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2021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學習心得範文

《感動中國》是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打造的一個精神品牌欄目,由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社會專題部活動直播組承辦,今年的《感動中國》,不曉得看過的你們會有什麼樣的心得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有關2021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學習心得範文,希望大家喜歡。

2021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學習心得範文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心得體會【篇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我們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必然會面臨一系列重大風險考驗,每到這時,就需要全體黨員幹部,發揮鬥爭精神,做到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在毫不鬆懈的鬥爭中奪取更多的勝利。”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在復興的征程中充滿了風險挑戰甚至驚濤駭浪,必須進行許多新的偉大斗爭。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形勢嚴峻,這就是我們在前進道路上遇到的一次重大風險挑戰,黨員幹部必須發揚鬥爭精神,全力以赴打贏這場戰“疫”。

發揚鬥爭精神、敢於擔當,全力以赴打好“主動戰”。鬥爭精神是共產黨人鮮明的政治品格。在革命戰爭年代,共產黨人面對敵人的槍林彈雨,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革命豪情,戰勝了常人無法想象的苦難;在和平建設時期,面對各種風險挑戰,又以“勇於涉險灘,敢啃硬骨頭”的無畏精神,實現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可以說,我們黨的歷史就是鬥爭的革命史。這場戰“疫”是鬥爭精神的考驗,是同時間在賽跑、與病魔在較量。在抗擊病毒一線,醫護人員夜以繼日的在與病毒作生死搏鬥,從死神手中搶救下一個又一個生命。許多默默無聞的“逆行者”與人民群眾結成眾志成城的“防護牆”,拉起一條抗擊病毒的“生命線”。“到前線去!”“到武漢去!”“我是黨員,我先上!”這既是黨員幹部的錚錚誓言,也是鬥爭精神在新時期的體現。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黨員幹部要時刻保持頭腦清醒,堅決摒除不敢為、不願為、不想為的思想,知險就控、有險必控,決不麻痺、決不鬆懈,衝鋒在前、爭做表率,積極投身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第一線,堅決防止疫情蔓延擴散。

堅定鬥爭意志、不畏艱險,全力以赴打好“攻堅戰”。鬥爭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必須體現到偉大實踐中。我們黨是在鬥爭中走向強大,從來不懼艱難險阻。這場戰“疫”是鬥爭意志的考驗,是新長征路上必須攻克的“婁山關”“臘子口”。疫情發生以來,廣大黨員紛紛遞交“請戰書”,近萬名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和平民英雄馳援武漢,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的建設充分展現了“中國速度”“中國能力”“中國奇蹟”,彰顯了全國人民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堅強意志。狹路相逢勇者勝,唯有敢於亮劍、迎難而上,才能抵禦驚濤駭浪、戰勝艱難困苦。黨員幹部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和危急關頭,必須豁得出來、頂得上去、經得住考驗,做勇於抗擊疫情的“戰士”,而不做愛惜羽毛的“紳士”,全力以赴、敢於交鋒、攻堅突破。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心得體會【篇二】

《淮南子·本經訓》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初讀時不禁疑惑,倉頡創字而已,何以讓天地慟哭、神鬼驚懼?張彥遠這樣解釋:“造化不能藏起祕,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意思是,文字出現後,上天終於可以傳達心意、記載祕密,所以感動得下粟雨;而文字由於有巫術,鬼怪再也不能隱祕,所以驚懼大哭。可見,當有血有肉的現實生活,化作最真實情感的文字時,它的震撼力將無以衡量。

驀然想到,在這場悄然而至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除了有許許多多的醫護人員、突擊隊員衝鋒一線,也有大量文藝工作者堅守後方,真實書寫,向社會和人民傳遞著共克時艱的信心力量。

我在後方戰“疫”,我看到每一名文藝工作者都在努力奔跑。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他們沒有白大褂、也沒有綠軍裝,但是他們依然奮戰一線,發揮耳目喉舌作用,用不滅的燈為戰友們點亮歸家的路,用如椽的筆撐起同志們疲憊的肩。他們牢記囑託、響應號召,及時傳播疫情防控知識,客觀記錄前線點點滴滴,深入挖掘一線感人事蹟。他們,用鏡頭定格感動,讓我看到了“國士”南山眼中飽含的深情熱淚;他們,用畫筆描繪溫暖,讓我看到了“逆行者”雪夜登機戰病魔的感人場景;他們,用各種各樣方式,讓我們看到一張張滿是壓痕的臉、一雙雙滿是血絲的眼。他們用心書寫著時代的精神圖譜,精心創作著平民的英雄讚歌。

