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飢餓遊戲》讀後感精選五篇最新

對於過去的統治階級把窮苦人的生死用來娛樂,但又能感到非常欣慰,欣慰當時的人民在這樣惡劣的生存環境下,智慧和善良沒有完全消失。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飢餓遊戲》讀後感精選五篇最新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你的閱讀。 
《飢餓遊戲》讀後感精選五篇最新
 
《飢餓遊戲》讀後感():《飢餓遊戲》和《蠅王》
 
很多人說《飢餓遊戲》是美版真人秀《大逃殺》,很多人說《大逃殺》是cult版《飢餓遊戲》。可就是很少人討論《飢餓遊戲》和《蠅王》。
 
在歐美,很多讀者會比較《飢餓遊戲》和《蠅王》,因為《蠅王》才是比較獨創性地描寫許多少年在封閉空間中相互殘殺的始作者。
 
《飢餓遊戲》和《蠅王》之間的關係,並非“借鑑”與否的問題。而是在主題、人物、敘事技巧方面的傳承與進一步創新之間的關係。比較《飢餓遊戲》和《蠅王》的異同,就能看到《飢餓遊戲》所做的傳承和創新。
 
共同點:
 
1,條理清晰地使用意象:分為主題意象和實物意象
 
主題意象:“蠅王”即蒼蠅之王,即孩子們用來“祭祀野獸”的野豬頭,它在高溫潮溼的環境下被無數蒼蠅叮咬,發散惡臭無比醜陋可怕,代表人性之惡。“遊戲”代表一個娛樂化的烏托邦,“嘲笑鳥”代表對烏托邦統治的反抗。
 
實物意象:《蠅王》海螺象徵著話語權、權力。山頂求救的火象徵著普羅米修斯之炎,即希望、智慧和理性。《飢餓遊戲》中的火焰象徵著娛樂消費社會中的反抗訊號,各區物產象徵著各區少年的性格特點。
 
2,科幻小說的傳統技法:封閉空間中的人性試驗場,故事在荒謬有真實,在真實中又讓人感到這種封閉的不真實。兩本書的這種科幻寫法,都源自荒島文學和冒險文學。
 
3,主要人物中都有一個代表著理性、勇敢,即拉爾夫和皮塔。
 
不同點:
 
1,主題不同
 
《蠅王》中的封閉空間試驗,只需有足夠的時間,沒有外來力量介入,封閉實驗場將一步步演變成一個現代社會(科幻小說的常見寫法)。《蠅王》如同一個實驗觀察者,觀察這個生態的最終演化結果。可惜,在孩子們的聯盟形成之後,隨即出現了最為致命的缺陷,拉爾夫的民主沒有任何監督,任何仲裁,最終失敗。這也是《蠅王》主題:理性的致命缺陷。
 
而《飢餓遊戲》轉向了“娛樂”這種工具如果被專制社會掌握,會發生什麼。以及如果一個人想活得(死得)有些尊嚴,他能做些什麼。其實,他就只能嘲笑那個隨時可以毀滅他的力量,如果機會合適,最好是在鏡頭前嘲笑。因此《飢餓遊戲》的主題是烏托邦性質的,探討烏托邦社會的問題。
 
2,《蠅王》里拉爾夫認為他是頭,有制定規則的權利,但發生實質性的衝突後拉爾夫迅速被孤立,秩序與規則全部瓦解。其實,拉爾夫不具備最基本的對他人的關心,喜歡權力,他並不比傑克好太多,作者就是要讓拉爾夫這個理性的象徵物不完美。
 
而皮塔則是一個近乎完美的人,他有理性有勇氣有很多美德,連蓋爾也說要是皮塔討人厭就好了,但皮塔一點也不討人厭。
 
3,《蠅王》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節大量使用了象徵手法,貫穿始終,且宗教意識較濃。《飢餓遊戲》對象徵手法的使用則比較有限,相反,其YA特點和劇本特點較明顯。比如《飢餓遊戲》遵循YA近年特點讓勇敢女孩當主角,比如一女兩男模式,比如一些遊戲設計場景明顯是為視覺劇本而設。
 
