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論自由心得體會5篇

一篇出色的心得體會一定能給人以深刻的啟發,這也是我們寫作的目的之一,寫心得體會可以讓我們的創作表述能力得到提高,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論自由心得體會5篇,感謝您的參閱。

論自由心得體會5篇

論自由心得體會篇1

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個他曾經歷過的小故事,字裡行間流淌著教育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

在他膝上型電腦的桌面上有這樣一句話:“不要像一般的人一樣生活,否則你只能成為一般的人。”那麼,他如何讓自己“不像一般的人一樣生活”?李希貴老師說:“讓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重要,不是簡單的一句話,而是改變我人生的哲學命題。”

李老師辦學有著與眾不同的過人之處,正是他管理思想的靈魂所在。作為校長,李先生語重心長地說:“一個組織者,更應該欣賞才華,使才華最大限度地升值,這裡面有著管理的最高境界。”他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被人肯定,被人需要,是非常重要、非常快樂的事情。那麼,怎樣讓每個學生感受到自己重要呢?教師的根本目標是教書育人,關愛每一個學生既是教師工作的出發點,也是教書育人的歸宿。從這個目標出發,在教育教學中,教師應眼中無差生,牢固樹立共同發展和差異發展相結合的觀念,正確處理分層教學與關注全體的關係,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尊重,建立信心,增強責任,走向成功”。

但是,這種本應屬於每個學生都擁有的愛並非像陽光那樣均勻灑向每一個學生,我們更多關注的是有問題的學生。班主任常常要處理學生出現的各式各樣的問題,佔用了班級管理中絕大多部分的時間和精力。任課教師上課最費心的不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如何維持好課堂紀律,如何讓問題學生上課認真聽講,不搞小動作,不交頭接耳。對問題學生的關心和教育,我們無可厚非,但對絕大多數同學的忽視卻不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做的。我信奉教育要公平的原則,但面對教室裡幾十名生動活潑但性格迥異、學習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如何做到教育的公平呢?每個班級裡總會有那麼幾個學生,他讓你費心費力、焦慮不安。我們應積極想辦法應對,不忽略每一個小的進步,不放棄每一次積極的努力,坦誠相待,做到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

在我們的班級中,往往都有一批“弱勢群體”,他們都有很深的自卑感和孤獨感。他們對學習失去信心和勇氣,在集體中缺少表現自我的資本,好像比別人矮了半截,平時少言寡語,不願合群。在不少老師、家長、同學甚至他們自己眼裡,他們不聰明,智力不如人。其實,這種看法是錯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智慧領域,學校里人人都是可育之才。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當關注的不是哪一個學生更聰明,而是一個學生在哪些方面更聰明。因此,我們的教育必須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努力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智慧,提升每一個學生的弱勢智慧,從而為每一個學生取得最終成功打好基礎。

首先,我們要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臺,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成為主角。每個人都有展示自我的願望,以期待得到別人的承認和尊重,學困生也不例外。就如小雨同學,正是學校的“紙杯diy社團”活動讓她有了展示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她是主角之一;在這個舞臺上,她的自信被喚醒,內驅力被激發。多給學困生展示自我的機會,使他們品嚐獲得成功喜悅的滋味。多給他們提供展示自我和獲得成功的機會時,點滴的進步就會使他們體驗到自尊、自信,從而逐步培養起樂觀進取的心理素質。

其次,我們要敏銳地捕捉學生的閃光點,並以此為突破口促成學生的進步。學生的轉化過程,就是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不斷擴大的過程。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表揚,使其體會到自身的價值,及時對自己作出新的認識評價,從而消除自卑感的心理障礙,邁出前進的步伐。

面對千差萬別的學生,我們應該看到每個學生身上的發光點,全面地,辯證地認識學生。不宜過早地給學生下結論,用過激的語言訓斥學生。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懂得欣賞,懂得欣賞每一個學生的不同個性,欣賞豐富多彩的生活,善於發現孩子們的每一點進步與成功,為他們的真誠喝彩,激發他們的生活熱情,支援他們充滿信心的走向下一個人生驛站。

給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成為主角,我們的學校才能成為使每一個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溫馨校園!