我在後方戰“疫”,我為每一位奮戰在前的朋友點贊。我們手雖不能相握,心卻緊緊相連。您的“請戰書”,您的“與妻信”,您在抗擊疫情中的每一次逆行、每一份溫情,都是我最樸質的創作元素。正如您所言:“既然從事了這個職業,這就是我的責任,雖然心裡也有不捨,但疫情面前,不能退縮。”我將始終堅守文藝初心,在這狂風驟雨中以筆戰“疫”,記錄感動、鼓舞士氣,謳歌真英雄,傳播正能量,用文字向白衣戰士致敬,向各行各業、各條戰線的抗疫英雄致敬。

有人說:在這個古老國度每一寸土地上,成片的花在大地上“搖擺”。每一朵都那麼渺小,當他們連成一片,風也要駐足,雲也要致敬。這種力量聚沙成塔,集孤弱為偉力;這種精神自強不息,使困地發新芽。我在後方戰“疫”,讓我們一起用愛歌唱、以筆戰鬥,眾志成城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心得體會【篇三】

在千萬網友雲監工注視下,2月2日上午,火神山醫院舉行交付儀式,明日即可收治病人;與此同時,雷神山醫院也將於2月5日建成。至此,三山終齊聚,為共克難關又添了幾分信心近半個月以來,鍾南山院士幾次關鍵現身,很大程度上穩定了軍心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無位元殊而且艱難的春節,沒有走親訪友,也沒有外出遊玩,大部分人都很聽勸地宅著,因為提建議的,是他。甚至於整個假期,鍾南山三個字頻頻登上熱搜,人們希望更多地知道,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他作何判斷,又有何建議。

其實,剛開始我對於鍾南山這三個字並不熟悉,但隨著這次疫情的爆發,我漸漸認識這位偉大的人物。

17年前非典一役,敢醫敢言讓鍾南山家喻戶曉,也贏得了廣泛的公眾信任。而自那以後,但凡有急性傳染病,廣東省公佈的防控組名單大多由他掛帥。即使年過八旬,也並不妨礙他走上抗擊疫情的第一線。

這一次,沒有例外。連日來,疫情防控工作牽動人心,每個人都拿著標尺在測量。有質疑少數領導幹部失職不作為的,有批評捐贈物資發放不及時的,與此同時,也有不少人感慨,幸好1月20日這天,鍾南山院士叫醒了大家,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當晚,身著格子襯衫的鐘南山出現在央視《新聞1+1》視訊連線中,肯定了有人傳人現象,證實有醫務人員感染,坦言現在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瞭解還很不夠,同時提醒大眾戴口罩有用,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十多分鐘問答,絲毫不帶虛的。事後不少朋友表示,直到此時才意識到疫情已然升級,應該提高警惕,而鍾院士竟然已經是84歲高齡,視訊中完全看不出來。直面疫情、關鍵發聲,17年過去,還得是他。有媒體評價鍾南山,有院士的專業、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1月18日,從深圳搶救完相關病例回到廣州,接到通知連忙趕往武漢,1月19日,實地瞭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晚上從武漢飛往北京,1月20日,列席國務院常務會,就如何遏制疫情擴散等提出具體建議。

這位84歲的老人真的很拼,為人民、為祖國、為自己肩上的責任。他尊重事實甚於尊重的求實精神,鞠躬盡瘁的敬業奉獻精神,嚴於律已、寬以待人的博愛精神深深的打動著我們。在疫情嚴峻的形勢下他來抵達武漢。有人他稱為逆行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而他只說自己是一個醫生!

