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讀《一生》心得體會6篇

通過心得體會,我們學會了如何更好地管理時間和資源,我們的心得體會讓我們更加關注當下,珍惜每一刻,活出更有意義的生活,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讀《一生》心得體會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讀《一生》心得體會6篇

讀《一生》心得體會篇1

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穫一種命運。可見,讓孩子從小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對他們來說是多麼的重要啊。

在育兒過程中,父母多數是焦慮的,一方面苦於缺少實踐經驗,一方面又希望孩子成長得優秀。今天鍾老師的分享給我很大的啟迪,仔細想來有以下幾點:

1、對孩子不僅要說到做到,還要心平氣和。對孩子的要求具體和有效,這一點我們都是知道的,但是實踐中我們都是多多少少帶著情緒在執行,就我個人而言,我努力讓自己有耐心,但是也時常會以發火斥責告終,對孩子的情緒管理的示範是不好的。

2、對孩子的要求不僅有標準,還要適當緩衝。孩子是活生生的孩子,我們與孩子的約定有時也不必那麼死板,適當的小緩衝為生活增添小樂趣。

3、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要想孩子有好習慣,自己先具備好習慣,以身示範勝過千萬遍的說教。所以,要想教育好孩子,就從自身入手吧。

讀《一生》心得體會篇2

家長朋友們,又是一個秋高氣爽的時日,孩子們又踏進了久違的校園,開始了又一個學習征程的跋涉。對此,您是否也和孩子一樣充滿希望而又惴惴不安?對待孩子的成長,我們渴望他是健康向上的;對於孩子的學習,我們渴望他是自覺努力的;但又有一系列的擔心,不知道他是不是能夠適應新老師的課堂?不知道他在新的學習環境裡是不是可以很快融入?家長朋友們,快快放下心中的忐忑,在家庭裡做好孩子思想的導航,相信我們的孩子一定會更優秀的。

那麼,作為一個國小三年級的老師,我會給您一些 “導航”要求,這既是我教育自己孩子的法寶,也是讓班級孩子優秀的良方——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應為首位。上學期間,為孩子制定一個作息時間表,比如6點起床;大聲讀書10-20分鐘;晚飯後6:30分開始寫家庭作業;固定寫作業的時間30分鐘或是40分鐘,超時不再讓他寫作業,以讓孩子養成時間觀念;睡前讀會課外讀物,大約30分鐘左右等等。這樣細緻的要求堅持一段時間,會讓孩子形成一種定式,比如六點的時候,不用媽媽叫起就能自覺起床;不用家長督促就能自覺讀書,良好的習慣就此養成。

我家孩子今年已經上八年級了。從國小一年級開始,只要是上學期間,我就要求他們早上六點起床,冬天推遲到六點半,起床後就是大聲讀書時間。他們堅持了七年,如今都上八年級了,每天早上我們家陽臺上依然會傳出兒子已稍微變聲的讀書聲,傳出雪兒清脆的讀書聲——這樣的讀書聲常常把我自己都感動不已,它成為我們家清晨最美的交響樂。一個好習慣的養成,真的是終生的財富啊!

另外,請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的閱讀。在家庭中,積極為孩子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讓讀書成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事實證明,這是讓孩子學習優秀的一個根源。以我上屆所帶班級為例,本來在三四年級的時候,我們班只是一箇中等偏上的班級,到五年級的時候,我在班級裡開展讀書活動,建立圖書角,並積極要求孩子們寫博,到六年級的時候,我們班孩子的語文成績大幅提高,成為年級的佼佼者。一個班級尚且如此,一個孩子更會在好書的浸潤下,思想得到淨化,學習獲得動力,想不優秀都難。

所以,我在此向所有家長髮出倡議——陪孩子讀書吧。孩子不愛讀書,你就讀書給孩子聽,積極開展親子共讀;孩子愛讀書,你就陪孩子一起讀書,而不是孩子在看書,你卻在看電視。一個人的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著他學習能力、思考能力的高低。每天讀書30分鐘,只要能夠堅持,你一定能夠看到一個優秀的孩子在身邊!

