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讀名著心得體會參考8篇

心得體會是一種很好的記錄方式,我們需要認真對待,對於心得的書寫,我們要追求實事求是,不扭捏,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讀名著心得體會參考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讀名著心得體會參考8篇

讀名著心得體會篇1

寒假期間,我津津有味地閱讀了法布林寫的《昆蟲記》,書中的故事像磁鐵一樣深深地吸引著我,讓我領會到昆蟲世界的多姿多彩,也瞭解到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和一些趣事。

?昆蟲記》重點講的是各種蜘蛛。比如:黑肚皮的塔蘭圖拉毒蛛,虎紋園蛛,狼蛛,蟹蛛,園蛛等,尤其是園蛛,法布林精細的寫出了園蛛結網,園蛛的網很有粘性,園蛛的配偶和園蛛捕獵的方法。看了這些故事後,讓我在昆蟲的知識上邁進了一大步。

我歎服那神祕的大自然,更歎服法布林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他為探索真理而投入畢生心血,讓我感受到了昆蟲世界的神奇和美妙,也感受到了昆蟲與我們人類生存的環境息息相關。同時我佩服法布林對事物的如此細微的觀察能力和他的超凡的文學水平及表達能力。我想,如果他只有細緻的觀察能力,沒有超好的文學水平和表達能力,寫出來的《昆蟲記》就沒有這麼多青少年喜歡去閱讀。反之,如果他沒有良好的觀察能力,只有超好的文學水平,也就寫不出如此真實科學的《昆蟲記》。

通過閱讀《昆蟲記》我深深地體會到:一個人要對社會有偉大的貢獻,就要有堅強的意志力、有細緻的觀察能力、有良好的表達能力。從現在開始,我一定要從這些方面好好地培養自己。

不過,我發現這本書也有不足的地方,記得我在課外書上看到過,蜘蛛不屬於昆蟲類,而是蛛形類。我想可能是因為法布林所處的那個年代,昆蟲的分類還不是很清楚,所以把蜘蛛看成是昆蟲了。如果編者在文章的前面做個說明,就不會誤導一大批的讀者,到現在仍然把各種蜘蛛看成是昆蟲。當然,這一點並不會影響我對法布林的崇拜,對《昆蟲記》的喜歡。

讀名著心得體會篇2

史記是西漢時期司馬遷所作的,司馬遷(前145—?),字子長,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夏陽龍門(今陝西韓城南)人。司馬遷所著《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歷史。作者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使《史記》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就這樣,史記塑造了一個一個的經典人物。比如始皇帝嬴政,漢高祖劉邦,春秋首霸齊桓公還有臥薪嚐膽的越王勾踐。

在中國歷史上史記 後漢書 漢書 三國志並稱前四史

這是我最喜歡的故事,臥薪嚐膽,這是臥薪嚐膽的節選,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汝忘會稽之恥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這個意思是吳王已經赦免了越王,(讓他回了越國,)越王勾踐時時刻刻想著如何復國,於是就每天勞累地思索著,還把一個苦膽掛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覺之前,都要仰起頭嚐嚐苦膽的滋味,吃飯喝水之前也要先嚐嘗苦膽。他常常對自己說:“你難道已經忘記了在會稽山上所受的恥辱了麼?”他親自到田間種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織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頓飯裡幾乎沒有肉菜,穿的衣服沒有鮮豔的顏色。他降低身份對待下面有賢能的人,對賓客厚禮相贈,扶助貧困的人,哀悼死難的人,和百姓們一同勞苦工作。最後臥薪嚐膽了20年終於把吳國消滅了,最終,勾踐也成為了五霸之一。

讀名著心得體會篇3

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當代出類拔萃的偉大教育實踐家和理論家。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是他一生心血築就的紀念碑。人們在這紀念碑面前,可以玲聽到許多燴炙人口的有益教誨;可以汲取到許多用來豐富和指導自己工作的理論和經驗;它可以作為一面如何做人的鏡子,給人以啟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養人的教科書、素質教育的教科書,給人以借鑑。我選了其中三段著名的話,來談談我讀書的心得。

