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名師送課心得體會6篇

從不同的角度對事情進行分析然後寫心得體會,每個人看待問題的方式不同,就有不一樣的見解產生,心得體會是最佳的記錄方式,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名師送課心得體會6篇,供大家參考。

名師送課心得體會6篇

名師送課心得體會篇1

本學期,我非常榮幸地跟隨天津片上的領導們到蘭家中心校參加了送課活動,感觸非常深刻,可謂是收穫頗豐。

首先,要感謝片上領導給了我這麼一次學習和鍛鍊的機會。在準備這節送課下鄉的過程中,學校領導張校長為我積極指導,耐心細緻地幫我分析課堂上會出現的問題,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使我受益非淺。使我上課能注意從學生的學情出發,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起到啟發性和激勵作用,促進了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

其次,來到了手拉手的學校,我明顯感受到了學校領導和老師們的熱情好客。校舍整潔,學生秩序井然。我上的是五年級的數學課《長方體和正方體整理複習》,在上課時我深切地感覺到孩子們的淳樸、可愛。我感覺我比以前任何一次上課都更有熱情、更投入、更希望和他們交流,整節課的每一個環節都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充分的讓學生動手交流,使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單元的知識系統地進行了整理,學生能正確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最後,通過這次活動,使我更進一步感到教學是教與學的交流、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我愈發感受到每天堅持反思自己的學習活動和教學行為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多反思才會發現自己的不足,只有發現了不足才會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只有不斷改進才會實現自己的專業化發展,才會有學者型、研究型、專家型名師的出現。

“送課下鄉”使我深深地體會到自己此行也學到了一種精神——好學、鑽研、創新。我相信這將使我終身受益。

名師送課心得體會篇2

初秋,桃李芳菲,在這收穫的季節裡,我有幸參加了國培柳河縣“送課下鄉”培訓學習,首先我要感謝校領導給了我這樣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這次培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禮。”這次培訓收穫最大的是賀慶國教授、優秀教師們對我思想上的衝擊。

通過這次國培柳河縣“送課下鄉”培訓學習,使我提高了認識,理清了思路,學到了新的教學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我從中學習到了很多知識,而且在國培計劃中有幸傾聽了眾多專家和學者的精彩講解,使我對教學有了更多新的認識。雖然這次的培訓僅是個開始卻令我感觸很大,下面將談談我的一些感受:

本次“破冰”培訓給我許多思考,深刻的體會到自己有很多東西要去學習。習作課課堂應遵循的原則是什麼?怎麼樣落實?如何設計教學目標,過程及結果?如何設計活動……?我認為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還需要自己不斷的積累,不斷的去學習。

首先,教育學生,從愛出發。平等的愛,理解的愛,尊重的愛,信任的愛,這些都是老師愛的真諦。不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都要給予學生必要的關心和幫助。只要有了問題時及時處理,處理的方法得當,注意和學生溝通,學生就會信任你,喜歡你。愛學生,還表現在老師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又要注意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區別對待。對成績比較差的學生,我們老師要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師愛要全面、公平。

其次,如何使我們的習作課堂愈發顯得真實、自然、厚重而又充滿著人情味,作為老師的我更要關注的是蘊藏在課堂中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有身臨其境的教師和孩子們才能分享的東西,要關注那些伴隨著師生共同進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積極的情感體驗。我們不但要傳授知識,而且要善於以自身的智慧不斷喚醒孩子們的學習熱情,點化孩子們的學習方法,豐富孩子們的學習經驗,開啟孩子們的學習智慧。讓我們行動起來,做一位有心的“烹飪師”,讓每一節課都成為孩子們“既好吃又有營養”的“大餐”!

