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幼兒園大班老師讀書心得體會7篇

心得體會是人人都應該會寫的抒發自己想法的書面材料,優秀的心得體會除了讓我們的思想得到進步,還可以讓讀者產生思考。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幼兒園大班老師讀書心得體會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老師讀書心得體會7篇

讀書心得體會1

《做一個聰明的教師》這本書通過點評一個個教育案例,傳達著王曉春老師的思想,傳播著他的理念,使有機會讀到他的書的老師受益匪淺,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甚至能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舊有的思維方式。我邊讀邊思考,有很多句子印象深刻。

現實生活中,事情往往包含多種可能性,可是教師思考問題的時候,常常只是主觀地幻想單一的可能性。多數教師很不習慣在矛盾中思考,很不習慣在事物的互相聯絡中思考,很不習慣刨根問底的思考,很不習慣假設多種可能性,很不習慣在思考中反駁自己。他們的思維方式是表面的,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單向的,線性的,獨斷的,非討論性的。這可能就是當前多數中國小教師的思維狀態。

“要做一個聰明的老師。”這句話看似簡單。其實要做到不容易。有時候,我們老師常會好心辦壞事,造成這種情況其實還是我們工作的不細緻,想的不周全。鼓勵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種,尤其是對行為偏差生上的鼓勵老師更應該多想想辦法,多從這些孩子的角度來考慮,帶著一些寬容的心態去面對這些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動動腦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讓孩子、家長都能接受的好辦法。王曉春老師的《做一個聰明的老師》給在我們這些在教育一線苦苦摸索的教師們送來了一劑沁人心脾的良藥。

做一個專業的教師——這是我讀後感觸最深的一點!聰明的人其實就是善於思考的人,他們往往有良好的思維方式,思維方式對於一個教師太重要了。由於教師面對的是學生,是孩子。老師在孩子們面前有年齡優勢、經驗優勢、知識優勢、權力優勢,面對很多問題時省卻了思考,所以,思維定勢的影響了教師的創造性思維。所以,我們應先改變自己的思維,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改變積澱在頭腦中的陳舊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為聰明的教師。

讀書心得體會2

前段時間,讀了一下《做一個聰明的教師》這本書,現在談談我的點滴感想: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常常感到事情很多,感覺都那麼累了,可效果卻一般。反思我的工作:為什麼我感覺那麼累,效果卻一般呢?是學校的管理體制的問題?還是我的工作方法有問題?看了這本書後,我發現我應該改變一下我的思維方式了,做一個聰明的教師,做一個輕鬆、睿智的教育者。

王曉春老師對聰明人的界定太經典了:聰明人其實就是善於思考的人,他們往往有良好的思維方式。思維方式對於我們教師太重要了。所以看了這本書我也思考了,我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提煉出一些屬於自己的教學觀:

一、教育的本質不是管理,而是幫助和交流

的確,在現在的學校制度下,沒有管理是不行的,問題在於,我們需要什麼型別的管理,管多少,管在什麼地方,哪裡應該嚴,哪裡應該寬,哪裡必須管,哪裡不必多管。書中談到,一個名副其實的教育者,最關注的應該是學生本身的發展,而管理者則不然,管理者最關心的是完成上級佈置的任務。教育者以人為本,管理者以任務為本,管理者只把人看成完成任務的工具。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管住學生,而是幫助學生學會自己管住自己。

二、做一個聰明的嚴師,理智地施展師愛

看了這本書後,當我碰到違紀學生時,我都會動一番腦筋再作處理。在平時,學生犯了一些錯誤,我一定會把他們課後留下來批評一頓。可現在我想到王老師在書中說到的一種思維誤區便是迷信師嚴,我提醒自己要變得聰明些,於是我採取讓學生做好事來彌補,使他們在做好事的過程中認識自己的錯誤,從而受到教育。後來只要遇到犯事的學生,我就採取這樣的方法,效果要好一些。