《飢餓遊戲》讀後感():小說電影一塊看的
 
  整體感覺還是小說優於電影。小說的前一半把凱匹特(不得不吐槽一下,我這個英語水平的人都能看出來是英語“首都”的意思~完全可以像臺版一樣,古色古香地翻譯成“都城”,為什麼要用這個坑爹的音譯)和十三區的歷史交代了出來,基本是不影響主幹的插敘和倒敘。把女主男主的之前身上揹負的故事也做了大概的交代。
 
  電影交代起來困難,乾脆做成字幕形式了。
 
  但是,看書起初的設定,有很明顯的反集權的思想,反專制的政治思想,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寫著寫著就成了以女主人公莫名其妙的愛情為主題。
 
   可能這類的愛情,更類似我們青春期之前的愛情吧。並沒有什麼明確的目的,甚至沒什麼明確的認識,說天真但算不得無邪的那一陣,看著還挺好玩的。
 
    原著裡最喜歡的人是教官“黑密斯”,我一直以為是善良的黑人~但是電影裡表現的是白人。不得不說,電影裡這個角色,如果看完原著再去看,就會覺得電影裡演出來怎麼這麼雞肋,既不嬉皮,也不機智。原著裡他給飢餓遊戲中的女主寄送物資時倆人的默契感,簡直叫人拍案。電影裡為了表現方便,每個物資都附帶了一個紙條~不喜歡。
 
    小說我比較感動的一點,讓電影刪掉了,就是露露死後,露露那個區的人民,把原本要給露露的麵包送到了女主手裡。感動了好久。
 
     男女主人公在洞穴裡生存那段的恩愛和糾葛,和女主人公勝利歸家時,心裡有兩個男朋友的那種矛盾,電影的內心戲照原著不是差一星半點。
 
不得不說,一部好小說要是改成電影,就得有增有減。腦補打戲和高科技場面費勁的,就去看電影。喜歡內心戲的,一定要看原著。
 
 
 
《飢餓遊戲》讀後感(三):不拍成電影的話多少人會讀這本書
 
故事是狗血的故事,人物是俗套的人物,設定是平庸的設定。
 
一個類似大逃殺的故事在狗血的大團圓結局中落幕,聽說這書還有兩部,但目測逃不出瓊瑤劇的框框了。
 
說是大逃殺,又不是大逃殺,因為這個偽大逃殺設定裡,作者還是狠不下心揭露人性醜惡的一面,而是要反其道而行之地高唱讓愛做主,於是只剩下虛張聲勢的懸念和半吊子的殘酷——看了開頭就知道結尾的小說,趣味性顯然大打折扣。在這樣的前提下,女讀者讀的時候唯一的樂趣就是把自己幻想成女主角,體會一下變心的心路歷程,男讀者就只能指望剩下的22個對手死得有創意點了,結果也就四位勉強合格。我是說,格拉芙、露露、狐狸臉和加圖。
 
歸根結底,人物塑造方面沒有特色,盡是些蒼白到可以用一句話概括的人物——暴躁的大力士、睿智的乖乖女、敏捷的心機女……至於主角就是個早熟的野孩子,搭上一個聰明甜心男,打破了73屆比賽以來的先例,第一次讓兩個人在這場遊戲中活了下來。至於過程,就是在這麼一個扯著殘酷大旗的“遊戲”中還是會有對手心甘情願地放棄殺她的機會,這主角光環~嘖嘖~
 
至於設定,無論是遊戲中的世界觀還是遊戲外的世界觀都不敢恭維,本來期待主辦方對遊戲的各種操縱會有好花樣看,但結果發現主辦方相當蠢笨,到最後還被一個黃毛丫頭擺了一道,其智商和手腕堪比OP中的天龍人,最終的那個訪談是作者的自圓其說還好理解,如果統治者真要找茬還落得這麼個結果,讓當初的戰敗方情何以堪。
 
仔細想了想為設麼這樣的書能暢銷,我想應該歸功於它的女性視角,或者說,把女效能想到的能撈的好處能佔的便宜全加在主角一個人身上,藉著代入感來爽到女性讀者。自己是可以心懷不軌的,男人卻是要忠貞不二的,姐妹是要為自己犧牲的,反正最後自己會拯救世界的,對了,在外面親男人的時候老家最好還有一個等著的。如果說《尋秦記》這樣以男性視角無限意淫的作品可以被稱作大男子主義,那這本《飢餓遊戲》就應該被相對地稱作“小婊子文學”了。
 
