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2020讓黨旗在防汛救災一線飄揚心得體會範文3篇

  2020讓黨旗在防汛救災一線飄揚心得體會範文3篇



在防汛搶險一線,廣大黨員幹部衝鋒在前,轉移群眾、守護大堤,在洪水面前築起一道衝不垮的堅強防線,讓黨旗在防汛救災第一線高高飄揚。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2020讓黨旗在防汛救災一線飄揚心得體會範文3篇,歡迎大家閱讀。
 

2020讓黨旗在防汛救災一線飄揚心得體會範文3篇

關於讓黨旗在防汛救災第一線高高飄揚心得體會篇一

從2020年初至今,鄉幹部王毅總結自己的工作,離不開一個“勸”字。這幾天最要緊的事,就是勸鄉里的群眾轉移,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王毅所在的長沙鄉,位於安徽省銅陵市樅陽縣的一個江心洲上,四面環水。當前長江干流安徽段水位全線超警,部分江心洲面臨的防洪形勢十分嚴峻。

“省防指14號晚上發出命令,要求儘快完成人員撤離任務。”王毅說,長沙鄉在這個命令發出前就完成撤離了。

7月14日中午,長沙鄉政府的大喇叭不間斷地播放要求村民撤離的通告

“和老鄉們閒聊,他們開玩笑說,今年住在江心洲的人不容易,年初疫情嚴重的時候要求居家儘量不外出,現在要求不能留在家裡。”王毅說,不管是勸留還是勸走,都需要耐心細緻做工作。

“特別是這次轉移,一些老人捨不得家裡養的畜禽、種的莊稼。”王毅說,這還不是最讓他和同事們撓頭的事,“還有的村民把自己反鎖在家裡,跟我們‘捉迷藏’,工作不細就有可能漏掉。”

長沙鄉戶籍人口超過6000人,常住人口2000多人。目前除了留在鄉里參與防汛搶險的200多人,其他村民已全部轉移安置。

這半年,從抗疫到抗洪,王毅很少有時間回在市區的家,“最近一次是端午節,回家待了兩天。”王毅說,回去抱兩歲半的兒子,小傢伙有點認生,喊著要媽媽,“說實話,有點難過。”

現在是防汛最吃勁的時候,14日鄉里的圩堤出現了一處很大的管湧,100多人奮戰10多個小時才化解險情。身為鄉里黨政辦主任的王毅,上傳下達的事很多,每次和家人聯絡,他都只用微信,“不能打電話,萬一有緊急通知,我這佔線不得了。”

王毅說,群眾工作難做,但講究方式方法,把道理說通了,也好做。王毅說這些的時候,很老到的樣子,但其實他才29歲,到鄉里工作不足3年。

“我覺得最大的道理,就是生命至上,不管是勸留還是勸走,都是為了保護人的安全。”王毅說。

14日夜裡11點,記者發了一條微信給王毅,問他晚上有沒有和兒子視訊。凌晨兩點半,王毅回覆“沒有,在值班巡邏”。

關於讓黨旗在防汛救災第一線高高飄揚心得體會篇二

“加入中國共產黨,一直是我多年來的心願。此時此刻,我懷著無比熱誠的心,在剛剛從火神山醫院奮戰3個月退下來,又迅速奔往武金堤抗洪搶險一線的情況下,寫下了這樣一份值得我終身銘記的入黨申請書……”7月12日,剛從湖北武漢武金堤巡堤一線下來,在中建三局二公司工作的退伍老兵夏德勤,跑到附近村裡買來紙筆,鄭重寫下入黨申請書。

今年44歲的夏德勤,1998年參加過抗洪,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7月6日清晨接到守堤任務,他連換洗衣服都沒收拾,便直奔武金堤。七天七夜,他一直堅守崗位,來回巡堤。最忙的一天,他在500米的堤壩上來回走了16公里。

巡堤,就是要儘早發現水面是否出現漩渦、激流、鼓泡等異常情況,從而判斷大壩是否存在塌孔、管湧,以便第一時間處置險情。巡堤時,夏德勤和同事走在坡度約45度的內堤上,要不斷用竹竿檢查堤壩是否有塌孔、裂縫,或鑽進半人高的草叢中檢視水面是否有異樣。堤壩上氣溫高、溼度大,不一會兒就已汗流浹背。一趟走下來,衣服外側是雨水、內側是汗水,裡外全都溼漉漉的,腳上的套鞋更是越走越重。

密密麻麻的青苔讓堤壩又溼又滑,稍不留神就會滑倒甚至落水。“我們只能拿著竹竿,一步一步慢慢走,感覺像在走鋼索。”夏德勤說。凌晨3點到早上6點是最容易犯困的時候,必須3個人並排或呈“品”字形前進,相互守護,以免跌入水中。“我們打著手電筒,一邊關注堤壩,一邊不斷講話,保持清醒。”

夏德勤清楚地記得,1998年從部隊退伍後,正趕上長江流域發生特大洪水。他加入中建三局二公司保衛部應急隊,守在江夏區花蓮湖和斧頭湖大堤上,曾駕駛小木船運輸沙土加高堤壩,也曾跳入齊胸的江水扛沙袋……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至,夏德勤大年三十就奔赴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直至醫院休艙才離開崗位。“因為當過兵,內心總有一種軍人使命感。”夏德勤說,“遇到危險,第一反應就是向前衝。”