第三,我還認識到:一節好的習作課,新在理念、巧在設計、贏在實踐、成在後續。一節好的習作課,要做到兩個關注:一是:關注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和認知需求,關注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這是一節成功課堂的必要基礎。二是:關注習作:抓住語文習作的本質進行教學,注重情感方法的滲透,讓學生在交流、溝通、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真正體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樂學、愛學習作。

今後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眼:

一、認真讀教學參考

首先結合課標及練習仔細通讀兩三遍教材甚至比這還要多的讀。通過反覆通讀教材,吃透教材的編寫意圖,深入地研究教材中基礎知識的縱橫聯絡,為後面的教學設計做好鋪墊。設想如果沒有老師深入的讀文,沒有老師的動情體驗又如何能把學生帶入那時那境呢?

二、要思考設計自己的教學內容及思路。思考教材,明確知識積累點、能力訓練點和思想滲透點。

三、要學習名家的優秀課例,教學設計等

我們每個人的思維是有限的,閉門造車的備課室無效的。應該學會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蒐集大量的優秀課例,教學設計,看過之後學會有選擇的應用到自己的教學設計之中。著名教育家於漪的三次備課大家都聽過吧!其中第二次備課即廣泛收集各種參考文獻,看看名師、教育專家是如何授課和對教材進行分析的,同時思考三個問題:哪些問題參考書上想到了,我也想到了;哪些問題參考書上想到了,我沒有想到;哪些問題我想到了,參考書上沒有想到。這樣把前人的優秀經驗拿來為我所用,避免自己走彎路。四要寫好導學案。注意要寫周到的、有用的詳案——特別是引入、承轉、重難點的突破、板書的設計、作業的佈置及處理、學法的指導等都要完善。尤其要注重學生學習方法及學習策略是如何指導的。

通過這次活動,我從中學到了很多,不僅拓寬了我的視野,還豐富了我的實踐經驗,更讓我的思想得到了昇華,使我對語文習作教學有了更新的認識,更加熱衷於教育事業。今後,我會更加努力學習,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名師送課心得體會篇3

期盼已久的送課下鄉活動,終於在11月27日來到了我們辛店街道,作為一名老教師的我,深知這次活動的意義,上級領導為了這個活動也付出了許多的心血,所以,我帶著學習的心情,聽了齊都花園幼兒園老師為我們帶來的兩節優質課。

第一節活動課是中班藝術活動《小青蛙回家》,李老師首先是讓孩子們做動物模仿操入場,調動孩子的學習氣氛,為整節藝術活動做好了鋪墊,也很順利地為下一環節做好準備,在練習節奏x x|x x|xx x|xx x|時,老師通過與孩子打招呼的方式,既滿足了活動要求,又拉進了與孩子之間的距離,消除了對新老師的陌生感。老師又通過孩子們非常熟悉的歌曲《迷路的小花鴨》,很自然的匯入新的學習內容,在老師敲鼓幼兒打節奏的環節中,孩子們剛開始沒有領悟到老師的要求,這個時候李老師充分的尊重了孩子的認知能力,反覆的用手勢引導孩子用拍手、拍腿等方式加深了對所學內容的理解。特別值得一提的事,李老師用手勢的教學方法,替代了以往我們的語言引導方式,這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有很大的幫助,也彰顯了師生之間的和諧關係。在學習歌詞時,李老師要求孩子們說歌詞要帶動作,我認為這個創意不錯,改變了孩子枯燥無味的單一記憶方式,動靜結合,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老師在示範唱時,多方位的與孩子們進行互動,尊重了《綱要》中提出的:既要尊重幼兒個體差異,又要面向全體的教育理念,在演唱歌曲時,李老師製作的生動易懂的圖譜也讓孩子們眼前一亮,學習的過程輕鬆自如,在活動的結束部分,李老師還整合了健康教育,為整節課的結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第二節活動課是孫老師的科學活動《哈哈小人》,孫老師通過談話“你最喜歡畫什麼呀?”匯入活動,在引導孩子們畫“頂天立地”的小人時,孫老師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引導孩子瞭解“頂天立地”成語的意思,通過要求孩子們憑記憶繪畫,來鍛鍊孩子們的記憶力,這個方法對提高大班孩子記憶力來說是非常有益的,孩子們又在老師提供的摺紙上畫畫,活動中,孩子們發現了在摺紙上畫畫的樂趣,探索的慾望油然而生,在此基礎上,孫老師又進一步提出:你還能把小人的什麼部位畫在折線上?幼兒又帶著問題進行了探索。孫老師的整節活動課,始終圍繞:老師引導―幼兒操作―幼兒發現―老師小結這樣一種學習模式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樂的過程中掌握活動目標,體驗科學的樂趣。

