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紅旗譜心得體會800字8篇

目前心得體會的高頻率使用,可以讓許多人都明白了它的意義,當我們對生活存在一定的感觸時,需要我們端正態度寫好心得體會,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紅旗譜心得體會800字8篇,感謝您的參閱。

紅旗譜心得體會800字8篇

紅旗譜心得體會800字篇1

紅旗渠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林縣人民在機器艱難的條件下,從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被世人稱為“人工天河”,在國際上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站在渠邊,看著滾滾的渠水向前流淌著,彷彿像是在訴說著當年修建時的悠悠歷史。順著渠水就來到青年洞景點,青年洞是總乾渠最長的隧洞。“堅硬的石英岩一錘打下去一個白點,十數根鋼釺打不成一個炮眼”,當年青年們面對這樣的艱難困境,經過一年零五個月的奮戰,於1961年7月15日鑿通隧洞。為表彰青年們艱苦奮鬥的業績,故命名為“青年洞”。抬頭看著赫然醒目的郭沫若題詞“青年洞”,我似乎看到了一個個年輕的小夥子揮汗如雨搬地拼命工作,似乎聽到那鑿崖開洞時的聲聲的鐵鍬聲,

“誓言無悔,立誓立行,勵志向前。擁護黨的章程,履行黨的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祕密。對黨忠誠,努力學習,為共產主義而奮鬥終身!”站在青年洞下,自豪地抬頭挺胸,聲聲的誓詞喊出了我們對於黨的真真熱愛和深深感情。

工地上的工作質量要求高,紅旗渠五十多年沒有出現過一處漏水的地方,在當時沒有工具、沒有資金、沒有糧食的年代,這是一項了不起的工程。林州人民用紅旗渠的壯舉,詮釋了“責任”這兩個字的真諦。

“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林縣人民在修渠過程中孕育的紅旗渠精神,已經成了激勵、教育當代後人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年輕人要緊緊圍繞在黨的領導下,刻苦學習先進科學文化知識,注重理論聯絡實際,繼承革命優秀主義傳統,使我們的紅旗渠精神代代發揚、創新!

紅旗譜心得體會800字篇2

通過認真學習領會在*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深入研讀《中國共產黨簡史》,我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波瀾壯闊的偉大歷史進行了回顧思考,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我們要大力弘揚紅旗渠精神,讓紅旗渠精神煥發時代風采,彰顯時代價值。下面結合我本人的思想和工作實際,交流一下紅旗渠精神。

當前,國內外形勢嚴峻複雜,各種困難挑戰不斷湧現,我們更加需要大力弘揚紅旗渠精神,全面加強黨的領導,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繼承弘揚紅旗渠精神,就要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加強黨性修養,保持和發揚黨的優良作風,永葆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奮發有為,迎難而上,時刻準備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不斷奪取前進道路上一個又一個勝利。

紅旗渠精神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歷久彌新,永遠不會過時。修建紅旗渠的初衷,是為了解決林縣人民祖祖輩輩面臨的吃水和灌溉問題。全縣黨員幹部與民工們同吃、同住、同勞動,共產黨員衝鋒陷陣,不惜犧牲生命。

當年林縣人有三分之二相繼參加了修渠,黨把30多萬群眾團結起來擰成一股繩。維護群眾利益,堅持人民至上是修建紅旗渠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紅旗渠的修建過程彰顯了共產黨人*的寶貴品質,是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生動寫照。

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奮鬥歷程告訴我們,越是形勢嚴峻複雜,越是艱難困苦的時候,越要緊緊依靠人民。

當前,傳承弘揚紅旗渠精神,應牢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貫徹落實到做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去,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激發人民群眾幹事創業的熱情和活力,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推動形成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破解發展難題,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確保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收官戰。