最後說說對孩子生活能力的鍛造。我之所以用“鍛造”這個詞語,就是希望家長能夠真正放手,給孩子一片自由成長的天空,鍛鍊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自立能力——是應該從這個年齡段就開始了。前兩天,我在班級裡和孩子們談心的時候,我說道自家的兩個孩子從小就幫父母洗碗刷鍋,好多孩子都瞪大了眼睛,一副不可思議的神情。由此可以看出,我們的孩子太需要父母給予機會,讓他們去真實地瞭解生活,他才能學會照顧自己,進而照顧父母。

在平時的生活中,讓孩子自己穿衣,自己整理書包,自己檢查作業,自己洗碗……不怕他做不好,只要自己敢放手!哪怕孩子做完以後自己再去收拾一遍,也要放手給孩子!

家長朋友們,作為父母,我們最偉大的事業便是培養一個對社會、對人民有益的人。或許,今天我們要付出很多的精力,但只要孩子的好習慣養成了,以後的我們就會輕鬆自如了。試想想,用心陪孩子長大,也最多十年的功夫,我們生命中其他的幾個十年,就是享受孩子成長以後的快樂的時候了,那麼,就讓我們辛苦十年,(如果真正愛孩子,這不算是辛苦,而是享受),換取孩子的燦爛的明天吧!

讀《一生》心得體會篇3

九月的上黨大地秋意漸濃,香菇大棚裡卻還是讓人感到有些悶熱,90歲高齡的申紀蘭正在採摘蘑菇。深藍色衣服、齊耳短髮、黑白布鞋,依然保持著熱愛勞動的本色,一如她對國家深沉的愛始終不變。

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是太行山南麓一個普通又不普通的小村莊,申紀蘭在這裡用自己的一生,陪伴著共和國的每一次進步。

曾經的西溝村,山高土薄,高寒多旱。申紀蘭回憶說:“西溝農民輩輩苦,打一擔糧交八斗租,十冬臘月換不上衣,糠菜一年糊不住,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當時還有一句流傳很廣的話——“好男走到縣,好女走到院”。每次想起這個說法,申紀蘭都很生氣:“舊社會呀,不把婦女當人。婦女只能到院裡頭,男人就高一步了,就能到縣裡頭。你說這話能有道理嗎?我就不服氣。”

1951年,西溝村成立了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申紀蘭被選為副社長。那時社裡勞動力短缺,社長李順達就鼓勵申紀蘭發動婦女下地勞動。“走出‘三臺’參加社會主義建設,要男人看得起婦女真難呀!”申紀蘭感慨地說。

所謂“三臺”即碾臺、鍋臺、炕臺。除了思想上的桎梏外,還有一大困難擺在申紀蘭面前:那時候10分算一個勞動力,兩個婦女只能算一個男勞力,所以婦女只能記5分。這種按性別劃分的不公道計分方式,直接打消了婦女們幹活的積極性。

為了爭取婦女同工同酬,申紀蘭決定組織婦女和男人比賽撒肥,看誰先撒完,並且撒得又快又好。在申紀蘭的帶領下,姐妹們先把地劃成行,然後一行一行地撒肥,撒進去的肥料又勻又實,不到晌午就率先幹完了。那天,她們終於第一次掙到了10個工分,和男人們一樣多。

就這樣,申紀蘭動員婦女積極參加生產勞動,爭取男女同工同酬的社會實踐,為新中國的農村集體勞動管理探索出一個最初的分配模式,為我國制定按勞分配政策和法律作出了實驗性的貢獻。

1954年,申紀蘭也因此當上了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而男女同工同酬也在此次大會上正式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八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國家保護婦女的權利和利益,實行男女同工同酬。”

從此,申紀蘭開始了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風雨同行的65年。

申紀蘭回憶說:“第一次開的人代會,在中南海的禮堂裡。投票是把紙發到手裡頭,那時我真正的感覺是人民當家作主了!”

