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紅樓夢》讀後感模板精選

教育中應該儘量鼓勵個人成長的過程,願你讀取文化的力量,讀取書中的美好。那麼關於相關的讀後感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紅樓夢》讀後感模板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關於《紅樓夢》讀後感模板精選

《紅樓夢》讀後感模板

多想像寶玉一樣享受著大宅院的豪華;多想像黛玉一般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多想像寶釵一樣知書達理……

在閱讀了《紅樓夢》這本家喻戶曉的書記後,便喜歡上了一位如水的;柔弱的女子——林黛玉。

曾讀到這樣一段文字:

在水邊,她吟出了‘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的詩句;在水邊,她發出了‘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的疑問;在水邊,她發出了‘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感慨;在水邊,她拄著花鋤,埋了一地落花;在水邊,他聽著寶玉說出那些怦然心動,發自內心的感慨之語;在水邊,她對出了‘冷月葬花魂’的詩句,花魂是誰?自是黛玉之比自比。她彷彿預料到了自己的結局,看到了落花盡頭窮途的幻滅······”似水的女子是靈性的。

不錯,黛玉不僅靈性,也是憂鬱的。在三生石前,她得以被甘露滋潤,得以脫草胎而得人形,為報灌溉之恩下世為人。“我把這一生的眼淚給了他,便也償還得過他了。”,這就註定了她為那個“無故尋仇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的公子流盡一生的眼淚。

看完了這本書,我發現我哭了,我在哭什麼呢?是黛玉悲慘的結局?寶玉令人痛心的結局?還是寶黛的愛情悲劇?

不願學寶玉的“混世”性格;黛玉的弱不禁風,寶釵的自私自利······

《紅樓夢》讀後感模板

很早以前看到李義山這句詩的時候就怦然心動,我想撩撥了我心絃的大概就是“紅樓”二字,儘管它和那部擁有盛譽的小說無甚關係。這句詩在某種程式上剛巧可以概括我讀《紅樓夢》的感受——隔著二百餘年的歲月審望之,像是隔了層雨簾遙望燈火飄搖的紅樓,印在眼底的是那一抹忽閃忽閃的蒼涼。

《紅樓夢》這般說出名字聞者都該震三震的鉅著,不知吸引多少老先生焚膏繼晷日夜鑽研,而我不過幸離襁褓,豈敢對它指手畫腳品頭論足。有它陪伴的時光,便足以讓我銘記。 百無聊賴的八年級暑假,在塵埃最深處淘出早年書店搬遷甩賣的一套精裝本《紅樓夢》,自此沒有任何預兆地瘋狂迷戀上那些半文半白的字。儘管那個版本只是羅列異文,且印刷不精詩詞全略,字裡行間掩不住的漫溢的美與才情仍讓我心醉神迷。它是深山裡荊釵布裙的閨秀,天生麗質難自棄。

整個九年級,大大小小的語文考試中我總要在作文裡扯上顰兒那一千人。哪管老師在卷頭用紅筆大書“離題太遠”。及至會考前夕天熱難當人心浮躁之時,我竟悠然從圖書館借來本《劉心武揭祕古本<紅樓夢>》,一看便是沒完。到現在回想那個夏天,自己在那本書裡醺醺然的模樣仍讓我覺到,那是個美麗的沉溺的姿態。

了無生趣的高一學年,我在那個理科尖子云集的班裡隻字未提《紅樓夢》。周圍的人讓我覺得他們面孔空洞靈魂蒼白,而自己則像黛玉在元春省親時作賦,滿是長袖難舞的寂寥。

難以排遣的寂寥促使我沉溺於文字世界,某次購書時竟發現九年級讀的《揭祕》一書中所述周匯本《八十回石頭記》居然出現在書架上!傾囊抱得美書歸,周汝昌先生五十六年“斥偽返本”之作字字真金,除去續作後的《石頭記》終於以斷臂維納斯之美大放異彩。殘缺並不美,然而美的是讀者自己發散開的聯想。想象作者咬牙忍淚走筆,親手引領至愛走向幻滅,任是鐵石心腸也無法波瀾不驚!

