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家風家教活動心得8篇

為了寫好一篇心得體會,我們一定要對自己的感想做到深刻闡述,很多人在寫心得體會,是為了記錄下自己生活中的感受,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家風家教活動心得8篇,感謝您的參閱。

家風家教活動心得8篇

家風家教活動心得篇1

家庭是組成社會的一分子,而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小則影響家庭,大則影響社會。家庭文明是社會文明的縮影,良好的社會風尚是由千千萬萬個文明家庭所組成的。

我們家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但對孩子的教育也有一套標準,也對孩子劃了一些底線,那些可為那些不可為,越過了這些線就要對其批評懲戒。這些標準和底線就是所說的家風家訓吧,歸納起來就幾個字:“孝、誠、禮、勤、儉”。

孝,即教育孩子孝敬長輩,孝敬師長。我們家有高齡的外公和外婆,平時就以兩位老人為例對孩子進行教育,我的感觸是,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則,這樣才更易接受,易信服。孩子他媽做了什麼好吃的總是教育孩子讓老人先吃,同時讓孩子親手給鄰居老人送去一份,這樣久而久之,在孩子心裡種下了要“孝敬長輩”的觀念;誠,即教育孩子為人要誠實、誠信。

每當孩子撒謊時,我總是以孩子易於接受的方式耐心地引導他說說事情的真相,並告訴他做人要誠實,誠信即守信,家長以自己為榜樣,對答應孩子的承諾要實現,反之也要求孩子要守信。禮就是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禮貌的人。關於這一點,我孩子做得還不錯,每遇到我們街上的人無論老少,總是恭敬地問聲好,以致於全街的人都說他真是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勤就是教育孩子要勤奮努力,不能好逸惡勞。儉即要求孩子節約,不要鋪張浪費。另外,我還經常諄教孩子,要學會擁有一顆“愛心”,愛生活,愛環境,愛他人,愛社會……

總之,只要我們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有一個正確的方向,相信孩子長大以後一定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材。

家風家教活動心得篇2

在我的家一直有著:誠信、節約、勤勞、敬業和孝順的家風。不管是哪一代人,只要在我們家,就必須做到這幾點。

誠信。不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誠信。在生活中,如果你失去了別人的信任,那麼以後,你再向別人求助時也就沒有人能夠相信你,信你所說的話,即使是你的親人。

從小我的爸爸媽媽就教我不能說謊話,要做一個誠信的人,和別人約定好了的事就一定要言出必行,不能和別人約好了結果不做了、不去了,這樣就會失去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其實在我們家,爸爸媽媽都是很寬容的,即使我犯了再大的錯誤,只要承認錯誤,知錯能改,他們就不會再嚴厲地批評我,而那一次,我只是犯了一個很小的錯誤,但因為怕承擔“罪責”就撒了個小謊,結果爸爸媽媽勃然大怒,狠狠地批評了我一頓。

節約。我的家是一個很節約的家庭,爸爸媽媽從來都不浪費糧食、水……使用自來水從來都是用多少打多少。我的媽媽也從不為了虛榮購買昂貴的化妝品,她辛辛苦苦為了這個家操勞,也不怎麼注意保養,她的面板顯得那麼的粗糙。

勤勞。我的爸爸媽媽都是很勤勞的人,這個勤奮的家風是從我爺爺那代人傳下來的。直到現在爺爺已經82歲了,但他還是閒不住,總是想著為家裡做點什麼。

敬業。我的爸爸他是一個對工作非常認真的人,每次只要客戶來電話,我的爸爸就會在最快的時間內把貨送到客戶那裡去。

孝順。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順是每個中華兒女都應該必備的傳統美德。在家裡,我會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晚上給爸爸媽媽捶捶背,倒點熱水給他們泡泡腳。我能做到孝順二字也是因為爸爸媽媽的言傳身教,多年來,爸爸媽媽十幾年如一日地孝順爺爺,在爺爺生病住院期間,爸爸媽媽衣不解帶地侍奉在床邊。