65年的代表生涯,申紀蘭提出的建議和議案涵蓋“三農”、教育、交通、水利建設等各領域,有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也有涉及群眾利益的小事,山區交通建設、耕地保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幹部選舉、貧困地區旅遊開發等,不斷得到採納、得以實現。申紀蘭,也成為全國唯一一位出席從第一屆到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人大代表。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申紀蘭開始了人生又一次重大轉折。

1983年,西溝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兩年後,申紀蘭帶領鄉親們辦起了平順縣第一個村辦企業,西溝村逐漸走上了快速發展道路。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西溝村也提出發展“旅遊、農產品加工、服裝加工”三個產業。近年來,西溝村不斷走科技創新道路,建起了60多個光伏香菇大棚,實現了棚上發電,棚下種菇。種驢場、核桃露廠、潞麻廠、服裝生產車間……依次建立。

與申紀蘭一同工作30年的西溝村黨總支書記郭雪崗驕傲地說:“我們還建成了展覽館、太行之星紀念碑、村史亭、老西溝互助組雕塑、西溝森林公園等旅遊景點,形成了以愛國主義教育、森林休閒為主的紅色旅遊和綠色旅遊線路,西溝村已經從一個落後的純農業村變成了農林牧工商遊全面發展的現代化新農村。”

如今忙碌了一輩子的申紀蘭,依然為村裡忙活著:到施工現場詢問進展,入村民家中瞭解需求,學習中央有關精神,為社會各界講黨課……申紀蘭總說:“我雖然年齡大了,但還能做一些事情,黨需要我,我就要一直幹下去,聽黨話、跟黨走,是我一輩子的承諾。”

讀《一生》心得體會篇4

中國共產黨自建立之初,憑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理想信念,“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定意志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求真精神,在九十九年間披荊斬棘、乘風破浪,發展成為有著9000多萬名黨員的世界第一大黨,初心不改,使命在心,久久為功,昂首闊步邁向復興之路。

九九為共,同音共律,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全黨。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我們黨之所以能夠歷經艱難困苦不斷創造新的輝煌,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始終重視思想建黨、理論強黨,堅持用科學理論武裝廣大黨員、幹部的頭腦,使全黨始終保持統一的思想、堅定的意志、強大的戰鬥力。”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作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和基本立場,只有思想上有了根,才能在理論上站住腳,進而化解實踐中的風險與挑戰。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基本“樂譜”,並不斷融入新音符新旋律,為其注入時代活力賦予現實內涵,用好黨內集中學習和主題教育這一“指揮棒”,在全黨上下加強思想建設,廓清思想迷霧,奏響新時代主題曲,奏出99年的雄壯光輝樂章。

九九為躬,躬體力行,用黨的組織體系建設全黨。自1921年建黨以來,我們黨一直在思考“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一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的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而組織路線對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做好黨的組織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堅持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自上而下躬身踐行落實好中央各項決策部署,尤其是基層黨組織作為貫徹落實的“最後一公里”,更要築牢基礎樁、細耕責任田,在隊伍建設、選人用人上做出努力,育種蹲苗、科學“施肥”、插柳成蔭,突出政治標準,以德為先、人事相宜,從而進一步增強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量,涵養出能力更強、素質更高、責任更堅的新時代幹部隊伍。

九九為公,夙夜奉公,用黨的根本宗旨要求全黨。毛主席曾在《為人民服務》中寫道,“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從一個50多人的小黨發展成為有著9000多萬名黨員的世界第一大黨,是因為時刻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把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根本宗旨。人民立場是我們黨的根本政治立場,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在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宗旨,一切以人民為中心。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說過的,人民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最大底氣,人民使我們的一切工作有了出發點和落腳點,黨員幹部更應以“公”利嚴格要求自己,秉持大“公”無私的信念,做一名克己奉公、潔己從公、捨己為公的人民公僕。

