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讀採訪心得體會8篇

隨著體會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在書寫方面需要注意哪些呢,一般我們寫學習體會比較常用,對指導做好工作具有重要作用,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讀採訪心得體會8篇,感謝您的參閱。

讀採訪心得體會8篇

讀採訪心得體會篇1

最近看了很多的訪談節目,頗有感觸,遂把一些感想記錄於此。

昨天看了蕭亞軒的訪談。小時候的蕭亞軒由外婆撫養大,外婆對她的教育很嚴格,讓她學習琴棋書畫。後蕭亞軒到溫哥華學習服裝設計,在這期間,她被別人拉去參加了一個比賽,結果在比賽中表現不俗,而後進入娛樂圈,一舉成名,可以說,她是幸運的。然而成名後忙碌奔波的生活卻讓她最終不堪重負,她選擇了逃離,在國外休養了2年多。然而在她準備好一切,調整好自己,準備重新開始蓄勢而發時,不幸卻接連降臨到她的身上,先是跳舞時太累扭傷了腳,很嚴重,後是媽媽得了重病,最終離她而去。可以說,在事業上的蕭亞軒是幸運的,她沒有經歷過所謂的低谷,即使有,也不是因為她的音樂的問題,而是她太紅了太累了或者是公司的問題;然而她也是不幸的,她的媽媽最大的心願就是能抱到孫子孫女,然而卻再也等不到了,蕭亞軒也再也無法孝敬媽媽了。

我想蕭亞軒之所以能成功,與小時候外婆對她的嚴格教育也是分不開的,機遇總是垂青於有準備有實力的人,她能成功,必然與她本身的實力有關。當然,她骨子裡的那種堅強也是她能夠成功的極大動力和支援。

有時候成功不僅僅要靠努力,擁有天賦也是極其重要的,尤其是在藝術這塊領域。夢想必須要建立牢固的基礎之上,一定不要好高騖遠,比如唱歌,如果某個人想要成為歌手,但是他五音不全,即使再努力,也許他也無法追趕那些具有一定天分的人的腳步。夢想固然可貴,但是夢想不是白日夢,在夢想面前,我們也應該客觀地審視自己,是否具備這樣的能力。而elva,顯然地,她是具有唱歌和表演的天賦的,這也是她能夠成功的極為重要的原因。

生活總是不缺少意外的,或大或小,或悲或喜,而在面對這些突如其來的時候,我們應該始終保持一顆平和樂觀的心,不要抱怨生活,不要埋怨命運。每個人的道路都不同,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同,每個人的命運也都不同,也許就是有那麼些人,從始至終,都非常地幸運,人生非常地平坦順利,然而這未必就不是一種不幸。不要跟任何人去比,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好好地享受生命和生活賦予你的這一切,安然地接受,樂觀地面對,開心地生活。

讀採訪心得體會篇2

為了深入學習和了解十八大,我特意採訪了我們村的一名老師,是我家的一個鄰居,我一直叫他張大爺,他在我們村的國小教書,現在已經退休了,今年69歲了。

他說,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國家經濟發展,國力日益強盛。特別是近10年來,民生極大改善,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提高。同時,基層老黨員也期待國家能繼續改革創新,加強黨在基層的影響力。工作中,他見證了老百姓社會保障水平的提高。“20xx年我下崗時,沒有任何醫療保障。現在人人都有,沒有單位的居民也有,特別是年紀大的,更能體會到醫保的好處。新農保的政策更好。這幾項保險逐步與國際接軌。我感覺,老百姓的基本需求,吃飯、看病、就業基本都解決了。”談到這時,張大爺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他說,這些年黨在惠民方面做了許多實事好事,但黨的基層政權建設還有待加強。他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希望十八大後國家政策向基層傾斜,特別是對社群的職能應該進一步明確和加強,讓閒下來的老黨員有事做。”應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加強對基層黨員幹部管理,讓他們發揮黨員作用。他認為,如今基層黨員作用發揮不明顯,甚至看不出與普通民眾有什麼區別。希望能採取切實可行的舉措,把基層黨員的作用發揮出來,進一步密切基層黨員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關係,這樣才能確保長治久安。

