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昆蟲記第9至10章讀後感6篇

為了讓我們能夠寫出一篇有價值的讀後感,大家就必須要熟讀作品的內容,撰寫一篇讀後感可以加深大家對名著內容的瞭解,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昆蟲記第9至10章讀後感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昆蟲記第9至10章讀後感6篇

昆蟲記第9至10章讀後感篇1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生物學家法布林耗費畢生心血所完成的一部昆蟲學鉅著。法布林出生在法國鄉下的一個小村莊裡。他從小就喜歡大自然,他愛水裡的魚,愛五彩繽紛的貝殼,愛那飛來飛去的昆蟲,幾乎每天都要來小河邊玩耍。

有一次,他在河邊玩,看見了許多美麗的貝殼,便全部拾起來放到口袋裡,把口袋塞得鼓鼓的。回去後被父親發現了。結果捱了一頓揍。母親道:“一天到晚只知道拾些沒用的東西塞滿口袋,甚至撐破了。

以後還有什麼出息,快把它們扔了!”法布林來到垃圾筒旁扔又不捨得扔,父親見了用手使勁打了一下法布林的小手才迫不得已鬆開。但是這次經歷並沒有打消他對世界的好奇心,對大自然的熱愛,對昆蟲的熱愛,反而更加堅定,最後成為一名偉大的昆蟲學家。法布林懷著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五十餘年深入到昆蟲世界中,用畢生的精力對昆蟲的種類、習性乃至覓食、婚俗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實驗,真實細微,詳細地記錄了昆蟲的本能特性,讓當時的人們掌握了昆蟲的第一手資料。法布林以蟲寫人,用蟲性反觀社會人生,睿智的哲思躍然紙上。

法國著名戲劇家羅斯丹曾給予這樣一個評價:“這個大科學家想哲學家一般思,像美術家一般看,像文學家一般寫。”因此,被法國科學界、文學界授以“昆蟲世界的維吉爾”之稱併成為了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之一。遺憾的是評委們還沒來得及做出最後的決議,這位“昆蟲”偉人就與世長辭了。但他留給人們一筆巨資——《昆蟲記》。

雨果稱他“昆蟲界的荷馬”。羅曼·羅蘭稱他“掌握田野無數小蟲子祕密的語言大師”。其中最吸引我的是《昆蟲的幾何學》。“幾何”不是數學中常用的名詞嗎?怎麼會出現在這裡?我懷著疑惑的心情讀了下去。

原來卵石蜂在卵上築巢前,會先建一座完美的幾何小塔。他們從路面上最堅硬的地方刮下粉末再拌上唾液製成沙漿,為建築物更加牢固,為節省水泥在沙漿凝固之前會在裡面拌上細小的碩石,讓建築看上去更加美觀。而修建時,正常的圓形輪廓線有弊,使用的話會使建築物喪失平衡性。於是呢?昆蟲建築大師就對現有空間進行了修改,克服了這一點。

黑胡蜂製陶十分高階。形狀為圓拱突肚形,類似東方的亭子和莫斯科克維耶那大教堂。圓拱頂的頂端有個開口,這是為幼蟲吃毛蟲時送入的通道。當糧食滿了,一粒卵幼蟲懸掛在窟窿時,這間蜂房喇叭就會被一塊黏土塞起來。

通常黑胡蜂用拌了泥漿的碩石來裝飾圓屋頂。封口黏土上放一塊扁平的石頭或小蝸牛來裝飾,使建築顯得格外高雅。這就是昆蟲的幾何學。小小的蟲子竟能建造出這麼偉大的工程,真是個奇蹟,讓人折服。

?食素昆蟲》也是,《昆蟲記》中名篇之一。人們懂得吃,昆蟲也懂。但人們對食物十分講究,昆蟲卻沒這個限制。食肉昆蟲有:金歩甲、節腹泥蜂等。

素食昆蟲有:黑刺李象、色斑菊花象、榛子象、燕尾草象等。也許這就是它們同人類的區別。這是一本科學與文學結合的典範的書。雖然歷經百年,但至今是一座無人逾越的豐碑。

昆蟲記第9至10章讀後感篇2

地球是一個許多生命的大家園。生命是千奇百怪的,許許多多的生命活在世界的各個角落,我們很少去觀察他們,更多的智商觀察螞蟻等等比較大的,而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則一直關注著關於昆蟲的世界,近乎狂熱。

