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爸爸和書讀後感6篇

寫讀後感其實是非常考驗我們的理解能力的,能夠加強小夥伴們對書上思想的領悟,其實優秀的讀後感是可以吸引很多讀者去閱讀相關的書籍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爸爸和書讀後感6篇,感謝您的參閱。

爸爸和書讀後感6篇

爸爸和書讀後感篇1

說起《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有好幾次本應早就看上,卻因為種種原因一次又一次的錯過,直到最近被我列為投資必看之書,才進入待看序列,但一看上就簡直是一氣呵成的讀完,暢銷書就是暢銷書,真是吸引人,尤其是像我這些在投資領域“滿身是傷”的人,不過在經濟大環境下,大多數不管是職業還是業餘投資人的日子都不好過,所以看起來真有醍醐灌頂的感覺。

被作者的財商思維所折服,也感嘆於他在年紀尚小的時候就能遇上他的“富爸爸”,一個成功又充滿智慧企業家的敦敦教誨,使他能從小就耳濡目染商業執行的規則,在他一生中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讓他能與他親生父親“窮爸爸”的那種思維去對比,是他的大幸。

書中前半部分無時不刻不都體現出富爸爸作為企業家的智慧,鍛鍊著小羅伯特,讓他們從小就浸潤在商業的環境中,受到學校不曾學到的財商思維。財商思維和日常我們傳統教育正相反,教育更多是培養人不要或少冒險,不要犯錯,儘量在考試會考取高分,而到了社會上的商業環境中則是殘酷的,不敢承擔相應的風險,不敢試錯,也就離實現自己價值很遠。敢於承擔風險,是財商的起步,不過這個承擔風險是有前提的,是要鑽入到那個行業中去了解它內在的脈動,這樣才能讓自己儘量的規避風險。

作者的富爸爸經常教育他,要迥異於普通人的思維方式,普通人在有了筆收入時先支付支出,也就是先支付給別人,而富人更多是先支付自己,比如購買能給自己增值的資產,通過這些能夠增值的資產來達到財富的正向積累。而普通人則是先滿足自己的消費,把本來投資資產的餘錢揮霍掉,讓自己掉入一個惡性迴圈中,永遠羨慕別人在財務上自由,而自己常感嘆自己的命運不佳。

書中不斷強調要走向財務上的豐裕,首先對財務知識有一定的瞭解,知道金錢的流動性,也就是錢動向的規律,只有瞭解金錢的規律,自己又懂得了常識,並嚴格的按照自己設定的策略行事,結果都不會太差。但要經過長期對財商思維的訓練及實踐後才會掌握,很多人剛一投資就想玩票大的,往往虧的底朝天,哀怨連連。他建議,先從小的投資開始,把財商思維先培養起來,就像一個剛學走路的孩子,要先學會爬,再經歷著蹣跚走路摔倒的過程,最後擁有跑的能力。

我們看到作者在投資領域是一帆風順,好像在他所投資標的領域都比較成功,簡直是火眼金睛,這是他長期鍛鍊所致,不僅鍛鍊投資技能,他還主動去花錢來投資自己,讓自己不斷去學習對自身有用的知識,再通過這些知識積累去觸類旁通,為他找尋更多投資機會。

本書最主要的核心觀念,就是當他懂得了錢的流動性時,知道不斷買入能有收入的正向資產,如股票、房產、基金,讓他的資產不斷的走向正數,而他的負債很少,即使他在經濟很困難的情況下也是不斷買入正向資產,然後再想辦法考慮支付其他支出,這樣就逼迫他不得不去想其他辦法來解決支出問題。

反觀自己,在對待金錢方面顯得隨意又無知,沒有任何規劃性可言,拆了東牆補西牆,弄的自己毫無章法,對財務知識更是關注少之又少,這實在像是在上戰場的人,不去對戰場有利的資訊做起碼的研究。大多亂投一通,反正就是想快速致富。誰都想快速致富,可真正致富的人還是少數,這是基本的二八定律。

對於財商的學習教育,是每一個人都要花上一定時間甚至一輩子去掌握去學習的,因為有百益而無一害。財商就是對財富商機的把握,把握它應有的規律,在規律中發現商機,在讀懂商機後,用正確的方式抓住,並堅守著,看著它茁壯成長,能高概率的收穫成功。

