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職業教育教師發展心得體會

   職業教育是指讓受教育者獲得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需要的職業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的教育,包括初等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職業教育教師發展的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
 
 

關於職業教育教師發展心得體會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為造就現代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文以載道”“文道合一”是語文的重要特徵,這些都決定了語文教育與環境教育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學生可以通過語言文字學習關於環境的知識,可以從文學作品中感悟人與自然的關係,能夠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提高研究並解決環境問題的能力。
 
一、通過朗讀滲透環境教育
 
在語文教學中,有許多文章描寫的正是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在學習課文時,我帶領學生理解好詞佳句,品味語言文字,豐富學生美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感受力。例如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中,我把這種美集中體現在朗讀上,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我引導學生通過不同層次的朗讀,感悟小興安嶺的美,激發他們對小興安嶺的嚮往。在教學小興安嶺的春天時,課堂環節是這樣的:(1)讀中找景,用“○”圈出自己看到了小興安嶺的哪些美景,讓學生比較直觀、形象地初步感知美。(2)讀中找特點,用“———”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讓學生說說為什麼喜歡這句話?這時學生的情感被激發了,有的學生說:“我喜歡描寫小鹿的這個句子,因為這句話把小鹿寫得太美了,太可愛了。”說:“我喜歡描寫小溪的句子,因為我似乎聽到了流水聲。”於是我不失時機地讓學生想象當時的畫面,帶著這種感情讀讀句子,加上動作讀讀句子,加上流水聲讀讀句子,使學生心中對美的理解得到了昇華,在讀中感悟了小興安嶺的美,感受了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美。這種潛移默化的語言薰陶,我想是當今語文教學的主旋律之一。記得有人曾經這樣說過:“終身受益的東西從來是看不見的,是學生內在的情感態度和人格。”就這節課而言,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於言而動之情,這種油然而生的對自然美、語言美的感悟,是學生終身受益的。
 
二、通過閱讀理解課文內容滲透環境教育盧梭說:“千萬不要乾巴巴地同兒童講什麼理論,如果你想使他懂得你所說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種東西去標示它。”與其進行一百次生硬的說教,不如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既接受教育又增長知識。
 
1.利用教材中的插圖和多媒體課件滲透環境教育利用圖片、科教片、風光片等直觀教學材料來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情認識,讓學生欣賞、想象、對比。學生通過這種審美體驗,慢慢地內化為自己對大自然的讚美和依戀,繼而產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懷。比如利用《九寨溝》的插圖進行多媒體教學,引導學生觀察高聳入雲的雪峰、色彩斑斕的大小湖泊、古木參天的原始森林、高低錯落的平湖瀑布。當學生初步形成印象之後,美麗的插圖在學生中所喚起的感覺,會產生一種愉悅之情,這種審美體驗,慢慢地沉澱為有益的營養,繼而使其產生保護美麗大自然的願望。此時,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在地球上,除了九寨溝的美景外,還有廣袤的草原、浩瀚的森林,還有溝壑縱橫的田野、熙熙攘攘的城鎮、馬達轟鳴的工廠和礦山……他們會由衷地感嘆:古老、慈愛的地球,像母親一樣養育了千萬種生命,她寬容、忍耐,為人類無私地奉獻了一切。既然人類的生活離不開自然環境,那麼,我們應該從小做起,從自己身邊事做起,愛護環境,美化環境,做一名環境保護的小衛士。
 
2.抓住重點課文和重點語句,對學生滲透環境教育《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文章短小,語言樸實,然而其隱含的道理卻非常深刻。在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結合重點語句,說體會,談感受,加深理解。如文中的“拎”字表達了人們的一種非常隨意的心態,它把人們那種把砍樹沒當做一回事的心態淋漓盡致地勾畫了出來。表達這種隨意心態的還有“一棵一棵”,突出了人們沒有將砍樹當做一回事。“什麼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這裡的“鋒利的斧頭”,不僅僅指的是人們砍伐樹木的工具,還包括人們的愚昧及破壞生態平衡的落後觀念、行為。
 