論自由心得體會篇2

每每讀完《愛和自由》的各個章節,內心都激盪著震撼和深深的思考,並伴隨著些許悲哀和無奈。悲哀在於,還有許許多多的家長沒有意識到兒童擁有一種積極的精神生活。我們不能再無視兒童的心理和發展,而且必須從一開始就去幫助兒童,這種幫助並不在於塑造兒童,因為這一任務屬於自然之神,而是在於觀察兒童心理髮展的外在表現,在於能為兒童成長提供必要的手段,因為這種手段單靠兒童自己是辦不到的。

愛是土壤、是根基。《愛和自由》中,愛的定義為“給與孩子成長的機會,並讓孩子感知到你的愛,為孩子的發展和每一個生活細節提供條件和幫助”。可是這種愛又何嘗不是相互的呢,兒童身上也具有愛的能量,兒童在敏感期中那種對周圍事物不可抑制的衝動,實際上就是他對所處環境的愛,這種愛不僅僅是情感上的愛,也是智力發展的需求。

同時成年人也是兒童愛的物件,他從成年人身上得到自我發展所需要的東西,對兒童來說,成人是令人尊敬的。園長一再叮囑我們,不停的對孩子表達我愛你,彷彿也喚醒了我自身部分的麻木,兒童也在用他們的愛喚醒著我們,喚醒著快消失的生機和活力,是的,更好的生活,感受愛的氣息!

?愛和自由》也強調說紀律必須建立在自由上,這個自由的含義很深很廣,我對自由的理解為,要相信孩子的自我教育,其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存在著一種這種能力不是一從與父母的指導,而是自動自發的,尤其是在感覺的練習中,這種自我教育更加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這種練習能夠重複多次,這種自我教育就會使孩子的心理感覺更加完善,進而幫助他從對事物的感覺轉移到對物體的觀念。而他只有在這種觀念的驅使下,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愛和自由”彷彿是一個靈魂嚮導,貫穿於整個蒙氏教育體系。身為一名新老師,務必要以“愛和自由”這個精神嚮導來要求自己,使之與自己的靈魂相融。

論自由心得體會篇3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該從立志從走上三尺講臺的那一天起,就把自己的一切毫不保留地交給教育事業,積極進取,立足本職,努力工作。

一、不管更新完善自己

作為教師我們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完善自己。今天的時代已經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學習的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教育學、心理學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對學生的成長規律也有了新的認識。教師只有不斷地更新和拓寬自己的知識領域,在工作中不斷地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適應教育新形勢和需要。

二、熱愛學生,熱愛教育

熱愛學生要當一名好教師,一方面我們要熱愛教育這一職業,另一方面我們要熱愛學生。好的教師必須有愛的情感、愛的行為和愛的藝術。愛是一種信任,愛是一種尊重,愛是一種鞭策,愛是一種激情,愛更是一種能觸及靈魂、動人心魄的教育過程。教師的“愛”是真誠的。教師要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要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聯絡,教師必須真情付出,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公平地對待學生,做到一視同仁。教師的“愛”是公正的。

公正是學生信賴教師的基礎,學生最希望教師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不厚此薄彼。教師的“愛”是嚴格的。嚴師出高徒。愛學生就要愛中有嚴,嚴中有愛,嚴中有度,真正地做到寬嚴相濟。教師的“愛”需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創造精神,與他們平等相處,用教師的信任與關切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創造力。

三、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

紮實的專業功底和淵博的學識是一名優秀教師的關鍵。“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但在科技發展迅猛的今天,我要說僅僅有一桶誰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時刻充實自己。教師如果不具備廣博的學識見聞,學生問你問題你竟不曾聽說過,反而要向學生“取經”,這可大大折損了教師的威望和形象。具備了足夠的知識,加上紮實的專業技能,這才能將自己掌握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並能在教學中主次分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做到深入淺出,收放自如,遊刃有如,保證教學質量。對於一個教師的最高評價莫過於學生在課堂上求知若渴,讚賞和佩服的眼光了!