紅旗渠的成功修建,實際上是林縣人民追夢、圓夢、續夢的一部交響曲。紅旗渠修建時間長達十餘年,工程量浩大、施工環境惡劣,面臨著缺錢、缺糧、缺水、缺技術等重重困難,但林縣人民最終絕壁穿石、創造奇蹟,靠的就是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堅定的理想信念,靠的就是那份忠誠和擔當。

紅旗渠修建期間,正值我國三年自然災害的困難時期,林縣人民不等不靠不向國家要,埋頭苦幹,頂住各種壓力,依靠自身力量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集體智慧,憑著自力更生的堅強意志和不向困難屈服的艱苦創業精神,一錘一釺劈開太行山,硬是修成了千里長渠,引來漳河水,解決了吃水問題,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艱苦奮鬥、自強不息、戰天鬥地的拼搏精神。心有所信,方能行遠。新時代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需要我們始終堅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奮鬥。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紅旗渠精神的重要內涵。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徵程上,必然會有艱鉅繁重的任務,必然會有艱難險阻,更加需要我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精神。

紅旗譜心得體會800字篇3

5月中旬,我們來到位於太行山區的河南省林州市,參觀了世界矚目的水利工程紅旗渠。紅旗渠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特定的環境、特定的時代建成的,被林州人稱為生命渠,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民族精神的體現。在建設紅旗渠的過程中,產生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合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

在參觀學習紅旗渠的過程中,我知道歷史上林縣十年九旱,水是這裡每個人夢想的。在林縣,走幾裡甚至幾十裡取水是每個家庭每天必須做的事情。為了一擔水,有些人需要半天甚至半天的勞動力。

曾經為了爭奪河水和井水而引起的武鬥在這裡並不少見。面對這種情況,林州人決定改變現狀,用自己勤勞的雙手重新安排林州的山河。但是,在太行山的懸崖絕壁中,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特別是在60年代,面臨的困難是我們今天無法想象的。但是,英雄林州人民實現了,創造了新中國的奇蹟。

在參觀學習的這幾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什麼是紅旗渠精神,對林州人的這種精神也感到欽佩。最令人震驚的是青年洞的開鑿。青年洞是600米以上的隧道,在懸崖絕壁開鑿。太行山像鋼一樣堅硬的石英砂石,一錘子下來,只能留下一個斑點,可以想象青年洞的開鑿有多困難。但林州人民做到了,他們用自己的雙手,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毅力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在山裡挖出了總長616米、高5米、寬6.2米的隧道。

在建設紅旗渠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英雄模範人物。危險隊長任羊成帶著他的隊員們,在懸崖上揮舞鞦韆,多次揮舞,進入虎口,除了危險的石頭,放置自己的生命。此外,紅旗渠總設計師吳祖太、吳祖太母病故時,他還在施工現場。他懷了六甲的妻子,捨棄自己救人犧牲了。不久,王家莊隧道工程塌方,當時罕見的水利學校畢業生又獻出了自己年僅27歲的生命,他的屍骨也永遠存在於太行山。像任羊成、吳祖太這樣的英雄人物還很多,也有很多英雄的紅旗渠的孩子,今天可以看到被視為奇蹟的紅旗渠。

通過學習紅旗渠精神,人總是有點幹勁,越是困難的地方,越是複雜的環境,越是困難的事業,越是需要力量的支援,就越能磨練紅旗渠精神那樣頑強的紅旗渠人。我們黨辛苦奮鬥創業,辛苦奮鬥成長,成就偉業。沒有艱苦的奮鬥,就沒有今天各項事業快速發展的局面。

身臨其境地參觀紅旗渠,更深刻地理解紅旗渠艱苦卓越的精神,使我更堅定共產黨的信念,拋棄不良拜金主義和樂趣主義,繼續發揚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提高黨員幹部的凝聚力、戰鬥力和創造力。