我覺得兩位老師精彩的講課都做到了以下幾點,也正是我所學習到的地方。

一、轉變教育觀念,落實綱要精神

?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同伴關係,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溫暖,有安全感、信賴感。在傳統的教育觀念上,我們習慣與整齊劃一,因為這樣有便於管理。上課時,教師總會要求小朋友“手放膝蓋,眼睛看老師”“小朋友跟我讀”然後就一遍一遍的重複,諸如這樣的教學模式給幼兒的身心造成了限制和束縛,通過對《綱要》理念的學習,我們應該允許幼兒自由自主的選擇活動的內容和活動的方式,允許幼兒自由選擇夥伴,允許幼兒有自己的見解,賞識每一個幼兒,儘量發現幼兒的閃光點並加以鼓勵。強調建立民主、平等的師幼關係,要求幼兒教師“蹲下來與幼兒說話”,轉變自己的幼兒觀和教師觀,真正實現與幼兒人格上的平等。

二、對孩子即興教育

在李老師自己的點評中,她說,今天的活動課中的一些環節是她即興改變的。這一點我非常欣賞,因為在一節活動課中,孩子們不可能完全跟著老師預先設計好的環節進行,過程中都會發生或多或少的變化,這就需要我們老師進行即興的教育,及時滿足孩子們的學習需要,又要恰當的引導孩子完成學習內容,只是需要我們老師要把握好這個度,李老師的授課方式很值得我學習。

三、教學過程的步驟要科學合理

一節課的知識點,要教會孩子什麼,得需要有個明確的目標,設計的思路要緊緊圍繞教學的目標而層層展開,不能過於簡單化,也不能過於複雜化。要關注到孩子的年齡特點,尊重孩子的發展需求來設計教學的過程。

以上是我個人對所聽活動課的一點粗淺的體會,當然,還有許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在以後的工作中,我要刻苦鑽研教材,不斷學習提高自身業務素質。

名師送課心得體會篇4

11月13號石家莊市教科所在我校舉行“名師流動課堂——送教下鄉”活動,我校李霞老師與市一中孫夫振老師同課異構,課題是《李憑箜篌引》。

聽完兩位老師的課之後,看到李慎主任推薦的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葉瀾的《一堂好課的基本要求》這篇文章,我認真讀完,感覺真的是說到了心坎裡。結合這次聽課,結合課後李慎主任的總結髮言,我來觀照反思兩位老師的課堂以及我們自己的課堂。

一、有意義,即紮實。

教師講的學生都知道,何必再上課?李賀的這首詩《李憑箜篌引》,可以說,可以挖掘的東西非常多,無論是李賀的傳記、李賀的詩歌風格還是這首寫音樂的詩歌本身,都有好多的東西需要老師的引領,也就是外延足夠大,這也是我們選這首詩歌的初衷之一。我聽過著名的自媒體人羅振宇在得到app上講過這首詩,也有自己獨特的視角,專門講語言的張力。

