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學習總書記安徽考察心得體會個人感悟6篇彙編

堅定人民至上、相信人民、團結人民、緊緊依靠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革命信仰;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學習總書記安徽考察心得體會個人感悟6篇彙編、希望大家喜歡!

學習總書記安徽考察心得體會個人感悟6篇彙編

01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安徽考察調研,看望慰問受災群眾時說,“我一直牽掛災區的群眾,看到鄉親們生產生活都有著落、有希望,我的心就踏實。”總書記樸質而深情的話語,道出了心中濃濃的為民情懷。廣大黨員幹部當時刻把群眾裝在心中,一心一意為了群眾、依靠群眾,用實際行動踐行為民服務宗旨,在服務群眾中砥礪初心、扛起使命,改進作風、錘鍊黨性,增長本領、無私奉獻,真正為廣大群眾增添福祉。

始終相信群眾,汲取為民服務之智。千難萬難,相信群眾就不難;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執政根基和勝利之本。回顧我們黨99年的光輝歷程,正是因為緊緊依靠群眾,始終紮根群眾,一切為了群眾,才擁有了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強大力量,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贏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實踐是最好的課堂,群眾是最好的老師。廣大黨員當始終放下架子、撲下身子,自覺走到群眾中去,聽取群眾意見、向群眾討教,真正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始終尊重群眾首創精神,從實踐的土壤中汲取豐厚營養,從基層的生動探索中開闊思路、創新思維,把本領的增強、能力的提升紮根於群眾的創造實踐中。

緊緊依靠群眾,厚植為民服務之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推動社會向前發展,離開群眾就是空談;促進社會文明進步,離開群眾就失去了力量。古希臘神話中的安泰戰不可勝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始終腳踏大地母親,而他被對手戰勝就是因為脫離了母親的懷抱。黨與群眾的關係、幹部與群眾的關係,猶如安泰和大地母親一樣,須臾不可分離。廣大黨員幹部當主動走到群眾中去,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凝聚最廣大群眾的力量,匯聚最廣大群眾的智慧,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共甘苦,在融入群眾、服務群眾中獲得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力量,匯聚起推動社會前行的磅礴力量。

一切為了群眾,踐行為民服務宗旨。始終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時刻把群眾放在心上,始終維護群眾利益,是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中國共產黨從誕生開始,就把為人民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致力於為人民群眾謀利益、謀福利,譜寫了一曲曲黨群、軍民魚水深情的讚歌。“善治必達情,達情必近人。”心中裝著群眾,幹事創業就有了底氣、有了動力。廣大黨員要以真摯的為民情懷涵養初心,始終把“為民”作為工作的原點和價值追求,把為民初心和使命刻在心上、融入靈魂,摒棄私心雜念,杜絕貪慾之害,不斷淬鍊黨員本色,厚植為民情懷,用實際行動擔負起為民謀利益、添福祉的責任,在實幹苦幹、砥礪奮鬥中做出佳績、砥礪本色。

能不能始終牢記宗旨、服務人民,能不能做到把群眾裝在心中,是衡量黨員幹部是否合格的根本標尺。共產黨人要把群眾始終裝在心中、舉過頭頂,真正做到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人民至上、不斷造福群眾,用心用力用情解決好群眾所盼所需所急,創造無愧時代、無愧人民的實績。

02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調研。從王家壩閘、紅亮箱包公司、蒙窪蓄洪區曹集鎮利民村西田坡莊臺到長江之濱的生態園,巢湖之畔的創新館、紀念館。總書記觀汛情、看復工、溯歷史、瞻未來,行到江淮緊要地,一枝一葉總關情。

災難面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人民安康”託舉起生活的希望。18日,習近平總書記先後來到阜陽市阜南縣王家壩閘、紅亮箱包有限公司、蒙窪蓄洪區曹集鎮利民村西田坡莊臺,察看淮河水情,走進田間地頭,瞭解當地防汛救災和災後恢復生產等情況,看望慰問受災群眾。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安是最大的責任。災情面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最多的就是:把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今年入汛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各地區和有關部門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災工作,盡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災害中只有人民生命安全無恙,方能在災後託舉起生活的希望。實現災害防控和經濟發展“雙勝利”的目標任務。

