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有關《三體》讀後感範文合集

長篇科幻小說《三體》主要講述了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過程。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有關《三體》讀後感範文合集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有關《三體》讀後感範文合集

 

《三體》讀後感1

最初接觸《三體》是在同事的桌上看到的,當時只知道是本科幻類的書,並不覺得有什麼特別,還覺得“三體”這個名字很奇怪,直到前段時間看高曉鬆的《曉說》節目,聽高曉鬆介紹《三體》,我才發現,這本書不僅是瑰麗燒腦的科幻作品,更是一本探索人性和直指人心的好作品,值得一看!

《三體》是科幻作家劉慈欣創作的系列長篇科幻小說,由《三體》、《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組成,我用了三天的時間看完了第一部,很過癮,很燒腦,很震撼,現在正在看第二部,忍不住要為大家推薦。

作者劉慈欣被高曉鬆稱為大劉,跟我父母同歲,但是寫出的故事,卻適合各個年齡層次的人看,因為他寫出了人類的共性,深刻挖掘了人性中的醜惡、美好、希望和恐懼。大劉住在山西一個小縣城。按照高曉鬆的說法,小縣城是出深刻作品的地方,比如高密的莫言,因為小縣城的人際關係是深刻而穩定的,便於作者長時間、深層次的觀察和發掘。

《三體》第一部獲得了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雨果獎,是公認的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國際科幻大獎,堪稱科幻界的諾貝爾獎。大劉是該獎項自1953年設立以來的首位亞洲獲獎者。同年,大劉憑藉《三體》獲第六屆全球華語科幻文學最高成就獎,並被授予特級華語科幻星雲勳章。2017年《三體3:死神永生》獲得軌跡獎最佳長篇科幻小說獎。

《三體》講述了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資訊交流、生死搏殺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

故事要從一位叫汪淼的奈米科學家說起,軍方和警方合作,希望他能打入一個叫“科學邊界”的組織內部,因為這個組織難以進入,且都是高階知識分子和具有影響力的人物。汪淼通過一個叫“三體”的遊戲進入了這個組織內部,他發現組織的統帥是年老的女天文學家葉文潔。

葉文潔年輕的時候正是鬥爭如火如荼進行的時候,她歷經劫難,失去了父親和妹妹,遠離了母親,因為被陷害被帶到軍方絕祕計劃“紅岸”。期間葉文潔以太陽為天線,向宇宙發出地球文明的第一聲啼鳴,取得了探尋外星文明的突破性進展。三顆無規則執行的太陽主導下,四光年外的“三體文明”百餘次毀滅與重生,正被逼迫不得不逃離母星,而恰在此時,他們接收到了地球發來的資訊。對人性絕望的葉文潔向三體人暴露了地球的座標,徹底改變了人類的命運。在運用超技術鎖死地球人的基礎科學之後,龐大的三體艦隊開始向地球進發,人類的末日悄然來臨。

高曉鬆在《曉說》裡的之後《三體》會描述地球與三體直接的鬥爭和博弈,深刻揭示了人性的醜惡和罪惡,發人深思。

如果有一天,我們真的發現了地球之外的生命,但是他們想要掠奪我們的家園,我們將失去我們的家人、土地、國家乃至地球,你,將會如何做出選擇?

推薦閱讀《三體》,一本不止是科幻的小說。

《三體》讀後感2

真正使讀者沉思的不是故事情節的發展,不是人物跨越時間的愛情。而是作者用已經超越了身為人類自身的盲點的視角,以一種符合宇宙恢巨集的冷酷來轉述“黑暗森林邊緣”的兩個文明的征伐。雖不見血液但是卻籠罩這滅世的絕望,可在絕望中又流淌著縷縷希望。

讀這本書的過程總是一氣呵成,一點點的停頓都是在忍受心靈的煎熬,但當徹底結束時卻又開始手足無措,宇宙的滄桑也載入到了心上。

在這個三體入侵的大環境下,很大一部分的故事是講述人性。並且都不是極端絕對的好壞,人性的弱點更是體現酣暢淋漓。葉文潔的叛世是個開始,但她對於宇宙社會學的透露又幫助了人類,歷史的原因將她逼上仇恨,到人生的盡頭也有悔恨,人性尚存。羅輯則是從沉迷愛情到成為孤獨的守護人,由玩世不恭到沉穩。程心雖然說是善良,散發著母愛但卻是格外的自私。用自己認為的尊重人權卻使文明甚至失去存在的機會。黑暗森林的背景將每一個人性的缺點都無限放大,稱得上是人性之戰。

雖然三體是一本硬科學科幻,但是卻不乏文學色彩的增華。人類的太空艦隊被水滴擊毀時的悲壯,太陽系跌落為二維,色彩繽紛卻又悲慘絕望,還有云天明的童話,簡直奇思妙想的科普知識。使學習物理也產生了奇妙之處,這就是這本書不單單侷限於情節而被無數人所擁讀的原因了。

當然對我本身來說,是我對宇宙產生求知慾,也因此去查閱了愛因斯坦的統一場論。改變的不僅是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還有就是鼓勵我對於未知的探索。