爸爸和書讀後感篇2

?富爸爸與窮爸爸》是一本關於財務自由的財商教育課,為什麼讀這本書是因為我發現生活中有超過百分之90的人可能並不知道財商知識,他們只是每天上班工作掙錢,買房子還房貸,買車子還車貸,上班掙了錢多一點開始換大房子,開更好的車,買奢飾品,但是他們並沒有真正的實現財務自由,那麼真正地財富自由是什麼呢?簡單地說,就是一個人的資產產生的被動收入至少要等於或超過他的日常開支,如果進入這種狀態,就可以稱之為財務自由。這裡可能會有人問到底什麼是被動收入呢?其實,人主要有兩種收入:勞動性收入)被動收入。勞動性收入就是你每天去上班拿到的報酬;被動收入主要是指不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也不需要照看,就可以自動獲得的收入,主要包括房產租金)專利和版權費)股票債券收益以及儲蓄利息。接下來,我就講一下書中我印象深刻的幾句話以及到底如何實現財務自由之路呢?

1、窮人和中產階級為錢而工作,富人讓錢為自己工作

講一個機制—老鼠賽跑機制,人的生活總是會被貪婪所控制,當你掙100塊錢的時候,可能你會買小步鞋;當你掙500塊錢的時候,可能你會買安踏)李寧國產鞋;當你掙1000塊錢的時候,可能你會買耐克和阿迪達斯知名品牌的鞋。這其實就是一種老鼠賽跑,當你發現你掙得錢變多,就會想要更好地東西,將自己的收入花光,所以你一生為他人工作,圍繞工資和收入轉,很難實現財務自由。再看一下富人如何躲開這個老鼠賽跑機制,他們會首先利用自己的收入來構建資產(能帶來錢的錢),然後用資產所產生的錢去購買想要的東西(奢飾品),而窮人和中產階級用他們的血汗錢來購買奢飾品。現實中,還有一個現象就是,有很多人說“我對錢沒興趣”,可是他們卻還是每天工作8小時,這是不是本身就很矛盾。

2、富人是如何投資的?

講富人的投資之前,首先先說一下為什麼要學習一定的財務知識和財商技巧,因為如果人們沒有一定的財務知識,他們的努力就像在脆弱的地基上建立摩天大樓,直到最後他們發現他們建造的不是一個大樓,而是一個斜塔。其實說來也簡單,大部分人的投資都是銀行儲蓄,這其實就是在建斜塔,而不是在建摩天大樓,實現財務自由。

那麼富人是如何投資的呢?首先引用股神巴菲特的一句話:在貪婪時恐懼,在恐懼時貪婪。其實在生活中,人們往往依靠的是勇氣而不是智慧去取得領先地位的,在別人都在恐懼和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找準機會,果斷行動,讓每一塊錢成為你的僱員,讓每一塊錢辛苦的工作帶回來更多的僱員,慢慢的就能給你帶來想要的東西。

真的的投資技巧和財商知識其實包括四個部分:會計知識,即基本的財務知識;投資知識,即錢生錢的科學;瞭解市場,即供給和需求的科學以及市場條件;法律,讓自己不越界。掌握四方面的知識,擁有膽量,動動聰明的大腦,發現好的投資機會,實現自己的財富自由。

3、如何實現財富自由?

要想真正的實現財務自由,需要首先克服四大困難:

1)恐懼。富人和窮人之間的主要差別在於他們處理恐懼的心理方式不同,富人會克服恐懼,而窮人被恐懼嚇跑,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從未遇到過喜歡虧錢的人,但在我一生當中,從未遇到過一位沒虧過錢的富人,卻遇到過許多從未虧掉一分錢的窮人—在投資活動中。

2)憤世嫉俗。這其實是指身邊的朋友、親人等,他們就像你身邊的小雞,干擾著你的一些計劃,大部分之所以貧窮,是因為他們想要投資的時候,周圍都是一些跑來跑去的小雞,叫嚷著天要塌下來啦,你不應該這樣做,所以你就錯過了大部分機會。

3)懶惰。其實最大的懶惰就是你每天工作很忙,因為他們把忙碌當成自己偷懶的藉口,每天重複著差不多的工作,從來不想著去提升自己,精通一項專業技術既是一種優勢其實也是弱點,就像克斯斯坦森的《創新者的窘境》中,為什麼大企業更容易在破壞性創新中失敗的道理一樣,他們因為這一項專業技能而成功,隨著技術的變革,這一項技術可能變得不合時宜,而自己還在吃老本,最後淘汰的就是你,那麼如何治癒自己的懶惰,其實就是讓自由慾望多一點,再貪婪一點,可能你就會放下手頭的工作,仔細的思考,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多學一點東西,成為t型人才。

