的原點》讀書心得篇1

這本書給我們分享了竇桂梅老師精彩的教育人生,領略了她堅持不懈地讀書學習、永不停步地追求卓越的奮鬥精神。

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要“無條件的熱愛學習”,學習是會得到實實在在收益的,“學習讓我們走向生命的高貴”,她的人生經歷令人感嘆、振奮,對我來說這是一次精神的震撼、思想的洗禮,其中的韻味讓我回味無窮。

從她身上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一個教師要發展,首先就在於經典性的閱讀。,讀書是教師的本分,也是教師保持智慧鮮活的唯一途徑,教師一旦停止學習,課堂將變得味如嚼蠟,因此我們應立足現實,從閱讀經典開始,歷經艱苦的磨練,才能成就自己美好的人生。

“閱讀一定要回到經典閱讀。”這是竇老師給我們的建議。《童年的祕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教育漫話》、《教育人類學》……這些經典作品,一定要讀開去,讀進去,讀下去,反覆地讀,來回地品,深度閱讀,深層對話,“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每次讀竇老師的文章,都讓我深深地觸動。感受她激揚的文字,體驗她細膩的情感,驚歎她出眾的文采……學習,讀書,確實是增加人生寬度和厚度的最好方式。

與名著相約,與經典碰撞,每一次經歷,也許是辛苦的,每一次堅持,也許是需要毅力的,但經歷過、堅持過來的體驗,卻是他人無法體會的。成長也好,發展也罷,都需要不斷地學習。

在竇老師的理念對我啟發很大,讓我找到了一個心靈支撐;竇老師的一句句話語就如黑暗中的燈塔,為我照亮了前進的方向;竇老師更是我學習的榜樣,她不僅是一個名師,更是一個懂生活、會生活的人,這才是我們每個教師的真正典範!

《回到教育的原點》讀書心得篇2

辦公室的邢老師一次對我說,看看竇桂梅的那篇《回到教育的原點》吧,又不勝唏噓地說:“值得一看。”我心下卻不以為然,等哪天有空吧。

一置數日。一日,無意中開啟,一看便不能放下,連讀幾遍。不為別的,只為她寫的字字句句真正切中了我的內心。面對知識的更新,資訊的爆炸,我有著她所說的迷茫與無助!她所說的每一個關鍵詞,正是我所想了解的,比如:閱讀、上網、基礎、態度、共同體等等。雖然,竇桂梅所說的側重點相對於語文學科多一些,但是,我覺得對於我來說,還是很有指導意義的。

關於閱讀。當網際網路還沒有像今天這麼鋪天蓋地的時候,我總是習慣於閱讀,經常利用閒暇的時間,看看教育雜誌,不獨是美術,語文的、音樂的都看看。我覺得可以看看其他學科的研究方向、教育動態,也會對我在美術上有所啟示的.。不僅用眼睛,有時還進行摘抄好詞好句,甚至是好的標題。而後在寫論文的時候,這些就有了用武之地。然而,現在,當網上的資訊快捷、大量地向我們撲面而來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只用眼睛去一目十行地看了,可是還是看不夠啊,太多了。然而,這樣的結果卻是能記得的很少。所以,我更推崇看文字的東西,這樣可以不拘時間,不拘地點的隨時來看,可以反覆讀,來回品。需要時,再來查閱相關的段落、內容,很便捷。我想,我們所缺少的就是這樣的閱讀,這樣的積累。

關於上網。面對網上各種新鮮的事物,我們漸漸地迷失在裡面,我也經過一個:玩遊戲、偷菜、聊天、淘寶的過程,然後,一樣一樣的戒。我對自己說:要能控制自我。現在,我已經能控制上網了,上網看看作品,瞭解教育資訊,和熟人聯絡事情,做到只做有用的事,堅決不浪費時間。然而,看到許多朋友還迷戀在網購,迷戀在看韓劇,迷戀在炒股中。心裡覺得不是滋味。教育者要能自我控制。特別是上網這樣的事,最能檢驗你的意志力。讓網路成為教師成長的推動力,而不是助力。關鍵就在你的控制能力如何。

