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決勝脫貧的心得體會6篇

心得體會是一種把學習或者生活中進行的思考用文字記載下來的重要文體,為了使自己得到鍛鍊,我們可以將心得體會寫好,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關於決勝脫貧的心得體會6篇,感謝您的參閱。

關於決勝脫貧的心得體會6篇

關於決勝脫貧的心得體會篇1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陳希在3月3日召開的在京電視電話會議上表示:“組織部門要深入學習貫徹的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並強調:“組織部門要紮紮實實做好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各項工作。要進一步推動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先鋒模範作用,確保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經到了最後的決勝關頭決勝。越是到了這樣的最後時刻,越是要“繃緊弦”,一以貫之加強黨建引領,廣大黨員要始終如一、保持清醒,將脫貧任務抓在手上,踐行黨的初心使命,堅決杜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任務關鍵在於有個好支部。我們必須加強鄉鎮班子建設,選優配強、抓住人才,打造優秀的貧困地區幹部隊伍和駐村工作隊,提高基層治理水平和能力,黨員幹部們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為脫貧攻堅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保證。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任務需要堅決杜絕形式主義。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屢禁不止,個別地方數字脫貧、虛假脫貧,功夫做在表面,怠慢了扶貧政策工作的落實。於此我們要嚴格考核標準,嚴肅追問追責,取締不作為、無擔當、軟弱渙散的黨組織,黨員幹部更是要同心同德、以身作則、不忘初心使命,使扶貧工作看到實效。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任務需克服新冠疫情影響。疫情當前無疑成為了我們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挑戰。我們必須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將疫情的影響降到最低,對於困難問題“早安排”、“早部署”,保障脫貧攻堅政策資金支援和工作力量,防止鬆勁懈怠、精力轉移,才能有條件、有能力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後,我國將有一億左右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提前十年實現了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這對於中國和世界都具有著重大的意義。以黨建工作引領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走向勝利,以黨建的實際成效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便是我們現階段的重要任務。

關於決勝脫貧的心得體會篇2

3月2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會議分析國內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執行形勢,研究部署進一步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審議《關於20__年脫貧攻堅成效考核等情況的彙報》和《關於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情況的綜合報告》會議指出,從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和專項巡視“回頭看”情況看,脫貧攻堅面臨的任務依然艱鉅複雜,剩下都是最難啃的“硬骨頭”,鞏固脫貧成果的任務非常繁重,區域性地方、有的方面還有薄弱環節和工作不足,新冠肺炎疫情帶來新的困難和挑戰,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要付出更加艱苦的努力。

當前脫貧攻堅已經進入決戰倒計時,就目前基層扶貧工作情況來看,依然不同層次地存在著:產業專案的資金支援和專案協調不全面,貧困戶產業鏈條不長、質量效益不高、貧困戶等靠要思想嚴重等問題,還需要進一步開啟思想癥結,激發脫貧致富內生動力。縣鄉兩級是扶貧工作的重心,要繼續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果,探索建立長效機制,就必須打好政策集合、專案集中、資金集聚、措施整合的“組合拳”。

1、加大產業專案扶持。以鄉鎮為主體運作好產業扶貧專案,加大資金整合力度,突出優勢特色產業,全面增強“造血”功能,集中打造效益聯結機制。合理劃分村與戶效益,既讓村集體經濟有“錢袋子”,又讓村民致富奔小康有“好路子”。對無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戶,要通過簽訂專案幫扶協議,實現收益分紅,增加收入。對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戶,要將產業、就業培訓、技術指導精準實施到位,對有種植、養殖、加工需求的建檔立卡戶,進行技術指導,採取“農業企業+農戶”、“農業合作社+農戶”、“家庭農場+農戶”、“致富能手+農戶”等模式,提供多樣增收途徑。

2、加大就業幫扶力度。加大專業技術培訓力度,不斷提升貧困人口素質技能,拓寬就業創業渠道,促進轉移就業,確保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戶“一戶一業”,增加其工資性收入。依託美麗村莊建設、村級基礎設施等工程建設,開發護林員、保潔員等公益崗位,額外增加貧困家庭收入。用活用好小額扶貧信貸政策,對符合貼息扶持政策創業人員,提供創業擔保貸款貼息等,支援就業創業。