一、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形成情緒高漲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

我們上課時有時說"這堂課上得很沒勁"。原因也許不同,但教師講課時激發不出學生的真正的激-情可能是最重要的。教師對教材講述的含糊不清,針對性不強,以至於在孩子們那裡形成了一種沉悶的感覺。教師對教材無所謂的態度,立即會傳遞給學生,這樣一來,教學內容似乎成了架設在師生之間的一條鴻溝。面對著難以逾越的寬度,試問學生怎麼能精神得起來呢?在這樣的課堂上,比起那些需要注意力集中和內容豐富的課來學生本不需要緊張,但卻前所未有的感到疲憊,也許只有下課鈴才能讓他們更興奮一些。

學生對學習的熱切願望,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動力。培養這種願望與學校整個教學工作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而它的實現首先得依靠課堂教學,需要教師的不斷引導與激勵,作為教師的我們,更要時刻注意克服那種令學生昏昏欲睡的課堂語調,用飽滿的熱情激發學生求知的動力。

二、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學校裡會有這樣的場景:教師正講解一個新的教學內容,學生們認真聽著,講述結束了,教師問學生:"有什麼問題嗎?"教室裡一片沉默,於是教師得出結論,新內容學生們都搞懂了。但是當教師把學生單個叫起來,讓他複述的時候,往往又根本講不出個所以然來。於是,教師不得不把剛才講述的內容重述一遍。但是,在講述之前,教師常常不無憤怒地對學生們說:"既然你們一點都沒懂,為什麼剛才不提出問題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常常氣憤學生的不懂裝懂。可是,在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後,我不得不承認是錯怪學生了。其實,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學生們根本無法判斷他們對新內容是理解了還是沒有理解。因為在講課之初,教師並沒有明確告訴學生,在學習這一新內容時,他們應該理解什麼,在思考過程中應達到什麼目的。

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教師越是善於把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性質,學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學習中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腦力勞動的過程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難的過程。那種認為把教學內容講得越清楚,越明白,學生的問題就會越少,他們的知識就會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師,是大錯特錯的。好老師決不會越俎代庖地替學生解決難題,他們對學生的關心首先表現在讓學生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是什麼,要想克服困難,不僅僅需要孩子們集中極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們付出極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識,不僅僅要在學生面前揭示教材內容的本質,而且要教給學生怎樣思考,讓他們獨立地,自覺地深入到教師的詳細講解中來。

學生被動,消極地掌握住的知識,對學生思維發展起不到多大的影響,而是讓他們扮演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積極主動收穫的知識,不但讓人深信不疑,更會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三、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麼?首先意味著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

作為一名教師,很少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但是,在教育中,儘管有時我們為他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可他們並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願違,收到相反的結果。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乎等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為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讓他經常具有作為智力勞動者的自尊感,作為公民的自尊感,作為自己父母兒女的自尊感,作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績而變得美好起來的個人的自尊感。我們要讓學生經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讓他們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費力氣,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穫。讀了這本書後,我不但對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對他的偉大人格也充滿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誠的心、火熱的血、堅強的毅力、辛勤的汗水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每個教育工作者不忘己任,努力完善教育方法,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發展的空間,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的人才。

讀名著心得體會篇4

當我第三次讀完這本重重的《西遊記》時,心裡有了不少的感觸。第一次時,我覺得孫悟空很厲害,很會打架,會變許多樣子;唐僧很無能;豬八戒像一隻懶“蟲”;而沙和尚則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第二次,我就覺得孫悟空很可愛;唐僧非常的傻;豬八戒是一隻傻呆呆的東西;而沙和尚則是一個忠心耿耿的徒弟吧。而這一次,覺得孫悟空非常的機靈,且也非常的忠心(特別是對唐僧);唐僧非常的善良、樸實而又顯得仁慈;豬八戒傻得可愛;沙和尚則給人一種忠誠而又老實的印象。在《西遊記》中共有九九八十一重考驗,最後,他們師徒四人經歷了千辛萬苦取得了真經。 當然,在故事中訴說了許許多多的磨難,我就不多說了。