家風,是一個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不可缺少的成分。

家風如春雨,潤物細無聲,隨風潛入我們的心靈。父母給我們留下了這麼豐厚的精神財富,我也一定會努力將我的家風世世代代地傳承下去。

這就是我的家風——誠信、節約、勤勞、敬業、孝順。正因為有了它們,才讓我的家變得更加溫暖、舒適、溫馨。

家風家教活動心得篇3

家風其實就是一道道德標準,約束著我們,讓我們和這個家的精神融合,蔚然成風。在我們家,當然也有家風,我們家的家風教會了我如何做人。

做人,肯定要做到善良。有一句話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而父母也從小這樣教育我,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故意向一條小道扔小石頭。雖然小道又窄又偏僻,爸爸看見了,急忙上前制止了我,並教育我道:“怎麼能這樣子呢?”“怎麼了……”我感到爸爸在生氣,但又委屈地說。“你這樣可能會讓騎車的人摔倒,這等於是在陷害別人!”爸爸激動地說著,我在一旁默默地聽著,慢慢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看到我好像意識到了錯誤,爸爸的口氣緩和下來了,繼續說:“兒子,你應該還記得去年摔倒的痛吧?騎車摔倒比那樣還痛!”我下意識地捂了捂左手,那道傷,令我難忘。這時,爸爸變得和往日那般慈祥,道:“快把那些小石子撿起來吧。”“好!”

一個教訓,讓我知道,我應該小心地做每一個細節,我生怕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傷害到他人。

當人,做人還要守時,雖然媽媽沒有給我講這個道理,但卻總是用行動告訴我這個道理。每次,和別人約定出行時間時,媽媽總是要提早幾分鐘到達。她說,這樣,才不會讓別人等我們。有一次,我還戲謔道“寧教我等天下人,休教天下人等我”。但是,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學著媽媽,養成了守時的好習慣!

父母的一些舉動,總能影響孩子。優秀的品質,就是從中培養起來的。

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家教,它讓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你家的家風家教是什麼,趕緊分享一起吧!

家風家教活動心得篇4

家風是一個家庭、一個家族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家庭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在一個家庭,老人要宣揚家風,結合自己的經歷,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晚輩,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我的父母沒多少文化,但他們以自己的人生經驗一直告訴我,做人要善良厚道。父親常給我講身邊的人不孝的結局。比如附近三個盜墓賊,沒一個善終。如有老人無疾而終,父親感慨,說那是好人,修行好,所以才得善終。從中我明白,道德是天地的本分,本分是個人的規律,當違背了這一規律,人就有災難。

馬克思與女兒有這樣的問答。問:你最崇敬的男人的品格是什麼?答:剛強。問:你最崇敬的女人的品格是什麼?答:溫柔。其是,這個話題與家風有關。男兒當自強。這裡的自強一則是韌性剛強,一則是有理想抱負。男人無志,家道不興。一個男人定要有責任有擔當,否則,在家庭中沒地位。你啃老或吃軟飯,別人能尊重你麼?農村人說,女人不柔,把財趕走。所謂旺夫相,實則是慈眉順眼的賢嫻之態,不是女漢子,更不是河東獅吼。用老人的話說,悍婦不僅不利,而且賤己。

家和萬事興。對一個國家而言,強盛祥和很重要,對一個家庭而言,和睦和諧更是關鍵。比如在家庭裡,長者處事公道,晚輩心服口服。家庭成員之間關係融洽。有了困難齊心協力,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有好家風才有好家道,才能出好子弟。晚清具有改革思想的名臣不在少數。然而,虎父無犬子。他們的後人也往往是一時俊彥,如曾國藩之孫曾紀澤、孫曾廣鈞,左宗堂之子左孝同,張之洞之子張權,李鴻章之子李經方、侄李經羲,譚繼詢之子譚嗣同,陳寶箴之子陳三立等等。梁啟超五個兒子三個院士,一個上西典軍校,一個上南開大學。我以為,他們的兒子沒有褪化成今天的官二代,這與他們的家風家教密切相關。《曾國藩家書》便是明證。