3、利用好結對幫扶。發揮黨員幹部幫扶責任人作用,保證結對幫扶脫貧戶全覆蓋,並長期保持不變。幫扶人要按照“因戶施策、政策到戶、分類指導”等原則,制定幫扶計劃,轉思想、送技術、幫資金,努力在幫扶實效上下功夫,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

4、引導宣傳社會力量。利用好社會扶貧網、愛心超市等方式和途徑,加大傳播公益慈善理念,引導社會各界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引導群團組織、志願者、成功人士、優秀企業家,通過愛心捐贈、志願服務、結對幫扶等多種形式參與到幫扶提升鞏固工作中來。5、落實扶貧政策保障。針對扶貧重點監測戶、生活困難戶,研究提高救助標準、簡化審批程式,確保救助高效及時。因戶制宜地瞭解貧困群眾當前生產生活實際困難,全力落實教育、醫療、民政等扶貧政策,做到各項扶貧政策應享盡享。

20__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各級黨員幹部,尤其是一線扶貧幹部要切實發揮自身的先進作用,立足實際、創新舉措,我們定可以為人民群眾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關於決勝脫貧的心得體會篇3

今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疫情發生以來,黨中央堅持目標任務不變、安排部署不變、完成時間不變的總要求,積極主動應對,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全力保障決勝脫貧攻堅工作。針對疫情影響,各級地方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的部署要求,著力難題,推進脫貧攻堅工作有序開展。

各級地方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下增設農業農村和脫貧攻堅、復工復產兩個專項工作組統籌協調推進有關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要繼續堅持兩手抓、兩手硬,在毫不放鬆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有關決策部署,充分發揮兩個工作組牽頭抓總、統籌協調、督促推進的作用,把今年的脫貧攻堅工作措施一項項落實到位,千方百計發展農業生產、促進農民增收,為推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各級扶貧部門和村社群充分發揮發動群眾、組織群眾、輕車熟路的優勢,掌握防控動態,加強與上級黨組織聯絡,群策群力動腦筋,指導開展疫情摸底、排查與防控工作。按要求對全部貧困戶、基層幹部和扶貧系統幹部進行疫情監測,每日向自治區疫情防控指揮部和國務院扶貧辦進行報告。

制定針對貧困群眾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加強對貧困群眾的思想引導和心理疏導,增強貧困群眾應對疫情和脫貧致富的信心。統籌公益性崗位。鼓勵增設臨時公益性崗位,優先安排有就業意願的貧困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開展線上專項就業服務行動,應用現代化遠端等手段加強貧困人口技能培訓促進穩定增收,提升脫貧質量。紮實推進貧困地區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實現有勞動能力產業扶貧全覆蓋。強化勞務協作、技能培訓、就業服務等措施,提高貧困群眾發展生產和務工經商能力。壯大各地方集體經濟,支援新型經營主體發展,開展扶貧資金、資產清產核資,確保扶貧資產保值增值、持續發揮效益。對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做到應扶盡扶、應保盡保。允許資產收益用於救助基金,動員組織開展防止返貧致貧自願服務。

20__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脫貧攻堅帶來新挑戰,但無論如何,這場硬仗必須要打、必須全勝。

關於決勝脫貧的心得體會篇4

“消除貧困,自古以來就是人類夢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國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權利。”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扶貧事業發出“中國聲音”,扶貧工作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當前,脫貧這場硬仗能否打贏,直接關係著百姓福祉,並影響著20__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能否實現。

聞鼙鼓而思良將。在脫貧攻堅戰的嚴峻形勢面前,集團公司從機關部門及基層單位中,選拔了一批年輕幹部進駐貧困村當第一書記,帶領農民脫貧致富,他們闖激流、渡難關,在貧困的泥潭中開闢了一條條發展新路。其中,更是湧現出了一批“張敏式”的先模人物,他們心繫百姓,傾力相幫,將為民脫貧這句口號,化成了一份擲地有聲的承諾。究其根本,要完成好脫貧任務,駐村幹部的心必須要“扎”在農村。