4)不良的習慣。主要是指不良的消費習慣,大部分人拿到工資的第一時間永遠是償還花唄,把錢先給其他人,最後自己的錢和資產就變得寥寥無幾,最佳的辦法其實是先把錢付給自己,構建資產,用負債讓自己有壓力,迫使自己尋求其他形式的收入,讓自己更加的強壯。

那麼到底如何實現財務自由呢?將書中的內容總括一下:

1)找一個超現實的理由。

2)每天做出選擇。

3)慎重的選擇自己的朋友。

4)掌握一種模式,然後再學習一種新的模式。

5)首先支付自己。

6)給你的經紀人豐厚的報酬。

7)做一個印第安給予者。

8)用資產購買奢飾品。

9)對英雄的崇拜。

10)先予後取。

爸爸和書讀後感篇3

當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完《背起爸爸上學》這本書時,我的心像澎湃的海潮,久久不能平靜。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從小失去母親的石娃和姐姐與癱瘓的父親相依為命,由於家境貧寒,只能勉強供一個人去上學,另一個將要面臨輟學……銅勺決定石娃和姐姐的命運。這是一個傳奇的故事,石娃和姐姐在艱難困苦中長大,姐姐嫁了人,石娃經過刻苦努力,考取了師範學校。面對入學通知書和癱瘓的父親,他思考著,多次想為了癱瘓的父親,不拋開了上學的念頭,可是,他又非常想上學,面對著許多的困難和艱苦,他毅然地變賣了所有的家產,背起父親上了學。他背起的不僅僅是一個癱瘓的父親,他揹負的.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他所做的雖然不是驚天動地的壯舉,不是什麼偉大的發明創造,只是些平凡瑣碎的小事,但他奮勇拼搏、自強自立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頑強意志,卻深深地打動了我,使我增加了克服困難、努力進取的勇氣和力量。

看了這本書,我感觸頗深,石娃終於從艱難困苦中走了過來。看著他背起父親上學的身影,我不禁想到自己,與石娃相比,我的學習條件和生活環境要優越的多,我應該怎樣對待學習和生活。我打起精神,堅定信念,要不斷努力,排除困難和挫折,昂頭奮進,向理想的彼岸大步向前。

爸爸和書讀後感篇4

今天,我看完了《裝在口袋裡的爸爸——神仙爸爸》這本書,我一邊看一邊哈哈大笑,簡直太精彩了!我真佩服作家楊鵬叔叔野馬般的想象力!

書中的“我”就是楊歌。楊歌的爸爸居然有預測未來的本事!也許,你們不相信——他是個拇指大的小人!楊歌的爸爸原來是個五大三粗的大高個,可只要被楊歌的媽媽罵一次,就縮小一點。結果,罵了一百八十遍,就只有一寸高了,所以就只能裝在楊歌的口袋裡,成了裝在口袋裡的爸爸,當然也成了楊歌的學習監督員了。

我最喜歡的兩篇是《預測考試題》和《媽媽的第一桶金》。《預測考試題》講的是星期一“冷麵殺手”(數學老師)要小測,楊歌很害怕。他說:“爸爸,你真的什麼都能預測嗎?”楊歌爸飛快地點頭:“那當然,不信你試試!”楊歌裝作漫不經心地說:“嗯,預言什麼好呢?對了爸爸,明天數學要小測,老師要出十道題,預測考試題這種事情你行嗎?”楊歌爸拍拍胸脯:“肯定行!”楊歌爸刷刷刷地在楊歌的本子上不停地寫,楊歌一直樂。楊歌爸突然把筆一推說:“考試不能作弊呀!”楊歌說:“爸爸,你放心,我不會因為你預測不出來就說你不是好爸爸!”“誰說我預測不出來?”“哎呀,差點中了激將法!”我覺得楊歌爸早就中了楊歌的激將法,對楊歌來說八道題也就夠了。楊歌參考了很多書,花了三個多小時才把題目都做出來。考試時,楊歌很快就完成了八道題,最後兩道題就簡單地做了幾步。結果,楊歌竟然考了80分(一道題10分)!回到家,楊歌高興地把楊歌爸捧在手心,楊歌爸也樂得手舞足蹈,共同慶祝。我多麼希望我的爸爸也能預測未來呀!我也會請他幫我預測考試題,讓我每次考試都得滿分。可是,據我所知,我爸肯定是不同意的,我這叫痴心妄想!

