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24節氣中雨水時節的養生食物

雨水節氣的到來,溼氣會加重,有什麼適宜這時候吃的食物呢?下面是職場文祕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對大家有用。

24節氣中雨水時節的養生食物

適宜雨水時節的食物

著名中醫養生專家、中國中醫科學院楊力教授認為,這一時令的最佳飲食是:豆苗、薺菜。

豆苗,俗稱豌豆藤。豆苗作為食品,早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豌豆種出西湖,今北土甚多,九月下種,苗生柔弱如蔓,有須,葉似蒺藜葉,兩兩相對,嫩時可食。”豆苗是豌豆萌發出2~4個子葉時的幼苗,鮮嫩清香,最適宜做湯。

豆苗的營養價值與豌豆大致相同。在豌豆莢和豆苗的嫩葉中富含維生素C和能分解體內亞硝胺的酶,具有抗癌防癌的作用。豆苗所含的止杈酸、赤黴素和植物凝素等物質,具有抗菌消炎、增強新陳代謝的功能。豆苗中含有較為豐富的纖維素,可以防止便祕,有清腸作用。豆苗還含有極多的鈣質、維生素B、C和胡蘿蔔素。

中醫認為,豆苗性涼微寒,具清熱作用,春天吃可清熱祛火,還助於使面板光滑柔軟。另外,豆苗還有利於消除水腫。

豆苗的吃法很多,下面向大家推薦一道豆苗蘑菇湯。基本材料就是豆苗、口蘑、金針菇等。在事先燉好的雞湯或高湯(白水亦可)中放兩片姜,加入口蘑。水開後,加入金針菇,煮3分鐘,再放入豆苗,加少許鹽,注意不要蓋蓋子,水再開後關火,點入香油出鍋即可。

薺菜--藥食兩用的“護生草”

薺菜在我國被食用的歷史已有幾千年,《詩經》中已有“誰謂荼苦,其甘如薺”的詩句,說明西周時人們就已經食用薺菜了。自古以來,薺菜都是人們非常喜愛的一種野菜。我國很多地方有陰曆三月九年級吃薺菜煮雞蛋的習俗,有的人還在這天採集大量的薺菜晒乾,留著經常煮水服用。有的從三月春分薺菜剛吐出嫩葉時,就開始採摘當菜吃,說是此菜能治百病,對身體很有益處,稱它為“護生草”。所以民諺說:“三月九年級,薺菜當靈丹。”

薺菜是這樣一種普通易得而又味美、對人又十分有益的蔬菜,因此與歷代貧苦人民和貧窮文士結下了不解之緣,留下了不朽的名句。杜甫有“牆陰老春薺”。北宋范仲淹早年貧寒,常以薺菜為食,他在《薺賦》中寫道“陶家翁內,醃成碧綠青黃,措入口中,嚼生宮商角徴。”蘇東坡用薺菜、蘿蔔和米制成著名的“東坡羹”。南宋陸游晚年對薺菜更是嗜之若命,有詩為證:“惟薺天所賜,青青被陵岡,珍美屏鹽酪,耿介凌雪霜。”

薺菜的營養價值很高,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物、鈣、磷、鐵、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維生素C,還含有黃酮苷、膽鹼、乙醯膽鹼等。薺菜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胡蘿蔔素,有助於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還能降低血壓、健胃消食,治療胃痙攣、胃潰瘍、痢疾、腸炎等病。

中醫認為,薺菜性味甘平,藥用價值很高,具有明目、清涼、解熱、利尿、治痢等功效,用於治療痢疾、水腫、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崩漏、月經過多、目赤腫痛等。《名醫別錄》載“主利肝氣,和中”。《日用本草》載“涼肝明目”。《本草綱目》載“明目,益胃”。

薺菜可以涼拌食用,方法是:鍋裡大火燒開,放鹽放點油,把菜焯透後過涼水,軟了就好,別過火。要是菜多,分幾次焯。可以直接整棵或者整根葉片拌,也可以切開拌。拌的時候加點色拉油、蒜末、白醋、白胡椒粉、鹽、糖等即可食用。