王曉春老師也反覆強調,愛心是師德的靈魂,沒有愛心就沒有教育。愛與責任是當代教師之靈魂,師愛是師德之必備。但是,王老師同時指出,不能因此迷信師愛。他說,迷信師愛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好心的糊塗人,真的以為愛能點石成金,愛是萬應靈藥,一旦他不能把學生愛成好學生,他會懷疑自己愛得不夠。另一種人則不然,他們其實是把愛當成棍子用,他們的本事是把自己對學生施加的一切壓力都解釋成愛,他們嘴裡是愛,心裡想的是權,是對學生的管、卡、壓。王老師指出,現在教育界流行的做法高唱廉價的愛的頌歌,現實中也的確有老師只求愛崗敬業,而在實踐中大碰釘子。我們不能要求師愛完成本不屬於它的任務,就好像我們不能要求醫生光用愛心就能把病人治好一樣。所以說,沒有愛是不行的,光有愛是不夠的。愛不是遷就,愛需要理智。

三、安全與德育,孰輕孰重

書中,王老師在分析管理與教育的關係時談到了安全問題。他說,安全固然重要,但安全如果壓倒了教育,學校就不再是學校,變成保險公司了。學校的一切管理措施,都應該是為了學生的發展,而不是隻為了管理者管理的方便。

時下,安全問題似乎成了一所學校的核心問題,大部分學校一些做法:在校園內不準絲毫地跑跳打鬧,不準投擲輕物,有時也會對部分學生狠狠的訓斥一番,說不定還會移交給班主任處理,可是孩子活潑愛玩的天性卻被壓抑了。怎樣把握這個度呢?安全問題也成了捆綁學校德育活動開展、削弱德育教育職能、束縛學生身心發展的一塊絆腳石。德育工作的開展依賴於各種實踐活動,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德育的核心與載體。

讀書心得體會3

《做一個聰明的教師》這本書通過點評一個個教育案例,傳達著王老師的思想,傳播著他的理念,我有機會讀到他的書的真是受益匪淺,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甚至能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原有的思維方式。

“要做一個聰明的老師。”--這是我讀後感觸最深的一點!王曉春老師的《做一個聰明的老師》給我們這些在教育一線苦苦摸索的教師們送來了一劑沁人心脾的良藥。這句話看似簡單。其實要做到不容易。有時候,我們老師常會好心辦壞事,造成這種情況其實還是我們工作的不細緻,想的不周全。鼓勵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種,尤其是對行為偏差生上的鼓勵老師更應該多想想辦法,多從這些孩子的角度來考慮,帶著一些寬容的心態去面對這些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動動腦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讓孩子、家長都能接受的好辦法。

聰明的人其實就是善於思考的人,他們往往有良好的思維方式,思維方式對於一個教師太重要了。由於教師面對的是學生,是孩子。老師在孩子們面前有年齡優勢、經驗優勢、知識優勢、權力優勢,面對很多問題時省卻了思考,所以,思維定勢的影響了教師的創造性思維。所以,我們應先改變自己的思維,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改變積澱在頭腦中的陳舊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為聰明的教師。

書中一個個案例解開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為學生的問題而煩惱,我也曾因為學生的調皮而頭疼,然而這一切都是教育過程中必須面臨的正常問題,不要讓自己的煩惱擴大,讓我們坦然去面對,因為學生的生命存在著差異,我們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長得一樣高、一樣強壯、一樣美麗,而是與學生的原有基礎相比,讓每個學生的生命有所發展,而老師應該引領著我們的孩子體會自我的發展,教會學生懂得生活,擁有健康的心理和體魄,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擁有生活、求知的能力。

細細讀完《做一個聰明的老師》發現,原來老師可以這樣做,這本書集中展示了作者王曉春的教育教學思想、藝術和科學的思維方式。作者的教育表達樸實、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他擅長把理性的思考傾注於可讀性較強的教育案例中,在一個個曲折動人的故事裡,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會其中,發人深省,撼人心魄。