?媽媽的第一桶金》講的是楊歌的媽媽花20xx元買了股票。爸爸勸她不要投資股票,說後天股票就要全面跌價。他媽媽瞪了他爸一眼,說:“你懂什麼?”可他爸爸的預言果真靈,媽媽的第一桶金不但沒挖到,反而20xx元全虧了,傷心地流淚。爸爸安慰她說:“現在,股票跌到地板價了!可大家沒想到的是地板下還有地窖,地窖下面還有地獄,大家更沒想到的是,地獄還有十八層!”哈哈,楊歌爸還真幽默!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段話。

聽了我的介紹,大家有沒有動心了?你是不是也想有一個這樣的神仙爸爸呢?你是想讓他替你預測彩票呢,還是替你預測股票,或者預測考試題呢……那就來讀一讀這本書吧。它會讓你異想天開,快樂無窮!

爸爸和書讀後感篇5

我記得國中的英文老師讓我們講下自己的夢想,結果幾乎他請起來的每一位同學在自己的夢想中都會有這樣一段插曲:“……然後我就可以有很多很多的錢,然後我就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情……”所有的人都意識到,錢對生活是何等的重要,錢可以給人帶來多少他夢寐以求的東西。當然,我也是這些學生中的一個。我們這一代雖然生活在物質相對比較充裕的環境下,卻比其他年代的人把金錢都放在更高的地位上。如果在得知這一現象後,你想要抨擊我們這一代的價值觀,那麼我想說,按照你的思路,年輕人對於錢的追求應該並不完全是件壞事,因為在所有提到要擁有很多很多錢的同學口中,說出的都是要先很努力努力的工作,或者說是很努力努力的學習,沒有任何一個人說要天天買*票直到中大獎,然後可以擁有很多很多的錢,做自己想幹的事,諸如此類的旁門左道。可是這其中存在著兩個問題,其一,很努力努力的工作或是很努力努力的學習就能夠賺到很多很多的錢嗎?

其二,賺到很多很多的錢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嗎?這兩個問題會禁錮我們這一代對錢的追求。我們雖然懂得賺錢很重要,知道錢對自身、對社會、對國家能有多麼大的幫助,但我們並不清楚如何才能賺到錢,不清楚賺到之後如何守住錢,不清楚如何拿守住的錢去換更多的錢。《窮爸爸富爸爸》中兩位爸爸截然不同的觀點正代表著現在我們所面臨的觀點。窮爸爸——在斯坦福大學、芝加哥大學、西北大學等美國著名學府均取得學位,受過全面的高等教育,擁有體面的工作,收入頗豐,卻終身面臨財務困境。

事實上,我們正被培育成像窮爸爸這樣的人。而當我們懷揣了根深蒂固的窮爸爸的思想——應該努力學習拿到更多更好的學位,應該努力工作得到公司裡的進升,我們會如此把這一種思維模式傳授給我們的下一代。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我們不停地為公司老闆工作,通過繳稅為政府工作,通過付住房貸款和信用卡貸款為銀行工作,但等待我們的只是越來越多的債務和催款單,於是我們再加倍努力工作,再更多地獲取債務,陷於財務緊張的怪圈不能自拔。所以,光知道專業知識、基礎知識、業務知識,但不懂理財,我們的結局和那些不好好學習、不好好工作的人是一樣的,只是我們的表面看起來更光鮮一點。在我看來,理財是人生的首要課。既然在我們這一代的思維中,很多人都認為讀書是為掙錢,那這一事實就必須被接受,義務教育期間就應該教會我們如何掙到錢、守住錢。在我們的上一輩或上上一輩皺著眉頭批評所謂的“月光族”,為何就不曾想過,之所以會“月光”並不能完全說是因為這些年輕人生活奢侈,更多的應該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如何理財。他們的思維並沒有錯,他們還是照著“努力讀書——努力工作——掙到很多錢——做自己想做的事”這一套路在走,為什麼在國中的時候老師家長沒有覺得不對甚至還加以鼓勵,當實踐之時,老師家長的態度就截然相反了呢?