關於共同體。共同體也就是集體、團隊。時下,個人意識遠遠超越了團隊意識。正是這樣,很多事,很多活動出來,大家第一時間想的不是怎樣把它做好,而是,這件事中,我有什麼好處。然後,推脫、拖拉,工作不僅不出效果,能不能完成,還是個問題。而那個組織開展的就不要提有多難了。有些事真的深有體會。團隊意識的缺失在我們的工作中很常見。結果,常常是做事的被議論得到了某種好處,獲得了什麼利益。而這種不公平的議論會導致惡性迴圈,做事的怕做事,誰也不做事。所以團隊意識的培養,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大家如果不能心望一處想,勁望一處使。那麼,教育只是一種職業,而不是我們終身在做的事業。正如竇桂梅所說的“教師們會各幹自己的事,或把工作當作完成上級佈置的任務。這樣,教師的幸福感自然無法找到,更談不上彼此分享。找不到職業的成就感,也就談不上事業的幸福感。這樣,我們將在“自以為是、各自為政”或“得過且過”中,喪失自己的“命業”。”

關於態度。時下,教師隊伍中年輕人很多,這很好,教育就是需要不斷有人來充實我們的隊伍,為我們補充新鮮血液。熱而,教育需要我們經常學習,需要不斷實踐。雖然你是本科畢業,或者研究生畢業,但是,這些絕不是你驕傲的資本,作為教育者,要常懷謙虛學習之心。我們要對教育常懷敬畏之心,對生活常懷感恩之心。

隻字片言,難以描述我的感想。教育需要的是時時的反省,需要的是不斷的改變自己的行為。我們需要多看看竇桂梅這樣的好文章,她給我們很多的啟示與思考。

《回到教育的原點》讀書心得篇3

?回到教育的原點》是著名教育專家,書中全面的闡述了作者竇桂梅的教育教學觀、學生觀,很多都讓我受益。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提出的閱讀和反思的重要性。

“讀書,我們必須的生活”。作者在文中認為“讀書一生”是老師的閱讀態度。讀書是教師的本分,也是教師保持智慧鮮活、散發人文氣質的唯一途徑。好老師的知識結構應該由三塊組成,即精深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教師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不僅要在日復一日的課堂行走中,有意識的自我修煉、積累經驗,更要注意提升文學素養,為自己的專業發展積澱來自根部的力量。我認為,教師以學生生命奠基為追求,就必須靠讀書學習進行自身的彌補和進修,要像海綿裡的水一樣不斷吸收和容納。

文中的《鉛筆的故事》最能使我產生共鳴。

鉛筆即將被裝箱運走,製造者很不放心,把它帶到一旁跟它說:“在進入這個世界之前,我有句話要告訴你,如果你能記住這些話,就會成為最好的鉛筆。第一,你將來能做很多大事,但是有一個前提就是,你不能盲目自由,你要允許自己被一隻手握住;第二,你可能經常會感受到刀削的痛苦,但這些疼痛是必須的,它會使你成為一支更好的鉛筆;第三,不要過於執著,要承認你所犯的任何錯誤,並且勇於改正它;第四,不管穿上什麼樣的外衣,你都要清楚一點,你最重要的部分總是在裡面;第五,在你走過的任何地方,都必須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不管是什麼狀態,你必須寫下去。要記住,生活永遠不會毫無意義。”

這個故事的寓意深刻,同樣適用於我們的生活與工作中。在任何團隊,我們都要做這樣的鉛筆。只有被一隻大手握住,你才能書寫生命的意義。沒有環境就沒有磁場,學習的筆就會散漫無邊,你會一事無成。在學校裡也是這樣,我們必須要融入學科組或學校的場,去感受它的強大力量。教師如果沒有融入一個共同體的熱情或經歷,而只是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套中人”,他就不可能走入學生的心靈世界,也不可能為學生的發展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