兩位老師的課都很出色,各有千秋。李霞老師的是第二課時,是賞析課,有趣。孫老師的課樸素,立足文字,深入開掘,體現了對文字的迴歸,很本色,是很鬆弛的一節常態課,立足於語言的架構與運用。這是我第三次聽孫老師的課,孫老師作為一中名師,他紮實的教學功底很令我折服。孫老師問學生:“你們想學什麼?”“你們還想學什麼?”循循善誘,教態親切,如沐春風。李霞老師為了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的素養,也是“蠻拼的”——利用學校資源,讓本校老師親自展示橫笛獨奏,打造現場感,利用學生對音樂老師左彥坤的崇拜,調動音樂老師“駕臨”課堂,佈置的作業也很及時必要,明確提出讓學生利用側面描寫、兩種以上修辭寫一段摹寫音樂的短文,這種落實比單純指認描寫手法、修辭手法更能落到實處。孫老師透徹講解文字,對李賀寫音樂的瑰奇風格點撥水到渠成,用陌生比喻抽象,用陌生來傳達高妙,相信學生聽到最後會會心一笑。此之謂有意義,更可以說紮實。

二、有效率,即充實

課堂上的學生都應該有事情做。理解字句、詩句,學生思考發言活動、背誦,在老師的引領下,大部分學生都能行動起來。但不可否認,正如李慎老師所說,集體哄答的問答現象,假熱鬧的情況濫竽充數的背誦等情況還是有的,學生不假思索盲目接話的現象也是有的。老師沒有處理沒有對這種現象說不,也許是不願意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也許是有不忍之心。對於有效,李慎老師的一個問題很發人深思:這一節課下來,學生的收穫是什麼,我作為老師的收穫是什麼?如果師生互有收穫,自然就是有效率、充實的課堂。

三、有生成,即豐實

上課不能完全預先設計,一節好課不完全是預先設計好的,而是在課堂中有老師和學生真實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維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動的過程,氣氛活躍。葉教授的話可以拷問好多經過預演的“做課”,有過彩排的、虛假重複的課。當然,這節課孫老師不可能做到,李霞老師有條件做到,但她沒必要去預演,去彩排,她也沒有這樣做,用她的話說,那樣沒意思。不可否認,我們老師們有的時候太膽小了,怕課堂環節不完整,怕有老師聽課,自己的學生啟而不發的尷尬,或者是啟發的問題不夠有效,因而“導”不出來,所以出現“引誘”學生朝著自己的方向走的狀態;有時不能做到關注到群體,只與個別學生糾纏,“纏鬥”不休,以至於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李慎主任的課堂四問,問出了我們大家一身的冷汗:

1.我要帶學生去哪?

2.我為什麼要帶學生去那兒?

3.我怎麼帶他們去?

4.我怎麼隨時知道我的學生去哪了?

一般我們只關注前三個問題,尤其讓我們出一身冷汗的是李慎老師說有的學生在課堂上的`速度有的是2g,有的4g,有的5g,有的已經掉線,有的根本就沒有開機。當我們陶醉於自己的上課時,或者為自己完成了教學任務志得意滿時,那個“沒有開機”的學生,是不是讓我們的小得意轟然坍塌。想到這裡,我簡直是“汗涔涔”了,掉線的,沒開機的學生丟了!!!即便是個老母雞都不可能丟自己的小雞仔。

四、有常態,即平實。

哪怕部長聽課,也要“目中無人”。你是為孩子為學生上課,不是給聽課的人聽的,要無他人。對於這一點,李慎主任也中肯的給李霞老師提出了建議,不必在意學生之外的聽課者。

我們的課堂是鮮活的課堂,是思維與思維相互碰撞產生好多不可能的思維火花的課堂,這才是它的價值與魅力,它是公共的空間,師生相互生成許多新的知識。

李慎老師還提出,我們不要做課件的奴隸。那些隨便在網上down一個課件就拿來用的老師更應該自我反省,我們每個教師都應該反省自己。如此“常態”要不得。

五、有缺憾,即真實

只要是真實的就會有缺憾。葉瀾教授說,十全十美的課造假的可能性最大。我們看到,孫老師的上課前十五分鐘過門未免太慢,十五分鐘過去了,文字解讀還沒有開始;李霞老師的兩個作業,其中至少一個恐怕無法落實,關於海報的設計稍顯倉促。缺憾是有的,也是難免的。因為缺憾所以真實。核心素養下的教學,40分鐘我們可以完成幾個目標?李慎老師這樣問。課堂上,哪一種思維是你要訓練的?課堂上的溝通是不是做到了多元化?對於隨意發言的學生怎樣阻止?教與學是不是匹配?一個學生積極而不激動的課算不算好課?李慎老師一連串的問題牽動著大家的思考。