紅旗渠精神聯絡自己,作為共產黨員,在日常工作和學習中,面對嚴峻的挑戰和考驗時,面對誘惑時,以紅旗渠精神為動力,為榜樣,做長期艱苦奮鬥的思想準備,永遠保持自我完善、勇於奮鬥的精神。作為共產黨員,要時刻記住黨員的身份,嚴格控制自己,對人寬廣,時刻發揮模範的領導作用,愛崗位敬業,無私奉獻,使紅旗渠精神永遠活在心中。

紅旗譜心得體會800字篇4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啟動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到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江西於都考察調研,向全黨發出了弘揚偉大長征精神、重整行裝再出發的號召。其中蘊含的特別意義在於,今天中國的進步和發展是從長征中走出來的,長征精神承載著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湖南是紅軍長征歷時最久、行程最長、犧牲最慘烈的省份之一,留下了中央紅軍、紅六軍團、紅二軍團等浴血征戰16個多月、輾轉9個市州48個縣(市、區)的紅色足跡,譜寫了一闕闕感人肺腑、蕩氣迴腸的英雄史詩。作為長征先遣“西征”誓師地、重要戰略策應地和勝利轉折關鍵地,從紅軍長征中汲取守初心、擔使命的奮進力量,走好新時代長征路,是我們這一代湖南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長征是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征,是標註信仰高度、彰顯信仰力量的精神範本。在艱苦卓絕的長征途中,黨和紅軍幾經挫折而不斷奮起,歷盡苦難而淬火成鋼,歸根到底在於始終保持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崇高追求。習近平總書記為之動容、多次彰揚的“斷腸將軍”湖南籍烈士陳樹湘,長征中被俘後寧可斷腸也不斷脊樑,以“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的壯舉詮釋了信仰信念的力量。靠著這種信仰信念,黨和紅軍不僅翻越了千山萬水,而且翻越了把馬克思主義當作教條的錯誤思想障礙,邁出了獨立自主走適合中國國情革命道路的決定性一步,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徵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走好新時代長征路,就要始終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堅持讓真理武裝我們的頭腦、指引我們的理想、堅定我們的信念。按照“往深裡走、往心裡走、往實裡走”的要求,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真正將這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紮根在頭腦深處、落實到實際行動。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提出的“精準扶貧”“一帶一部”“三個著力”“守護好一江碧水”等重要指示要求,不折不扣貫徹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使之在三湘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不能忘記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不要喪失了革命精神,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題中之義。紅軍長征一次次絕境重生並最終創造難以置信的人間奇蹟,就在於我們黨領導紅軍敢於“壓倒一切敵人、壓倒一切困難”的犧牲精神和頑強革命鬥志。在湖南這片土地上,當年紅六軍團為了給中央紅軍“探路調敵”,80余天轉戰18個縣市區、奔襲5000多裡,從“敵軍圍困萬千重”中殺出一條血路;紅二、紅六軍團會師後毅然發起湘西攻勢,吸引牽制近20萬國民黨軍,徹底打亂敵人圍追堵截中央紅軍主力的軍事部署……無不生動展示了敢於犧牲、敢於勝利的革命精神。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但這個目標決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從湖南來看,我們面臨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帶來的不確定因素前所未有,這是更為嚴峻複雜的挑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走好新時代長征路,就要繼續保持紅軍長征時那麼一股革命熱情和拼命精神,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捨我其誰的擔當精神,奮力把湖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推向前進。堅持創新引領開放崛起,著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打好三大攻堅戰,紮實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深入抓好產業專案建設,在攻堅克難中推動湖南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