可能昆蟲記沒有華麗動人的文字,可能《昆蟲記》沒有波顛起伏的劇情,可能《昆蟲記》沒有流傳的人物,但從這本小小的書中,我們能透過文字,感受到法布林的堅忍不拔,用力的精神,他那份過人的觀察力,要把事情弄個不水落石出絕不罷休的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他把畢生觀察到的知識,轉化成文字流傳千古,也造就了這樣一部《昆蟲記》。

蟲子,對大多數人來講是微小和每不足道的,又或看是恐怖的存在,但對於法布林來說,卻是奇妙的。蜘蛛,人對於我來說十分可怕,我一直認為它們家族織出的網代表著這間屋子太髒了。這除了捕捉點蟲子,就沒有其它優點,但通過法布林的《昆蟲記》,我瞭解到,蜘蛛可以把一個窗等分,而我們人類有誰他不用儀器不經過練習,隨手作出一個四等邊呢?蜘蛛家族非常強大,絕大多數堪稱紡織能手,可有些蜘蛛卻不會結網,就如蟹蛛。十分凶狠的狼蛛所施放的毒竟然是用音樂和舞姿,這實在讓我驚訝無比,乍一看還有一絲萌,然後就是感覺到,動物世界可真是奇妙呀!跳舞與享樂也並非是人類獨有的體驗。蟹蛛是和蠍子一樣難以捉摸的凶手,卻是一個整發溫和的民親。俗話說得好"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我們都改口叫了,到控螂吃蟬,但是它們真的吃蟬嗎?並不,從外表上來看它像一個高雅的神士“它有尖尖的嘴,優雅的姿態越發像的了,在所有部分中只向各個方向注視,河流便匯聚成一個面孔。這一切都構成了這樣個小動物的溫室,法布林說。而螳螂最喜歡相互鬥毆了,它們在強烈的嫉妒心催化下,它們就會互相搏咬起來,都說勝者為王,螳螂也不例外,到時候院子裡終會剩下勝利的螳螂和失敗的螳螂們的屍體。書中提到的螞蟻都是十分勤勞的象徵,也把它比喻成辛勤的勞動者,可是法布林先生提到的它,卻是學顏無恥的搶劫者”。他也舉了一個例子:“將死的蟬的蟬翼仍在塵土中微顫,就有隊螞蟻將它殘忍地肢解,此看來,那些讚美場螞蟻們的寓言也是不攻而破了。

法布林關於生命的生存的知識還有很多,他寫下的《昆蟲記》,不僅造福了自己,也警醒了我們。

昆蟲記第9至10章讀後感篇3

近段時間,我讀了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的著作——《昆蟲記》。

它既是法布林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巨著,同時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巨集偉詩篇,被稱為“昆蟲的史詩”,而它的作者法布林也由此獲得了“昆蟲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等桂冠。在這本書裡,人類並不是一個孤立地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黃蜂”、“蠍子”、“象鼻蟲”在內,都在同一個緊密聯絡的系統之中,昆蟲也是地區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得到尊重。這部作品所表述的是昆蟲為了生存而努力的靈性,而法布林則以自己那詼諧的將它們的大部分記錄下來,這其中有蟬、樵葉蜂、黃蜂、捕蠅蜂、松毛蟲、狼蛛……還有的一些被當做閱讀短文呢。這部作品以它獨特的形式創造了奇蹟,一個人幾乎耗盡一生的心血一絲不苟的來觀察那所謂的“蟲子”,這已經是一個奇蹟了,而這些寫“蟲子”的書竟然在百年之後還在讀書界引起一次又一次的轟動,這更是奇蹟中的奇蹟!他以那獨特的風格席捲了世界!

在描寫蟬的幼蟲的那一段中,法布林那觀察入微的精神感動了我——“從放大鏡下,我曾見過蟬卵的孵化過程。開始像極小的魚,眼睛大而黑,身體下面有一種鰭狀物。由兩個前腿連在一起組成。”在這一段,作者觀察的那麼入微,而這也告訴了我們,無論幹什麼都要仔仔細細,一絲不苟……

隨後,我如飢似渴的讀完了這本書,我不但從中學到了昆蟲的知識,而且還學會了做人的道理,我愛這本書!