所以,我非常認同書中的觀點(雖然中美國情有所差別,但這一點都還是一致):在我們的義務教育階段,數理化等課程被過分強調了。很多學生在強大的學習壓力下都會或多或少地發出過這樣的感嘆:“為什麼我必須拼命學這些將來根本用不上的東西?”我們學這些“沒有用的”東西並不是因為我們沒“有用的”東西可學,事實上,我認為我們在幼年就應該進行系統的理財教育,“理財要從娃娃抓起”。中國人傳統的保守思想不會讓我們像美國人那樣透支生活,再讓一場金融危機像火一樣把我們的資產、生活燃為灰燼,但是一味的儲存對於國家的發展並不是一件好事,我們需要懂得如何消費如何理財。在全球化的程序中,我們在用自己的價值觀影響他人的同時也在被他人的價值觀所影響,所以理財課也顯得越發重要。

我真心的希望,我們的教育體系能將理財這一實用現實的知識納入到我們的教學大綱中去,雖然我知道這是條漫長而又艱難的道路。

爸爸和書讀後感篇6

最近讀了《富爸爸窮爸爸》,這書不長,拿起來基本就放不下了,一口氣讀完了。有稍許的感觸記錄下來與大家分享。

所謂富爸爸和窮爸爸其實是教導作者對待錢和生活的兩位長輩。窮爸爸是作者的親生父親,從小受到良好教育,中規中矩到博士畢業,有一個穩定的好工作,成為一名出色的中產階級,終身應對債物問題。富爸爸是作者朋友的父親,成功的生意人。窮爸爸教導孩子好好學習,將來找份穩定高薪的工作。富爸爸教導孩子多學習財務知識,掌握現金流動的原理,用錢生錢。

一個窮一個富,已經讀出作者對兩種人生狀態定義。書中充斥著對“窮”的這種生活方式的不屑,“窮”的生活方式就是為錢工作,為別人打工,為求升職並掙更多錢。掙到了錢用於繳稅,貸款買車買房終身還債,痛苦不堪。“富”的生活方式是用錢來生錢,讓別人為他打工,想辦法合理避稅。

可是這種“窮”的方式真的對所有人都痛苦麼?“富”的方式適合所有人麼?下面對書中的一些觀點做一下評論:

觀點1:要你為錢工作,還是要錢為你工作

這句話繞也看似有點問題,但後半句還是有些道理的。書中所表述的工作其實是為了學到知識,不是為了掙錢。而錢是要通過錢來生的。可是沒有第一桶金怎麼能生錢?不過這後半句“要錢為你工作”還是很經典的,講出了一種理財的態度。當你有錢的時候是去貸款買車還是去投資,這句話告訴了你答案。

這是“富”的生活方式,但“窮”也能過的幸福,如果你幸福的目標就是擁有一輛豪車而不是有多少錢,那麼“窮”也能窮的幸福!所以我認為“不要你為錢工作,要錢為你工作”是因人而異的。你可以思考一下你是為了什麼而工作?

觀點2:不要花在負債上,要花在能生錢的地方

基本同第1個觀點,再說一下吧那。看看這篇文章《海邊釣魚,生活的意義》接著再思考一下你是為了什麼掙錢的。

觀點3:學各方面的技能,尤其是理財方面

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可有時候你理了財了財更不理你了。多讀多學,切忌夜郎自大。這書只讓你學,並沒告訴你怎麼理財,千萬別盲目跟從炒股炒房。看看這篇無聊的文章吧:應該燒燬《窮爸爸富爸爸》一書它簡直害死我了。這個作者感覺很憋屈,多讀多學吧。

觀點4:要炒房炒股

看到有的書評說這本書不好不適合中國現狀。作者確實是炒房的,美國的房產也確實和中國的有很大區別,可這本不是教科書啊!不會自己動動腦子就會說別人寫的不實用!咱們這炒股炒房都過氣兒了,沒有紮實的基礎和廣泛的涉獵一味和別人學是沒有出路的。

觀點5:富人從不抱怨,抱怨的人只會碌碌終生

我最看不慣怨男怨婦,怒其不爭啊。抱怨除了能讓自身得到短暫的歡愉還有個p用?適者生存,改變別人比改變自己難百倍。要麼尋找機會,要麼抱怨到老吧。

觀點6:爸爸教你上學讀書,富爸爸教你瞭解錢的執行規律

電影《唐山大地震》裡面別人總結出來的笑話:男要下海,女要嫁老外。我認為上學其實學什麼不重要,學的是一種學習的方法。如果你書讀的差不多了,可以學習一下錢的執行規律,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觀點7:有錢才能幸福,安心工作的中產階級活的不幸福

這一點是作者比較偏激的看法,但引發了我的思考,我到底要的是什麼?

小時候學習是家長讓的,讀研是自己想的,可為啥要讀研?那時候的想法是為了找個好工作。現在細想一下,其實是為了個好生活。但好生活就必需要好工作麼?有好工作就有好生活麼?

我經過一陣思考已經有了一個答案了,這裡就不講,因為每個人的價值觀不一樣。都來細想一想吧,你到底想要的是什麼?作文

標籤:讀後感 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