“什麼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當年紅軍長征途經湖南汝城縣沙洲村時,3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一直惦記著三位女紅軍的徐解秀老人後來飽含深情地說了這番話。“半條被子”的故事,真實反映了一部紅軍長征史就是一部黨和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的歷史,也生動詮釋了我們黨“以百姓心為心,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初心和恆心。歷史走到今天,生活在湖南這片紅色土地上的三湘人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但人民群眾所思、所盼、所憂、所急的很多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好。全省還有20個貧困縣、80多萬貧困人口沒有脫貧摘帽,城鎮也有不少困難職工,改革轉型給部分勞動者帶來了陣痛,人民群眾反映的揪心事煩心事鬧心事還有不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走好新時代長征路,就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真摯的人民情懷滋養初心,以牢固的公僕意識踐行初心,真正把群眾觀念和群眾路線深深植根於思想中、具體落實到行動上。大力弘揚“半條被子”精神,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堅決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面子工程,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所有三湘父老都能致富奔小康、過上好日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須有強烈的自我革命精神”。二萬五千里長徵,是黨領導的紅軍用鋼鐵紀律、模範行動贏得人民群眾衷心擁護和支援的力量之戰、人心之戰。在“第一軍規”頒佈地和紅六軍團長征“西征”誓師出發地的湖南桂東沙田鎮,至今流傳著紅軍“夜宿梨山、秋毫無犯”的佳話;在汝城延壽瑤族鄉,紅三軍團籌措糧食的“一張借據”故事口耳相傳。正是透過黨和紅軍紀律如鐵的實際行動,老百姓堅定了永遠跟黨走的決心。打鐵必須自身硬。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走好新時代長征路,就要以勇於自我革命的精神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加強黨的建設的永恆課題,以政治建設為統領推動黨的各項建設,堅決同一切弱化黨的先進性、損害黨的純潔性的行為作鬥爭,不斷提高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注重發揮“關鍵少數”的示範帶動作用,從領導幹部和領導機關做起,促進全省廣大黨員幹部尊崇黨章黨規,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破除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以上率下推動形成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將偉大長征精神轉化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不竭動力,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鬥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我們就一定能夠走好新時代長征路、走向更遠更光輝的未來。

紅旗譜心得體會800字篇5

一場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讓新到來的2020年多了一些紛擾,從發現到擴散,這場病毒可謂是來勢洶洶。但在這場災難面前,總有‘逆行’的身影,他們用自己的行動來保護著人民的安全,他們放棄與家人團聚,堅守崗位,隨時待命。希望早點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總有‘不眠’的醫者,他們在與時間賽跑,救治著被病毒感染的病人,超負工作,與病毒交鋒。也有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號召,全國上下萬眾一心,共克艱難。

這場戰‘疫’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保持正直與善良,堅守工作崗位,勇於奉獻,用實際行動來守護著我們的初心,在這場與病毒的抗擊中,有的人哄抬物價,以次充好,這樣的行為著實讓我們心寒,這些貪婪比疫情還可怕,所幸的是,貪婪戰不勝正能量,這個社會帶給我們的是更多的正能量,用消毒工具不斷打掃衛生的環境工人,在村社之間傳遞防疫知識的管理人員,默默向醫護人員支援愛心物資的無名人士……這些匯聚出了巨大的光和熱,讓這個有病毒的寒冷冬天變得格外溫暖。

我們每個人都能為此做出貢獻,並不需要多麼複雜,只要我們保護好自己。減少外出聚會,必要的外出時戴好口罩,這樣既是保護了自己也是保護了他人。我相信烏雲遮不住太陽,陰霾終將會過去,我們的努力一定不會被辜負。在這場與病毒的抗擊中,我們都會盡我們所能堅持,直到我們戰‘疫’成功為止。

五千年的中華民族,我們經歷了無數次的大風大浪,遇到過許許多多的困難。我們都能遇浪而不倒,瀕臨絕境而不亡。一往直前,戰勝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創造了許多奇蹟。在於我們祖國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近日我看到了一些抗‘疫’的新聞,讓我感受頗深,病毒嚴重我們出門要戴好口罩,在一個公交車上一位老人並沒有戴口罩,工作人員詢問,老人流著眼淚說沒有買到口罩,工作人員安慰老人說‘我們給你’,隨即給老人戴上了口罩。還有看到醫務人員長時間佩戴醫用裝備,臉頰上的過敏紅腫,醫生超負荷的工作,看到所有人都為之努力著,所以我們有理由堅信,在全國上下同舟共濟,科學防治下,我們一定可以打贏這場戰爭。