最後,老黨員張大爺語重心長地說,你們年輕人作為黨未來的接班人,作為祖國未來的希望,要把長期參加學習作為一種任務,把提高素制裁能力作為一種責任,把取得實際效果作為衡量目標,加強理論學習,研究思考,黨性修養,實踐鍛鍊,長大後不管在社會的哪個崗位,哪個角落,貢獻出自己的力量。經過這次的採訪,讓我對黨的認識更深了一層次。我瞭解了許多有關黨的知識,使我對黨的瞭解又加深了一步,在採訪中,我瞭解了許多老黨員的優秀品質,面對學習,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只有發揚黨員們的優秀品質才能克服,作為新一代的我們,要不斷髮揚老一輩的優秀品質,提高自己的素質,將黨員精神發揚光大。我瞭解到了作為一名黨員應具備的品質與情操,因此對共產黨更是信仰與崇敬,作為一名合格的黨員。

讀採訪心得體會篇3

暑假期間,我和幾位朋友來到老人中心,目的是來看望這裡的退休老黨員。

我們來到這裡的時候快十點多了,老黨員們看到我們的到來都非常高興,熱烈歡迎我們的到來。

我們雖然很累吧,但還是認真地傾聽老黨員給我們講他們當年的故事,我們認真的傾聽,短短一個小時,老黨員們字字如磯,“堅定信念、踏實認真、鍥而不捨、追求卓越”,深刻地讓青年團員們感受到了他們對於黨,對於祖國的深切情感以及對於自身使命的偉大責任感。離開的時候,我們依依不捨,老黨員們真情的話語依然迴響在耳畔,我們要做的,從現在起,做好每一件事,走好每一步。

當問老黨員入黨經歷的時候,他的話又再一次讓我們感受到了質樸與真實的力量。老人回憶說,當時入黨確確實實是因為周圍的一些黨員身上的優秀品質感染並激發了他。生活與學習中與黨員室友不經意間的交談,讓他感受到了黨組織的先進思想與積極上進的信念。他嚮往這樣的組織,更期望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言傳身教,讓這樣的精神得以延續。對如今青年人在入黨時存在一些動機不純的問題,老人寬厚的表示畢竟入黨動機是一個不斷端正的過程。他鼓勵青年人應該抱著一種追求上進的政治熱情,來加入黨的組織。並在入了黨以後,通過黨內的教育,不斷的提高對黨的認識。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完善,才能使我們的黨後繼有人。雖然沒有豪言壯語,如慈父般真情的言語讓在場的我們感受到了一位老黨員的殷切期望。

傾聽完老黨員們的故事,我們也將結束我們這次活動,最後我們合影留作紀念。這次活動讓我感受到老黨員、老革命者對黨的接班人的關愛與期盼,鼓勵每一名學生黨員都奮力前行,盡力為黨、為人民、為身邊的同學發揮黨員的作用和價值,也引導著其他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的同學融入到黨員為他人服務的建設隊伍中來!

讀採訪心得體會篇4

今天,我們懷著激動又有點忐忑的心情采訪了機電學院優秀黨員 王德華老師。王德華老師是液壓實驗課老師,王老師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就已經讓我們欽佩不已,對於今天的採訪我們早就期待了很久,但是當我們結束今天的採訪的時候,我們不禁對王老師身為一名黨員的以身作則的高潔品質所深深打動,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採訪到的王老師又是作為一個先入黨的老前輩對我們這些年輕的後輩們親切又關懷地做出一些人生的指導,真是讓人感動又深受啟迪。