生態理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創造更美好的生活。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馬鞍市考察調研,首先來到薛家窪生態園,實地察看長江水勢水情、岸線綜合整治和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等情況。生態興則文明興。以前的薛家窪生態園生態環境問題非常突出,遍地散落非法碼頭、散亂汙企業、危舊民居,排汙超標、鋼渣滿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2019年4月以來,馬鞍山市開展生態環境攻堅戰行動,以薛家窪為重點區域的長江東岸綜合整治,徹底拆除沿岸違規建築,57戶229名漁民也全部上岸。如今的薛家窪,經歷復綠增綠、涵養溼地等修復工程,漫江碧透、永珍回春,從昔日“髒亂差”到如今“美如畫”,薛家窪生態園正逐步成為馬鞍山市的城市生態客廳,生活在這裡也更幸福,這正是得益於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經濟發展“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合肥還考察了安徽創新館和渡江戰役紀念館,瞭解了安徽省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發展情況,重溫革命歷史、緬懷革命先烈。科技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重要力量。安徽創新館是全國首家以“創新”為主題的場館,集中展示了安徽近年來1400餘件有代表性的創新成果,涵蓋人工智慧、高階裝備製造、綠色食品、數字創意等新興產業。當今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性的“牛鼻子”,把創新作為最大政策,以“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革命到底精神,奮起直追、迎頭趕上,引領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03

“澶漫江淮萬里春”。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調研、慰問受災群眾,溫暖民心,鼓舞人心,提振信心。在察看莊臺後,總書記感慨道“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華民族同自然災害鬥了幾千年,積累了寶貴經驗,我們還要繼續鬥下去。”總書記的感慨點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戰勝自然的兩個經典故事,飽含了對勞動人民“敢教日月換新天”鬥爭精神的深情致敬,和對當下黨帶領人民切實完成防汛救災後續工作的殷殷囑託,也讓黨員幹部從總書記的“感慨”中做到三個“堅定”。

堅定人民至上、相信人民、團結人民、緊緊依靠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革命信仰。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的故事在我國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為了解決水患,大禹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每當工程開始的時候,他與百姓幹在一起,吃在一起,睡在一起,開山劈石,夙興夜寐,團結帶領部落人民共鬥洪魔,最終取得治水成功。大禹治水為了人民,大禹治水的成功更離不開人民。人民,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信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並落實到各項決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之中。”今年以來,從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到防洪救災,我們黨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團結帶領各族人民戰疫情、鬥洪魔,做好“六穩”、落實“六保”,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當前疫情尚未根除,防汛救災任務還在繼續,全體黨員幹部應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緊緊依靠人民,時刻與人民“戰”在一起,堅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革命信仰。

堅定一切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大禹治水時,曾手持規矩,實地查探水情,一切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治理了長江以北的大部分河流。大文豪蘇軾也是治水專家。元祐六年(1091年),蘇軾出任潁州(今安徽阜陽)知州。初到任上,正值潁河八丈溝工程開工。潁河與淮河毗連,水系複雜、河患無窮。到底該不該建設八丈溝,有人贊成、有人反對。為了做出正確的判斷,蘇軾“到官十日來,九日河之湄”,對潁州一帶的河道水系進行了全面考察。他尋官問民,查證資料,差人測量,兩個月後,取得了準確的情況和資料,並及時叫停這個“拍腦門”工程,以實事求是的精神向朝廷闡述了反對建八丈溝工程的意見。後根據潁州實地情況,疏浚清河、治理潁州西湖,興航運、灌農田,造福百姓、澤被後世。大禹治水、蘇軾治潁的故事均彰顯了實事求是的偉大精神。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是我們黨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黨員幹部要力戒官僚主義,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辦實事,求實效,不抓則已、抓則必成,做出實實在在的業績,不好大喜功、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今天,我們在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即將打贏脫貧攻堅戰,取得抗疫防洪雙勝利,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際,黨員幹部要堅定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方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從而獲得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精神力量。