紅旗譜心得體會800字篇6

1月12日清晨,44歲的省高院審判監督一庭副庭長周春梅在小區地下車庫,被犯罪嫌疑人向某用刀捅刺致死。省高院通報,導致這種瘋狂行徑的原因,是因為周春梅拒絕為對方案件“打招呼”而被心生怨恨。

作為周春梅曾經的老師、後來的領導,楊翔在朋友圈撰文回憶了他眼中的周春梅,情真意切,令人動容。文章被省高院官微轉發後,點選量很快突破10萬+。

“培養一個優秀的法官太不容易了,值得我們共同愛惜。”省兩會期間接受湘聲報記者採訪時再次提起這一事件,楊翔依然微紅了眼眶。他談起了法官隊伍的現狀,“法官工作壓力很大,社會應該讓他們感受到職業尊榮感。”

法官工作壓力大

基層法院人員短缺問題突出

2020年,全省法院法官年人均結案199件——這是今年省高院工作報告中的資料。案多人少,是全省法院面臨的境況,長沙等地尤為突出。

楊翔說,從基層法院、中院、高院到最高院,法官工作都非常繁重,一方面要與當事人聯絡、面對面交流,另一方面還有大量案頭工作。

“這些看起來不是體力活,但腦力消耗特別大,法官們長期對著電腦伏案勞作,眼睛、頸椎和腰椎都受不了。”楊翔透露,省高院許多法官的辦公桌上,都自配了調整電腦螢幕高度的升降臺,以便讓自己可以站著操作電腦。

楊翔介紹,一個完備的審判團隊至少應該包括一位法官、一位法官助理和一位書記員,但實際上很多法院無法達到標配,很多時候法官只能自己辦理所有訴訟事務,沒有助理給予幫助。此外,法官的每一個判斷,都可能對當事雙方產生巨大影響,法官往往承受著很大的心理壓力。

在楊翔看來,司法要嚴謹公正,同時也要有溫度。“要真正讓老百姓對判決心服口服,很大程度上需要法官花時間去打磨案件,去傾聽,找到對方的心結。”他說,“如果工作量太大,辦案時間太短,法官連傾聽的時間都沒有,一些案子辦出來就難以令人信服。當事人認為‘為什麼我該說的話你沒聽,我交的材料你沒看’等等,於是一審不服上訴,二審不服申請再審,這也成了案件數量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高強度、高要求的工作狀態,令法院人員流失問題難以得到緩解。楊翔坦言,儘管法官待遇比同級公務員高,但目前基層法院隊伍仍然面臨人員短缺,“尤其在一些偏遠地區,招錄人員有時甚至連符合報名條件的都沒有。”

“法紀在前,職責在身,

不近人情也別無選擇”

有關周春梅被害的正式通報釋出後,楊翔接到許多朋友的詢問,也有人從犯罪嫌疑人的角度發聲,“朋友之間幫忙是人之常情,要求打個招呼應該不算過份”。

楊翔對此無法認同,“中國傳統社會歷來是人情社會,熟人之間有事互相幫襯是常有的。但司法屬於特別領域,人們期待或要求司法公正,法官作為案件裁判者就必須遵循特別規定。”

為了防範內外部干預過問案件,最高人民法院設立了法院系統內外部人員過問案件資訊錄入專庫,對法院外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和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必須全面、如實、及時地予以記錄,並對責任人員進行通報。

“目前到法院‘打招呼’‘批條子’的情況已經越來越少。”楊翔肯定地說。他告訴湘聲報記者,曾經有下級法院法官受人之託給上級法院法官打電話詢問相關案件,儘管該案件實際上已判決完畢,但打電話的法官仍被給予紀律處分並調離審判崗位。