聽說根據本書改編的電影北美票房飆高,超過了6.6億,想象中如果忠實原著的話這也應該是一部chick flick。正所謂二三流的小說往往能被拍成一流的電影,現在是不是要加一句“四流的小說拍成電影可以有一流的票房”?不管這種說法能不能成立,四流小說和一流票房的組合在炒作上是成功了。
《飢餓遊戲》讀後感():人類的歷史
 
 
最近同學推薦我們讀了一本名叫《飢餓遊戲》的小說,其中打鬥的細節描寫與扣人心絃的故事情節看得讓人熱血沸騰,在享受著一次精神盛宴,但這本小說的的內涵卻引人深思。
 
  這本書講述了:北美洲在一場大戰後被摧毀,在美國原來的廢墟上,人們建立了新的國家,但是國家為了鞏固政權,而規定管轄下的十二各地區每年都必須進貢一對青年男女,作為公平的二十四人要參加一檔電視直播節目“飢餓遊戲”,規則就是把這二十四人放在一個巨大的競技場中,讓他們互相拼殺,最後只有一位可以活下來。這場遊戲到了最後,只剩下男女主角了,女主角的技術比男主角高,他本可以殺死男主角,可是她卻選擇與男主角同時吃下毒漿果,但官方卻奇蹟般的改變了規則,男女主角都活了下來,回到了家鄉。
 
  雖然《飢餓遊戲》是一本虛幻的科幻小說,可是我在看了諸多關於《飢餓遊戲》的評論以後,我感覺這個“飢餓遊戲”不就是人類社會的縮影嗎?
 
  人類的歷史,不正是一場飢餓遊戲嗎?人類的歷史從古至今,人類一直在做的就只有一件事,就是生存,為了生存不得不去競爭,把對方殺死從而生存,為了財富、資源、能源而競爭,社會紛爭不斷,戰爭不斷,這樣的競爭從古代到現代就已經深深的藏入人們的潛意識中,早已經就成了一種正當的行為,只是不斷的在改變形式罷了,這樣的競爭可能永遠不會消失,因為這需要大家的醒悟。
 
  飢餓遊戲本身就是一場秀,每一個貢品都會被包裝起來,被宣傳,被炒作,來滿足觀眾的“娛樂”要求。在女主角進入城市後,作者不停地寫了氣氛的熱烈,鼓掌叫好的觀眾一直不斷的出現,這寫出了人們內心的變態和黑暗。
 
  我們多麼希望,這種“飢餓遊戲”會在現實社會中永遠的消失,不會在人類社會中再次上演。但是可惜,這可能只是人類心中良知的一個美好夢想罷了。
 
 
 
 
 
《飢餓遊戲》讀後感():政治對生活絲絲入扣的影響
 
小說中凱匹特作為新的政權,為了鞏固凱匹特在北美十二區中神聖凱匹特人的地位,每年舉行飢餓遊戲讓十二區中的人們體會到戰爭的殘酷。
 
而現實中,ZG作為新中國的締造者,為了維護自身的統制,每年也會舉行盛大的會考大學聯考讓孩子的心沉溺到對考試的抱怨與感激中去,而忽略了對於“幕後高手”的不足。
 
會考和大學聯考何嘗不是天朝的飢餓遊戲呢?
 
全國各省的人們聚集在一起,在某一天舉行飢餓遊戲,進行生死搏殺,活下來的人能夠活的更好,死了的就永遠的死去了。
 
就這方面來說,大學就是飢餓遊戲倖存者倖存下來後分配的安樂窩,很多人像黑密斯一樣活著,“酗酒”——“玩遊戲”,終日神志不清。
 
而大學畢業後新的飢餓遊戲又再度上演,能活下來的又是新人的誕生。ZG、國企、銀行、學校的好多人都是新的飢餓遊戲的倖存者,然而肩負的重任與責任不知道被飢餓遊戲磨滅了沒有?
 
第二部和第三部還沒看。不知道後來的凱特尼斯怎麼樣了.....感覺她的存在一定會是動搖凱匹特的一隻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