我想我會積極的樂於請教,勇於思考,廣於閱讀,善於積累,勤於寫作,努力去理解厚積薄發的深刻含義。我也認為只要今天的我比昨天有進步,長此以往,必然將越來越好,從而儘可能達到自己所可以達到的最好程度,同時也就為教育事業做了自己最大的貢獻。

讀書心得體會4

在學校組織的讀書活動中,我有幸讀了《做一個聰明的教師》一書,並且深深愛上了它。該書通過點評一個個教育案例,傳達著王曉春老師的思想,傳播著他的理念,我有機會讀到他的書的真是受益匪淺,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甚至能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原有的思維方式。我邊讀邊思考,有很多句子印象深刻。

“要做一個聰明的教師。”——這是我讀後感觸最深的一點!王曉春老師的《做一個聰明的教師》給我們這些在教育一線苦苦摸索的教師們送來了一劑沁人心脾的良藥。這句話看似簡單。其實要做到不容易。有時候,我們老師常會好心辦壞事,造成這種情況其實還是我們工作的不細緻,想的不周全。鼓勵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種,尤其是對行為偏差生上的鼓勵老師更應該多想想辦法,多從這些孩子的角度來考慮,帶著一些寬容的心態去面對這些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動動腦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讓孩子、家長都能接受的好辦法。

聰明的人其實就是善於思考的人,他們往往有良好的思維方式,思維方式對於一個教師太重要了。由於教師面對的是學生,是孩子。老師在孩子們面前有年齡優勢、經驗優勢、知識優勢、權力優勢,面對很多問題時省卻了思考,所以,思維定勢的影響了教師的創造性思維。所以,我們應先改變自己的思維,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改變積澱在頭腦中的陳舊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為聰明的教師。

書中一個個案例解開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為學生的問題而煩惱,我也曾因為學生的調皮而頭疼,然而這一切都是教育過程中必須面臨的正常問題,不要讓自己的煩惱擴大,讓我們坦然去面對,因為學生的生命存在著差異,我們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長得一樣高、一樣強壯、一樣美麗,而是與學生的原有基礎相比,讓每個學生的生命有所發展,而老師應該引領著我們的孩子體會自我的發展,教會學生懂得生活,擁有健康的心理和體魄,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擁有生活、求知的能力。王老師的話無疑為身處“迷茫”中的我找到了方向,看到了希望和未來。就像王老師說的一樣,踏踏實實上好每一堂課,認認真真對待每一次談心,開開心心組織每一次活動,我們高興,學生也快樂。

讀書心得體會5

前段時間,讀了一下《做一個聰明的教師》這本書,現在談談我的點滴感想: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常常感到事情很多,感覺都那麼累了,可效果卻一般。反思我的工作:為什麼我感覺那麼累,效果卻一般呢?是學校的管理體制的問題?還是我的工作方法有問題?這本書後,我發現我應該改變一下我的思維方式了,做一個聰明的教師,做一個輕鬆、睿智的教育者。

王曉春老師對聰明人的界定太經典了:聰明人其實就是善於思考的人,他們往往有良好的思維方式。思維方式對於我們教師太重要了。所以這本書我也思考了,我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提煉出一些屬於自己的教學觀:

一、教育的本質不是管理,而是幫助和交流

的確,在現在的學校制度下,沒有管理是不行的,問題在於,我們需要什麼型別的管理,管多少,管在什麼地方,哪裡應該嚴,哪裡應該寬,哪裡必須管,哪裡不必多管。書中談到,一個名副其實的教育者,最關注的應該是學生本身的發展,而管理者則不然,管理者最關心的是完成上級佈置的任務。教育者以人為本,管理者以任務為本,管理者只把人看成完成任務的工具。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管住學生,而是幫助學生學會自己管住自己。

二、做一個聰明的“嚴師”,理智地施展“師愛”

這本書後,當我碰到違紀學生時,我都會動一番腦筋再作處理。在平時,學生犯了一些錯誤,我一定會把他們課後留下來批評一頓。可現在我想到王老師在書中說到的一種思維誤區便是“迷信師嚴”,我提醒自己要變得“聰明些”,於是我採取讓學生做好事來彌補,使他們在做好事的過程中認識自己的錯誤,從而受到教育。後來只要遇到犯事的學生,我就採取這樣的方法,效果要好一些。