體民情、察民意,駐村首先應駐心。幫助貧困百姓早日脫貧,既是集團公司黨委交託予每一位駐村幹部的責任,更是貧困地區的人民群眾的深切期待。所有駐村幹部都應將每一名貧困群眾當作自己的親人,“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真心實意地瞭解群眾訴求,挑起扶貧擔子。避免出現“走讀式”、“掛名式”幫扶,以及“只轉轉、只談談,拍拍照、不落實”的虛浮現象。如此,才會擁有一往無前的扶貧鬥志,與百姓擰成一股攻堅合力,最終必將會讓所有貧困群眾摘掉貧困帽,過上好日子。

“足寒傷心,民寒傷國。”治療寒症尚且不可一蹴而至,醫好民寒更是如此。扶貧工作是一項週期長,見效慢的工作,駐村幹部必須久久為功,潛心紮根在扶貧一線。5月24日,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楊軍在太湖縣北中鎮江河村調研精準扶貧工作時指出,扶貧工作要繼續增強造血功能,堅持壯大集體經濟和提高個人收入並舉。發展地方經濟,提高個人收入,是一個培植產業、培養人才的持續性過程,駐村幹部要充分發揮自身能力,合理運用現有資源,全盤規劃、精準施策,並持之以恆。

以暖意化寒症,駐村幹部在幫扶過程中,暖心不可少。想要把暖意送到貧困戶的心坎上,應以同理心待之,心相通,則萬事通。在仔細把脈問診、透徹掌握情況後,找尋“貧根”,對症下藥。在給予貧困群眾物質幫扶的同時,還要從思想上、精神上進行幫扶,促使他們從“要我脫貧”的被動走向“我要脫貧”的主動。同時,幫助貧困家庭樹立脫貧的信心和決心,引導他們主動學習知識、技術和先進經驗,尋找致富路,最終摘掉貧困帽,實現小康生活。

關於決勝脫貧的心得體會篇5

今年中央一號檔案,把決戰脫貧攻堅放在各項硬任務之首,集中力量、集中資源打好攻堅戰。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的底線,不能打折扣也沒有退路。中央的目標非常明確,我們必須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重要講話精神,全面把握中央一號檔案提出的各項任務,堅持問題導向,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按照我市所有貧困縣實現全部摘帽,實際留給我們決戰的時間只有大半年,面對最後的硬仗,時間緊迫,任務艱鉅,責任重大,需要動員全市上下,根據中央決策和中央扶貧專項巡視反饋意見,按照省、市委部署,採取“按方抓藥,照單落實”,消解問題,促進發展,才能向上級黨組織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著力解決突出問題。中央巡視組對各地扶貧專項巡視發現的問題很多,在我市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實現脫貧攻堅決戰決勝,必須抓住主要矛盾,抓住關鍵少數,牽住“牛鼻子”。對此,一號檔案明確指出了需要解決的問題,即扶貧產業產銷脫節、風險保障不足,易地扶貧存在搬遷重搬遷、輕後續幫扶,義務教育要控輟保學,築牢鄉村衛生服務網底,扶貧要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加強一線精準幫扶力量,整治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等。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層面,也有政策層面,更有落實層面。具體到每一個地方,情況並不完全相同,結合我所在的貧困村,當務之急需要解決好飲水安全,建設標準化村衛生室,發展長效產業,調整產業結構,建設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繼續改善人居環境,穩定轉移勞動力就業,落實各類社會保障體系措施,紮實開展土地制度改革等,唯此才能根本上拔掉致貧的病根子。