另一個能體現對法官嚴格要求的現行規定是——法官的配偶、子女、父母以及配偶父母都不能執律師業。這意味著,要麼是親人放棄當律師,要麼是法官本人調離審判崗位。

在楊翔看來,這些限制的目的在於讓法官更加擺脫人情世故的牽絆,“承辦案子的法官必須拒絕各種干預,其他法官同樣必須恪守公正,包括對同事們所辦案件不過問、不打招呼。如果這屬於不近人情,實在是法紀在前,職責在身,別無選擇。”

“作為法官,我們要不斷提高辦案質量,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楊翔表示,社會應該給予法官職業尊榮感,“不要維護了你的利益就是青天,沒有維護就是貪官,這種判斷是很糟糕的。就像我們要尊重醫生,不要等疫情來了才說他們是白衣天使。”

令楊翔擔心的是,周春梅事件對法官群體造成的心理影響,恐怕短期內難以完全消除,“尤其是年輕法官們,需要更多時間去理解和消化”。楊翔認為,全面依法治國是現代社會治理必須遵循的路徑和方向,“但法治不是提個口號就行了,要通過形成共識、落地落實,但我總的體會是,至少目前關於‘司法應該是什麼,可能是什麼’還缺乏相應共識。”

“法官不是萬能的,要想所有的利益都能在法院得到滿足,也是不可能的。”楊翔坦言,當事人想方設法影響訴訟過程,某種程度上和司法還沒有確立相應的公信力和權威有關,讓他認為法官可以被影響,“就像我們去醫院看專家門診,專家怎麼說,我們絕對不會反駁他,因為他是權威。”

“當司法真正建立起充分的權威和公信力,老百姓不再想方設法找人打招呼,而是‘到你這來我就相信你了’。”這是楊翔所希望看到的。

紅旗譜心得體會800字篇7

“爆竹聲聲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本應是一片歡樂海洋的中國,卻只聞戰鼓錚錚,不聞鞭炮陣陣,成為了白天行人寥寥,夜晚萬籟俱寂的“空城”。

2020年1月30日,一陣可怕的“病毒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捲整個武漢,並向全國蔓延。一時間“新型冠狀病毒”這個詞彷彿烏雲般籠罩在中國上方,壓得人們喘不過氣來。然而就在這人人自危的時候,一群不計報酬,不論生死的科研工作者和醫務人員挺身而出,與病毒正面開戰。

是什麼讓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毅然前往一線?是什麼讓無數醫生護士主動放棄休假與家人團聚的機會,自動請願馳援一線?是為了能讓患者儘早康復出院;是為了中國10多億人民的安全;是為了堅守那“若有戰,召必回”的鏗鏘誓言。於是他們轉身離開,不是朝著家的方向,而是疫情最嚴重的武漢;不是年夜飯桌前,而是需要他的地方。看著一封封請戰書上鮮紅的指印,不覺間,淚水已奪眶而出。他們面臨著可能被感染的風險,在生死之間來回穿梭,為我們築起一面堅固的“長城”。

愛美乃是女人的天性,但一位來自武漢的護士單霞卻動手剪掉了自己及腰的長髮“光頭明志”。當她的朋友知道後為她哭時,她微笑著安慰她們,說:“我早就想在年前換個髮型了,只是與預期的有些不同,再說頭髮沒了還可以再長。現在的首要任務是在保護好自己的同時,能救更多的人。”看到這裡,我不禁覺得這身白衣穿得太過沉重。

當然,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最值得我們敬重的是鍾南山院士。非典是中國人抹不掉的共同記憶。面對非典疫情,鍾南山主動請纓:“把最危重的病人轉到我這兒來”,這淡淡的一句話,無異於平地驚雷般的“向我開炮!”在這之後,我們看到的便是他以66歲的高齡,持續工作救治患者的身影。如今沉寂17年之久的瘟魔再次叩響了中國的大門,向中國發起猛攻,84歲的鐘南山身披鎧甲掛帥出征,全身心投入到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

除了這些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還有許許多多和他們一樣可愛可敬的人,他們是社群工作者,是普通的環衛工人,是一線執法人員,為居民測體溫,進行相關宣傳,殺菌消毒,摸排登記等,他們都在用行動爭當疫情防控的參與者。

我們也應該向那些正在與疫情做戰鬥,與死神搶人的醫務人員學習,學習他們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盡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爆竹聲聲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相信吧,待到春暖花開,我們定能繁花與共!