王曉春老師也反覆強調,愛心是師德的靈魂,沒有愛心就沒有教育。“愛與責任”是當代教師之靈魂,“師愛”是師德之必備。但是,王老師同時指出,不能因此迷信“師愛”。他說,迷信“師愛”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好心的糊塗人,真的以為愛能點石成金,愛是萬應靈藥,一旦他不能把學生“愛成”好學生,他會懷疑自己愛得不夠。另一種人則不然,他們其實是把“愛”當成棍子用,他們的本事是把自己對學生施加的一切壓力都解釋成“愛”,他們嘴裡是“愛”,心裡想的是“權”,是對學生的“管、卡、壓”。王老師指出,現在教育界流行的做法高唱廉價的“愛的頌歌”,現實中也的確有老師只求“愛崗敬業”,而在實踐中大碰釘子。我們不能要求師愛完成本不屬於它的任務,就好像我們不能要求醫生光用愛心就能把病人治好一樣。所以說,沒有愛是不行的,光有愛是不夠的。愛不是遷就,愛需要理智。

三、安全與德育,孰輕孰重

書中,王老師在分析管理與教育的關係時談到了安全問題。他說,安全固然重要,但安全如果壓倒了教育,學校就不再是學校,變成保險公司了。學校的一切管理措施,都應該是為了學生的發展,而不是隻為了管理者管理的方便。

時下,安全問題似乎成了一所學校的核心問題,大部分學校一些做法:在校園內不準絲毫地跑跳打鬧,不準投擲輕物,有時也會對部分學生狠狠的訓斥一番,說不定還會移交給班主任處理,可是孩子活潑愛玩的天性卻被壓抑了。怎樣把握這個度呢?安全問題也成了捆綁學校德育活動開展、削弱德育教育職能、束縛學生身心發展的一塊絆腳石。德育工作的開展依賴於各種實踐活動,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德育的核心與載體。

讀書心得體會6

如何做一名聰明的老師,是每位教師值得思考和探索的問題。曾經有一位老教師說過,成為一名聰明老師就是讓學生既愛你又怕你,此言簡潔明瞭,一語中的。“要做一個聰明的老師。”——這是我在閱讀此書後感觸最深的一點!《做一個聰明的老師》一書給我們這些在教育一線苦苦摸索的教師們送來了一劑良藥。讓我們在少走彎路的同時,也體會到這句話看似簡單,其實要做到不容易。

有時候,我們老師常會好心辦壞事,造成這種情況其實還是我們工作的不細緻,想的不周全。鼓勵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種,尤其是對行為偏差生上的鼓勵老師更應該多想想辦法,多從這些孩子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用寬容的心態去面對這些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動動腦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讓孩子、家長都能接受的好辦法。

書中一個個案例解開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經常為孩子的問題而煩惱,為孩子的調皮而頭疼,然而這一切都是教育過程中必須面臨的正常問題,不要讓自己的煩惱擴大,讓我們坦然去面對,因為孩子的生命存在差異,我們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長的一樣高,一樣強壯,一樣美麗,而是與他們的原有基礎相比,讓每個孩子的生命有所發展,而老師應該引領著我們的.孩子體會自我的發展,教會孩子懂得生活,擁有健康的心理和體魄,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擁有生活、求知的能力。

教師要講究對學生評價的方法,評價很重要。無論是課堂評價還是學生的自評、互評都要準確。課堂上要多鼓勵,及時鼓勵,肯定評價要多於否定評價;學生之間的評價要把握好度,不要使學生的自評、互評變成自我誇耀、自我貶低,或互相進行攻擊、互相挑刺,評價要中肯,要切合實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專注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細細讀完《做一個聰明的老師》發現,原來老師可以這樣做,這本書集中展示了作者王曉春的教育教學思想、藝術和科學的思維方式。在一個個曲折動人的故事裡,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會其中,發人深省,撼人心魄。

我想我會積極的樂於請教,勇於思考,廣於閱讀,善於積累,勤於寫作,努力去理解厚積薄發的深刻含義。我也認為只要今天的我比昨天有進步,長此以往,必然將越來越好,從而儘可能達到自己所可以達到的最好程度,同時也就為教育事業做了自己最大的貢獻!