一本小說若可以使讀者將其延生到真實生活中,改變一些什麼,有一些對於人類的促進。那麼它就是可以被歷史所保留下來的經典了。

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

《三體》讀後感3

三體講述的是在**期間,一名被迫害的科學家葉文潔利用太陽的反射放大訊號的原理,把太陽變成一個恆星級的資訊發射器,將地球的資訊傳送至外太空,希望收到資訊的外星人能前來拯救黑暗的地球文明或者說希望外星文明幫助人類進化得更加高階一點。資訊被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文明三體文明所收穫,三體星人由於三個太陽的無規則執行,已經經歷數百次的文明覆滅和再生,極需要在三體星被太陽最後吞沒以前,找到新的星球延續文明,而來自地球的資訊使他們鎖定了地球作為新的棲息地,於是,三體星人對地球的遠征開始了,三體文明與地球文明的戰爭也開始了。

這本書所釋放的資訊量非常的大,基於作者強大的物理學基礎,向我們展現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外太空世界,多維的世界,微觀的世界,作者的想象力如此豐富,描繪能力如此之強,邏輯緊密,文筆出眾,讀來引人入勝。

三體,帶給我的思考是很多的。今天要分享的,是關於文明的一些想法。

有了人才有了文明,文明就是人類在追求“真、善、美”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知識體系。但,一個文明的價值觀似乎決定了這個文明本身的命運:是走向永盛,還是在繁華後走向覆滅?

地球文明,最具有代表性的體系,就是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東方文明的價值核心是天人合一,講究的是天時、地利、人和;西方文明的價值核心是以人為本,講究的是科學。人類文明的程序,其實在世界範圍內是保持高度的一致性的,東西方几乎在同一時間進化出各自的文明,如東方孔子出現的時間就是西方耶穌出現的時間,我想說的是,人類文明的程序似乎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調控著,東方與西方,除去非洲與澳洲,當社會發展到一定的高度的時候,就會發生類似的“巧合”:比如莎士比亞出現的時代,正是元代散曲盛行的時期。或許,我也可以這樣理解為,此類如孔子或者耶穌這樣的人,是那個時代所需要的,而且是特有的,當文明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就會有這樣的一類人出現。當然,是時代賦予他這樣的光芒與色彩,還是其本身帶有那個時代所特有的精神特質,就不得而知了。也許,時代的特效能夠造就一個又一個適合這個時代的偉人來代表這個時代吧,或許,這也就是東西方相同時間出現類似的神像的原因吧。

《三體》讀後感4

三體III中的人物,最主要的有三個:救世者雲天明,滅世者程心,悲劇男維德。三體人智子和麵壁者執劍人羅輯也很重要,但對於劇情的推動其實助力不大,AA和關一帆相對來說更次要一點。

救世者雲天明雖然出場不多,但卻讓人印象深刻。

最初的白血病患者,靠著自己的洞見幫助同學發財,然後得到回報,並且送給程心一顆星星。這樣的開場是極其驚豔的。而後,當人類失去希望的時候,雲天明又以自己的智慧送來希望。並在最後,送給程心一個宇宙。 如果沒有云天明,就不會有程心後來的一切,人類的歷史也將發生重大的變化——而云天明為程心所作的一切的出發點,就是他愛程心。 而同樣是愛,在滅世者程心這裡,卻遭遇了截然不同的命運。 程心的思路歷程其實很有意思。

在PIA的時候,程心只是出於要完成任務,選擇了雲天明(的腦子)來進行解體計劃,這個時候的程心心中並沒有那些愛——沒有對雲天明的小愛,也沒有對人類的那種大愛。如果她當時就有的話,維德的計劃當時就被她否決了,雖然她沒有能力去阻止維德。

可見,就是因為她發現了雲天明對她的愛,以及發現了維德的不擇手段導致雲天明只剩一個腦子的生存方式,激發了她對雲天明的小艾和對人類的大愛——後者就是一切災難的根源。

在被激發出那種大愛以後,程心在面對剩下幾名執劍人候選人的時候,決定要和他們走不一樣的路,要用慈母一般的愛來愛這個世界。但,在殘酷的宇宙和現實面前,這種童話一般的大愛卻只能導致毀滅,而且兩次都導致了毀滅。

正的希望,但最後還是因為程心而破滅了——這裡,我甚至猜測維德其實早就知道了結果,但還是堅持研究曲率引擎,因為這樣才能有希望,在程心的破壞下繼續留有希望。

維德的一句話可以說是整部書絕大部分內容的概括: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野性,失去一切。

而智子的話就是對這句話的補充:

宇宙不是童話。

三體人智子,後半段只是一個資訊提供者,前半段則告訴人們:人要有尊嚴得活著,以及,宇宙不是童話。

羅輯,在後半段也是一個資訊提供者,前半段的形象則和程心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AA,其實主要就是個輔助。而且作為學生的AA,在一開始的形象都是一個大孩子(一直到行星防禦理事會雲天明的資訊的時候也依然很孩子氣),但到了假警報的時候卻突然變了個樣子,果敢狠心,而且居然還會狙擊……這個變化有點突兀。

