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傳承紅色基因黨課心得體會6篇

心得體會的書寫是可以很好的讓自己的想法有很好的抒發的,心得體會也是議論文的一種,但表達方式略微豐富,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傳承紅色基因黨課心得體會6篇,供大家參考。

傳承紅色基因黨課心得體會6篇

傳承紅色基因黨課心得體會篇1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革命精神是國家發展的精神紐帶,追尋紅色記憶,我們要堅持初心不改,使命不移。將紅色文化的思想精華和精神魅力,注入到學習中,傳承到事業奮鬥中,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培固民族精神之“根”,熔鑄理想信念之“魂”,涵養核心價值之“源”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歷史昭示著未來發展的方向,瞭解歷史才能更好地預判未來。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印發《關於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的通知》,要求各級各部門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作為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不斷加強科學理論武裝,才能大踏步走好今天的路。未來的道路曲折艱險,但革命精神是我們戰勝艱難險阻、不斷奪取勝利的底氣。

傳承紅色精神,永葆生命密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傳承革命精神,就是學習英雄前輩的事蹟,不怕吃苦,不畏艱險的精神。在他們的靈魂深處折射著英勇不屈的人性光輝和頑強的生命力,一首首紅色歌曲,一幅幅歷史的畫卷,一頁頁文獻就是黨性教育的教材,將紅色基因注入每一個時代人的血液。有了紅色基因,共產黨人才有改天換地的志氣和決勝未來的底氣,才能團結帶領人民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傳承紅色基因,深入發掘紅色資源、紅色傳統的時代價值,堅定理想信念,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

不忘初心使命,傳承革命精神。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人民謀復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我們黨在長期的不懈努力中,為時代烙上深深的紅色文化,這是我們黨昨天、今天、明天的精神紐帶。建黨初期的紅船精神,戰爭年代的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戰精神、西柏坡精神;建設時期的抗美援朝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女排精神;改革開放時期的抗洪精神、抗震精神、航天精神、創新精神……薪火相傳、一脈相承革命精神,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精神動力。奮鬥的青春最美麗,實踐反覆證明,奮鬥的青春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最美麗的風景。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平均年齡才27.7歲。紅軍長征時的軍團長,平均年齡才25歲;一線作戰的師團級幹部,平均年齡才20歲;14歲到18歲的小紅軍戰士佔到60%。陳樹湘作為當時青年的傑出代表,轉戰閩、贛、湘等多省,臨危受命,屢建奇功,犧牲時才29歲。90多年來,無無數英雄在每一條戰線上,書寫了一個又一個的英雄事蹟。

共產黨人要弘揚英雄前輩不畏艱險的精神,勇擔歷史重擔,鍛造“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擔當精神,保持自身的純潔性,知識武裝頭腦;發揚釘釘子精神和愚公移山的精神,一代接著一代幹;就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傳承紅色基因黨課心得體會篇2

總有一種精神,讓我們淚流滿面,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執著堅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紅色基因要代代傳承。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經歷了多少坎坷,創造了多少奇蹟,要讓後代牢記,不忘初心,永遠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

習總書記對紅色故事如數家珍,強調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紅色基因體現了共產黨人的身份自信和使命擔當。

黨的十九大剛剛閉幕,習總書記便帶領新一屆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回顧建黨歷史,重溫入黨誓詞。

紅色基因伴隨共產主義的傳播以及中國共產黨人的誕生而產生。正義的戰場戰鬥中,鑄就紅色基因的鮮紅血色;艱苦的長征路,錘鍊了紅色基因的頑強生命力;前進的革命道路上,強大了紅色基因的抗禦能力。不斷成熟的革命歷史過程中,紅色基因得到了錘鍊和強化。不論生存環境怎麼險惡,不論前進的道路有多艱難。勇往直前是共產黨人紅色基因不斷強大的精神氣魄。

紅色基因發源於共產黨人的堅定信仰。“弄清楚從哪兒來”需要重溫紅色經典,“弄清楚往哪兒去”需要勇於擔當使命。在全體黨員中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作為黨員幹部重溫紅色故事,感悟紅色精神,對於傳承紅色基因,牢記初心使命具有重要意義。

奮鬥的青春最美麗,年經黨員幹部要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傳承紅色基因,牢記初心使命,時刻牢記黨的性質宗旨,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與時俱進,提高判斷形勢、維護穩定的能力,在謀求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中奉獻青春熱血。

對黨和人民的忠誠、永不叛黨是每個黨員必須要做到的,講忠誠,就要用實際行動傳承紅色基因。銘記歷史、砥礪奮進,從先輩手中接過的歷史接力棒,肩負起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任。這,就是我們的初心所在、使命所繫。

傳承紅色基因黨課心得體會篇3

金秋時節,習近平總書記深入河南革命老區,緬懷革命先烈,親切慰問紅軍後代和革命烈士家屬代表。總書記強調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員、幹部要多學習黨史,自覺接受紅色傳統教育,傳承紅色基因。鄉村振興,每一個基層幹部都要扛起責任,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用好紅色基因這個法寶,啟用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

