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良好家風心得體會7篇

時代的進步讓大家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心得體會,不管寫什麼種類的心得體會,我都必須表達清楚自己的感受,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良好家風心得體會7篇,供大家參考。

良好家風心得體會7篇

良好家風心得體會篇1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規範、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從古至今,《誡子書》、《勉諭兒輩》、《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著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著大眾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家風好,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不重視家風建設,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好的家風會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為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說,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

作為一個尋常百姓家,我的家風就是“踏實做事、真誠待人。”生活中,言出必行,做好每一件事,不做有損他人的事。即:做好事,當好人。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影響家人,先管好小家才能影響大家。

家風建設的關鍵在家長。家長首先要成為家風建設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識地創立自己的好家風、延續自己的好家風,使整個家庭與子女受益。家庭建設影響著社會建設,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堅持下去,社會的正風正氣就會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就會進一步提高。

良好家風心得體會篇2

最近在看一部電視劇,叫《虎媽貓爸》,講的是教育孩子引發的家庭紛爭。對待孩子,“虎媽”採取高壓手段,“貓爸”則是百般順從。分歧不僅在年輕父母之間,老一輩也各執己見,各有招式,爺爺奶奶是極度溺愛,外公則不惜動用暴力手段來管教。

這個家庭在教育價值觀方面太混亂了,一家人根本就不在一個頻道上,結果家庭不能和諧相處,鬧得雞飛狗跳,甚至不斷製造出家庭悲劇。這種現象,現在也不是孤例。很多家庭教育孩子,也是爺爺奶奶老一套,爸爸媽媽用新招,有的使用土辦法,有的採取洋模式。家庭價值觀不同,家風也就模糊混沌,家風不好,不止影響孩子前途,大人也難有幸福。

再往大處講,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不好了,社會風尚又怎麼可能清純醇厚;家庭矛盾多了,自然也不利於社會和諧穩定。有人說,孩子是中國的最大公約數,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個家庭要形成良好的家風,就得找到時代價值的公約數。

從古至今,家風和國運,也都緊緊聯絡在一起。古人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家風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孟子也說過,“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現在,各地也都在倡導“最美家風”,尋找“最美家庭”,就是因為,家與國的命運息息相關,家風關係社會風尚,影響國家治理。

古代有很多經典都涉及家庭教育的內容,人們眾所周知的《弟子規》、《禮記》、《朱子家訓》、《顏氏家訓》等等,就記載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細節,有很多家訓警句,現在依然可以作為人生應秉持的原則。去年,我市武隆的楊興明家庭,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最美家庭”榮譽稱號,中宣部、全國婦聯還將楊興明老人樹為“全國教子有方先進典型”,就是因為這個家庭傳承一百多年曆史的《黃氏家訓》,教育了黃家一代又一代子孫,形成良好的家風,值得更多家庭學習。

家風是傳統文化,涉及到很多道德倫理和禮儀規範,在今天需要進行傳承。對待傳統文化,有個常識判斷,就是不能全盤照搬,盲目拿來,而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就要求,圍繞家風,既要繼承傳統的優秀的文化倫理,又要積極將時代先進的價值元素植入進來,來為每個家庭提供可以依循的教育價值觀,形成新家風。

這種教育價值觀所要凝聚的,也就是時代價值的最大公約數。比如,既要有傳統家風崇尚的禮儀、仁愛、勤勞、樸素等等基本品格,又絕不能缺少現在國家倡導的文明、和諧、自由、平等、法治等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也只有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先進的現代文明進行有效融合,形成時代價值,形成新家風,家庭教育才不會出現那種價值混亂的現象。

?禮記·學記》說:“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當前,應該以更加開放包容、兼收幷蓄的精神,來凝聚時代價值的最大公約數,形成符合現代社會文明需要的“最美家風”,讓每個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形成理性的共識,來不斷催生符合現代社會需要的“最美家庭”,讓家庭更加和睦,社會更加和諧。

良好家風心得體會篇3

家風是一個家庭、一個家族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家庭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在一個家庭,老人要宣揚家風,結合自己的經歷,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晚輩,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我的父母沒多少文化,但他們以自己的人生經驗一直告訴我,做人要善良厚道。父親常給我講身邊的人不孝的結局。比如附近三個盜墓賊,沒一個善終。如有老人無疾而終,父親感慨,說那是好人,修行好,所以才得善終。從中我明白,道德是天地的本分,本分是個人的規律,當違背了這一規律,人就有災難。