在這個灰色寂靜的假期,這位老人,他像一座燈塔照耀著萬千人民的心,也照進了我的心靈深處,使我內心燃起勤奮努力、永不退縮、敢於攀登的火焰!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心得體會【篇四】

春節,象徵著新的一年的到來,也象徵著吉祥如意、喜慶、團圓與幸福。可今年的春節,卻變得不一樣。

十二月,本應忙著準備年貨的人們,“遇見”了新型冠狀病毒,起初人們也沒有在意,隨著春節腳步越來越近,病毒擴散越來越嚴重,這時我們才知道要防範。所有藥店的口罩一夜之間無影無蹤,連洗手液、酒精等物品也被搶購一空。

本該萬家團圓的時候,成為了防疫重要時刻。在這個危急的時刻,一批又一批的醫護人員挺身而出,奔赴最前線,日夜奮戰,他們被稱作“逆行者”。

在這批“逆行者”中,有一位84歲高齡的“老戰士”率先來到戰場,他——就是曾經奮力抗擊“非典”的鐘南山教授。鍾南山教授不畏困難,面對疫情,深入調查,研究對策,他告知人們如何去看待疫情,他教會人們該怎樣去防範病毒。

不久前,鍾南山院士接受路透社採訪,當提到最早提醒人們防範病毒,後來因為給患者治療而受病毒感染逝世的李文亮醫生,老人家在鏡頭前淚流滿面:“李文亮醫生是中國的英雄,我為他驕傲!”接著又告訴人們:“醫者人心,醫心與人心本就是相通的,中國的醫生,都與李文亮醫生一樣,這就是我們的.信心所在,也是中國人的力量所在。”

鍾南山教授,就像是人在即將摔倒時候出現在面前的一座山,讓人覺得安穩,讓人覺得踏實。

在“鍾南山”這座山周圍,是無數醫護人員,他們是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最勇敢的戰士!我相信,在他們的努力下,在全國人民的配合下,新冠肺炎病毒這個“敵人”一定會被我們“殲滅”。我的祖國,加油!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心得體會【篇五】

十七年前的非典,橫行霸道,傲慢不羈地走遍全國。你可曾想過,你帶走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你可知你的肆意妄為,令多少人惴惴不安?

儘管這樣,卻依然有人不畏不懼,挺身而出。

“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這來!”

短短十二字,落地有聲,鏗鏘有力。

十七年前,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站了出來。從非典出現到消失的一年時間裡,他始終戰鬥在抗擊非典的第一線。他將自己的安危置外,不顧風險地救治病人、尋找治療的方法。在上級說非典型肺炎的病原是衣原體時,說非典得到控制時,他頂住壓力,說了真話。他說:“非典的元凶不是衣原體,而是病毒!”“我們頂多叫遏制,不叫控制!連醫護人員的防護都沒有到位!”兩句話,猶如平地驚雷,響得叫人害怕。

非典消失後,他獲得了極高的評價和榮譽。他卻重歸於寂靜。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如今,新型冠狀肺炎的疫情蔓延至全國,來勢洶洶。耄耋之年的他不得不再一次出山抗擊疫情。他告誡我們不要去武漢,自己卻在說這句話的兩天前悄悄地去了武漢。在疫情面前,他同十七年前一樣,實事求是。坦然道出這次肺炎會人傳人,叮囑大家出門要戴口罩。

他,猶如在無邊陰霾中生出的絲絲光線,驅趕了黑暗。而人們只要見了“鍾南山”三字,便不覺惶恐,只覺心安。

他是“身著白衣,心有緞錦”的白衣天使;是實事求是敢說真話的剛正之人;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無雙國士。他是鍾南山院士。

令人更加動容的是,我們中國,有無數個“南山”。

他們在國難面前,在酷暑與嚴冬中逆著萬千車流,毅然選擇奔赴最前線。在那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勇敢交鋒,以自己的身軀為大家小家築起守護的長城。他們將自己放下,撐起萬家團圓,燈火通明。

你聽,那一個個熱血的心跳,那一次次跳動的脈搏。你看,他們是無畏的勇士,他們是逆行者。逆行者,永不被打敗。

人的一生是萬里山河,來往無數客。有人給山河添色;有人使日月無光;有人把生命侷促於互窺互監、互猜互損;有人把生命釋放於大地長天,遠山滄海。

哪怕用微弱光芒,也要把天地開創,這便是中國的脊樑。

願鍾南山院士壽比南山,願我們可以常見“南山”,願南山之外更有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