儼然一場輪迴,高一暑假沿荒僻小街遛達誤撞進家小書店,竟發現書櫃最下層赫然是張愛玲《紅樓夢魘》。這個驚喜,又伴我度過了餘下平庸的暑假尾巴。喜歡在密密麻麻的單詞或公式的罅隙舒口氣,捧過《紅樓夢魘》聽張愛玲滔滔論述那些深邃難懂的學術問題,即使不解,心頭亦像有秋草傷花搖曳般清涼。這位遠渡重洋的作家幽幽一嘆:“十年一覺迷考據,贏得紅樓夢魘名。”滿含著愛與淒涼,像雨中一場無絕期的遙望。

《紅樓夢》似是中國文學史上一朵本該屬於未來的奇葩,悠然飄落在風雨如晦的線裝書裡,惹人悵望。想起被我盜用為題的義山詩下聯“珠箔飄燈獨自歸”,一如寶玉秋窗風雨夕拜別黛玉的悵惘,也是名著在塵世喧囂中黯然淡出的寂寥。

我唯願能以真心貼近《紅樓夢》,品悟它岑寂而悽豔的美,不再流於膚淺地與這閱盡人事代謝的經典之作隔雨相望。

《紅樓夢》讀後感模板

看完《紅樓夢》心中有一絲悲哀,忽覺秦氏對鳳姐說的一番言語,實是有理:“月圓則虧,水滿則溢。”世上無事可“永保無虞”。就像這朝朝代代,總是從初期到全盛再到衰敗,從春秋戰國時期,秦始皇統一六國,漢,三國,晉,南北朝,隋……無一倖免。身邊的小事亦是如此,一生中總有順心與陰暗的時期,所以人生給予的感覺就饒有滋味……有人時常覺得人生悽苦,可沒有這苦,那怎會感受到成功到來時的快樂?若紈絝子弟只知玩樂,終老一生,死前才去遺憾,“人生何其短,吾還碌碌無為終老此生。”。家道中落,未嘗不是好事,死前至少可以說,“因曾度此落魄生活,故吾此生沒有白活。”

說到碌碌無為,終老此生。就不得不題,功名利祿。記得第一回中,士隱所解注的《好了歌》。“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甚切,就好像功名,不是得了功名,就不用死,到頭來還是得死。下一世,誰理你是秦始皇,還是漢武帝。更別提其他人,“問古今將相可還存?也只是虛名兒與後人欽敬。”若不提,欽敬,從古至今,那些著名的貪官奸臣,呂不韋、秦檜、吳三桂、鰲拜……也是萬古留名。其實他們的才智,膽識,以及那種不畏懼命運的膽魄,也有可取之處。命運最終給他們的安排終究是殘酷的,死訊換來了呼天搶地的歡呼聲,死後還招人惡罵,這是他們的悲哀,也是那個社會的悲哀。難道這就是正義與邪惡的標準嗎?

其實,正義與邪惡的標準還是很模糊的。我可以說,“人各有志,只能說他們樹立了不科學的人生觀。”他們的所作所為不一定像我們想象中那麼可恥,也許他們像楚莊王,三年沉迷於酒色,是別有用心,我們也許只是讓歷史矇蔽了雙眼,雖然可能性極小,但我們不能排除這種想法,畢竟這些都已成過去,無從考證……

我甚是欣賞他們對於神說以及命運的無所畏懼,即使是現今社會,又有何人能真正做到不滿命運的安排,能挑戰命運。想想社會之中,大多數人們還希望聖人、神仙的出現,從苦惱將他們解救,以此說來似乎還不及這些貪官奸臣。