馬克思與女兒有這樣的問答。問:你最崇敬的男人的品格是什麼?答:剛強。問:你最崇敬的女人的品格是什麼?答:溫柔。其是,這個話題與家風有關。男兒當自強。這裡的自強一則是韌性剛強,一則是有理想抱負。男人無志,家道不興。一個男人定要有責任有擔當,否則,在家庭中沒地位。你啃老或吃軟飯,別人能尊重你麼?農村人說,女人不柔,把財趕走。所謂旺夫相,實則是慈眉順眼的賢嫻之態,不是女漢子,更不是河東獅吼。用老人的話說,悍婦不僅不利,而且賤己。

家和萬事興。對一個國家而言,強盛祥和很重要,對一個家庭而言,和睦和諧更是關鍵。比如在家庭裡,長者處事公道,晚輩心服口服。家庭成員之間關係融洽。有了困難齊心協力,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有好家風才有好家道,才能出好子弟。晚清具有改革思想的名臣不在少數。然而,虎父無犬子。他們的後人也往往是一時俊彥,如曾國藩之孫曾紀澤、孫曾廣鈞,左宗堂之子左孝同,張之洞之子張權,李鴻章之子李經方、侄李經羲,譚繼詢之子譚嗣同,陳寶箴之子陳三立等等。梁啟超五個兒子三個院士,一個上西典軍校,一個上南開大學。我以為,他們的兒子沒有褪化成今天的官二代,這與他們的家風家教密切相關。《曾國藩家書》便是明證。

城市化之前的中國農村是熟人社會,那時,家風家道很重要。比如男女相親後,雙方都要要打聽對方的家道,說到張家李家,有時甚至剖根問祖。一般來說寧折十座廟,不拆一家親,大多數人在這個問題上要麼不說,要麼只說好。但是,有實在人說實在話。有人會這樣說,說人家那家人從老到小沒的說。娶媳婦看丈母孃,說丫頭她媽是個好人,賢慧本分,鍋灶好針線好。如果有什麼問題,比如說,有人說,娃娃我不瞭解,但他們爺爺就是個龜賊、她奶奶作風不正等等。往往或許就是這麼一句話一門親事黃了。農村稱這種人是“塞磚頭”的。由此足見家風家道的重要性。

國是千萬家,家是最小國。試想,如果家家都有好家風、好家道,自然就會有好社會、好世道。

良好家風心得體會篇4

中國古代有許多名門大族都有成文的家規家訓,其後人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達官顯貴,都會相對遵紀守法,這其中家風的影響力不容小覷。因為這些族人從小就耳濡目染,良好的家風對他們有著潤物無聲的教化作用,同時,有明確文字記載的家規家訓對他們有著強烈的道德約束力。今日,在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形勢下,加強黨員幹部家風作風建設,這些傳統資源無疑都是值得借鑑和學習的。

父子相傳,精神相繼。父母是子女言傳身教最好的典範,為人父母樹立道德上的典範,養成良好的家風,最受益的人恐怕就是至親骨肉。宋代名臣范仲淹一生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被紀曉嵐稱頌為“行求無愧於聖賢,學求有濟於天下”,自身立言立德的同時,對子女教育亦非常嚴苛。在良好家風的薰陶下,其子女也得以傳承父輩精神,為後人所稱道。

要想為子孫後代樹立良好家風,首先得自己行得端正,堅守原則。自己作出典範,無論是在多麼惡劣的政治環境中,始終保持清廉本色,這才能夠成為後人的榜樣。現在的黨員幹部也要先做到自身過硬,這樣才能正人正己。同時,家風也需要有意識的養成,對子女親屬的不當行為要時常提點,才能及時矯正,築牢思想防線。

如今,以“兩學一座”學習教育活動為契機,無論是黨員幹部還是普通黨員,都應該意識到正家風的重要性,在家庭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時刻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確保執政為民,執法為民,時時刻刻以人民群眾高不高興,滿不滿意作為檢驗我們工作的試金石,廉潔自律,做新時代的先鋒隊。牢固樹立家風,將優良的家風傳承下去。

通過對“傳家風,立家規,樹新風”的學習,我會不斷加強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和黨性修養,求真務實地把各項工作做到實處,用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以實際行動樹立共產黨員的良好形象,做到平常時間能看得出來,關鍵時刻能衝得出來,危難時刻能站得出來,把領導交給我的各項工作做實,做細。