李慎老師還說到了課堂知識的落實問題,她形象地說,學生備了個“鼠”,老師考了個“貓”。李慎老師說的是老師和學生玩藏貓貓的遊戲,這一點我們的感觸良多,我們的考試和教學不匹配,因為我們的考題不是我們自己出的,是學校出於對老師的考核買來的成題,雖然給定了考試範圍,但往往出乎意料,跟進度、跟當前講的主要內容不吻合,往往是高一階段就直奔大學聯考的題,讓學生無所適從,造成老師教教材缺乏底氣。

此次聽課,課後聽李慎老師評課,受益良多,感觸頗深。李慎老師說,改革進入深水區,我們的理念要跟上。我們還在路上。我們的教學必須服務於國家選拔人才的需求,大學聯考評價體系——“一核四層四翼”是我們的教學指標,我們必須熟知“為什麼考”和“考什麼”的問題。

有時我們走著走著就迷失了,有時我們忘了自己將去往何方,我們整日操勞辛苦著,苦著苦著就麻木了。李慎老師的話簡直是當頭棒喝,永遠不要忘了自己要帶學生去往哪裡,有幾個學生在跟著,我們怎麼知道學生去了哪?“一核四層四翼”是我們的教學指標,今天李慎老師的話不失為我們的方向,讓我們隨時提醒自己抬頭看路。

名師送課心得體會篇5

在上個星期六很有幸參加了名師送課下鄉活動,心中感慨頗多,對於這次聽課現總結如下。

在課上讓所聽課的人不認為是在聽課,而是一種享受,這就需要教師不僅要把教材處理的好,而且有很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而曲老師做到了。他不僅教材處理的好,而且把自己對教育的態度都溶於到了教學之中,使我真正地體會了名師的風範。我特別有感觸的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把枯燥的數學公式轉化成了幾個簡單的問題。

在本節課中,主要的是三角形內角和定理,雖然簡單,但是在證明中學習它實際上是比較枯燥的,而曲老師則把其中的內容轉化成了幾個問題讓學生去在問題中回答,無意中已經把學生的積極性就帶動了起來。

在這些問題中,曲老師還把其中的例題進行了變形,使學生不再有隻看課本的依賴性,在課堂上也就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去思考,心得體會。

二、課堂上能極大地融合在同學們之間

在本節課前幾分鐘,曲老師有非常簡練的語言和學生交流,看學生是否帶了數學工具和練習本,並且清點人數,無疑在短短的幾分鐘就拉近了和學生的距離,和學生們的關係密切了起來,也為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打下了基矗

在學生進行交流的時候,曲老師微笑著走進了每位同學的身邊,使學生感到了教師的親切,而且低頭聽學生們的討論,並且及時地給予指導,讓每位同學都能感到教師在關心他們。

在進行例題講解的時候,曲老師沒有像我們一樣,一點不漏地傳授給學生,而是鼓勵學生讓學生去,而且稱學生為小老師,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虛榮心,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在本節課中,曲老師把新課改的理念運用很到位,體現了以學生自學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在本節課中,每處都能體現出是以學生為主導,以學生自學為主的課堂,看似教師是無事可做,可見曲老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是多麼的大,使本來都不認識的學生在他的指導之下,一環又一環的向下進行著,打開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更深入地思考問題,並且處理問題。在這裡主要體現在學生的自學,學生的交流,學生自己完成教師提出的問題。

在交流中,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名師的魅力所在。曲老師在平時把每節課都上成了公開課,並且在平時做到天天清,堂堂清,不給學生留下任何學習的壓力。讓每位同學都能夠樂學,還讓每位學習好的同學更加樂學。