各方聚力精準施策。精準施策的重要前提是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堅持扶貧標準,防止盲目拔高標準、吊高胃口,杜絕數字脫貧、虛假脫貧,杜絕各種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一號檔案要求重大工程建設專案繼續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特色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生態扶貧、金融扶貧、社會幫扶、幹部人才等政策措施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對重點難點問題,列出清單,逐項明確責任,對賬銷號。要穩定和完善政策支援與制度保障,相關扶貧政策保持穩定,研究解決收入水平略高於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群眾缺乏政策支援,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銜接。推廣浙江“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提升農村“雙基”工程和生態保護,發展特色產業與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深化農村經營制度和土地與林權制度改革,土地擔保融資。加強黨的建設與鄉村治理。精準施策要把握時間節點,強化施策力度和效果,建立考核標準和督查機制。組織開展常態化約談,發現問題隨時約談。從而壓實幫扶責任,提高施策實效。

發展長效扶貧產業。如果沒有產業支撐,脫貧就不可長久,只有培育有效的產業,方可穩定脫貧,形成經濟增長點,穩定勞動就業,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實現村級自我發展能力。中央提出今年要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倡導“一村一品”、“一縣一業”。要求積極發展木本油料,發展果菜茶、食用菌、雜糧雜豆、薯類、中藥材、特色養殖、林特花卉苗木等產業。這為太湖縣依託山場資源,發展油茶等產業指明瞭方向,依靠自然資源稟賦,揚山場優勢,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產業,形成產業鏈,實現價值鏈。儘可能把產業鏈留在縣域,改變農村賣原料、城市搞加工的格局。可以看出,中央在大力鼓勵發展現代農業,著力將農業資源培育成長效產業,鼓勵外出農民工、高校畢業生、退伍軍人、城市各類人才返鄉下鄉創新創業。支援建立一批返鄉創業園。同時中央還大力支援發展適合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經營的農產品初加工,並從政策上扶持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鄉村企業和企業在鄉村興辦生產車間、就業基地,目的就是為了增加農民就地就近就業、穩定就業。大力挖掘農村能工巧匠,培育一批家庭工場、手工作坊、鄉村車間,使傳統的鄉村文化綻放新姿,創響一批“土字號”、“鄉字號”特色產品品牌。發展適應城鄉居民需要的休閒旅遊、餐飲民宿、文化體驗、健康養生、養老服務等產業。這些政策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對於農村創新創業人員是政策福音,有利於盤活農村資產,發展鄉村產業,培育創業致富帶頭人。

紮實推進鄉村建設。加強鄉村建設是促進高質量脫貧攻堅,加快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措施,也是銜接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推進鄉村建設事關農村“革命”和生態環境發展,事關農民的生活質量。“雙基”薄弱是太湖山區農村發展的短板,交通不暢、配套不足成為最嚴重的制約因素。中央為此開出“藥方”,鼓勵各地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合理選擇簡便易行、長期管用的整治模式。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發展鄉村休閒旅遊等有機結合。開展村莊清潔行動。開展美麗宜居村莊和最美庭院建立活動。推進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加快完成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完善縣鄉村物流基礎設施網路,繼續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全面提升農村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養老、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水平,深入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加快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加快推進農村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支援建設文化禮堂、文化廣場等設施,培育特色文化村鎮、村寨,支援多層次農村養老事業發展。加強農村汙染治理和生態環境保護。同時,中央表示從財政資金中給予政策支援。

激發鄉村發展活力。讓鄉村充滿並迸發活力,是促進脫貧攻堅、實現鄉村振興、全面進入小康社會的重要途徑。中央推出系列農村改革的重大舉措,目的是以改革促進農村擴大開放,以改革優化農村市場資源配製,以改革釋放農業政策紅利。要求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兩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啟動家庭農場培育計劃,開展農民合作社規範提升行動。加快培育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推進農業水價、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集體林權制度和國有林區林場改革,農場企業化改革。完善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健全土地流轉規範管理制度,發展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允許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擔保融資。全面推開農村土地徵收制度改革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加快推進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開展閒置宅基地復墾試點。允許開展全域鄉村閒置校舍、廠房、廢棄地等整治,盤活建設用地重點用於支援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和返鄉下鄉創業。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範圍,提高農業農村投入比例,重點用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紮實開展新增耕地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餘指標跨省域調劑使用,調劑收益全部用於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支援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繼續擴大試點範圍。總結推廣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經驗。積極探索集體資產股權質押貸款辦法。加快構建新型農業補貼政策體系。健全農業信貸擔保費率補助和以獎代補機制。探索對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實施以獎代補試點。推動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逐步迴歸本源。中央關於農村經濟制度、土地及產權制度改革,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尤其是確立“三權”,土地流轉、土地入市、土地融資、增減掛鉤等等,都是農村實現振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不可多得的政策機遇。