關一帆,純粹是提供情報來的。

除了三位主要認為,劉慈欣筆下的人類社會也很有意思。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威懾紀元以前,人類還是有男有女的,雖然走過了恐慌和自傲,但依然保持著野性;而到了威懾紀元,也許是因為三體人乖乖地授予科技,人類生活極度美好,簡直就是烏托邦,導致這個時期的人類社會普遍沒有了野性,而且此時沒有男女分別;直到最後的掩體紀元,男人才重新出現。

這個過程讓我想到了這麼一個生物現象:許多微生物(包括一些動物,比如某些青蛙)都是單性的,通過孢子等手段繁衍後代;而當它們所生存的環境惡劣到一定程度時候,才會出現雄性,此時整個種群才會充滿活性,同時充滿鬥爭和殺戮。

這像極了上述小說中的人類社會,或者說,小說中的人類社會像極了這些微生物。

安逸之下,男性會消失,更重要的是,種群的活力與鬥爭心會消失。 想到當下的四個現代化:男性女性化,女性寵物話,寵物貴族化,貴族沒文化。這是在讓人感到擔憂。

同時,文中人類社會在大移民、假警報、二維化這三件大事情中所表現出來的種.種劣根性,其實很發人深思——事實上,這比小說的終極命題更加讓人深思。畢竟,後者是一千個人一千個哈姆雷特,劉慈欣的想法不見得就更有道理(我自己去年五月份寫畢業論文的空閒時寫的科幻小說裡更加變態),而且這種虛無縹緲的宇宙終極思考除了能讓人在賣弄風騷的時候顯得更騷一點以外,沒有什麼實際的思考價值,但前者卻是實實在在的。 所以,對於整本小說里人類社會的描寫,其實最讓我感興趣。

當然,還有一些小細節也很有意思。比如文中兩次提到,未來的文字是中英混合文字。這點是很有難度的,因為這兩個文字系統完全不同,要混搭很有難度。而更關鍵的地方在於:沒理由是讓中文和英文混搭,或者說沒理由只有中文和英文。聯合國正式官方語言是英法俄西漢阿拉伯,而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廣的三個語言是中文(中國人多),英文和印度的印第語。無論從什麼角度來說,只用中文和英文構造未來的統一文字是不合理的,你讓法語情何以堪啊……

再來一個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三體人對地球文化的崇拜。這在我看來,如果不是三體人有意麻痺地球人,那就是不合理的。

事實上,深入一點,三體世界是充滿了隨機的災難、對大自然狂暴力量的完全逆來順受、對美好自然環境的迫切渴望這三大元素的,而我們知道,文化的形成從最根源的源頭出發,就是自然崇拜。在文明程序中,自然崇拜會被拋棄,但是以自然崇拜為起源的文明與文化中必然會留下自然的烙印。所以三體世界的審美標準應該會比地球更極端,因為他們的生存環境更極端。而且,就好比人類的文化中所推崇的普世價值,三體也會有他們的普世價值,這普世價值很明顯會和地球不同。地球的自然資源相對來說是充沛的(整體上說直到近代才開始顯示出一定程度的捉襟見肘),離開一個社會體系以後,依然會有足夠的土地、生物資源來進行一定程度的自給自足(當然,這點並不和文明程序中的多種文明為了資源而衝突導致相互廝殺矛盾),所以才會提倡自由、民主、公正(事實上這也是對前面所述的廝殺的一種反思,以及源自這種反思的一種渴望)。在三體世界,資源如此缺乏,環境如此惡劣,無法想象自由、民主、公正這種普世價值會在他們的土地上得到追捧與信仰。

雖然,你可以說他們這麼缺少資源,所以才更渴望我們的普世價值,但這個結論的得出是站在地球人的角度得到的。從三體人出發來考慮的話,他們根本不會認為我們的普世價值是對的而他們的價值觀是錯的——相反,他們反而會認為為什麼要民主為什麼要自由?這不是對資源利用以及能力開發的一種極大浪費嗎?他們不會認為他們的價值觀錯,而會認為我們的價值觀有問題。

兩種不同文明的普世價值的對與錯,不是我們可以說了算的。 因而,說三體人會推崇我們的文化,是沒道理的。

就算兩個世界的智者最後要達成一種文化上的契合,這也是一個極度緩慢的過程。我們人類自己“男女平等”都已經花了很長時間,到現在都沒做到,你如何指望三體人用2019年就推崇地球文化?

可以看看印度的種姓制度,它的消失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2019年就搞定的。也可以參考在中國大陸上的發展與傳播,這也是一個世紀跨度的課題。

因而,無論從什麼角度來看,認為三體人會推崇地球文化,而且還這麼快就推崇,都是不合理的。

更何況,極端一點,如果在這2019年裡面來一次需要全星球脫水的恆星災害,這種文化潮流立刻就會被打回原形。畢竟,三體本土文化才是三體人發展的土壤,換一盆土,結果基本就是一句中國老話:樹挪死,人挪活——而在文化對文明發展的問題上,顯然不存在“人”這種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