紅旗譜心得體會800字篇8

春節,本是個闔家團圓的喜慶節日。但今年的春節卻與往年不同。疫情的爆發,使得平日裡熱鬧的大街小巷空無一人,再無往日的歡聲笑語,此時,有這樣一群人,成為了這空曠大街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他們是在疫情中無懼個人生命、救死扶傷的醫護人員,是風雨無阻的快遞小哥,是愛崗敬業、認真負責的基層工作人員,是具有無私奉獻精神的愛心志願者。他們就是風暴中的逆行者!

前幾天,我在一篇新聞中看到一個“說走就走的媽媽”——謝濟聯的媽媽。她是一名疾控中心的檢驗人員,經常是單位一個電話,就立刻趕過去了,節假日裡也是隨叫隨到,沒有具體工作時間,基本上都是24小時全天候。這次新冠疫情的全面爆發,他的媽媽真正是連軸轉了好多天,等到輪休時,她又和所有普通的媽媽一樣,叮囑謝濟聯好好學習,認真完成作業。謝濟聯的媽媽穿上“戰甲”,她就是一名衝鋒陷陣的戰士,脫下戰袍,她又是一名普通的母親,和天下所有的母親一樣,都望子成龍。她也是一名普通的基層工作人員,每天在做著自己的本職工作,卻是這個特殊時期的最美逆行者。

看到這篇報道的時候,我的腦海裡浮現了一個人影,那就是我大伯,他是一名基層領導,一年到頭,說走就走,基本不著家。大年八年級,接到縣裡通知就急忙去鄉鎮了,一走就是一個月,期間回來拿了一次換洗的衣服,大伯回來後就站在院子裡,沒有進門,他帶著口罩隔著窗戶,趴在玻璃上和我們說了幾句話,他說他很好,讓我們不要擔心他,要我們都待在家,沒有生死攸關的大事就不要出門。叮囑堂哥和我要好好學習,認真上網課,不要偷懶。隨後他拿起放在門外的衣服急匆匆的又走了。我的堂妹今年剛剛1周半,拍著窗戶哭鬧著要爸爸,奶奶看著這情景很難過,一個人偷偷躲臥室哭了好久。我雖然也很難過但同時又覺得很驕傲,因為大伯“守在前線”無怨無悔地做著自己的本職工作。他就是我心中最美的逆行者。

其實我明白,之所以能坐在溫暖如春的家中,不受“病毒”這股寒風的襲擊,享受著歲月靜好,不過是因為有太多像謝濟聯的媽媽,像大伯這樣的“普通人”穿上“責任”這身戰甲為我們逆風執炬,驅除陰霾。而我身邊,像大伯他們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在這樣一群“基層工作者”的包圍下,耳濡目染間更深刻地明白了“責任”和“擔當”這兩個詞真正的含義!我想我願意同他們一樣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做正確的事。就像我們的“守護神”鍾南山爺爺對自己的評價“我不過是個看病的大夫”一樣。此刻,做為一名國小生的我,最重要的“本職工作”就是好好學習,用知識的力量武裝自己,等將來有一天,祖國需要我時,我也可以逆風而行,獻上自己一份綿薄之力。

我希望疫情早日結束,待陰霾散去,四月的武漢,櫻花爛漫有人亦有心共賞,如同我家鄉那漫山遍野的山桃花,生機勃勃,不負春光,不負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