城市化之前的中國農村是熟人社會,那時,家風家道很重要。比如男女相親後,雙方都要要打聽對方的家道,說到張家李家,有時甚至剖根問祖。一般來說寧折十座廟,不拆一家親,大多數人在這個問題上要麼不說,要麼只說好。但是,有實在人說實在話。有人會這樣說,說人家那家人從老到小沒的說。娶媳婦看丈母孃,說丫頭她媽是個好人,賢慧本分,鍋灶好針線好。如果有什麼問題,比如說,有人說,娃娃我不瞭解,但他們爺爺就是個龜賊、她奶奶作風不正等等。往往或許就是這麼一句話一門親事黃了。農村稱這種人是“塞磚頭”的。由此足見家風家道的重要性。

國是千萬家,家是最小國。試想,如果家家都有好家風、好家道,自然就會有好社會、好世道。

家風家教活動心得篇5

什麼是家風?我理解家風是每個家庭祖祖輩輩總結積澱的生存、生活經驗。在農耕社會,勤儉持家、尊老愛幼、以善待人、平安是福、忍讓為安等是大多數家庭的共識;在文化素養較高的家庭講究耕讀傳家、好學上進;在經營商業流通的家庭把和氣生財、誠信為本作為家訓。這些都是積極向上、具有正能量的家風。當然,還有的家庭橫行霸道、恃強凌弱、坑蒙拐騙等,這是壞家風。

在一個家族、一條血脈、一個姓氏從古至今的興衰變化中,家風和遺傳因子一樣起著主導作用。我們在歷史上看到,有的家庭因為戰爭、災害、政治等外部因素家破人亡、流離失所、背井離鄉,但是隻要有一個人在,這條血脈還會延續、崛起,繁衍生息、以至興旺發達。而有的家庭富可敵國,富貴一時卻很快轟然倒塌,家破人亡,走向衰亡。究其原因,一個家庭的興旺發達不在於一時的富有,不在財產的多少,而在於良好的家風。我們不可能永久代替子女做事,卻能夠幫助子孫後代懂得如何做人做事。使得一代更比一代強。

家風靠家教,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姓氏、一條血脈環環相扣的鏈條中的一環,繼承先祖遺風,把自己這一環抓好,並且從幼小的孩子抓起,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把良好的家風融化在子女的心靈和血液之中,使其懂得如何做人做事,這是一代代祖宗的希望,也是使血脈永久延續的根本。

家風是變化的。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外甥看老舅,侄女看親姑。看什麼?就看他們如何做人做事。把看到的故事在家庭成員中交流、探討,吸取其中的經驗教訓,這就是學習、觀摩的過程,就是充實、調整自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做人做事的體驗變成準則,變成思想觀念,變成自覺,左右著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即使外人不讓你那麼做都很難。家庭每個成員的共同自覺,就是家風。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一個社群、村落中的大部分家庭共同認知的家風內容,就是村風;一個社會共同認知做人做事的原則就是民風。民風也是一種文化在其人民中的共同表現。民風的水平決定著一個社會的文明水平。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中,就包含了無數家庭優秀的家風,先哲們經過仔細觀察、深入思考、高度概括優秀家風形成的《弟子規》,把優秀家風具體化,條規化,稱之為“聖人訓”,作為自己家庭和全社會的行為規範。這些規範經過歷史的橫流不斷衝擊錘鍊,至今仍顯示出無窮的魅力。

優秀的家風並不是高深、玄奧,令人感到不著邊際的大道理,嚴格的說,只是一些做人做事的基本常識。關鍵是要把這些常識性的東西變成每個家庭成員的自覺。

產生於四千多年前到五千五百多年前的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如今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古埃及文明、巴比倫文明、古印度文明已經衰落,而中華文明其所以能夠綿延至今,就是因為以儒釋道文化為根本,幷包容其他文化的精髓融入在每個家庭,世代相傳的結果。這也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最大軟實力。