2020年,是建黨99週年,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黨領導著全國各族人民打贏了一場又一場戰役,不斷帶領著我們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邁出更加堅實有力的步伐。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全國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都以持之以恆、鍥而不捨、馳而不息的“久久為功”之力,不斷開創新時代黨的各項事業建設新局面。

黨領導一切,對黨忠誠、聽黨指揮、跟黨前行是幹事創業力量之源泉,是建功立業之根本。自黨的事業進入新時代以來,黨中央不斷下達各項惠農惠民政策,之所以有些工作落得還不夠好,還不夠實,歸根結底還是在中間環節有些幹部存在“不聽話”現象。我們黨的前進路程甚是坎坷,經歷過無數的艱難險阻,都是依靠我們對黨的忠誠、對黨的信仰才得以走到今天。現在的年輕幹部需要的正是這種對黨忠誠的精神,在現實工作中還需要先學會聽黨話,再去幹好事,方能事半功倍,才會在各項工作中不斷彰顯成果成效。

樂學無止境,多思多學,多做多省,多磨多煉是提高幹部能力關鍵點,能力足才會有作為。部分幹部往往會忽略自身建設,總是停留在自身分管的“一畝三分地”,找藉口不努力,工作能力總是淺嘗輒止。若想真正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學習本領必不可少。現在的年輕幹部缺少的就是這種以學習來“淬鍊靈魂”的魄力,將自己打造成“全能型”幹部人才,將自身擺在工作任務的各個流程,才能保證自己的各項工作能力齊頭並進,工作才會越發順利,針對突發問題才會有招解決,幹事創業才會得心應手。

志者事竟成,耐住性子、忍住寂寞、扛住誘惑是建功時代的必要保障,唯有堅持住才會贏。行百里者半九十。幹部成長提拔的過程,多數領導幹部在年輕的時候,也許會默默無聞,但他們以堅強的意志和長期的堅持在工作中慢慢成長成才。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現如今,部分幹部不是學歷不高,也不是能力不夠,最主要的就是缺少了“永不放棄”的品格,還需要不斷在困難挑戰中砥礪前行,持之以恆,鍥而不捨,做到學不精通不罷休,事不做好不放手,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鬥終身。

當前,我們仍面臨著複雜交錯的嚴峻形勢,既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又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根本的保證還是黨的領導。為此,廣大黨員幹部還須不斷提高自身意識、增強本領、勇往直前,不斷推動新時代黨的事業在鬥爭中誕生、在鬥爭中發展、在鬥爭中壯大!

中國共產黨的99年,是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探索救國圖強真理,開闢民族振興道路的99年;是帶領中國人民不怕流血犧牲,創造輝煌業績的99年。

一、回顧過去,黨的功績卓著輝煌

回想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黨員人數不過幾十人。而時至今日,共產黨員人數已9000多萬,值得自豪!在黨的領導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深化改革,進一步加快了發展步伐。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工業、農業、治安、計生、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產業結構調整等各項事業穩步發展。

二、謀劃發展,建設任務繁重而艱鉅

在黨的正確領導下,近幾年來,雖然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都呈現出較快的發展勢頭,但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因此,我們必須緊緊抓住發展不放鬆。

近年來,各級黨支部發動黨員同志開展了爭先創優活動。在活動的各個階段,黨支部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開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旨在著眼於最困難、最需要幫助的群眾,切實解決他們的生產生活問題,真正朝著全面小康邁進。

三、共產黨員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用行動感知群眾

一個黨員做到與群眾不一樣,體現在“平時看得出、關鍵時刻站得出、危難關頭豁得出”,關鍵在於要從支援配合黨組織的各項工作的點點滴滴做起,不斷錘鍊自己的思想品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今年的疫情防控中黨員衝鋒在前,這是有目共睹的,在老百姓中樹立榜樣,這是值得肯定的,也是值得表揚的,充分的體現了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高尚的精神境界是黨員立身做人的標準,是黨員成就事業的基石,也是我們黨員成為群眾的旗手和“標杆”的條件。每一名黨員都應當牢記自己的政治身份,自覺加強黨性修養提升精神境界,更要積極參與社會的各項工作中去,用實際行動感知周圍群眾,用實際行動影響群眾,從而推動工作順利前行。

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我們任重而又道遠,我們必須同心同德、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紮實工作,努力開創各項工作的新局面,為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做出更大的貢獻!