那這些貪官奸臣錯在哪兒?失敗在那兒?--我想應該是,想得不夠長遠。就好似呂不韋,得到了皇位又怎樣?也許會更覺空虛,到頭來終免不了一死。“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那如此說來豈不是什麼都別做,做什麼終究都還是在替別人做嫁衣裳。

其實不能這麼想,人這一輩子,很多事是無可奈何的。我個人覺得,人這一生,概括起來就三字“活下去”。什麼都不做怎生活下去?什麼都是需要代價的,你學習,換來好的工作;你工作,換來生活需要的錢。錢讓人過好日子,沒有錢是活不下去的。突然想到,有些人自命清高的認為前乃汙濁之物,即是汙濁之物,為何還要用他?即是汙濁之物,為何還需靠他活?我不覺得錢是什麼汙濁之物,錢只是一件物品,用它之人不堪,所以才讓它蒙羞。“功名利祿”,只是換取錢的手段罷了。

人生在世,只要賺錢是為了讓自己活下去,而貪汙就是以不正當的手段將別人用代價應換來的東西據為己有。若是用正當方式,讓自己活得更好,沒什麼不對,即使在別人眼裡顯得奢華,又怎樣,這是用代價換來的,是付出過後得來的,是一點點賺來的,本就為了讓自己活得更舒坦,奢華點也是自願的,沒什麼不可以的。所以為了活下去,要賺錢。如果總想著是為他人作嫁衣,索性都別活了。畢竟只有少數人能享受看破紅塵的生活。既然有許多事都放不下,就別放下,糟踏了光陰。“聖人”也需“凡人”襯。

對於《紅樓夢》的結局,我有甚多不滿,可有人對我說,“既然你不滿,林黛玉最終抱憾而亡,賈寶玉出家為僧,那你覺得,什麼樣的結局是完美的。”的確,我對甚為不滿顰兒之死,顰兒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終日只想一展才華,違反了古時“女兒無才便是德”之說。

顰兒在文中的才華是不容置疑的,我實是欽佩,也為她那種叛逆而佩服。可她為何不能叛逆至底?賈母素日疼她,更疼寶玉,他倆二人想要結為連理枝,賈母也未必反對,她竟不去爭取,偏自尋苦惱,氣死了。可細細思量,她素日多疑,即使嫁於寶玉,也難免會被氣死。她又不似鳳姐會借酒撒潑,怎生向賈母開得了這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賈府她畢竟不像寶釵那樣得人心。

寶釵為人圓滑,討人喜歡,她最終也是無法擺脫父母之命嫁於寶玉,最終獨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覺得有些惋惜,“金簪雪裡埋。”再說寶玉,最後看破紅塵,做了和尚。難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結局嗎?若是如此,世人都改為僧。想法太極端了。“你死了,我去做和尚。”預示著這一切,好似一切皆前定,無法改變。我不滿的是寶、黛二人最終仍是無法逃出命運的束縛。那人又對我說,“寶玉,做和尚已不是為黛玉而做。寶玉不做和尚,還能做什麼?去追求功名利祿嗎?”是啊,細度之,對於寶玉而言,這不失為最好的結局。

他已淡薄名利,對他而言此皆身外物。追逐名利,讓歷史重演,看著自己的後代再來上演這“紅樓夢”嗎?他看似沒有擺脫命運的束縛,但命運業已不能束縛住他了,他既不是為顰兒去做和尚,那就是為自己,他也不像世人為了“得道成仙”,而是了無牽掛,看盡紅塵。那人還對我說,“做和尚的有兩種,一種是為了逃避,還有一種就是為了面對。”我想逃避的那些就是“看錯紅塵”的,而面對的才是真正“看破紅塵”的。

我倒認為《紅樓夢》並不是一部愛情小說,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也不是中心故事,但這一敗塗地的悲劇確實是整部書的主要線索,無論怎樣我們也都曾經為這兩人的結局深深地感到遺憾。

寫了一個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悲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