王老師作為我們學生身邊的優秀黨員榜樣非常希望各方面表現都很好的同學能積極地加入共產黨,他說,黨需要新鮮血液,因為黨正面臨老齡化。對於我們這些入黨積極分子,他誠摯地給了我們一句警言:“未入黨的門,先做黨的人,入了黨的門,做好黨的人”,要求我們這些入黨的積極分子應嚴格遵守黨章來約束自己,要時時提醒自己,在未進黨的門的時候也要嚴格要求自己。黨的內部是成熟一個發展一個,不要感覺那個不如自己的人為什麼先入黨了,因為我們有了信念就要堅持下去,我們入黨就是因為黨是一個先進的為人民的黨,不要因為要升官發財才入黨。因為我們黨是為人民服務的黨,沒有為人民服務的觀念就不要入黨。

而對於我們在進行的黨章學習,王老師說,學習了黨的知識上了黨課,要貫徹到日常生活中,不要學過了考試及格了就忘了,比如宿舍同學之間的相處,對班級和學校的關心,不要以為做大事才是為人民服務。我們都是普通的人,我們要從日常生活著手,從自己做起,從最基層做起為人民服務,要求入黨的積極分子,不能放鬆學習放鬆對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的改造。要常常學習,常學,常新,要牢記自己是入黨積極分子。

王老師還對我們今後的生活提了一些十分有用的建議:等入了黨一定要更牢記自己的身份,不能對自己放鬆,但也不能壓力太重,只要自己盡力了就可以了。儘量不要做出讓人踩尾巴的事,時時刻刻要求自己做好每件事。

王老師帶過的學生都很尊敬他,因為王老師是很關心學生的。而且只要學院有任務,王老師都會盡力完成。

王老師認為我們大學生黨員應該是大學生裡比較先進的一部分人。對於在學生中比較流行的“黨員好就業”一說,王老師是這樣認為的,他說這是因為學生黨員的優秀和具備的能力和對自身的高要求得到了社會的認可,要多參加各種活動,這樣能鍛鍊自己的各方面的才能。到了社會上,不是社會來適應你而是你去適應適應社會,要在成長中,不斷地磨練自己。要讓同學們瞭解看到你確實是個不錯的、積極向上的同學。

王老師是1994年入的黨,黨齡對於做一個好黨員並沒有太大影響,而是自身不斷的努力。王老師自學三年日語和英語,晚上聽英語,白天聽日語,對自己有嚴格向上的要求。他一直認為,玩的時候玩,學習的時候就努力學習。王老師和我們談起了他的一些人生經歷,“九幾年的時候,做科研是沒有錢的,但卻一直堅持做科研,做了三篇科研論文,然後就努力學電腦,就評上了教學職稱,……都是靠自身不斷的努力,一直被評為先進,記大功、優秀黨員……人要有奉獻精神,沒有回報的事,也應該多做,只要大家需要就應該去做。”王老師還談了他入黨過程中印象最深的事。那就是黨校的學習過程。王老師一直都覺得黨課是非常的動情,動情得讓人熱淚盈眶。自從上了黨課之後,有了非常深的體會,更堅持自己要入黨的信念,逐步對黨的理解。通過學習,看到了黨員在關鍵時刻的光輝表現,被深深地打動了,從此就樹立下了做任何事都要非常地用心的決心。

王老師談起他對黨的認識有了本質的變化,剛開始他對黨的認識是片面的,一開始對黨內的一些腐敗現象很看不慣。通過對黨的學習,才明白這是一個黨的前進的過程,總有不好的現象出現,但我們要通過不斷地學習,完善自己。有些現象的出現是正常的,但我們要正視它,糾正它。通過學習和理解,每個過程都是有提高的,因此不要認為黨課都是走過場的,要認真學習。

最後王老師說作為入黨積極分子應該在同學間樹立說服力和感染力,要有服務精神,要多關心班級集體,不能脫離群眾,多為同學服務,多關心同學,融入同學,幫助同學共同進步,不能只想自己好,不能因為自己好而看不慣別人,做人不能自私,要幫助別人一起好。群眾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入黨動機必須端正,入黨就是要為人民服務,入黨過程中不斷地端正入黨動機,爭取早日入黨。