回顧歷史,從紅船到巨輪、從弱小到壯大,中國共產黨的99年是熱血勵志、慷慨激昂的99年,是使命在肩、不負人民的99年。“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99”歸“1”,初心如磐。在偉大的日子裡,我們當再次洗滌初心、照清自己,不斷提升黨性修養,為前行旅程再次注入奮進能量。

99年的矢志不渝只因1個莊重誓言: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時間砥礪信仰,歲月見證初心”。我們莊嚴佇立於黨旗之下許下鏗鏘有力的八十字誓言:“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從此,生命有了別樣昇華,理想信念找到了前行彼岸。從擊退外族入侵到奮戰疫情防控一線,戰爭年代,無數前輩英烈為了守護黨的事業而灑血流汗,和平年代,依然有無數先鋒黨員為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而殫精竭慮。這條崎嶇的前行之路,有挫折有阻塞卻沒有撤退與後悔。“心有所信,方能致遠”。身為一名共產黨員,就要以信念鐫刻初心,以行動踐行誓言,全身心投入黨的偉大事業當中。

99年的艱苦奮鬥只因1個歷史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只要不畏險阻、艱苦奮鬥,就沒有淌不過的“流沙河”,也沒有越不去的“火焰山”。99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牢記歷史使命、肩扛責任擔當,以堅韌不屈的鐵軍意志彰顯“硬擔當”,以自力更生的強國戰略練好“硬功夫”,以未雨綢繆的危機意識做足“硬準備”,以化危為機的智慧膽識劃開“新局面”,不斷帶領廣大人民群眾攻克千難萬險,共塑美好生活,讓群眾有了滿滿當當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才能讓中國共產黨永遠年輕。”作為共產黨員,就要在艱苦奮鬥之中不斷砥礪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

99年的長盛不衰只因1個根本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基所在,是人民;心之所向,是人民;制勝密碼,是人民。一直以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相濡以沫,是為一體,取得的每個成就都離不開群眾的支援。歷經99年,從最初的50多人到如今的9191.4萬,也正是因為我們始終根植人民、服務人民、不負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這一點都始終不渝、毫不動搖。”深情而有力的話語也再次印證了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永遠不可摒棄。作為共產黨員,就要拋開個人利益,將個人意志與集體意志統一,將個人理想與群眾所想統一,在言行一致中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踐行到底。

“99”終得歸“1”,99年是黨帶領人民取得輝煌成就的一次小結,也是披荊斬棘之路上的又一次起航,前方還有諸多“婁山關”“臘子口”等著我們攻下,還有很多“硬骨頭”等著我們啃下。作為共產黨員,我們當銘記使命、懷揣初心,繼續砥礪前行!

讀《一生》心得體會篇5

習慣伴隨著人的一生,影響人的生活方式和個人成長的道路。

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父母的職責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的關鍵就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日本教育家福澤諭吉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習慣是在生活過程和教育過程中形成與培養起來的,父母怎樣教育,孩子就養成什麼樣的習慣。兒童期是形成習慣的關鍵時期,尤其是3至12歲的孩子,孩子的心靈是一塊神奇的土地,你播種一種思想,就會收穫一種行為;播種一種行為,就會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會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就會收穫一種命運。如果父母在孩子的關鍵期沒有注重良好習慣的培養,等孩子養成壞習慣的時候,父母后悔就來不及了。