讀書心得體會7

當我手捧《做一個聰明的教師》閱讀的時候,我只有一個感覺,那就是“親切”;當我在每次合上這本書反思我一年工作的時候,就會有當頭一棒的感覺;當我在寫這篇讀後感的時候,我如同在黑暗中行駛的小舟朝著那點點光芒的方向前進……

如果將我們在學校學習的教育理論聯絡我們的實際工作,教學中往往將簡單淺顯的問題變得複雜,往往將現成的問題肢解細化,細嚼慢嚥的灌輸給學生,往往有“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渠溝”的感慨,讓我們這些青年教師有點兒不知所措。王曉春老師的《做一個聰明的老師》給像我這樣的新教師送來了一劑沁人心脾的良藥。

王曉春老師認為“教育科學研究的內容不外乎兩個方面:客觀世界的研究(教育規律的認識、教育物件的認識等)和主觀世界的研究(教師的自我認識)。”我們在這兩個方面的研究都很薄弱,而第二個方面尤其薄弱。教師普遍缺乏反思意識,很少有“解剖自己”的認知衝動,結果就是嚴重缺乏自知之明,不是盲目自信,就是盲目自卑。帕斯卡爾說:“人是一根思想的蘆葦。”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教師應該是個思考者。我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做個有心人,去認真總結教育的得與失,要經常有解剖自己的認知衝動,要善於思考。從一定意義上來說,認識自己比了解學生更重要。

在初登講臺的一年裡,很多老教師就會發現我老是和學生較勁,他們就會開玩笑的說我,像孩子一樣老是和學生吵,說以後心態變了,連吵的勁都沒有了。當時聽到這些話,我會覺得和學生吵也是需要激情的,我甚至還洋洋自得的認為,我的激情要一直保持下去。就從來沒有反思過自己,這樣的激情是不是有作用,有多大的作用呢?難道在很多問題的處理上,靠著這樣的激情和學生較勁,就能完全解決嗎?直到,我看了這本書,我開始反思我這一年的幼稚行為,我發現我的思維方式是單一的、主觀的,甚至是狹隘的。總是以我的要求為準,學生做不到,我就在那乾著急,結果是學生覺得我莫名其妙,我自己氣的跳腳,旁觀的人無奈的搖頭。那麼改變我的思維方式究竟有多難呢?其實,只要我將“你怎麼可以這樣?”“你為什麼不按我的要求做?”這樣的話省去,換一種邏輯,換一種語氣,事情處理的結果完全不一樣。比如,以前在教學結束的時候,學生亂七八糟的就出機房了,有的椅子就這樣散落在各個角落,裝鞋套的袋子也滿天飛,學生在機房裡就把鞋套脫掉了,還有追逐打鬧的,那個場面簡直可以用混亂來形容。以前我總是在那大叫大喊的,收到的效果是微乎其微,學生根本不聽我的,我的威信自然也降低了很多。這學期開始,我要求學生聽到我說“準備下課”的時候,就把椅子和書歸位,在身邊尋找垃圾抓在手裡準備帶出機房,然後那一小組表現好,就哪一小組先出門,在走廊上脫鞋套。這樣一來,混亂的場面沒有了,我也用不著在那拼命的指揮了。要求也深入學生心中,長此以往,我相信會成為一種習慣的。

“我是一個行者,步履輕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臉上帶著笑容,我的心中充滿陽光,我的行囊中為教育準備了一切:澎湃的熱情、寬容的胸襟、迷人的書香、思考的大腦。”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更應嚴格要求自己,學會反思和改變自己,向做一個智慧的教師這個方向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