四、創新精神

培養創新精神創新是教育的靈魂,沒有創新就沒有現代教育。所以做一名教師必須具有創新精神。為此,在教學實踐中應大膽突破,敢於向傳統挑戰,提出自己獨特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從而培養其積極進取、敢於創新的心理品質,以適應教育改革新形式的需要。

我十分熱愛教師這個職業,熱愛教師這個集體,更喜歡活潑可愛的學生,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努力做一名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

論自由心得體會篇4

偶然在手機晚報看到這樣一句話:“學習這事給我留下來的基本上全是恥辱”,我不知道說這話的是什麼人,但無論如何走出校門的人這樣評價自己的學習生活,確實令老師尷尬。什麼是教育?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教育應該給受教育者留下什麼?學校教育如何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終生髮展奠基?在具體的教育教學行為中如何做到以學生為本? 坦率地說,這些問題我們(所有教育相關人士)都思考了幾十年,但我們真的沒有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教育的不均衡愈演愈烈、老師和學生的負擔越來越重、錢學森之問使“教育人”無言以對……

最近讀了《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感覺很舒服。“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樸實的語言詮釋了教育。書中那些小故事道出了淺顯易懂的道理,能啟迪人們更多更深層次的思考。

本書作者李希貴先生現在是北京十一學校的校長,我就稱他李校長。這本書有三條線索:一條是教學線,回顧李校長進行語文教學改革的起因和過程;第二條線是教育線,重點記述了李校長學生觀的變化;第三條線是管理線,介紹了做中學校長、縣教育局長和地級市教育局長時的思考和實踐。作為校長,在讀這本書時,格外認真地“研讀”了李校長在任高密四中校長時的經歷。

選取這一段還有特別的考慮:這是李希貴初做校長的五年,而我本人到現在也剛剛做了四年多的校長;時代不同了,今天的我“研究”20xx年前的李希貴仍然充滿深深地敬意,他的管理理念和實踐仍然鮮活。

1990年,高密四中歷史上最灰暗的一年,大學聯考失利使“整個學校沉浸在壓抑之中”,不滿30歲的李希貴“受命於危難之中”,成為校長。在這所學校工作了20xx年、從語文教師到教務主任直至教學副校長,李校長對這所學校可謂瞭如指掌,他知道老師在想什麼、需要什麼、、、上任之後的“頭三腳”踢得很準:涉及教師切身利益的“五子登科”、統一干部思想的“三心換一心”、確實發揮教代會在學校管理中的作用、“製造一杆公平秤”、“分層聘任、雙向選擇”的聘任機制及“安全軟著陸”的實施過程、符合學校的實際和所處環境的學校文化經營策略等舉措都顯示了李校長高超的管理藝術,這些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為校長,經營好自己的班子是一件重中之重的大事。在我校中心組學習時我們曾研讀過李校長為領導班子起草的《領導幹部日日思》和《高密四中領導幹部修養要則》,20xx年前的“小立法”,今天仍覺得受益匪淺。

通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自始至終有這樣的感受,李希貴從做老師、校長到局長,很好地詮釋了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李校長對“管理”一詞的解釋既簡單有實在:“管理管理,只有管沒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每一個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個體,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應有的位置上尊重他們,理解他們,甚至熱愛他們,你的管理就不會有太大的成效。”

最初的保障教師生存需求的“五子登科”做起,喚醒人們的愛校愛崗的工作熱情;“從熱愛水井到熱愛學校”、“三朝元老”、“首席接待”和“功勳四中人”這些小故事讀來很溫馨,李校長“讓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重要”,從心靈和精神層面培養四中人的責任意識,激勵不同崗位上的人為學校做好本職工作。

