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風箏的讀後感300字最新8篇

一篇出色全面的讀後感才能帶動大家的情緒,在讀懂原文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見解所寫的讀後感是很有意義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風箏的讀後感300字最新8篇,感謝您的參閱。

風箏的讀後感300字最新8篇

風箏的讀後感300字篇1

很久沒有靜下心來認真讀一本書了,手裡捧著這本300多頁的《追風箏的人》,看著封面上的精彩書評,我迫不及待的開始了這次跌宕起伏、精彩紛呈的異國之旅。

小說以第一人稱的角度講述了兩個阿富汗少年,阿米爾與他的朋友哈桑之間關於友誼、親情、背叛、救贖的故事。阿米爾出生於阿富汗喀布林一個富人社群中的富裕家庭,是當地身份顯貴的普什圖人,哈桑則是阿米爾家僕人阿里的兒子,是一個地位卑下的哈扎拉人。身份懸殊的阿米爾和哈桑卻是好朋友,他們秉承著“喝過同樣的乳汁長大的人就是兄弟,這種親情連時間也無法拆散”的純樸念頭,兩個人經常一起遊戲,一起玩耍,一起惡作劇,一起快樂的追逐風箏,過著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

然而一切在他們12歲那年的冬天發生了變化。在喀布林的冬天,當地有一個盛大而隆重的傳統節目——鬥風箏比賽。這個比賽比的不是誰的風箏放得高放得遠,而是比賽誰的風箏能摧毀別人的風箏,最後的唯一倖存者便是勝利者,但這不是最大的榮耀,最大的榮耀是要追到最後一個被割斷的風箏。似乎是天生為這個比賽而生的,阿米爾是鬥風箏的高手,而哈桑則是追風箏的高手。為了贏得這個比賽,為了贏得父親的重視和刮目相看,阿米爾無比渴望贏得這個比賽,以此改變自己在父親心中懦弱無能的印象。

風箏的讀後感300字篇2

花了兩天時間,讀完了《追風箏的人》,讀此書緣於一是聽過同名相關的電影,二是覺得該書書名奇怪。懷著異常的心境,開始翻起第一頁。一句那裡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讓我隱約感到這會是篇贖罪的故事。

?追風箏的人》講述了一個富人家的少爺和僕人兒子的故事。關於阿米爾和哈桑的友情和背叛的故事。阿米爾和哈桑因為特殊的主僕關係,因為爸爸的民主思想,兩人從小一齊玩大,兩人有著一個共同點,即出生後都沒有媽媽,阿米爾的媽媽因為阿米爾的出生而死亡,阿米爾一向認為自我是殺害爸爸最喜歡的人的凶手;哈桑的媽媽因為哈桑爸爸的懦弱和卑微醜陋而拋棄他們而走。而他們之間更多的是不一樣點:阿米爾有著富裕無比的生活,處在少爺的位置,有著高貴的社會血統和社會身份,有著全城人民敬仰的爸爸,能夠住在寬敞舒適的房間;哈桑則天生一副兔脣,爸爸醜陋無比,社會身份和出生備受歧視,每一天和爸爸住在很小簡陋的沒有任何裝飾品的屋子。因為爸爸的寬闊胸襟,阿米爾和哈桑從小在一齊玩耍,散步、爬樹、放風箏,所有的一切空餘時間他們都在一塊玩耍,可是阿米爾在心底從沒把哈桑當過真正的朋友。

當他做錯壞事時,哈桑替他承擔,當他無聊時,拿哈桑消遣,哈桑永遠的那樣忠於他,愛他,為他,千千萬萬遍。阿米爾從小性格懦弱,比較自私,他渴望爸爸的一切愛,他厭惡爸爸對哈桑的關心,哪怕一點點的關心都會引起他的嫉妒。而哈桑恰恰相反,阿米爾就是他忠誠的物件,他那麼愛他,阿米爾要求他做什麼他都從不計較。在一次盛大的追風箏的活動中,哈桑為了幫阿米爾追到風箏,在一個陰暗的小巷中被一群惡人欺負而遭遇欺凌。阿米爾目睹了整個過程,卻因為自我的懦弱沒有現身幫忙哈桑。在以後的日子裡,為了掩飾自我內心的愧疚和不安,阿米爾儘量避免見到哈桑,因為見到哈桑就會看到自我的罪惡。阿米爾因為追風箏比賽中獲得冠軍而引起爸爸的特殊寵愛,從小渴望爸爸愛的阿米爾為了獨佔爸爸的愛,也為了逃避內心的愧疚,將生日時的手錶和一沓金錢誣陷於哈桑和其爸爸。