?西遊記》的故事告訴我們一些道理:任何事一開始總是非常艱難的,但只要能樹立信心和勇氣,經過努力,相信可以取得成功的!也就印證了一句老話:萬事開頭難。一開始只要堅持住了,經過不懈的努力,相信不久以後,成功一定是歸你所有的!當我翻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故事時,立刻被它吸引住了。故事中倔強正直、機智勇敢的孫悟空,好吃懶做的豬八戒,任勞任怨的沙僧和正直單純的唐僧都被作者刻畫得栩栩如生。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神話故事。

這一路上,他們翻火焰山、打白骨精,歷經了千難萬險,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妖魔鬼怪的阻撓,終於取到了真經成了仙。這本書通過這些故事,體現出孫悟空不達目的不罷休的追求精神。這個故事深刻地告訴了我們正義是一定會戰勝邪惡的,因為真理永遠存在,做每一件事情都要不達目的不罷休,絕對不能氣餒,這種精神正是我們青少年所需要的。而且,好吃懶做也是不行的,只有機智靈敏、英勇果斷才能事半功倍。

我們在學習時,或者在生活中不應該遇到一點挫折和困難就放棄,挫折和困難是可以克服的,動動腦筋,努力一把,咬咬牙不就過去了嗎?一旦戰勝了困難和挫折,那勝利還會遠嗎?

讀名著心得體會篇5

一本名為活著的書,寫的卻是死去的事。

家道中落,從大院淪落到茅屋,父親被氣死,母親病死,兒子被抽血過多致死,女兒生子大出血而死,妻子病死,女婿幹搬運被水泥板夾死,外孫吃豆子撐死,如果說是因果報應,親人的離去是報應福貴上半輩子的荒淫爛賭,這報應也未免太大了!而更慘的是他們是在福貴經歷的國共內戰等這段悲慘時期中一個接著一個離去的,豈不是雙重打擊麼!想都不敢想若我是福貴,恐怕未必能像他一樣承受得下來。

有好幾次,讀到福貴貧困慘淡的生活稍微有點好轉,心裡稍微舒坦些許,作者馬上筆鋒一轉,無情冷漠的像是特地安排好死神一樣把他最親的親人逐個逐個勾走,究竟命運要把人折磨成怎樣才肯罷手?一次又一次,讀都讀到似乎麻木了,更不用談福貴的內心被打擊成什麼樣了。最後,慶幸的是雖然剩下年邁的福貴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他能夠平靜地坐下來微笑著向一個陌生人輕輕地講述他的故事,樸實純真,或許真的得經歷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挫折磨難,年老了才能到達這份淡然心境,這種放的下放的開的境界。

借用黃子華的棟篤笑「無碳用」中的一個段子自勉或共勉:世界上只有三種人有資格自殺,第一種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希望他死的人,比如本拉登。第二種是自殺能讓後人有假放的人,比如屈原。第三種是超級超級不幸的人,比如連體嬰兒,可是連體嬰兒成長到連體人,都未曾發生過自殺事件。所以,為何現在的人尤其是年輕人心理承受能力如此脆弱?壓力一大就想自尋短見,在尋死之前要考慮清楚自己是否具有自殺的資格!

福貴絕對是一個百分百超級超級不幸的人,經歷那麼多磨難他想都沒想過要自殺,從死人堆裡撿了條命回來就發誓能活著回去就得好好活著。活著,比什麼都好。當你日後遇到什麼不幸,什麼困難,什麼磨難,想不開想不通悲傷絕望之時,希望你能翻來這本書看看,相信有一定程度上的影響或啟發。那些無法將你打敗的,終會使你更強大。

讀名著心得體會篇6

今天,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怎樣培養真正的人》。其中明白一條是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愛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別人的愛心(或是痛苦)的能力,進而才有可能把他培養成為一個真正的有愛心的善良的人。

愛是教育的永恆的主題。韓軍的人文主義精神,教育線上中的朱永新教授高舉的愛的旗幟的新教育實驗;李鎮西的“走進心靈”的教育,似乎無不凝聚著愛的核心。

反思自我的成長經歷,尤其是在多年的教育實踐中,所奉行的不也是愛的惟一原則嗎?