昆蟲記第9至10章讀後感篇4

這幾天我讀一本名叫《昆蟲記》的書,這本書是法國人法布林的著作。

它主要講的是昆蟲喜歡吃什麼?一般喜歡住哪?有什麼習性和它們的成長過程。這些都是法布林親眼所見的。我對當中《泥水匠蜂》這篇非常感興趣,這篇講的是舍腰蜂和黃蜂的資料,在這以篇中主講了許多事例,讓我知道了許多祕密如:昆蟲是無法改變自己的本能,經驗不能指導它們,時間也不能使它們的無意識有一絲一毫的覺醒,如果它們只有單純的本領,那麼它們便沒有辦法去應付大千世界,應付大自然的環境的變化。

舍腰蜂一般生存在一百一十幾度左右,可以看出這些小東西的溫度要求是多麼的高,煙筒、鍊鋼廠、造酒廠是舍腰蜂的最好的住處,吃飯對人們來說是多們短暫,勞工們把帽子放在一旁,舍腰蜂看見便鑽進帽子開始在裡面做窩,短短几分鐘後,勞工們拿起帽子抖了抖,便會掉下來一個完整的一個窩,舍腰蜂幹事速度之快,我很佩服,也很值得我學習。提高學習效率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

我對法布林真是佩服的五體投體,在他不懈的努力下,讓我們知道了舍腰蜂是利用軟土,做窩的。法布林是因為幼兒時的著迷,童年時的迷戀和成年時的痴迷,讓法布林走進了科學的大門。法布林持之以恆的精神值的我學習,我還要學習他的仔細觀察事物的精神。

昆蟲記第9至10章讀後感篇5

自從我讀了《昆蟲記》中“蟬和螞蟻”這個故事後,我才知道了真正的勤勞者。

拉封丹的這個寓言家喻戶曉:整整一夏天,蟬不做一點事,只終日站在樹梢上歌唱,而螞蟻則忙於儲藏食物。冬天來了,當螞蟻把儲備的受潮食物放在太陽下晒時,一隻飢餓的蟬前來乞討,結果他遭遇了難堪的待遇。

螞蟻驕傲地問:“你夏天為何不收集一點兒食物呢?”蟬回答:“夏天我要歌唱,太忙了。”

“哈哈,你夏天唱歌嗎?”螞蟻毫不客氣地回答,“好啊,那你冬天可以跳舞了!”

最終,這隻可憐的蟬餓死了。

可是,在這本書的作者——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林看來,這一切都是造謠。其實,蟬才是真正的生產者。本來我也不信,可看了以後,便對螞蟻有了一種看法。因為這是法布林親身觀察的經歷。

蟬的嘴如同微型鑽孔器,一面歌唱,一面貪婪吮吸著樹裡的汗液。就這樣,它蚊絲不動,聚精會神,沉浸在歌唱和瓊漿之中。

可是,不一會兒,螞蟻就會和其它昆蟲前來搶奪漿汗,蟬被不罷休的螞蟻趕走,昆蟲們趁機痛飲。可是失去了水泵,便很快乾了,它們又去折磨第二隻,第三隻蟬……螞蟻真是一個強盜!

蟬卻是個聾子。只要避開它的六隻眼睛,哪怕在它旁邊放幾十枝爆竹,它也無動於衷。有句俗語用它身上較合適:“像聾子那樣大喊大叫。”

書是可以治癒笨的。你看,不看書,哪知螞蟻是強盜,哪知蟬是生產者,是聾子?這故事使我知道:螞蟻是強盜,表現勤勞的人不一定是一個真正的勤勞者。

昆蟲記第9至10章讀後感篇6

集昆蟲學和文學稟賦於一身,熔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昆蟲學家法布林以人性關照蟲性,千辛萬苦寫出傳世鉅著《昆蟲記》,為人間留下一座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寶藏。

它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法布林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溼、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彷彿置身於現場一樣。被我忽視太久了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後,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的幽暗。是法布林,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是作家創造出來的世界,它不同於小說,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林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獨自的,安靜的,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與艱辛。我仰起了頭,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頭,像仰望星空一樣,來對待昆蟲們存在的奧祕。

我歎服那神祕的大自然,更歎服法布林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

?昆蟲記》中所描述的昆蟲,大概也不是十隻手指頭所能數得來的,所以我也不能多說,但是有幾種令我震撼許久的生命,在此非提不可。

標籤:昆蟲記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