抓黨建促脫貧攻堅。黨在農村的基層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脫貧攻堅是當前黨的工作重中之重,農村黨組織必須切實擔負起抓好脫貧攻堅的責任。中央提出健全縣級黨委抓鄉促村責任制,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體系建設,建立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建立第一書記派駐長效工作機制。為了激勵農村黨組織,中央提出要健全從優秀村黨組織書記中選拔鄉鎮領導幹部、考錄鄉鎮公務員、招聘鄉鎮事業編制人員的常態化機制。同時要求基層組織要鞏固黨在農村的思想陣地,引導農民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全面落實“四議兩公開”,健全村級重要事項、重大問題由村黨組織研究討論機制。理清村委會、村務監督委員會、集體經濟組織等村級各類組織功能定位。查處發生在農民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工作,引導和鼓勵農村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採取約束性強的措施,對婚喪陋習、天價彩禮、孝道式微、老無所養等不良社會風氣進行治理。一號檔案為村級黨組織負責人打開了政治上的上升通道,破除了個人升遷的“天花板”,這是對做出突出貢獻的鄉級黨組織人員的政策激勵,同時又賦予村級自治組織自我創新權力,支援村組織在政策和法律制度下,創新工作方式和方法。

關於決勝脫貧的心得體會篇6

非物質文化遺產尤其是傳統工藝具有帶動貧困地區群眾就近就業、居家就業的獨特優勢,是助力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2018年,文化和旅遊部連續出臺檔案,大力推進文化扶貧,振興貧困地區傳統工藝,並選取確定了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等10個第一批“非遺+扶貧”重點支援地區,支援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目前,由文化和旅遊部、國務院扶貧辦共同支援地方建設的此類工坊已超過2000所,帶動非遺專案2200多個,培訓近18萬人,帶動50萬人就業,其中有2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

實踐證明,“非遺+扶貧”已成為一條很好的脫貧路徑,正在有效促進非遺資源豐厚的貧困地區人口增產增收。特別是以傳統工藝類非遺為主的產品,植根於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在帶動就業與脫貧方面有著獨特優勢。比如貴州省雷山縣麻料村,曾是當地聞名的“銀匠村”,但隨著時代的變遷,村民們大都外出務工,“銀匠村”成了“空心村”。近兩年,通過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村裡以“合作社+工坊+貧困戶”模式,運營銀飾鍛制和非遺旅遊。現在,很多村民又拾起了祖傳手藝,“空心村”重新變回了“銀匠村”,併成功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非遺+扶貧”取得了明顯成效,但要變成穩定持久的生產力,仍需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援。特別是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很多“非遺扶貧就業工坊”也受到巨大沖擊,不僅遊客數量銳減,產品銷售也出現困難。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文化和旅遊部會同商務部、國務院扶貧辦計劃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聯合舉辦首屆“非遺購物節”,通過引入各大電商平臺,解決非遺產品銷售難題,打通文化扶貧的“最後一米”。

為了辦好“非遺購物節”,很多地方正在加強對傳承人的電商知識培訓,以便他們更好地利用網路平臺。同時,在“非遺購物節”統一標識下,各大電商平臺也迅速行動,包括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拼多多在內的多家網路平臺,已分別從時間段、定位、優惠政策等方面予以助力。滿族剪紙、苗族銀飾、彝族刺繡、壯族織錦、臨夏磚雕……不少貧困地區的非遺產品,正在藉助電商平臺,進入現代消費的“主戰場”,開啟就業致富的“新天地”。

對於廣大消費者來說,這也是一場難得的“非遺盛宴”。大家可以在非遺購物體驗中,共享非遺保護成果、共同參與非遺保護,並以實際行動支援“非遺+扶貧”,為脫貧攻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