記得,我還是學生的時候,我就發誓成為一個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圍的每一個人。那時候,我在學校住宿,在同寢室中,我的人緣很好。因為,我當時做人的準則就是:無論是誰,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須答應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難處,我要幫助每一個有困難的人。那時,我家裡也不富裕,我吃和穿都很節省,可是隻要有同學跟我借錢,只要我兜裡還有錢我就一定會借。漸漸地,我發現我眼中的世界似乎變了,每天我都會有無窮的快樂,每當我躺在床上要入睡的那一刻,我似乎都能感受到明天又是一個燦爛輝煌的日子。

再後來,我當了一名老師。在教育教學中,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學會關愛他人。關愛他人是現代社會中人所必備的素質之一,只有關心他人勝過關心自己的人,才能把我融入到使周圍的人都快樂的大我之中,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人與人之間需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相互提高。學會幫助他人,也就學會了關愛自己。我給他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充分說明了關愛與合作對人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上帝到天堂和地獄去考察,發現天堂裡的人同地獄裡的人一樣都是圍著一口鍋,拿著兩米長的勺子喝著相同的肉湯。但是,天堂裡的人卻精神煥發,滿面紅光,地獄裡的人卻萎靡不振,面容憔悴,這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地獄裡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裡拿著長勺子舀湯喝,勺柄太長,總是喝不上,而天堂裡的人則相反,他們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長勺子舀湯第一口總是先喂他人,然後再被別人喂。由於有了先己後人和先人後己之別,於是也就有了天堂地獄之分。在和孩子們朝夕相處的日子裡,我發現了,比我的世界更動人的孩子們的心靈世界,在那裡如小石潭記中的潭水一樣的清澈,在那裡如桃花源記中的桃源一樣的美麗;在那裡像聖經裡的天堂一樣沒有苦難只有關愛,在那裡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樣沒有憎恨只有善良。你愛他們,他們也愛你。

愛孩子們吧,即使他暫時不能理解你,終有一天,他會明白你的愛。愛是永恆的!為了你的學生總有一天如你愛他一樣能去愛別人,為了這世上的人彼此之間都能互相關愛,請你愛你的學生吧!師愛是一種激勵學生個性和諧發展的無可取代的教育力量。愛是陽光,能融化冰雪;愛是春雨,能滋生萬物;愛是橋樑,能溝通師生的心靈。有了愛,師生之間就能以誠相見,心心相印,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愛別人就等於愛自己!”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當你培養出具有愛心的孩子,他就會對教師的愛很敏感,並以好心還好心;而教師的愛,最重要的是為了學生獲得知識,若是學生懂得了這些,自發向上,成績自然就好,成績好了,那作為老師的你不也會更加快樂了嗎?

讀名著心得體會篇7

最近,讀了加拿大教育家馬克斯。範梅南先生《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一書,對其中教育條件的論述感受深刻。

是的,教育學是應該具備根本條件,缺少了它們,教育生活就不可能了,至少是不可能成功了。

一、愛和關心孩子是教育學的條件

這是因為學生不是老師選擇的,老師與學生的聯絡也不是血緣的那種關係,而是非常簡單地,當孩子出現在教室裡時老師與他相見。所以說老師作為一名教育者必須具備愛心,且這種愛心真是教育者的偉大之處。老師對學生的愛成了教育關係發展的先決條件,大凡一個愛學生的老師總是一個好老師,一個成功的老師。反之,一個不太愛學生的老師其教育生涯總是不成功的。