在學校,如果每一個人都像鉛筆一樣,融入學科組這樣的“共同體”之中,就是讓我們“既沒有自己,也提升自己”,身處其中,擺脫“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的侷限,更多的處理好個人與團隊的關係,更好的學習提升自己。進一步構成這樣的一個結果:一群人向著共同的事業目標,不斷學習、進取,形成一種合力,進而引導著一個學校的成功。

書中作者還有一些精彩語句,對我啟發也很大。“教師不能沒有獨特的風格,不能沒有鮮明的個性。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人云亦云的儘量不雲,老生常談的儘量不談,要學會獨立思考,而不是跟著風跑。對自己的教學,不要考慮完美,要考慮最有特色。”教師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種學術行為,將自己的教學設計作為教學的重點,就要從備好課做起。備課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從一無所知,到知之甚少,到恍然大悟,到銘記於心,再到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和思考,我們的生命就多了一份重量。我們的視線也就會由線到面,由窄變寬,從而被牽引到更深更廣的空間,對於我們自身而言又何嘗不是破繭成蝶的幸福呢!與此同時,對學生也是一種負責與盡職,只有備好課才是講好課的第一步,才能深入思考,瞭解學生,結合學生的學情,設計出適合學生的教學過程。沒有人天生就喜歡學習,正像沒有人天生就喜歡教書一樣。學習,既然是一種付出,也就意味著艱苦,並不存在著絕對意義上的快樂學習,往往是學習的最終結果讓我們體驗到快樂。

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來關心和愛護,把教課作為自己的崇高職業,在工作中做到以下:聽課,聽得出門道;評課,評得出名堂;寫課,寫得出水平;定位、到位,不越位;聽從、跟從,不盲從;建功、立功,不居功。只有這樣做了,方能找到職業的成就感,從而找到自己事業的幸福感。

《回到教育的原點》讀書心得篇4

讀了竇桂梅老師的《回到教育的原點》一書,感觸頗深,無論是對竇桂梅老師個人的教師素養還是書的內容。

這本書中,留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不管怎樣,總要讀書;不管怎樣,總要善良;不管怎樣,總要心向光明”這句話。這句話在本書中出現了多次,這是一次又一次的告訴我們要時刻與書為伴,要充滿善良,要向著光明不斷努力。其中,讀書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

作為一個語文教師豐富的文化知識是必不可少的。這些知識是從哪裡來?這些知識很大程度來自書籍。我們要閱讀各方面知識的書籍來填補我們空缺的知識儲備。如今是個科學技術不斷髮展的時代,孩子們通過手機、電腦獲得了很多新的知識,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停留在原來的地方,而是通過更廣泛的渠道去充實我們自己。現在孩子們需要一滴水,我們要擁有一條流動的小溪,因為我們不知道孩子們需要的那滴水到底是什麼,所以只有不斷充實自己才能解決學生突如其來的問題。

說到讀書,我不得不說竇老師,在我心中,竇老師已成為了一個小小的書庫。竇老師讀了那麼多書:名著、教育書籍、歷史哲學書籍等等。看到那麼多沒有聽到過的書名,我深感慚愧。為什麼我的大腦如此枯竭,那是因為我讀的書不夠多,那時因為我讀的書不夠細,缺乏一定的思考。竇老師激起了我讀書的熱情,我也要遨遊在圖書的海洋,而且讀的書也要涉獵多方面,從各個方面來充實自己。

我們不但要讀書,還要反思,更要去寫,用自己的筆書寫出屬於自己的那篇天地,書寫自己的疑惑,更書寫自己的收穫。

竇老師讀書之豐富讓我敬佩,竇老師紮實的基本功更是讓我拍手叫絕。基本功一直都是我的弱項,看到竇老師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我的慚愧有一次展現在了我的臉上。竇老師的基本功如此紮實,離不開她的勤學苦練,而我正是缺乏了這種持之以恆的精神,僅僅把基本功當成了作業來完成,檢查時就突擊,一點也沒有起到練習的作用。所以,要想練好基本功,不能光說不練,要付諸實際行動,期待自己的基本功能取得不斷的進步。