學校管理中經銷“希望”是李校長的過人之處。把學校發展的“共同願景”和教職工的“個人願景”結緣,具體講就是把學校的教育教學成績和老師的專業化成長結緣,要求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的同時制定一份個人學年發展目標,教師在幫助學生成才的同時規劃自身的成長,這在目前關注幹部教師隊伍建設的大環境下,已經屬於常規工作了,可在20xx年前,這是需要智慧和膽量的舉動。回憶一下那個時候校長主任們一味地都是用在帶領、督促老師們提高中大學聯考成績,學校的各項制度特別是評價獎勵制度都是“以分數論英雄”,校長、教師在社會輿論的重壓之下苦不堪言,“分數”是學生的命根子,也是老師的命根子,是學校的榮譽,更是校長的政績。李校長認為“一個教師在成就學生的同時,也應該成就自我”、“不贊成把教師僅僅看做蠟燭、春蠶、鋪路石一類的角色”而那時我們總是以“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感到自豪和驕傲的。 教育家的遠見得以完美展示,李校長領導的四中人“在塑造學生的同時也在主動積極地塑造自我-師生共同成長”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時教學成績的提高水到渠成,形成“高密四中一道美麗的人文風景”。

做高密四中的校長只是李希貴教育生涯的一小部分,也不是教育家的“精彩樂章”,但足以令人肅然起敬了。

論自由心得體會篇5

放假有幾天了,我讀了一本叫做《愛與自由》的書,它是著名的蒙特梭利教育專家孫瑞雪《愛和自由——新兒童教育法》的最新版本。這是一本關於“愛”孩子,而不是“教”孩子的書,正如作者所說:“我愛孩子們,始終小心翼翼地仰視他們。”這本書不是教你具體的方法和技巧,而是告訴我們蒙臺梭利教育的核心和理念:對孩子的愛和尊重。《愛和自由》飽含著作者對兒童至深的愛。在十多年的教育實踐中,她始終用心靈和兒童對話,她能看到兒童的渴求,知道兒童的想法,瞭解兒童的心情,感知兒童的苦難。

我們都曾經是孩子,成年後,我們又有了孩子。孩子給我們帶來希望和歡樂,也給我們帶來困惑和焦慮,孩子的成長是每個家庭大事中的大事。然而,正如作者所提到的,我們不是不想去愛孩子,而是,我們是否具備了愛的能力、、、

不論是學校還是家裡,我們面對的都是孩子,一個個獨立而獨特的個體。那麼,我們所學的幼教專業,自己有限的教育經驗是否能夠滿足於這麼多需要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呢?這也是一個古老的教育話題——怎樣因人施教。即書中提到的“愛的能力”之一。

我覺得要樹立孩子的一種比較良好的自我評價感覺,因為,孩子對自己的評價都不是很客觀,大部分評價都來著成人。所以,要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好孩子比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壞孩子”更容易教育。當孩子出現不遵守紀律的時候,要理解孩子的種種行為,不在孩子面前反覆強調他的種種不是,而是可以採取轉移注意力,弱化他的錯誤行為。一個孩子的成長是否能夠不斷髮揮和擴充自己原有的優勢,改善不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個比較系統的教育方案。總之,需充分觀察和了解孩子的特性,來尋找相應的教育策略,持之以恆,就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我們有足夠的洞察能力,在每個孩子身上看到不同的閃光點,我們也將更加具備了愛的能力。

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愛真的要有方法,做父母的也真的要不斷地學習。如果因為愛孩子而毀了孩子不是太可悲和讓人痛苦了嗎?我從《愛和自由》學到的,該怎麼愛我的孩子!我才有資格和權利對孩子說:“媽媽愛你!”

標籤:心得體會 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