總之,這次學習讓我感觸很大,我們不應該的是怨天尤人,而更應該的是腳踏實地的去工作,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穫。

名師送課心得體會篇6

名師送教下鄉到我校,對於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通過這次聽課學習,我受益匪淺,收穫頗豐。置身於課堂教學中,看到各位老師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時激起一個個教學的浪花,縱觀整堂課程教學,始終緊抓住教學重難點,善於創設各種情景引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是一大亮點。她們那紮實的教學功底,精湛的教學藝術,富有激情的教學儀表,不僅令學生陶醉、痴迷,更讓我連聲讚歎,這樣的功底豈是一日可為?劉江莉老師教學的思路明晰,李崧老師幽默的語言,娓娓道來,都讓我學到了很多…….讚歎之餘,更多是深深的沉思,為什麼會有如此的魅力?為什麼在課堂上學生樂此不疲?從中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下面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李嵩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有其獨到之處。他給我們帶來的是六年級的《我最好的老師》一課,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他的課嚴謹到“環環相套,絲絲入扣,行雲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匯入,教學設計是那麼合理,流暢。“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思索,從而解答疑惑”讓他們充分體驗思考所帶來得成功,樹立起學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聽了李老師的課,帶給我們的思考是:略讀課略去的是什麼?本課在檢測學生基礎知識的能力上,主要是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在上課一開始李老師就提出問題,我喜歡的老師是這樣的同桌交流,不得少於10個特點。開始的多是讓學生有一個詞語的海,而後來讓學生劃去詞語進入學生有個性的文字學習中。看似平常的提問,卻把學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層次的探究世界。李老師的課親切、自然,卻彰顯出多麼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學智慧。劉江莉有著紮實的教學功底,能深入研究教材,分析教材,把知識很好地融入設計的教學之中。能抓住重點詞“增添”一詞把燕子的外形、飛行、動態、靜態美、等特點表現出來。特別是楊倩老師上了兩節《再見了,親人》一課。第一節課給我的感覺是,雖然老師用了大量的時間去講,去分析、指導朗讀,但是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沒有調動起來。第二節課經過幾位教師的磨課,呈現出來的課能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重點在親人上課文條理更清晰。

每位老師都有自已的教學風格,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設計適合學情的教學環節。傳統教學方式注重“講”忽略了“學”,容易使整堂課死氣沉沉。而在這幾節課上,我看到了師生互動,名師注重調動課堂學習氛圍,整個課堂氣氛活躍,互動的成分比較多,學生不再是聽眾,而是整節課的重要參與者,老師和學生是在相互討論和交流的基礎上完成整節課的,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在這種樂學的過程中,學生更容易接受課堂上的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真正體現了寓教於樂的教學理念。這種樂學的過程中,更容易讓學生接受課堂內容。

還有那評課的氛圍,其實送教下鄉不僅僅是講一堂課,聽一節課,課後的說課、評課才是一種真正意義的大課堂,對每個教師來說,都是一種思索,一種提高。在評課時,老師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好的地方他們加以高度肯定,不足的地方又給予中肯的建議。送教下鄉,送的是什麼?送的不僅是先進的理念方法,還應該有問題。作為語文教師要對文字有多角度的獨立的解讀,在備課時應該有自己的想法解讀,是教什麼重要還是怎麼教?

想一想一名教師在學校從事一線教學工作,就意味著將有大量時間和精力,是在課堂中和為了課堂教學而付出的。每一堂課都是教師生命活動的凝聚。課堂教學對教師而言,不只是為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同時也是我們自身生命價值的體現和自身發展的組成。我們也只有將課堂教學當作人生中的生命經歷,去享受、去充實,才會將課堂教學當作學生的生命經歷,自覺地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這段生命經歷。

我感到在這短短的1天半時間裡,讓我近距離地接觸了名師,聆聽名師的示範課,從中我領略到每個名師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他們所設計的學習情景,貼近學生的生活,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取長補短。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本著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雖不能成為名師名家,但也會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