自覺接受紅色傳統教育,常學常新,鞏固提升理想信念。山有脊樑而巍峨,人有精神而挺立,而這種精神就是紅色傳統教育給予我們的堅定信念。回望歷史,從推翻封建王朝統治到抗擊日本帝國主義,再到迎接新中國的誕生,無數革命志士為革命事業赴湯蹈火,甚至慷慨就義,奉獻了年輕的生命。鑑往知來,歷史是做好的教科書,我們要永誌不忘他們為振興民族事業所做的犧牲,紅色故事永垂青史,革命精神傳千秋萬代。如今的鄉村正行駛在振興快車道上,既有機遇,也面臨不少挑戰,唯有常學常新革命黨史,堅定不畏困難的理想信念,才能化解危機,決勝千里。

依託紅色資源助力鄉村發展,盤活鄉村經濟。吃水不忘打井人,身處人民安居樂業,國家繁榮昌盛的美好時代,更不能忘記處於貧困之中的鄉村革命老區。中國正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在看到我國經濟持續膨脹的同時,也要看到許多鄉村的建設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時期,爬坡邁坎,要以農村經濟建設為重心,不大拆大建、因地制宜、因勢利導、依託紅色資源和綠色資源大力發展鄉村特色旅遊,盤活農村經濟。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作為鄉村振興萬萬大軍中的一員,只有堅定黨的革命理想信念,牢記振興鄉村的初心使命,傳承紅色基因,人生的奮鬥才有更高的思想起點,幹事拼搏才有不竭的精神動力,才能凝聚起億萬農民追逐夢想的奮進力量,譜寫出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的華彩樂章。

傳承紅色基因黨課心得體會篇4

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就經濟社會發展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情況到河南信陽、鄭州等地考察。在烈士陵園他告誡全黨同志要牢記紅色政權、新中國、幸福生活的來源;在新縣田鋪大壪他指出依託“紅色文化”和“綠色資源”發展是振興鄉村的好做法;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剛剛啟動的重要節點,他強調要注重分類指導,解決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緊迫問題。總書記的殷殷話語,激勵著廣大黨員幹部奮勇向前,譜寫新時代社會主義新篇章

牢記初心使命,要在紅色傳統教育中學會飲水思源。2019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是五四運動100週年、中美建交40週年以及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京舉辦的一年。當前,我國發展形勢是好的,但國際形勢仍錯綜複雜,面對新的風險挑戰我們要多學黨史、新中國史,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做到常懷憂黨之心、為黨之責、強黨之志。基層黨員幹部既要到山間地頭多走走,也要到革命老區多感悟,年青一代更應多聽聽紅軍後代、革命烈士家屬講述的先輩英雄故事,在常學常新中加強理論修養,在真學真信中堅定理想信念,自覺接受紅色教育,傳承好紅色基因,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

踐行初心使命,要銜接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兩大戰略。從習總書記河南考察一行,我們發現老區人民因地制宜,不搞大拆大建,依託紅色文化和綠色資源發展鄉村旅遊;因勢利導利用荒山推廣作物種植,帶動百姓脫貧致富又改善生態環境;積極創新發展電商和快遞業務,將農副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增加了農戶收入。這些舉措既豐富鮮活了國家紅色基因庫,又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有效融合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兩大戰略。基層黨員幹部處在脫貧攻堅主戰場的第一線,是推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力量,我們要從產業振興入手,加強鄉村發展內生動力,為村裡留下帶不走的扶貧隊;以人才振興為支撐,激勵各類人才在鄉村廣闊天地大顯身手,創新舉措,形成人才、資金、產業良性迴圈;不忘生態振興本質要求,貫徹新發展理念,將綠色發展一以貫之兩大戰略實施過程。

堅守初心使命,要築牢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力戒“四風”回潮。剛剛啟動的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層級下移、線長面廣,要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離不開“先百姓之憂而憂”的優秀黨員幹部,離不開持之以恆正風肅紀。習總書記曾談到,“黨的作風就是黨的形象,關係人心向背,關係黨的生死存亡”,我們要同一切削弱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問題做鬥爭,以鐵的紀律規範黨員幹部行為,永葆共產黨人的赤子之心。要從嚴從實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防止“四風”問題回潮,加大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的力度,加強和完善基層黨組織建設,把革命先烈為之奮鬥、為之犧牲的偉大事業奮力推進向前。

作為一名基層幹部,我們是直接服務群眾、最貼近群眾的,肩負著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最後一公里”的職責。“吃水不忘掘井人”,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每一個紮根基層的幹部對革命先烈的莊嚴承諾,新時代的接力棒已到手中,我們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實將主題教育落在心尖、落到實處。