哈桑和爸爸明白事情的真相,可是他不默默承受一切,和爸爸離開阿米爾家。沒過多久,因為蘇聯入侵阿富汗,阿米爾和爸爸移民於美國。在他以後的人生中,他一向揹負著沉重的內疚感,一向會想起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二十幾年後,一個來自阿富汗的電話重新召回他重返阿富汗的決心和勇氣。當阿米爾回到戰亂貧窮、模樣已大變的阿富汗時,心境錯綜複雜。最讓他震驚的是拉辛汗叔叔告訴他哈桑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他內心充滿了不安、憤怒、愧疚。但最終他選擇原諒了爸爸,戰勝自我的懦弱和自私,冒著生命危險去尋找哈桑唯一的兒子。最終將其帶回美國撫養。

這是一個關於友誼、愛的救贖、寬恕勇氣的故事。主人公從一個自私、懦弱、心胸狹窄的人經過生活的經歷和洗禮,走上了愛的救贖之路,最終成長為一個敢於擔當、正氣、有職責心的男人。

風箏的讀後感300字篇3

令我震撼——一個關於愛情,親情,罪孽和救贖的故事。恰似一首美麗而悲傷的詩,輕描淡寫中透著一份柔和,令讀者從開頭到結尾都順然於心;又好似一曲泛著淡淡憂傷的旋律,不經意間就撩動了我的心絃,讀來回味無窮……

作者筆下的阿富汗是那麼的真實,彷彿就在眼前——是溫馨閒適,安詳美好,卻因種族的分歧支離破碎,令我最初懷著的美好想象泯滅在罪惡的戰爭之中。從阿米爾與他父親僕人兒子哈桑的親密友誼開始,這段感情成為貫穿全書的脈絡,我從中看穿了友誼的脆弱不堪。

“為你,千千萬萬遍!”這句話關乎了阿米爾與哈桑之間密不可分的友誼,關乎了親情,更代表忠誠,代表了愛!從哈桑和阿米爾一出生,命運就已開始輪迴,他們註定被自己所不能理解的“標籤”分隔開,但這從未讓哈桑對阿米爾的友誼和忠誠受到影響,當哈桑說出“為你,千千萬萬遍”時的那種真摯,那種堅定,超越了他們之間任何的束縛,更感動了阿米爾,可阿米爾卻是一個懦弱的人,他不敢為別人甚至是自己挺身而出,總讓哈桑來避免麻煩,甚至說是讓哈桑無時無刻不扮演這“替罪羔羊”這個身份,我憐憫哈桑,對阿米爾十分不屑,更令我惱怒的是,他竟然將哈桑與他的父親逼出了他的家,自己也隨著父親逃亡到了美國……

時光飛逝,阿米爾經歷了許多磨難,轉眼30多歲的他已是成熟的成年人了,有自己的家庭,可是,當拉辛汗打來的一個意義非凡的電話,阿米爾的人生和自我改變了——“這有條成為好人的路”拉辛汗是這麼說的。拉辛汗希望阿米爾找到哈桑的孩子,但哈桑已經被槍決,孩子需要你照顧。還有一個驚天的祕密:哈桑與阿米爾師兄弟,阿米爾知道了這個訊息,一時已經反應不過來,終於,做完了思想鬥爭,他踏上了人生一條最意義非凡的路——尋找哈桑的兒子。阿米爾的挺身而出感動了我,是我誤解了他,他同樣敢為自己挺身而出……

在最後一次追風箏的清晨,他帶著哈桑的兒子,勇敢的追向一隻藍色的風箏,並說道:“為你,千千萬萬遍!”阿米爾最終救贖了自己,結局是那麼美好,很開放,令人心曠神怡……

生活中,我想到了自己,卻發現,自己甚至不如阿米爾,我也是個懦弱的人,不敢挺身而出,只是等著機會的來臨,不敢於救贖自己的錯誤,在一些爭吵過後不敢承擔責任,即使自己想和對方和好,卻不敢開口,等著對方先道歉,然後再大度的欣然接受,我很少為自己爭奪機會,我要學習哈桑,學習阿米爾,為自己挺身而出!