昊天是國小五年級的學生,有個不好的習慣:寫作業拖拖拉拉。明明是快則半小時,慢則一小時的功課,他每天都能寫3小時以上。母親很傷腦筋。昊天的外公是教師,暑假的時候給昊天補課,發現昊天的反應很快,但是不專心,往往寫幾分鐘就起來東走西走,每小時至少五六次以上。就這樣,一小時的時間差不多一半用在了閒逛上面,難怪要用那麼長時間完成功課。為此,母親想出了各種辦法,專門抽出時間陪昊天寫作業。可是昊天每寫幾個字必圍著屋子溜達一圈,即使有時候在母親的強壓下不能起身,勉強埋頭寫作業,可是隻要母親一離開房間,昊天立刻我行我素。再者,母親不能每天都專門陪讀,所以昊天的毛病一直沒有改進。

昊天寫作業,已經長期養成不能專心的習慣,要他寫作業時不起來走動實在不容易。孩子的不良行為,若是屬於初犯,可以運用忽視、不直接作反應的方法來消弱。但事實上,真正初犯就被注意到的不良行為很少,多數是出現好多次以後才被發覺。這些長期塑造而成為的行為,父母或老師發現、求助的時候,已經相當牢固。

俄國著名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好習慣是在人神經系統中所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地增長,一個人比重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這種債務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創舉失敗,並把他引到道德破產的地步。”

所以,父母要使孩子有良好的習慣,首先應從平常的家庭教育入手。

讀《一生》心得體會篇6

基層幹部在工作中,只有踏實肯幹,任勞任怨,才能不揹人戳脊梁骨說是拖沓,是懶散,是“蝸牛病”。一個人要身兼五四個人的工作,領導才覺得合理,五加二,白加黑,無假日,每天都是做資料,整材料,沒有學習時間,沒有生活時間,只有工作、吃飯、睡覺,有時連吃飯和睡覺都不能正常保證。作為基層幹部的領導,看不到自己的責任,自己的擔當,何談會有什麼作為?!能不知廉恥的壓榨乾部,不關心幹部,能指望不會壓榨群眾,關心群眾?我認為很難。做人講究將心比心,作為領導,如果不體諒自己的下屬,或者無法體諒下屬的難處,他又如何去體諒群眾的難處?想要做到“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為民謀實事。”不是簡簡單單看他宣傳的是什麼,而是看他做的是什麼,看群眾、看幹部對他的不記名評價,看他的風評是否好,是否公正無私,為幹部想,為群眾想。

都在說基層幹部要擔當作為,但是,是否考慮過一個人的擔當工作量?能拉兩百斤的馬,硬要拉一千斤,累死也起不動步。何況還一般臆想又要馬兒跑嘀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成為“永動機”。科學家搞不定的事,倒是讓我們的一些領導做到了,手底下全是“永動機”。應該可以考慮發個諾貝爾獎。

“責任永遠是下屬的,成績永遠是領導的。”被人稱為職場“潛規則”,有這樣的思想存在,可見主要還是責任擔當出了問題。領導不作為,只想手底下的人作為,領導不想擔當怕承擔責任,丟了“烏紗帽”,又要下屬勇於作為,勇於擔當,承擔責任。搞不搞笑?!應該也可以發個卓別林獎。

這些不想擔當,不想作為的領導,壓榨下屬的同時,不忘樹立自己的光輝形象,口口聲聲關心幹部,關心職工,關心黨員,關心困難群眾,關心這個,關心那個,實際行動上,卻什麼也沒用,要麼就是搞出來的鏡中花、水中月,看到得不到,止增笑耳。這樣的領導十分善於在上級領導面前、媒體面前,裝腔作秀,且演技精湛,要哭能哭,要笑能笑,永遠一副和藹可親,實際卻是面目可憎!這樣的應該是可以發個奧斯卡了。

不過,總的來說,還是有不少好的基層領導的,關心幹部、關心群眾,群眾需要幫助的時候,自己掏腰包都要幫,幹部有困難的時候,也一定伸手幫一把,哪樣工作很多很雜很忙,他都要和幹部一起加班,不會是那種一邊自己在打麻將一邊電話遙控指揮別人加班的。希望這樣的好領導,在以後越來越多,關心群眾,關心幹部,靠的是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擔起這份責任,並把它承擔下去,做出讓群眾和幹部都滿意的作為。

標籤: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