傳承紅色基因黨課心得體會篇5

金秋時節,中原大地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到處生機盎然,碩果飄香。習近平總書記就經濟社會發展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情況到河南深入開展考察調研,並提出了殷切期望。要求黨員幹部要講好中國故事,踐行初心使命,打好三大攻堅戰,在中部地區崛起中奮勇爭先,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

講好中國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歷史、告慰先輩,方可贏得民心、贏得時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無前。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初,就自覺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為了完成這一偉大的歷史使命,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一以貫之地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蹟,如同一顆顆璀璨的夜星,在中國故事的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在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中,習近平總書記久久佇立,彷彿在與紅色印記演繹著一場偉大的時代變革。紅色江山不可變,而我們每一位共產黨人都應該成為中國故事的傳唱者,紅色基因的傳承者,美好生活的創造者。

踐行初心使命,涵養清風正氣。

“不能忘記紅色政權是怎麼來的、新中國是怎麼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麼來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時,告誡全黨同志的“三個不能忘記”內涵豐富,意義深刻。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作風建設的重要性,明確指出,執政黨如果不注重作風建設,聽任不正之風侵蝕黨的肌體,就有失去民心、喪失政權的危險,必須要將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為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貫徹主題教育全過程,引導廣大黨員領導幹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保持振奮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風,憂人民所憂,急群眾所急,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帶領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建強戰鬥堡壘,決戰脫貧攻堅。

農村富不富,關鍵在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羊。基層黨組織既是上級政策的執行者,也是黨密切聯絡群眾,解決“三農”問題的核心力量,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凝聚力和號召力,是貫徹落實各項工作的必要條件,是黨同人民群眾密切聯絡的內在要求。從給下黨鄉鄉親們的回信到調研考察河南,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著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期盼著百姓脫貧致富,奔向幸福小康。在脫貧攻堅戰的決勝階段,我們必須擼起袖子,挑起擔子,趟出路子,舉非常之力,盡非常職責,不忘初心,奮發作為,不斷強化組織建設,建強戰鬥堡壘,持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地開花,愈久彌香。

傳承紅色基因黨課心得體會篇6

此次延安培訓,在區財政局黨支部領導下,至樑家河、楊家嶺、棗園等紅色革命聖地,學習延安精神、樑家河精神。

能到實地學習樑家河精神,是每一位忠誠於黨,熱愛於黨的人的追求。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一次自述中說過:“七年上山下鄉的艱苦生活對我的鍛鍊很大,也有兩點很大的收穫。一是讓我懂得了什麼叫實事求是,什麼叫群眾這是讓我獲益終身的東西。二是培養了我的自信心。”之後樑家河,這個習近平總書記度過了七年知青歲月的小山村,走進了全世界人的視野。在上週六,我懷著崇敬的心情在高新區財政局黨支部領導下赴樑家河村參觀學習。樑家河位於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東南方向5公里處。村中流淌著一條小河,沿河道兩岸的黃土崖邊狹長零星住著村民,在著黃土高原上顯得別有一番風味。在當地專家的授課下,我瞭解到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在樑家河辦的幾件大事。一是帶頭建了四個淤地壩,挖了水井。二是修了沼氣池。三是為村裡建起了磨坊、裁縫鋪、鐵業社、代小店。在1975年10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作為最後一個離開樑家河的北京知青,全村人不論男女老幼都來送行,很多村民都哭了。可見,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在樑家河切實踐行著延安精神,心繫百姓、艱苦奮鬥、敢為人先的行動也深深的感動了樑家河的村民。這對我感觸很大,如今我們有著更加優越的生活條件,更應該勇於開拓,不斷進取。

在週日,我們赴楊家嶺,棗園等革命舊址,感悟歷史,學習延安精神。從這兩處地方,我突然能理解為何延安被稱為是中國的革命聖地。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當年就是在這裡領導和指揮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楊家嶺,棗園裡的窯洞、油燈、桌案、書札、床鋪等一一猶在。這一件件物品,把大家的思緒又拉回到了那革命戰爭年代,大家再次感受了延安時期那驚心動魄、艱苦卓絕的革命歷程。也正是在這裡,在這個物質生活條件及其匱乏的地區,在那戰火紛飛的年代,這些老革命家帶領這人民的軍隊同廣大人民群眾堅守在中國革命的最前沿,與內外的敵人和展開一次次殊死搏鬥,更是在這裡取得革命的最終勝利。通過參觀楊家嶺、在棗園誦讀紅色家書,使我深深感受到老一輩革命家堅定的理想信念、不怕流血犧牲的戰鬥精神,同時也體會到延安精神在新時期的偉大意義。

塵封往事隨風而散,仁人志士已成千古,城市容貌隨歲月而變。此次延安培訓活動,我接受了進步思想的洗禮,在聆聽革命的歷史中成長。同時也讓我感到身上依舊有沉重的擔子。生活在和平年代,建設祖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樣任重而道遠。身為90後的年輕人,更應學習發揚樑家河精神,延安精神,以傳承紅色基因,凝心聚力邁向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