竇老師的課堂充滿激情,充滿活力,這除了她紮實的基本功和豐富的知識儲備以外,還有她課前的精心備課。竇老師告訴我們一堂課要有充分的準備才能在課堂上臨危不懼。她講到備課《三打白骨精》,這篇課文是《西遊記》中的節選,要想講好、講透這篇課文,在備課的`時候要通讀《西遊記》原著,還要讀關於《西遊記》的各種評論。這項工作實屬不易。竇老師也說,如果每篇課文都做如此準備,我們的時間從哪裡來?這就要求我們平時的積累。即使我們不能完全租到,雅瑤盡力抓好某一個主題展現這個過程。

回到教育的原點,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我們的教學是否真的以學生為中心?我們的語文教學時簡單的講課文還是講語文?思考之後,我們應該找準方向,盡一切地努力讓我們的語文課充滿語文味。

再次借用竇老師的那句話:不管怎樣,總要讀書;不管怎樣,總要善良;不管怎樣,總要心向光明。

《回到教育的原點》讀書心得篇5

今天有幸聆聽了竇桂梅老師的講座《回到教育的原點》,讓我的心感受到從沒有過的痛快淋漓,感受到上課原來可以有如此美妙的享受。一個教師原來可以如此傳神的傳道,同時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淺薄。

在報告中,竇老師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分析了當前學校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應對的辦法。竇老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善於發現和利用平平常常的小事作為教育的契機,並且尋找和迴歸教育的真諦。在語文教學中,竇老師堅持的理念是:我是教母語的,我是教人學母語的,我是用母語教人的。在課程設定中,竇老師注重兒童習慣的養成,提出了“三個一”的質量目標,即:一手好漢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

竇校長現場朗讀詩時,輕柔的聲音深深吸引了全場老師,富有磁力的聲音讓我置身其中,其中的一首經她一朗誦,我眼睛溼潤了。大家都凝神靜聽,聽著如此美妙的朗誦真是享受!為我們有如此優秀的母語教師鼓掌。她的創新精神也讓我佩服不已,三個超越讓我記憶猶新,“學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課堂,超越課堂,尊重教師,超越教師”。真是希望母語教師及家長都能現場感受感受竇老師的風采,並從這樣一位敬業且時刻為學生終生著想的教育者身上悟出一些東西來。

讓孩子從小愛上書籍,我一直也是這樣的觀點,但通過竇校長的這堂講座後,使我對讓孩子讀精典的範圍擴充套件了,精典並不侷限於名著,也要讓孩子讀一些同時代的精典,真是受益匪淺。

反思自己不禁讓我覺得很慚愧。雖然平時的工作態度非常端正,但是自己的業務能力還要不斷地提高。因為我們自己本身的閱讀量不多,有時總感覺有點力不從心了。要想讓學生增加課外閱讀的積累,我們做教師的必須身體力行,做好表率,才能和學生一起成長,一起進步。

《回到教育的原點》讀書心得篇6

自從有了孩子,每天晚上睡覺前的讀書時間就被無情地擠佔了。

竇桂梅老師的《回到教育的原點》,成了我這一年來唯一一本精神食糧,精神飢渴程度可見一斑。因此,放下書本,其中精彩的語句卻久久捨不得放下。

例如:

1、教師要學會愛,愛在細節,因為教育就是一堆細節。對待生活在當今社會環境的學生,教師缺少的不是強力和果斷,缺少的是教養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細心。