王老師曾是我們組裡一些同學的液壓實驗老師,在每次做實驗的時候,他們班上有一些不認真的同學,王老師每次都會用最平實的語言向他們講授做人的道理,所以當這些入黨積極分子聽到我們即將採訪的黨員是王德華老師的時候,真的是已經感到十分的敬畏了。在交談中,王老師用他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了他的入黨過程,對黨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怎樣使自己的行動符合一名合格的黨員,並對我們提出了很高的希望,使我們對黨的認識又更進了一步,對自己的信念更堅定了一些。王老師的經歷對我們有很好的指導作用。通過這樣的一次採訪,我們親身體會到了優秀黨員的先進性和感召力,從王德華老師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共產黨員的奉獻精神和一個老師對於學生的認真和負責的教學態度和作風。王老師話語樸實,但卻在點點滴滴中透著作為一名優秀共產黨員所具備的高尚情操,他告訴我們為人民服務不是一句口號,也不一定要去做驚天動地的大事,為人民服務是一種信念,它是體現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上的。作為每一名要求上進的入黨積極分子,王老師無疑是有很強的實踐性的,也是我們作為一個學生入黨積極分子行為的一個很好的指引,從身邊事,從身邊人做起,將黨的話牢記在心,做到“未進黨的門,先做黨的人”真正地從思想上入黨。

讀採訪心得體會篇5

由於我七月份去了貴州支教,所以七月份的尋訪工作我並沒有能夠參與進去。七月底回到長沙之後,過了一段安閒的日子,然後接到了學長的電話,說是聯絡到了一個校友,具體的採訪時間也定下來了。

七月流火,長沙在經過那麼多天的高溫炙烤後終於涼爽了起來,但我們尋訪校友的工作卻依然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經過一段時間的聯絡,我們有機會採訪到了正在做房地產工作的許利民學長。

採訪的那天正處週末,採訪地點定在了長沙理工大學附近的一處售樓部,許利民學長在接受我們的訪問之前,先在此處理了一系列工作事務,我們懷著矛盾的心情坐在一旁等待,有著佔用學長寶貴時間的不安和期待採訪快些開始的急躁,就在我們如此忐忑的時候,許利民學長放下了手中的事,微笑著對問我們說:“你們有什麼問題,開始問吧。”

簡單的襯衫,休閒的西裝褲,手上一串佛珠,普通得平淡的裝束,沒有我們想象中縱橫商海的該有的煙火氣息,靠在沙發上,笑眯眯地回答我們的問題,言語間隱隱透著低調的文人風範,爽直間又頗有些儒商的韻味。這是我們最初採訪許利民的感覺。一小時的採訪,很多樸素卻真實的東西透過他的話傳達給了我們,這位經歷非凡的學長告訴我們說:“我覺得人生很簡單,與人為善,腳踏實地,好學上進。”

在同許利民學長揮手道別後,我們看見學長又投入了工作之中。“低調做人,高調做事”,學長彷彿在用他的行動詮釋著這句話的含義,這次採訪,我受益匪淺,不論是在採訪技巧上,還是在人生經歷上,都得到了豐富。聆聽別人的人生,自己也能從中受到很多啟發。

不過這一次採訪中最艱難的任務——確定採訪物件和採訪時間,是由學長完成的,所以我並沒有過多地體會到採訪有多難。之後由我來負責聯絡另一位校友時,我感受到了聯絡成功有多難。有些校友本身不習慣接受採訪;有些校友很忙,經常沒有時間,甚至不在本地;有些校友要聯絡到還需通過祕書或助理等關卡。所以要聯絡成功一名校友併成功採訪他寫出新聞稿來,程式很多,並不是那麼容易完成的事。

但不管怎麼說,通過這半個暑假的尋訪,自己還是感覺收穫了一些難以言說的東西。雖然寫稿子讓我覺得很辛苦,五千字使我感覺頗有些江郎才盡的意味了,但是比起其他人特別是兩位組長的辛苦的聯絡工作,我覺得自己問問題寫寫搞實在是輕鬆無比。如果沒有整個長沙校友暑期尋訪小組的共同努力,我想任何一篇尋訪校友的採訪稿都不會像如今這般順利完成,沒有小組成員的共同參與,暑期尋訪的工作也不會這樣讓人難忘。

尋訪校友的過程中,我們收穫的不僅是同校友交流的感受,還有小組協作的經驗。

讀採訪心得體會篇6

其實在新聞採訪方面,我是一個新手,一隻“菜鳥”。說來慚愧,進校報的這一年裡,真正意義上的採訪其實不多,只有四次。中間自己也得出了一些拙見,現在就寫出來,跟大家交流分享下吧!