良好家風心得體會篇5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從中可以看出無論是國家或者社會都要一定的`規則,這個規則是約束人們行為的一個準則。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人們用這個準則約束自己的言行,從而保障社會的安定。家規就是家風,可家風是什麼呢?家風,簡單的講,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家風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我們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燦爛文化孕育了許多優良的傳統:尊老愛幼、孝老愛親、勤儉節約、與人為善、樂於助人;良好的家風家規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家風是社會安定和諧的基礎。

我的父母都是鄉下人,父親75歲,母親74歲,他們沒有上過一天學,雖然他們不善言辭,但是從他們的身上我看到了許多優良傳統,如勤儉持家、孝老愛親、誠實守信、與人為善等。其中與人為善是我感受最深刻的。在我印象中,我的大伯母是那麼尖酸刻薄,我們沒有看過她的一次笑臉,沒有聽過她一句溫暖的話,更不要談關愛了。對於我們來說,她完全就是陌生的。爺爺的晚年幾乎是在我家度過的,吃喝拉撒她從不過問,死後卻哭得比誰都悲痛欲絕,不瞭解的人還以為她有多孝順呢?殊不知這些只不過是做戲罷了。雖然我不信什麼善有善報,但是事情卻就偏這麼邪門,晚年的大伯母居然癱瘓。在外人看來,這是罪有應得,可是母親表現的大度卻讓我由衷佩服,在堂哥一家沒有時間照顧大伯母時,母親經常給她送飯,這讓年幼的我們十分不解,不過當我為人父母時我明白了。母親是在用她的行動告訴我們,要與人為善,對他人要有包容之心。

母親和鄰里的關係十分融洽。正因為如此,每天晚上我們家屋子裡總是坐滿人,鄰居喜歡來我家喝茶,聊天,感覺他們和鄰里有說不完的話。對待那些子女放棄不管的老人,母親對他們更是格外照顧。雖然母親年紀大,可總是心繫他人。20xx年臘月二十八那天,我回到母親那裡幫忙做豆腐。一個70歲左右的鄰居來串門,這是一個無人照管的老人,兒女與他已是形同陌路,他已經獨自一人生活6年了。在他臉上寫滿了孤獨無助。母親留他在家中吃飯後,還送了一些豆腐給他過年,出門時還反覆叮囑。我把這一幕看在眼裡,鼻子不禁一酸,父母獨自在鄉下,本身就需要子女關愛,可是他們卻十分體貼我們,從不抱怨。他們在儘量照顧好自己的同時,還不忘樂於助人。向他們這樣的農村人,可以說是屈指可數。

現在的我已是一個17歲孩子的母親,我始終牢記父母教給我的優良家風,並且把這些也傳承給我的孩子。孩子的表現讓我十分欣慰。在他的身上與人為善,助人為樂、孝老愛親時刻展現。記得國小三年級的一天他在外面玩耍,回家來對我說:媽媽,我把今天的零用錢送給奶奶了。接著他告訴了我真相,原來他在路上玩耍,看到奶奶步行去姑姑家,他就把零用錢送給奶奶做車費了。我聽了後給予他高度讚揚,並且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現在的他和身邊的朋友相處也十分和諧,我想這就是我們的家風對他的影響吧!

中國有句古話:“百善孝為先!”家風是每家每戶的座右銘。有了它,小家才能夠和諧;有了它,由千千萬萬小家彙集的大家才能夠安定;有了它,我們每一個人才能夠自立,才能讓自己做得更好,走得更遠!銘記優良家風,傳承優良家風,我們的人生的步伐才能夠更堅定!

良好家風心得體會篇6

“家和萬事興,只有家裡和和氣氣的,我們的大家,我們的國家才會越來越昌盛。”3月22日,呼家樓街道聯合金色朝陽培訓學校開展了一場主題為“家風抵萬金”的講座,轄區百餘居民參加了此次活動。

此次活動旨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傳承好家風好家訓,傳遞向上向善正能量,促使大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社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美好。

什麼是家風?家族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的好的品德,能夠一直延續下去就成為了我們家族的風氣。家風好,這個地區的民風就好,國家就好。就像詩經中的《國風》和《雅頌》在唱歌的過程中就把這個地區的純樸善良的民風表現出來了。講座中,金色朝陽培訓學校的王虹老師首先為大家講解了家風的含義。

隨後,她講道:家風家訓融於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之中,是每個家庭教育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重要教誨。家庭成就孩子的教養,品格來自家庭的傳承。“傳統文化是寶,我們要一起學習。”