《只有一個地球》中,“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是學生理解上的一個難點,教師可以抓住這個句子中的重點詞語“可愛”“破碎”“同時”,聯絡全課,讓學生說說地球的“可愛”表現在哪裡,容易“破碎”又表現在哪裡,為什麼要強調“同時”。學習的目的在於提醒人們,如果“不加節制”“隨意毀壞”資源,可愛的地球就可能走向“破碎”;如果精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可愛的地球就會更加可愛。
 
3.課外拓展延伸,對學生滲透環境教育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是有限的,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情感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教師可以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緊緊聯絡現實生活,將環境教育向課外延伸。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知識技能的同時,接受環境知識、環境道德的教育,深入思考,拓展視野,蘊蓄情感,逐漸增強環境意識並動手動腦,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完後,老師要求學生根據課文的理解動筆寫防寫地球的宣傳語。學生寫道:“除了腳印,什麼也別留下;保護地球=熱愛媽媽,為了我們的地球母親,請不要向她的血管裡注入廢水。”寫到這,我想學生們的心肯定猶如大海般不能平靜,幼小的心靈裡油然而生出一個想法:保護地球吧!那是我們的家啊!
 
三、通過作文教學,有機滲透環境教育《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對廣大的中國小生進行環境可持續發展教育,培養他們的憂患意識,使國家未來建設者樹立起正確的人口觀、環境觀和資源觀。”因此,在指導學生寫作訓練的過程中有機地將環境教育滲透於作文教學中,以增強環境意識是完全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這學期,我在鯉城區“習作(寫話)專題研討”活動中執教的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想象作文《假如我是……》,重點開拓學生思路,引導學生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換位想象,表達自己心中的美好想象和願望。在指導時,我有意識地誘導學生寫環境方面的內容,比如有一位同學寫《假如我是一棵大樹》,我引導她從當前山林毀壞嚴重、森林火災繁多、人們為謀私利亂砍濫伐等現象入手,道出大樹希望受到人們的正確對待。還有一位同學的題目是《假如我是環保專家》,其中寫道:“以前天是湛藍的,水是清澈的;現在天是灰濛濛的,水是渾濁濁的,許多飛鳥走獸不現其蹤跡,魚蝦之類少得可憐。假如我是環保專家,我首先處理的是那些成堆成堆的垃圾,一個城市一天要埋掉數以千噸的垃圾,一些垃圾能腐爛,而白色汙染幾千年都爛不掉。我想要發明一種藥水,滴上一些就能使垃圾自動分解,對土壤有利的埋在土裡,而爛不掉的呢?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變成人類需要的氧氣,還給大家天之藍、水之清,讓飛鳥走獸能和人類協調共處。”通過這次的習作教學,讓學生產生了保護大自然的強烈願望,並且在作文中表達出了自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四、在語文活動中正確滲透環境教育
 
1.結合各種主題活動,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溼地日,3月12日是植樹節,3月22日是世界節水日,4月7日是世界衛生日,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5月31日是世界無煙日,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12月29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有選擇性地利用這些綠色紀念日開展主題活動,就能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
 
2.利用各種語文活動正確滲透環保教
 
如組織學生查詢有關環保的資料並進行閱讀、開展各種宣傳口號和綠化環境的設計等語文活動,讓學生親身實踐、親身體驗。這不僅滲透了環保教育,而且培養了他們獲取資訊、與人合作及語言表達的能力。
 
3.利用新聞報道進行環境教育
 
當今新聞媒體的快速發展和其圖、文、聲、色並茂的特點,為學生及時瞭解環境資訊提供了方便。我們在培養學生關心新聞的習慣時,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由課內走向課外,瞭解那些近在咫尺、觸目驚心的環境破壞導致的惡果,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適時進行討論。這樣既考驗了學生捕捉資訊的敏銳程度,又提高了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也讓他們在嘴脣的上下翻飛中鍛鍊了口才。與此同時,我們讓環保意識深入人心的目的也得到了落實。
 
古人云:“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作為一位國小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在國小語文教育中滲透環境教育是語文學科不可推卸的責任。只要我們心中時刻裝著環境教育這一理念,寓環境教育於語文教學之中,不斷挖掘語文素材,不斷找準滲透點,一定能讓環境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綻放異彩,開出美麗的花,結出豐碩的果,使國小語文成為環保教育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