關於讓黨旗在防汛救災第一線高高飄揚心得體會篇三

水情巡查員、搶險施工人員、清潔員、安置點廚師、道路養護工……暴雨洪峰中,這些防汛抗洪成員來自一個特殊群體。

在安徽安慶,一批當年建檔立卡脫貧戶,懷揣著鞏固脫貧成果、保衛家園的一腔熱血,懷揣著對黨和政府、社會的感恩之心,投入這場抗洪戰鬥。

暴雨中的“吹哨人”

“這是今天早上7點的水位情況,請查收……”

暴雨泥濘中,桐城市呂亭鎮金塘窪水庫邊,一個小個子身影艱難地撐著傘,對著水庫水位標尺仔細看了一遍又一遍,然後向村幹部報告了最新水情。

他叫饒愛兵,是石橋村村民,今年44歲,身患殘疾,曾是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通過五保補助收入、農業支援性補貼、土地流轉收入、生態護林員工資等國家扶持政策,實現脫貧。

連日來,雨情水情形勢嚴峻,金塘窪水庫水位不斷上漲,防汛部門決定有計劃地組織放水,以騰出庫容。

“因此,對水庫水位的觀測很重要。”村幹部江勇說。

隨著防汛工作量不斷加大,從轉移、護堤到搶險,村裡人手捉襟見肘。住處距離水庫較近的饒愛兵主動向村委會請纓,成為水庫義務巡查員。

“饒愛兵每天定時檢視、上報水位情況,有時一天從早到晚要跑五六趟,從不間斷。”呂亭鎮鎮長殷銳說。

事實上,饒愛兵義務幫村裡做事已是家常便飯,每到秋天焚燒秸稈時,他都在田間來回巡查,看到有火情就及時報告。

“黨和政府幫助我脫了貧,今天輪到回報的時候了,我是自願的。”饒愛兵說,“這都是我能做的事,我要一直盯到雨不下為止!”

昔日被幫扶者走上一線保衛家園

持續強降雨讓長江北岸支流水體菜子湖水位不斷上漲,嚴重威脅周邊鄉鎮安全,安慶市宜秀區沿湖幹部群眾紛紛行動起來,奔向抗洪搶險一線。

“小五子,你沒防過汛,跟著大伯、大叔們多學著點,不懂要多問。”人群中,羅嶺鎮脫貧戶楊積富對兒子楊小五大喊。隨後,兩個人分別奔向自己的防汛“崗位”:楊積富上山參與運送物資到圩堤,用於擋浪防護;楊小五到東方紅圩大堤查漏排險,加固圩堤。

“黨和政府幫我脫了貧,現在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我應該為村裡做點事,這裡才能安心。”楊積富用手戳戳自己的胸口說。

在桐城市孔城鎮紅廟村,圩堤出現險情,急需棉被堵住涵漏,戴澤敏等16名脫貧戶捐出自家舊棉被。

在望江縣賽口鎮金堤村,脫貧戶石時結將自家房屋騰出幾間,讓堤壩巡查人員歇腳住宿。

在潛山市水吼鎮風光村,脫貧戶宋曰勝成了道路養護工,每天冒雨對村內道路進行不間斷巡查,及時清理路面垮塌泥土與落石,保障交通安全。

即使在安置點,也有脫貧戶挺身而出的身影。在桐城市雙港鎮南河村安置點楓樹國小,被安置在這裡的脫貧戶姚如意,看到村幹部忙得分身乏術,便拿起掃帚、拖把,主動承擔起安置點的衛生清潔工作。

在懷寧縣江鎮鎮模範國小安置點,案板上的魚肉、蔬菜碼得整整齊齊,一些轉移過來的村民幫著洗菜、配菜,忙碌中不時傳來笑聲。而掌勺的大廚陳文兵是模範村的脫貧戶,也是這所國小的代課老師。

從7月6日安置點設立第一天,陳文兵每天早上把家裡安排好,就上街買菜,到安置點做早飯、中飯、晚飯,深夜才回家。“這點事,同黨和政府幫我們脫貧相比,真的是微不足道。”她說。

鞏固脫貧成果 回報社會

安慶是安徽省扶貧重點地區,國家層面的重點貧困縣和片區縣佔全省的25%,貧困村佔全省的12%,貧困人口占全省的14%。

據安慶市扶貧辦統計,歷經幾年攻堅克難,全市貧困人口由2014年建檔立卡時的67.63萬人降至2019年年底的1.06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15.28%降至2019年年底的0.3%。

“現在我們375個貧困村已全部出列,5個貧困縣(市)全部摘帽,脫貧人口人均年收入由2014年的4394元增加到2019年的12679元。”安慶市扶貧辦副調研員陽操說。

鞏固脫貧成果,是廣大脫貧戶的心聲。

望江縣華陽閘附近,幾十名村民正在全力準備抗洪物資、搶險護堤,每天從早上6點工作到晚上8點多,吃飯都在江堤上。2017年脫貧的大號村村民顏德友說:“大夥辛辛苦苦發展起來的脫貧產業,不能讓大水吞了。”

為防止因災致貧返貧,安慶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市委組織部17日聯合發文,要求各地在抓好防汛救災各項工作的同時,針對貧困戶、貧困村切實開展聚力幫扶行動。

“昔日的被幫扶者,今天走上一線保衛家園、幫扶他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報黨和政府,反哺社會,這是扶貧先扶志成果的真實寫照。”安慶市委副祕書長、扶貧辦主任童巨集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