我的第一次個人採訪是在軍訓的時候。因為其他的一些原因,我跟文學院的新生有著比較密切的聯絡。軍訓表彰大會上,“詹麗璇”的名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其實他一入學輔導員就跟我說了,要特別關注她的舉動)。後來師姐說讓我們挖掘軍訓的人和事,我第一個念頭便想到了詹麗璇。後來我通過其他人瞭解了她的資訊後,感覺師妹身上有能夠代表這一屆新生在軍訓中蛻變的閃光點,就跟碧嵐師姐主動請纓,說我要去採訪詹麗璇。

師姐同意了,我是第一次採訪,還是一個人採訪,自己不免內心緊張。後來我從圖書館找來了通訊寫作的書籍,可總覺得裡面的那些原則寶典之類的不適合現實中的採訪。我開始苦惱,幸好這時碧嵐師姐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她通過電話引導我摸索,最終,我把那些問題想好了,列好了,也順利採訪好師妹。

這一次充足的採訪前期工作是那次採訪成功進行下去的關鍵。因而在做人物採訪前,如果有條件的話,還是希望能夠儘可能地收集被採訪者的資訊及別人的一些看法,這對採訪中挖掘人物的閃光點至關重要。

好的採訪是成功的採訪稿的一半!在我的第二次採訪中,我感受最深的也是這點。第二次採訪的是一位現從事媒體工作的優秀畢業生師姐。由於當時師姐在海南,我只能通過qq對她進行採訪,而我對那位師姐的所以認識就只有那張紙上的資訊。那段時間很忙碌,沒怎麼好好地琢磨那次的採訪,在還沒做充足準備的情況下就貿貿然地採訪了師姐。很快,師姐就指出了我採訪的不足,她說我問的都是一些表層次的東西,而且問得比較亂。我心驚地接受了她批評,重新審視了自己的採訪,發現真的有許多漏洞。

那次採訪稿最後世師姐也幫我修改了不少,這讓我覺得很慚愧,也更加意識到我們採訪者的責任和採訪上自己存在著的不足。

說了那麼多了,好像都在強調採訪前期的準備和資訊收集的重要性。其實我還覺得,在採訪過程中,我們的表現同樣很重要。就算是面對同樣的問題,不同人採訪還是會有不同的風格。這在電視上我們也可能看到,魯豫的採訪和王志的採訪風格就算兩種幾乎完全不同的風格。而對於我個人而言,我更傾向的是魯豫式的閒話家常的採訪,而不喜歡王志式的咄咄逼人的採訪。可能大家剛看這兩張風格都會不由自主地選擇魯豫,可一旦真正進入採訪,還是會有人就不知覺地扮演起王志來。當採訪著說出一個對我們而言十分有利的資訊時,我的觀點是,請做溫柔的魯豫,一步步引導採訪者繼續說下去,而不做尖銳的王志,立刻單刀直入,令採訪者汗顏。

好了,說了那麼多,也該擱筆了。真正的採訪經驗採訪感受恐怕還是要我們自己去體驗才能找到屬於我們每個人的風格和感受!