風箏的讀後感300字篇4

我們總是很難去面對真實的自己,用華麗的謊言來麻痺自己,順便欺騙別人,卻不敢坦然去面對自己所犯下的錯誤。

阿米爾這個富家少爺所犯下的罪行,不也是一樣。在面對自己人性中的怯懦、說謊、虛偽、善嫉、矯情、邪惡、自私、自大時,他選擇的是逃避,這是一個懦弱無知少年的錯誤選擇。他也為此付出了一生,來自心靈鞭撻、愧疚、恐懼的沉痛代價。

少年之間的友誼就本是微妙的,因身份地位不同而相互之間小心翼翼的試探。可能,這就像一個巨大的命運輪盤。因為社會地位的差距,阿米對於哈桑有種先天上的優勢,因此兩人永遠不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朋友。阿米便能將性格中的“惡”暴露在哈桑的面前。通過有意無意的欺負,阿米在哈桑身上抒發生活中來自父親的甚至是來自哈桑的壓力。但哈桑又帶給了他這麼多的快樂和認同,似乎一切都是因為自己不夠好。最後,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同,他甚至眼看哈桑被人強暴,而僅僅是為了保住他的藍風箏。他對哈桑感到愧疚,想讓哈桑打還他,想讓他們就此扯平,可哈桑還是什麼都不做,甚至把爛果子抹在自己的臉上,哈桑還是如此深的在包容他,信任他,愛他。他平靜的外表下掩藏著一股找不到出口的洪水,愧疚和怕人發現的寢食不安在折磨著他。但他依舊將他的惡發洩到哈桑身上,只因為他是僕人,他是弱勢的。爾後,哈桑被他逼走了,他似乎找到了平靜。

風箏的讀後感300字篇5

一向以來對阿富汗這個神祕而又多災多難,飽經戰火的國家充滿了嚮往。當我從報紙上的書評上看到《追風箏的人》這本書的時候,便迫不及待的買來一睹為快。

小說其實是男主人公阿米爾尋找心靈救贖的回憶錄。

阿米爾從小生活在阿富汗一個富足的家庭裡,從小失去了母親,但有一個同樣從小失去了母親但情同手足的僕人哈桑。哈桑對阿米爾忠心耿耿,無論是阿米爾做了什麼,他總是一味的信任跟包容。在阿米爾遭受壞孩子的欺負的時候,他也是挺身而出,為朋友兩肋插刀。可是,在阿米爾的內心深處卻清楚的感覺到,自我並沒有把這個出身低賤,目不識丁的哈桑當作自我的朋友。

在阿富汗,一向都有冬天賽風箏的傳統,並且按照慣例,那些被擊落的風箏能夠被看作是勝利者的獎賞,哈桑聰明機靈,是個追風箏的能手。某年冬天的賽風箏會卻讓阿米爾和哈桑友情徹底的決裂。那次的比賽,阿米爾成了冠軍,哈桑為小主人去追那隻被擊落的風箏。

習慣了哈桑的一諾千金,阿米爾明白他肯定能順利完成任務,他滿心歡喜地等著哈桑為自我帶來戰利品,可哈桑遲遲沒有回來,阿米爾只好出去尋找。可卻在找到哈桑的那一刻驚呆了。原先,追到風箏的小哈桑遇到了麻煩:正被幾個以往找過阿米爾麻煩的壞孩子脅持,對方逼迫他拿出風箏,而哈桑不願意,於是,勢單力薄的他所以遭受了自我人生最大的恥辱——被這幾個壞孩子欺負了!而即使在這樣,他死命地保護好那隻被擊落的風箏。——殘酷的一切,站在巷口的阿米爾全部看在了眼裡,可是,他卻沒有勇氣上前制止!