2、語文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

3、當我們踏著白紙黑字的階梯,把教的、讀的、感悟到的記下來時,我們就發現,讀人家書的結果,就是那些方塊字達成了我們專業素養的提升,化成了教學的結晶和印記。

4、呼籲當下的教師、孩子,要在閱讀中經營生活,與書成為朋友。要從功利閱讀轉向興趣閱讀,從強迫閱讀轉向意志閱讀,從職業化閱讀轉向專業化閱讀……

書中一個個關鍵詞,比如讀書、實踐、反思、積累、共同體……每一個都給我枯竭的思想以洗禮,給我敲響警鐘,為我指引方向。

關於閱讀——“讀書,我們必須的生活”

印象最深的就是竇桂梅老師“讀書一生”的閱讀態度。她認為:好老師的知識結構應該由三塊組成,即精深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

在她看來,要以學生生命奠基為追求,必須靠讀書學習進行自身的彌補和進修,要像海綿吸水一樣不斷地吸收和納取。

竇老師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啟蒙時的“小人書”叩開了她閱讀之窗,讀書看報的習慣培養了她的心性,只要遇到好書總會情不自禁的翻閱,有的甚至讀上好幾遍。

她博覽群書,兒童經典令她和學生建立起了共同的話語體系,也幫助孩子學習到了童話人物的人格特質和道德勇氣,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文學社科經典令她無形中擁有價值判斷能力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對生命的質感和情調擁有觸控和創造的能力;經典教育理論書籍用理論去指導,並用想象去填補,用實踐去充實。

這樣的閱讀是真實的,也是實用的,更是快樂的。而反思一下自己,除了學校規定的必讀書目和自己閒暇時隨手翻閱的小說、雜誌,向竇桂梅老師這樣“有目的”“有計劃”的讀書少之又少,這就難免會造成語文課上的評價語言缺乏語文味,文字的挖掘淺嘗輒止,難以深入,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和引領難以全面到位。

關於反思——每日三省吾身

竇桂梅建議青年教師要寫教學日誌,葉瀾老師也說,一個老師上十年課不一定能成熟起來,但寫一年的教學日誌卻肯定能成長起來。

寫日誌的過程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的過程,是教師用來記錄和澄清自己思路的方法,也是洞察和澄清實踐意義的方式。教學日誌有利於分析、認識、改變和超越自我,是一種促進自己專業發展的強有力的工具,成為教學實踐智慧的源泉。

回想一下過去在七小,學校要求每兩週寫一篇教育隨筆,當時很多人怨聲載道,自己也有時因為工作忙而把它當成一項負擔,但是兩年下來,班級管理的經驗、公開課前的打磨、教學過程中的精彩和遺憾,能記住的微乎其微,而幾十篇、幾萬字的教學反思,無疑成為了最最寶貴的經驗和財富。

關於共同體——“既沒有自己,又提升自己”

共同體是讓你“既沒有自己,又提升自己”,這一概念對我來說非常新鮮。一直以來,集體備課常常成為為應付檢查而臨時編造的材料。讀了竇桂梅老師的文章,才意識到做“一支鉛筆”的重要性。

在任何團隊,我們都要做這樣的鉛筆。只有被一隻大手握住,你才能書寫生命的記憶。沒有環境也就沒有磁場,學習的筆就會散漫無邊,你會一事無成。

因此,我們必須融入學科組或學校的“場”,去感受它的強大力量。我們的學習需要嚴肅的約定,絕對不能“怎麼都行”。融入共同體的學習,就是擺脫“獨學無友,則孤陋寡聞”的侷限。

教師如果沒有融入一個共同體的熱情或經歷,而只是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套中人”,他就不可能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也不可能為學生的發展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

教師們會各幹自己的事,或把工作當做完成上級佈置的任務。這樣,教師的幸福感自然無法找到,更談不上彼此分享。找不到職業的成就感,也就談不上事業的幸福感。這樣,我們將在“自以為是、各自為政”或“得過且過”中,喪失自己的“命業”。

正如書的封底上摘錄的那樣,“閱讀、反思、合作都是一種習慣,一種卓爾不群的好習慣。既是習慣,便可養成;既是好習慣,便當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