堅定尊重自然、因勢利導、因地制宜的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定力。古蜀有“澤國”“赤盆”之稱,人民世世代代同洪水作鬥爭。李冰任蜀守後,實地查探,瞭解水情地勢等情況,發現水流湍急的岷江到下游後,水勢浩大,一馬平川,往往沖決堤岸,氾濫成災;大量泥沙淤積,附近山巒阻流,水患加劇。在尊重當地水文實際規律的前提下,李冰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地修建了由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及渠道網所組成的都江堰。不僅解決了洪災問題,而且得以灌溉良田萬畝,使蜀地獲得“天府之國”的美譽。都江堰作為全球年代最久、仍在使用的巨集大水利工程,得益於它對自然規律的充分尊重和科學利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發展活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否則就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這個規律誰也無法抗拒。”保護自然生態,建設良好生態環境,關係著人民群眾最基本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廣大黨員幹部要以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把尊重自然、保護生態環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定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定力,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同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鬥,擼起袖子加油幹,把一副美麗中國新畫卷展現在世人面前。

04

8月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安徽考察調研防汛救災工作,聽取軍隊參與防汛救災情況彙報時強調,“要發揚連續奮戰作風,有力組織搶險救災,支援地方災後恢復重建,切實完成防汛救災後續任務。”防汛救災後續工作事關民生、事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事關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黨員幹部必須發揚連續奮戰作風,慎終如始築牢堤壩、一以貫之初心為民、毫不動搖咬定目標,切實完成防汛救災後續任務,最大限度減輕災害的損失和影響,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發揚以人為本、為民負責的連續奮戰作風,慎終如始築牢堤壩。切實完成好防汛救災後續任務,必須著眼於中國災害事故多發的基本國情、提升國家抵禦各類災害能力作出的重大決策,發揚連續奮戰作風,不斷增強抵禦災害“韌性”。當前,全國防汛進入“七下八上”的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淮河考察時再次強調了防汛救災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同時指出“我們要提高抗禦災害能力,在抗禦自然災害方面要達到現代化水平”。自然災害無處不在、無孔不入,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黨員幹部要堅決克服麻痺思想,慎終如始壓緊壓實責任,密切監測雨情、水情、汛情,抓好查險除險,堅決築牢防汛安全屏障,構建起現代化城鄉綜合防災減災體系。

發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連續奮戰作風,一以貫之初心為民。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黨員幹部要完成好防汛救災後續任務,就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時刻把群眾裝在心中,一心一意為了群眾、依靠群眾,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辦人民之所需、幹人民之所盼,用實際行動踐行為民服務宗旨,在服務群眾中砥礪初心、扛起使命,做到聽黨指揮、聞令而動、向險而行,錘鍊擔當鐵肩“黨性”,真正為廣大群眾謀利益福祉。當一些地方洪水未來時,必須立足於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修訂完善方案預案,落實防汛隊伍,不斷排查風險隱患,做到洪水不來、準備不止、有備無患;當一些地方洪水來時,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咬緊牙關、迎難而上,有力組織搶險救災,幫助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全力以赴打好打贏防汛抗洪、搶險救災攻堅戰;當洪水退後,要保持頭腦清醒,明辨是非正誤,踐行“順天應民”原理,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不能同自然爭奪發展空間。

發揚固本強基、敢於勝利的連續奮戰作風,毫不動搖咬定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對抓好下半年全軍各項工作提出要求,強調“要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做好抓基層打基礎工作,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確保部隊高度集中統一和安全穩定。”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黨員幹部要咬定“完成防汛救災後續任務”目標,也必須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淬鍊固本強基“理性”,持續用力抓基層打基礎這一根本,將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各項措施落細落實,不斷提升維護國家集中統一和社會穩定能力水平,努力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05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期間,探訪了剛剛經歷歷史上第16次開閘蓄洪的王家壩閘。在淮河流域特有的防洪工程——莊臺之上,總書記說,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華民族同自然災害鬥了幾千年,積累了寶貴經驗,我們還要繼續鬥下去。細細品悟總書記之語,無不飽含著人民領袖對人民的深情與擔當。作為一名新時代黨員幹部,更應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按照總書記指引的“鬥法”,時刻與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把自然災害防禦工作做實做細。