愛是教育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用心去愛每位學生是教師的職責,師愛是師德的靈魂。教育是愛的事業,只有投入“情”和“愛”,才會盡心盡力去幫助學生,才能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學生“親其師”,方能“信其道”,也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遵循“師愛為本”的思想,用愛心去滋潤每一位學生的心靈,像春雨潤物似的浸潤、感染,關注他們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幫助他們解決他們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他們感悟生活,做有心人,從周圍的人和事中汲取有用的養分,不斷地完善自己。愛護每位學生,展現教師人格魅力是我們教師的工作原則。今天的孩子不缺少物質上的愛,缺少的是精神上的。而精神上的愛是那些愛呢?概括起來就是幾種愛:平等的愛、理解的愛、尊重的愛、信任的愛、民主的愛。如果我們做老師的做父母的都能經常不斷的與孩子進行民主平等尊重信任這樣的交往的話,那麼我們的教育一定是服務型的而不是管理型的。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如果一個老師愛他的學生,師生感情好,那麼老師表揚,學生認為是鼓勵,老師批評,學生認為是愛護。如果一個教師不愛他的學生,師生關係緊張,那麼表揚,學生認為是在哄人,批評,學生認為是在故意找岔、整人。

二、對學生的希望,信任是教育的條件

“我不會放棄對你的希望的,我知道你可以造就你自己的生活”。希望指的是那些給了我們對學生的發展的各種可能性的耐心和忍耐,信念和信任。信任的希望激發了孩子,使他們能夠對自己的發展和前途充滿了自信。在我的教育實踐中,因為信任而改變的學生數不勝數,一個學生偶而犯小錯,老師對他說;”相信你會該好的,老師對你是信任的”,又是比嚴厲的訓斥效果要好的多。

多年來的我深有體會:信任對師生是雙向調節的,老師對學生信任,學生也會對老師信任。有據話說得好,信則靈,不信則無,所以說,給學生的希望,信任也就是給你自己的希望和信任。總之愛的教育是一門深而活的學問,愛的教育是一本大書。讓我們用愛的實踐來譜寫教育職業生涯的亮麗樂章。

讀名著心得體會篇8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馬克·吐溫最優秀的作品之一,作者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作為藍本,創作了這部不朽之作。

故事發生在19世紀的美國。小說的主人公湯姆·索亞是一個叛逆、頑皮充滿好奇心的孩子。他喜歡冒險,嚮往英雄,厭煩學校枯燥無味的功課、虛偽的教義和呆板的生活,做出了種種冒險舉動。於是和同伴一同出走,最終在歷經種種冒險、種種磨難後來改變自身的環境並長大。

湯姆的父母早年就去世了,寄養在姨媽家裡,在姨媽眼裡,他是個搗蛋鬼,他本人則是一個天真活潑又調皮的少年,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自己想要的影子:聰明、勇敢、正直、樂觀。在那個年代,湯姆有一點叛逆,有一個夢想就是去當綠林好漢。在他們的頭腦裡,強盜就是劫富濟貧的英雄好漢。“西班牙海上黑衣大盜”,“血手魔王”,“海上霸王”,這都是孩子們嚮往的頭銜。在此次冒險中,他們完成了自己的心願,而湯姆成了這三個離家出走的孩子的領袖。逃到荒島後,人們以為他們淹死了,正在為他們舉行喪禮時,他們卻回來參加自己的喪禮了。

他頑皮,是惹老師生氣、頭疼的問題學生。週末被罰刷牆,他竟施出詭計,不但讓那些同伴不知不覺地自願成為他的“俘虜”,還自動奉上謝禮。去墓地探險,他目睹了一起凶殺案,在無辜者即將遇難時,他勇敢地站出來,指證凶手。成了一個不起的英雄。去郊遊,他救了自己和小夥伴,還找到了真正的屬於自己的寶藏。

湯姆索亞的作為,已經遠遠地超出了一個孩童所能經歷的一切,在湯姆的身上我看到童年的夢想。他告訴我們只要有歡樂,有夢想,美夢便可成真。終有一天,我們的天性可以自由自在地發揮,創造出一片屬於我們自己的夢幻天地。

標籤:心得體會 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