那次事件之後,阿米爾內心就開始被羞愧與痛苦所折磨,他明白自我很對不起朋友,自我懦弱,虛偽愧對朋友的忠誠。這樣的感覺一向把他壓可是氣來,最終,他在父親面前撒謊說哈桑是小偷,讓父親趕他們走。而即使是這樣莫須有的傷害,哈桑也毫無怨言地承認了。雖然父親執意留下他們,他們還是黯然地離開了。

幾年之後,阿米爾隨父親去了美國,先前優越的生活沒有了,在美國的日子,他們過的很窘迫,可父親還是一貫地有擔當,靠著父親賣力的打苦工,阿米爾順利地完成了學業,開始工作,戀愛,結婚,直到父親去世。對他而言,平淡的生活正好是他用來淡忘過去回憶的良方。

父親去世後的某一天,阿米爾居然意外得知哈桑居然是自我同父異母的弟弟!回到阿富汗,哈桑已經死去,阿米爾找到他留下的孩子,往事一幕幕,他帶著這個小侄兒,決定替哈桑承擔做父親的職責。跟哈桑的兒子談到他父親追風箏的時候,阿米爾充滿了欽佩和尊敬。他帶著哈桑的小兒子一齊去放風箏。

很多人把目光聚焦在阿米爾的自我救贖之上。其實每個人的生活很平淡,可能沒有那樣的事情讓你來應對與阿米爾類似的困境:犯一個禁錮著自我一生的錯誤,為此感到遺憾,難堪,讓我們總是為此耿耿於懷。也沒有人太多的人回象小說裡的阿米爾那樣,在自我犯了錯的多年以後,還能有重新贖罪的機會。這種太過巧合的事在小說中讀來自然流暢,但現實中並沒有太多機會去體會,也不會有太多的人願意有這種機會來體會。

風箏的讀後感300字篇6

又迎來了一個寒假,在這次的寒假生活裡,我閱讀了一本非常有意義的書——《追風箏的人》。

這本書是美國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一本小說《追風箏的人》,這是一個關於愛、恐懼、愧疚、贖罪的故事。

美麗的故事都是悲傷的,這部小說以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的阿富汗和之後的美國為社會背景,講述了一段沒有前景的友誼,一個令人心碎的故事。

風箏,一個用棉紙、膠水和竹子做成的玩具,卻始終交織著親情、友情、愛情。在主人公阿米爾的眼裡,這也是曾經一度能彌補父親與自己的關係的鴻溝,但也因為自己的懦弱,他背叛了那個追風箏的人,那個有著兔脣的人,那個竟然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的人——哈桑。為你,千千萬萬遍。這句話是多麼的熟悉,這是僕人哈桑與小少爺之間的承諾,也是一段不可告人的友誼。阿米爾和他父親早已明白,是該離開的時候了。也許會有些痛苦,但生活會繼續。兩人相離,走向了各自的人生軌道。二十年後,哈桑在塔利統治之下死去,而已經事業有成的阿米爾在得知父親的罪行和驚人的祕密——哈桑和自己是兄弟後,他帶著自己和父親的罪行贖罪般的努力,終於找到了哈桑的兒子,而阿米爾,也第一次像個男子漢一樣,在殘酷的統治現實中,找尋回自己二十年前未能擁有的勇氣。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他意味著什麼,我們也要勇敢地去追求。

風箏的讀後感300字篇7

這本書,讓我哭了,笑了,憤怒了,反省了,最終敬佩了。

書中講訴了兩個阿富汗孩子的故事,其中交織著我們整個人生中相當重要的主題:愛,友情,恐懼,愧疚,贖罪。書中一句話,令人疼惜有令人敬佩“為你,千千萬萬遍。”

“為你,千千萬萬遍。”不知道自己已經為這句話哭過多少次。我從未想象過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愛會這麼深。我甚至覺得,這已經變成了“信仰”。哈桑,只為了幫阿米爾追那隻風箏,而受到了別人的侵犯,到死都不知道,他們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我真的是猜到了開頭,沒猜到結尾。

在看這本書是,我曾極度討厭阿米爾,他的嫉妒,他的懦弱。但我也佩服他,他繼承了他爸爸的好,知錯就改,他聽了拉辛汗的“當罪行導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獲救”他走了那條可以再次成為好人的路。但轉念一想,我們有何資格去討厭阿米爾,我們同樣如他一般重傷過深愛著我們的人,不是嗎?