讀採訪心得體會篇7

今天,我們新概念小記者團來到安居小區,採訪路人,問他們國慶節有什麼安排。

開始出發了,這時,天高雲淡,陽光格外燦爛,樹葉都變黃了,打著旋兒,從空中飄落下來,好似一隻只蝴蝶在空中飛舞!很快,我們就來到了安居小區。

到了安居小區,老師讓我們分頭採訪路人,十五分鐘在門口集合,至少要採訪三個人。小區裡的花壇裡小草綠茵茵的,我邊走邊欣賞,覺得這裡的景色美麗極了!這時,我看見有一位阿姨在倒垃圾,我心裡想:“到底去採訪她呢,還是不去採訪她呢?”雖然我這不是第一次採訪了,但我的心情還是格外緊張,我還是鼓起勇氣跑過去,對阿姨說:“阿姨您好,我是新概念的小記者,我可以問您幾個問題嗎?”“好的,國小五年級作文《作文 採訪活動》。”那位阿姨高興的答應了。我問:“阿姨,國慶節您打算到哪裡遊玩呀?”那位阿姨說:“我打算到日照去玩!”我又問:“那您打算和誰一起去?”“和家人一起去呀。”“那您為什麼要去哪裡呀?”“聽說那裡的海洋館不錯!”“哦,謝謝阿姨!”因為我一時緊張,竟把謝謝阿姨說成謝謝大家了!

之後,我又順利的採訪了三個人,從參訪中,我瞭解大家國慶節要到哪裡遊玩,有的去天馬山玩,有的要去地下大峽谷和彩虹谷,還有的要到青島去玩。。。。。。在回來的時候,我看見一個年輕的叔叔,有了上幾次的經歷,我不再那麼緊張了,順利採訪完了。

在這次採訪中,既鍛鍊了我的語言表達能力,又鍛鍊了我的膽量,我真是受益匪淺!

讀採訪心得體會篇8

我分別採訪了國企和民企的管理者,我發現因為行業及管理者本身性格的差異,所以在面對很多同樣的問題時,他們思考的方向也是異同並存的。

比方說在聊到如何提高員工敬業精神這一問題時,民企的管理者認為可以通過“提高員工對企業和老闆的認同感”,而國企管理者則覺得應該側重於培養員工,讓其瞭解自己的工作意義。我想這是因為民企的親切感在一定程度上是大於國企的,民企的老闆更容易影響、鼓舞到員工。

但在有些方面,管理的經驗是跨越行業的:在處理上下級關係時都需要尊重、真誠;在處理平級關係時需要多溝通、少挑剔;而在處理“大蛋糕”現象時可以採用按勞分配,多勞多得(此處的“勞”顯然並不單純指工作強度,而是與工作效益有關,管理者應當引導員工用最經濟的方法做最大化的成果)。

對於這次採訪提綱中的問題,我都事先問過自己“如果是自己會怎樣處理”。但在聽了兩位管理者的想法後,我發現要去學習、去經歷的還有很多。

在面對“大蛋糕”問題時,趙四九建議可以從多個方面鼓勵員工的積極性:競爭上崗(你的基礎工資直接與所處崗位有關)、工作績效(與個人績效有關)、超額獎(獲享集體總體收益)。我只想到了通過個人工作績效來提高積極性,而我現在就覺得“超額獎”是一味很好的佐料:讓員工獲享集體的收益能增強員工的歸屬感、認同感,並通過了物質獎勵給員工以激勵。

在成為一個好的管理者之前,你首先要學會做人。在工作上最大限度地實現公平,在生活上關懷,體諒周圍的人。

在聊到如何處理與上下級及平級之間的關係時,兩位管理者反覆提到的字眼是“尊重”、“真誠”、“理解”、“寬容”、“公平”。我想作為一名管理者,他需要人格魅力、需要以身作則、需要讓人信服,只有在這樣一個具有凝聚力的管理者的帶領下,企業的發展才能事半功倍。

現代社會的管理者們早就拋棄舊理論中把員工定義為“經濟人”的觀點,即除了工作之外,員工應當更多地被關懷(無論是心理上、生活上、還是未來發展上),我想當員工處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時,他們的潛力更能被有效挖掘,也更能心平氣和地接受上級提出的錯誤。