初心如磐,為民而“鬥”是永不變的價值追求。“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總書記淮河之行,從歷史典故中為廣大黨員幹部群眾指引抗禦災害的“鬥法”,更是說明時代在變,形勢在變,永不變的是黨員幹部的為民之心。作為一名新時代黨員幹部,就應牢記總書記的囑託,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把老百姓的難點痛點作為開展工作的切入點。面對災害,應迎難而上、主動投身,堅定站在防災抗災救災第一線,與人民心手相連、風雨同舟,用無所畏懼、衝鋒在前詮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則,在急難險重任務中“乘風破浪”,在考驗中“淬火成長”,切實築牢永不垮塌的“為民之堤”,做實人民“守夜人”。

使命如山,為民而“鬥”是實而細的務實作為。“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實”與“細”是全面做好抗禦災害工作的前提,需要各級黨員幹部堅持從細節入手,找準突破口、切入點,弄清具體情況、研究具體辦法、解決具體問題。無論是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還是防汛救災等工作,各項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級黨員幹部把各種“鬥法”想得細之又細,把工作責任壓緊壓實。從當前防汛救災工作來看,各級黨員幹部就應以雨為令、以水為令、以颱風為令,深入一線,根據汛情發展變化積極協調各方做好搶險準備,及時啟動應急預案,提前組織人員轉移,積極開展搶險救援行動,做好受災群眾應急安置,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責任如天,為民而“鬥”是利長遠的固本良策。“中華民族正是在同自然災害做鬥爭中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一直以來,為保江河安瀾和化水患為水利,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就從未停止過嘗試與探索。新時代的黨員幹部應主動加強學習,不斷從歷史與實踐中,總結經驗啟示,把握規律和趨勢,集思廣益,增強“善謀”本領。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提前綢繆,立足最壞的可能去補短板強弱項,全面提高抵禦自然災害的綜合防範能力。要把人民凝聚起來,緊緊依靠人民,充分發揮最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而把全社會抗禦災害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

06

  “這一直是我牽掛的事。”18日下午,正在安徽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阜陽市阜南縣蒙窪蓄洪區利民村西田坡莊臺,頂著炎炎烈日,走進田間地頭,深入莊臺農戶,看望慰問受災群眾。在瞭解情況後,總書記高興地說:“我一直牽掛災區的群眾,看到鄉親們生產生活都有著落、有希望,我的心就踏實。”

今年汛期以來,我國降水總量多、強度大,山洪地質災害多,部分地區損失嚴重。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充分彰顯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釋放了守土有責、不容懈怠的強烈訊號,為我們做好防汛救災工作指明瞭方向。各級各部門要聞“汛”而動,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關於防汛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突出生命至上、突出安全第一、突出擔當作為,將黨中央各項防汛救災既定部署落到實處,在眾志成城中確保科學安全度汛。

防汛救災是當前最緊要的工作,防汛救災一線是檢驗幹部落實“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試金石。各地要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統籌力量、科學救災,既完善人員轉移避險方案預案,暢通預警預報和搶險救災“最後一公里”,又及時前置搶險救災物資和應急力量,確保受災群眾和救援人員的生命安全,還要加強對供水、供電、供氣裝置設施的巡查和緊急維護,為受災群眾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資和醫療保障,做到全方位佈防“無短板”,用更加深入細緻的工作,讓受災群眾切實感受到黨的關懷和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面對嚴峻複雜的防汛救災形勢,容不得絲毫懈怠,不能麻痺、不能僥倖、不能厭戰,只有各方協同、眾志成城,才能凝聚風雨無阻、一同向前的合力,築牢防汛救災鋼鐵堤壩。因此,要在防汛救災中將紀律挺在前,對防洪救災中軟弱渙散的黨組織、工作嚴重失職的幹部,嚴肅處理、督促整頓。要將防汛救災作為當前頭等大事來抓,嚴肅工作紀律、堅守工作崗位、聽從黨的指揮,不以任何藉口推諉拖延、擅離職守,更不能臨危退縮、各行其是,竭力幫助受災群眾解決實際問題,方能維護防汛期間的社會和諧穩定。

要注重在防汛救災一線識別幹部,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扛起政治責任,用無畏的行動、狠抓落實的拼勁,踐行黨員的初心和使命。總書記慰問受災群眾,不僅給受災群眾送去了暖意,更激勵了奮戰在抗洪搶險一線的部隊官兵和地方幹部。堅信只要齊心協力,就沒有過不去的坎,要將總書記“牽掛的事”辦好、“牽掛的人”安置妥當,眾志成城、團結奮戰,將洪水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