傷得最深的,應該是我們的父母吧!網友排出的上加入最深的話之最“你好煩,別管我。”這句話,大多數人應該都說過。我同樣說過。我們都曾像阿米爾一般,把那個深愛我們的人傷得體無完膚,或許,阿米爾比我們過一些。他為了趕哈桑走,還做了那般不恥之事。但我們又有什麼區別?就好比一個殺了人不知悔改,還捅上兩刀的禽獸與一個殺了人,還分屍的禽獸一樣,他們在本質上沒區別,都是沒良心的禽獸。而我們似乎比禽獸更過。

禽獸殺人,一刀解決乾淨,讓人沒了痛苦。而我們從內而外,一點點的傷,甚至還厚顏無恥的繼續賴在身旁傷,索取著。因為這是他們應該給我們的一切。但是,我們又有什麼資格去索取,去對他們抱怨?他們沒欠我們,我們也未曾付出過。阿米爾會噩夢驚醒,而我們卻安眠於世。這不公平也不合常理。

阿米爾與他的父親都護學會了救贖,那我們呢?難道要等到,他們一個個離我們而,才想到悔改嗎?或許別人願意,但我不會。

我可以想象得出,我若厚著臉皮索取,那將不是我。我的靈魂、信仰、自尊都不允許這種事發生。看過一些書,讓我明白一件事“心之外的事,都可以不是大事。”我想,這句話,我只能理解一半,而理解這一半,活在這世間,心靈都是無比快樂,充實的。所以,我每天懷著感恩的心,面對世間的一切。儘量讓自己處於冷靜,平靜的狀態。去對待別人,謙卑的。

以平常心面對一切,用愛保護身邊的人,對於自己,活在當下。

風箏的讀後感300字篇8

“我追”讀完最後兩個字,我輕輕將書本合上,眼淚浸潤了我的眼眶。這是第一次那麼認真的讀一本書,不再是戲謔,不再是敷衍了事,而是靜靜地用心讀。

“為你,千千萬萬遍。”反覆咀嚼著這句話,內心彷彿迷失在縱橫交叉的十字路口,不安的旋暈佔滿心扉;像落入蜘蛛網的飛蟲,無力的掙扎,像踩在玻璃碎片上,穿越腳心的疼痛,像掉入萬丈深淵,不安的情緒像芥末,嗆入鼻腔,嗆入大腦。這是第一次那麼靠近一個陌生人——阿富汗。不再是45°的仰望,而是站到了它的左邊,離心最近的地方。除去那些動盪,除去那些戰亂,我45°仰望天空,咧開嘴角,看,那些曾經飛揚在阿富汗上空的風箏,那些執著的單純的追風箏的人。

哈森,阿米爾,兩個十二歲的少年。最初的最初,他們是最親密的朋友,一起嬉戲打鬧,一起憧憬未來。那幢房子,那堵“病玉米之牆”,那株石榴樹,那個地方的一切一切都是他們友誼的見證。沒有任何東西能阻擋他們彼此互相靠近的心。有時候會想:是不是隻要長大了,過去那些單純無比的東西都會變質。時間過去,他們在一點點長大。阿米爾發現爸爸對自己的冷淡,而對哈森卻總是給予鼓勵和讚賞,

他開始慢慢感覺到失落,偶爾也會發發脾氣,卻總是被哈森的寬容所化解。有時候想:如果這種歡樂時光能一直持續到永遠該多好。可是沒有如果,這個世界沒有如果。災難早已籠罩在這個城市上方,隨時能將他們的友誼無情摧毀。

一次追風箏的比賽打破了寧靜的一切。阿米爾親眼目睹了哈森被阿塞夫教訓。他本可以挺身而出的,就像哈森每一次為他挺身而出一樣。可是他沒有,僅僅因為他的懦弱。他就這樣把哈森落在了那個小巷子裡。從此,哈森成為了他生命裡的一個惡魔,他處處躲避哈森,最後還設法趕走了哈森。後來,自己也跟父親遠離阿富汗,去了美國。就這樣,帶著纏繞了一生的負罪感去了美國。

四分之一的世紀過去,父親也因疾病死去。他回到了阿富汗,回到了那個曾有自己無比歡樂的童年的地方,那個記錄了他與哈森友誼的故土。只因那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他決定勇敢的邁出救贖的第一步。可是,一個驚人祕密被揭開。阿米爾與哈森竟是同父異母的兄弟。那一瞬間,他似乎明白了過去的種種,似乎理解了過去父親的做法,而他,竟然用最卑劣的手段,傷害了哈森。經過深刻的反省後,他決心找回那個遺失了過去的自我,找回遺失已久的善良。他收留了哈森的兒子,雖然最後自己傷痕累累,但他找回了那些遺失已久的東西。

那片飽經苦難的土地上,風箏再一次高高飛起。

標籤:讀後感 風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