“我大家講一個真實的例子。我一次我去王府井,看見一個父親領著10歲的左右的孩子玩。正巧,這個父親接了個電話,他馬上說,這事我幫不了你,我現在不在北京,在新疆呢。”聽了王虹老師的分享,大家哈哈大笑。王虹老師總結說:“教育孩子從小就要讓他學會誠實,家長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

王虹老師結合自己成長的經歷和對家風、家訓的感悟,運用生活中鮮活的事例,為大家講解了《庭訓格言》部分內容,列舉了誠以及美國第一任華裔內閣趙小蘭的家教,通俗易懂地教居民們如何培養子女、孫子、孫女,以及如何營造良好的家風、家訓。有的居民拿出筆記本做著記錄,有的居民用手機記錄下講課場景,現場熱情火爆,響起陣陣掌聲。

講座結束後,居民李華感慨頗深,分享了聽課後的感受,她說,家風是一個家庭的傳統風尚,或作風,一個詞,一句話,一個家裡的.故事,一段家庭的記憶,都是家風的載體。家庭作為社會的細胞,家風不僅是民風、社風的組成要素,也是中華民族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家訓、家規、家教、家風,成為社會風氣、公民道德的源頭。家風是一種潛在的、無形的力量,是一種無聲的動力、無言的激勵,它的影響是深刻的,全面的。“街道開展‘好家風好家訓’教育活動,我們非常喜歡,提醒我們這些老人不要溺愛孩子,引導我們從自身做起、從家庭做起,樹立家風家規的意識、進一步加強社會和諧建設。”

良好家風心得體會篇7

5月24日的《面對面》欄目報道了一條新聞,一個母親因9歲女兒不願讀書,將其捆綁至床頭達130個小時,不提供水和食物,最終導致孩子慘死。看完報道,我突然想起去年我參加的“家風家教大家談”座談會上一個主任的講話,他講到,從對教育的理解和對孩子的管理強度來看,家長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就是既懂教育,又對孩子很用心的人。第二種是不懂教育,但是對孩子很用心的人。第三種,是雖然不懂教育,但也不去亂管孩子的人。這三種家長裡面,第二種破壞力是最大的。

一個家長,可以不懂教育,但是如果減少對孩子的胡亂的干涉,把很多的自由交給孩子的話,孩子多半會成長得非常好。我們現在很多是70後、80後的家長,這些家長不妨回想一下,自己成長的年代,自己的父母也沒有文化,但也培養出很多優秀的人才,是不是?很多的家長恰恰契合了第三種,自己不懂教育,但我不粗暴的對待孩子,我的孩子也會成長的非常好。第一類家長是最好的,我懂教育,我的每一個管理都是合乎教育規律的,這樣一般會培養出非常出色的孩子。現在我們社會上充滿了第二類家長,本身對教育的理解不是很深刻,但是對孩子又管理的太多,對孩子的教育的確很著急,但方式不當或過當,導致許多社會悲劇。這種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十分危險的,他們根本不懂什麼是家風、家教,更不懂其重要現實意義。

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家庭,家庭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傳輸的首要載體,家風家教是培育道德、培養人格的重要途徑。父母品行正直端良,兒女上行下效;父母行為不端,兒女必受其害。家風家教可以說是聯接個人、家庭、國家的紐帶。家是最小國,國是萬千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強調了個人、家庭、國家的有機統一,缺失任何一個環節,社會都不會安定和諧。社會發展至今,我們的家庭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家族減少,小家庭增多,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越來越多,家風淡化,家教缺位,家規失威,社會上誠信缺失、道德失範的不良現象和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乘虛而入,有的侵蝕家庭甚至危害社會,形成惡性迴圈。

因此,去年春節期間,央視新聞聯播一檔採訪節目《新春走基層·家風是什麼》播出後,從沒離開但已久違的“家風”引起了社會熱烈反響。

在今年2月18日召開的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中宣部部長劉奇葆提出要將家風教育作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任務。劉奇葆說,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潤物無聲地影響孩子的心靈。其實,許多家風家教的內涵正是我們如今經濟社會發展中所遺忘的傳統文化,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適應、相吻合,可謂是傳統精華,影響深遠。抓家風家教教育的確是一個很好的達到教育和諧的途徑,我們要積極引導廣大家長樹立良好家風、學會正確家教,注重自身修養、注意行為舉止、傳承家庭美德,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為孩子健康成長營造良好家庭教育環境。這才是實實在在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才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體、家庭身上的完美呈現。

標籤:心得體會 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