通過採訪兩個管理者讓我明白,在今後的學習中,我應該多接觸各種管理者的最新想法,通過多方面的閱讀和思考來完善武裝自己的觀念儲備。管理是門很深的學問,沒有萬能的答案可以應對所有難題,這就需要管理者有敏銳的行業前瞻力、組建高效率的組織結構、強有力的執行能力和其他方方面面的綜合,並根據不同的公司和不同的行業來做調整。

對於管理方面的收穫我有很多,現就我感到意料之外的、很有啟發的幾點寫一下感想:

1、關於國際化對組織的影響與制定組織長遠發展計劃方面

根據他們的回答,我深深地感到這兩者很大關係。

首先因為中國越發的國際化,很多公司先前的經營模式完全被打破,因而長期發展計劃必須要變化。長期計劃又需要根據組織外部環境的變化與公司的經營情況而不斷的慎重的修正,而組織外部環境的變化與公司的經營情況又或多或少的取決於應對國際化的策略如何。其中關於長遠發展計劃中田磊舉出的公司租用寫字樓的例子就十分貼切。

但對於銀行業來說,國際化程度還很低,當經濟危機世界銀行業遭到了重創時,中國銀行業依然保持著良好的執行狀態與經營績效。但是中國銀行業越來越有必要加快國際化發展,以拓展生存和發展空間。這邊在它們的長期計劃中,如:不斷地進行產品和服務創新。業務上,重點致力於加快發展零售業務、中間業務和中小企業業務。不斷優化業務結構、客戶結構和收入結構。管理上,採取進一步改進績效考核體系、強化經濟資本管理、提升貸款定價能力、降低成本費用開支和完善組織管理體制等舉措。

可見不同行業對二者的要求不一致,但都要根據自身行業特點來應對國際化對組織的影響和制定組織長遠發展計劃。

2、關於解決“忙不過來,時間不夠用”的問題方面

如果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就會說:那就要更加努力了。但是田磊的答案卻給出了更加開闊的理解。

他把這個問題看作是工作不到位的結果。出現這個問題只有兩種情況:領導分權有問題,對下屬的培養不夠;大家忙的內容並非都有價值。並且提到“領導扮演的是教練的角色”令我受益匪淺。而李明則說到擠時間、統籌安排、分工協作等辦法,也讓我深受啟發。

3、關於解決“員工不遵守規章制度”的問題方面

我本以為這是個答案很顯然的問題,無非是要求員工必須遵守制度,違反規定的人必然要按規章受到嚴格的懲罰。

但是,李明卻說,首先是制度制定要科學、合理、到位、易操作,要充分聽取廣大員工的意見和建議,確保制度完善、健全。並且那位公司業務部經理也告訴我:“規章制度是嚴格的,但組織是有人情味的,不應當只是個機器,否則成員的歸屬感將會降低。”我從來也沒有想過這與員工的歸屬感與關,不過仔細品味也的確是這樣。如果組織失去了人情味,誰又會有動力去努力工作呢?他還指出了規章制度的種類問題,有重要的“雷區”與不重要的部分,使我開闊了眼界。

4、關於對大學生學習管理的忠告

開始我只是認為學習管理無非是要掌握理論,多找機會實踐就好了,但是看了他們的回答,我才知道我是多麼的知之甚淺。

我還需要多關注一些國內知名企業和世界500強企業的發展動態,從具體案例中提煉先進管理模式和經驗。我還明白了這是一門深奧的社會學科,是人際交往的藝術,我們既要了解人的`社會屬性,又要洞察人心!

當然除了這幾條,還有很多也啟發了我對管理工作的認識,如:對下屬要率先垂範、要看到下屬部門工作中的困難、對平級部門要以誠相待、要不斷提高市場敏感度等等。

通過這次難忘的採訪,我學到了很多不僅是管理方面的知識,也有與人打交道方面的技巧。這些所學也許不是立刻就在我的成績單上顯現出來的,但是我相信它將會給我今後人生的選擇、定位、思想指導等等很多方面以積極的影響,並已經、正在、將會使我受益匪淺!

標籤:心得體會 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