雨水時節養生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一,不宜劇烈運動

雨水仍然是早春節氣,特別是北方,仍然較為寒冷,因此,不宜於做過於激烈運動,以便讓肝氣慢慢和緩的上升,避免因為體內能量(中氣)消耗太過而失去對肝氣的控制,導致肝氣一下子往外跑得太多而出現發熱、上火等症狀。可以做些散步、打太極拳等較輕鬆的運動。

注意事項二,要做好春捂工作

雨水節氣天氣較涼,要注意根據氣溫培養衣服。同時,不要過多的吃寒冷的食物或是喝涼茶,可適當吃些較溫些的甜食,以養脾胃,避免脾胃受涼。正如唐代藥王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

注意事項三,注重調解飲食

雨水節氣,飲食調節是根據春季氣候轉暖,早晚較冷,風邪漸增,常見口舌乾燥現象,為此,我們宜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少食油膩之品。

可多食大棗、蓮子、山藥、韭菜、菠菜等。北方人食療多以粥為好,可做成山藥粥、蓮子粥、紅棗粥等。此季節,我們應少吃羊肉等溫熱之品。

注意事項四,要心平氣和

靜心則氣血平穩,既不會擾亂心血,也不會損傷心氣。心氣充沛,方能滋養脾臟,養脾得以健胃。春天的天氣多變,一定要保持心境的平和常態。同時還要清心寡慾,不妄勞作,以養元氣。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詳細介紹的雨水養生要注意的事項,溫馨提示,因為雨水的氣溫冷暖不定,是全年寒潮出現最多的時節之一,比較容易引發呼吸道疾病,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引起重視。

雨水時節養生指南

雨水防寒溼上身 養生眠食最重要

雨水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每年2月18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30度,為雨水節氣。此時降水開始,雨量逐步增多。

雨水,表示兩層意思,一是天氣回暖,降水量逐漸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漸少了,雨漸多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

防病:謹防寒溼上身

雨水之後空氣中水分增加,導致氣溫低,溼氣重,而且是寒中有溼。這種溼寒的氣候對人體內臟和關節有一定的影響。應注意下列養生事宜:

1.勿過早減外衣

“燥寒凍肉,溼寒入骨。”由於春氣湧動,身體偏熱的人從感覺上欲減外衣。體熱外洩,溼寒交換於內入骨,易傷骨關節致病。

2.年老體弱者勿用冷水

按中國五行學說,水對應腎,腎主骨。雨水時節年老體弱者用冷水洗臉、洗手,溼寒易侵入關節,又無充足的陽氣驅寒於外,溼寒滯留於手,指易痠痛,重則變形;溼寒滯留於頭,頭易疼痛。

3.洗頭及時吹乾

洗頭淋浴後要及時吹乾頭髮和擦乾身體,不然一則容易感冒,二則容易溼氣進入體內。

睡眠:養生眠食最重要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古人將睡眠稱為“眠食”。曾國藩有“養生之道,莫大於眠食”的名言

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睡得香”為健康的重要客觀標誌之一。研究表明,睡眠是人類自身對腦和整個神經系統的有效調節。在高質量睡眠狀態下,體內會出現一系列有利於生理、生化的變化,起到祛病延年的作用。

《黃帝內經》中記載:“人臥血歸於肝”,而在春季應“夜臥早起”。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睡眠時進入肝臟的血流量是站立時的7倍。

流經肝臟血流量的增加,有利於增強肝細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並加快蛋白質、氨基酸、糖、脂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代謝,從而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抵禦春季多種傳染病的侵襲。

醫生提醒,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注重科學睡眠。

青少年和中年人每天需睡8小時;60歲以上老年人7小時左右;80歲以上老年人應睡8~9小時;體弱多病者可適當增加睡眠時間

堅持睡前用熱水洗腳。晚飯莫過飽,睡前莫喝濃茶及咖啡。

講究睡姿,睡時應‘臥如弓’,以右側臥位,睡眠方向以頭東腳西為宜。要有靜謐的睡眠環境,室內空氣新鮮,溫溼度適宜,床鋪舒適,利於進入甜蜜的夢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