家風家教活動心得篇6

在聽此次專題講座之前,說實話這幾年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可能沒有細緻到家風,更多想的是傳統文化,我們中國五千年優秀的、智慧的文化結晶。很有幸最早把傳統文化帶進東勝的是我們公司的王姐,受她的影響和教導,我也學習了很多節課,受益匪淺。

其實大到傳統文化,小到家風家教,我們都有一個斷層,因為今天的父母大都是70、80後,而傳統文化從我們的父母受_影響就開始斷層了,他們受教的少直接就影響到我們。這是時代因素,我們無法控制,再加上這20來年國內經濟快速發展,大家只顧著追逐經濟效益,從而懈怠了對精神文化的追求。尤其我們東勝20xx年開始暴富,我回國後的第一感覺就是人們都很物質化、很浮躁。隨著13年煤價暴跌,人們又開始慢慢清醒,開始追求一些文化心靈的洗禮,學習一些傳統文化。而我們80後也都逐漸成為父母,可不得不承認的是我們還有些心智不成熟,我們受教的文化水平普遍不低,可在繼承老祖宗留下的寶貴文化方面實在汗顏!這時候網路媒體又快速發展,對國外的一些東西包括教育,我們盲目跟風,跟還跟的不徹底,斷章取義。還有父母那個年代兄弟姐妹很多,到我們這代就很多獨生子女,更別說我們的下一代,一個孩子被四個老人慣得,不恃寵生嬌才怪!國外的東西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有適合我們的也有不適合我們的,需要我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總之在教育這條路上我們任重道遠,需要不斷的學習積累前進!

在聽講座的同時我就一邊在想,去山西喬家大院那醒目的“大院匾額”、“大院楹聯”和24字的“六不準”家規,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可喬家足足富了六代,這和他嚴謹的家規、家訓、家風是遠遠分不開的,這飽含智慧的文化是經得起歷史和時間的推敲的!

昨晚月月的爸爸胃疼不舒服,在我喝水的時候,她主動跑過來說要給爸爸端杯熱水,喝點熱水會好些,我聽了很欣慰很感動!在如今現代的家庭,我們可能不會有什麼匾額楹聯的,但要在日常的行為中把一些好的東西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希望我們的孩子在新時代的步伐下善良、勇敢、自信、樂觀!希望我們家長、老師做好“傳、幫、帶”的工作,孩子是天心的驗證,美的極致!民族的未來!

家風家教活動心得篇7

“將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一門家風對黨員幹部的價值觀念和道德品行具有塑造和校正的作用,一國家風則深刻影響著民風的好與壞。作為黨員幹部,當以實際行動傳承好家風,厚植本色“三樣”,讓“忠”“義”“孝”的家風致遠,讓德馨飄香。

傳承好家風,厚植“忠”之本色。三國《兵要》一書中說到:“人之忠也,猶魚之有淵”,魚守淵,人守忠,魚離開了水將乾渴而亡,人失去了忠誠之大德必至窮途。忠誠是黨員幹部信仰之根基、精神之動力,是遇岔路不走偏、遇風雨不動搖的那股子“堅勁”。作為黨員幹部,要時刻牢記身份與職責,牢牢守住對黨忠誠的這條生命線,傳承紅色家風,秉持革命先輩的氣節與信仰,無論面對任何情況,都能保持“立根原在破巖中”,做立得住枝節、經得住風吹、抗得了潮擊的遒勁之樹,將思想的自覺轉化為行動的自覺,將堅定的信念轉化為堅定的信心,在攻堅克難、知行合一中做“靠得住”“頂得上”“戰得勝”的黨員幹部。

傳承好家風,厚植“義”之本色。黨員幹部要交益友,也要尚友德。交友以義,這裡的“義”不是指“哥倆好”式的江湖義氣,黨員幹部在工作生活中,若只論私情不顧公心,只論親疏不知曲直,只論功利不看良莠,就會被“不義之義”矇蔽了心智,這樣一來,失守的是底線,殃及的是黨的事業。傳承好家風,就是要知何為“義”以及如何“行義”。從“君子喻於義”和“行而宜之之謂義”中可知,所謂“義”,指的是“大義”,是心胸坦蕩、心底無私,是共產黨員“大的樣子”,始終秉持為民之心和公正之道,人情之中有情理,決斷之時有原則,能夠正確把握好公與私之間的尺度。義與理不分家,明理才能正“義”,行義先知止,知道什麼事應為,什麼事不可為,才能切實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傳承好家風,厚植“孝”之本色。《大學》中說:“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悌”,意思是如果為政者能夠尊敬老人,那麼社會就會興起仁孝的民風;為政者如能尊敬長者,人民也會隨之尊長。由此可見,孝不僅是家風之本,也是民風之本。羔羊跪乳、烏鴉反哺,“孝”是子女感恩父母的本心、回報父母的本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黨員幹部倘若不能盡孝於父母,又何談盡忠於國家;不能回報於父母,又何談回報於百姓?黨員幹部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個人成長亦是受教於父母,父母是第一位老師,家庭是第一所學校,要盡心盡力地尊老、敬老、愛老,發揚敬老孝老的傳統美德,讓“孝”奏響家庭和諧美滿的旋律,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的“奏鳴曲”。

家風家教活動心得篇8

凡在家睡覺,即便是在週末,父親也總是在早上七點準時叫我起床,雖是一件小事,卻包含著很多“規矩”。我認為,從這“起床”之事來談家風再合適不過。

起床要“快”,即要求做事雷厲風行、迅速果斷。到了冬日,起床時“緩一緩”“再睡會兒”便成了很多人的常態,但在我家,這是“明令禁止”的。父親眼裡容不下“磨磨蹭蹭”的狀態,因此每當聽見父親的起床“號聲”,我便只能蹬開被子,迅速起床。“雷厲風行、迅速果斷”也成了我家做任何事的一個要求。年幼時雖對此諸多不解,可隨著邁入工作崗位、進入社會熔爐,對此也有了新認識。人們常說“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父親之所以要求我們“雷厲風行、迅速果斷”,就是想讓我們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能抓住轉瞬即逝的機遇,在幹事創業的大浪潮下“先人一步”,而不是因為惰性、拖延而留下遺憾。

被褥要“整”,即要求處事注重細節、一絲不苟。起床可不是簡單的“身體起”,還需要將睡覺“工具”處理好,被褥“整”否,是父親對我們起床工作的第二項考核指標。若持隨意態度,使被褥褶皺、摺疊不齊,那麼等待我的就是一場“疊被直播教學”。父親常言道:“時刻記住:細節決定成敗!”在我家,事事都逃不開“細節”二字,寫字不能潦草、房間務必潔淨、脫鞋需擺整齊......父親說:“一件件生活小事看似無足輕重,卻含義頗多,從這一個個細節中能折射出一個人的品質,故處事注重細節、一絲不苟十分重要。”

著裝要“淨”,即要求做人端端正正、清清白白。談到起床總離不開著裝這個話題。在我家,穿衣著裝同樣有要求,過於褶皺的衣物不可穿、沾有油漬的衣物不可穿、指甲不可留太長......按父親的話說:“出門在外,給人的直觀印象很重要。穿衣著裝雖不必昂貴,但要務必乾淨。這能給人留下好印象,而不是反感的差評。”在父親眼裡,做人就要像穿衣著裝一樣,著平平整整、乾乾淨淨的衣物,做端端正正、清清白白的人物。如今社會誘惑很多,想要取得成功,就要抵住誘惑,在是非面前堅定正確立場,做到“為所當為”,才能在複雜社會中找準屬於自己的奮鬥方向。

標籤:家風 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