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最新關於熱門《規矩和愛》讀後感範文

讀一本好書能夠幫助我們很好的樹立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生活中感到煩惱的時候,就可以選擇用讀書的方式進行放鬆,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最新關於熱門《規矩和愛》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最新關於熱門《規矩和愛》讀後感範文
最新關於熱門《規矩和愛》讀後感範文

身為一名母親,我也讀過了不少有關於育兒的相關書籍。有些是教導方法的,有些是說明溝通技巧的。有些是講解教養方式的,有些是解析孩子心理的。在眾多的同類書籍之中,我認識到了當今身為父母的不易。而養育好一個孩子的前提是家長需要掌握的知識技能或者正確的教育理念。“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無時不感覺到身上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眾所周知,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多地成為了家庭金字塔頂端的小珍寶。“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一如這句老古話般。家長們對於孩子的寵愛和呵護讓原本的小天使們或許化身成為了小霸王。針對如此的教育現狀,其實很是值得用長遠眼光看問題的家長們觸目驚心到想要及早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作家王濤推出的《規矩和愛》一書,儘管只是文字的述說,但是家長卻可以在看書的過程中學習並給孩子設定愛的規矩。

全書的開篇單刀直入地提到家長朋友們需要學習做合格的父母——這是教育孩子的大前提,因為父母的職責無任何其他人可以替代。身為父母,注意的細節還是很多的。書中非常精闢而又獨到地為眾多家長設定了為人父母的四項基本原則:不佔有原則;規矩和愛統一的原則;情商先於智商的原則;和孩子共同成長的原則。總的說來,四大基本原則的背後則是蘊藏著無窮父母的深愛。儘管有些地方看似苛刻,但是卻是實實在在需要家長朋友們關注和重視的。

在全書後半部分中,我們可以讀到更多細節方面的規矩要求。這裡的規矩是為孩子設定的規矩;這裡的規矩是真正帶著愛的溫情;這裡的規矩是目標明確的教育方式;這裡的規矩是時刻培養孩子茁壯成長的衡量準則。為了加深相關的觀點,書中還特地羅列了錯誤的父母教養方式。以明確的目標,設定正確的教養理念,讓融匯著濃濃“愛“的規矩伴隨孩子健康成長的人生路。

弗郞西斯·培根說過,“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使孩子們從小養成一個良好的性格,是大有稗益的一件事。通過通篇的閱讀,我其實感覺是受益匪淺的。尤其是看到那段“沒有不能做規矩的孩子。只有不會做規矩的父母“更讓我激發強烈的給家中小兒豎規矩的使命感。老人們常說“從小看到老”,殊不知,孩子們長大之後的一言一行與從小養成的規矩是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的。家長們在這一點上勿必要引起足夠的注意。

每個孩子都是我們美好的未來。他們理應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呵護。而方法何在呢?《規矩和愛》這本書給了我們最好的提示,讓有愛的“規矩”時刻伴隨他們的成長。

最新關於熱門《規矩和愛》讀後感範文

在讀過鍾老師推薦的《規矩和愛》這本書後,頗有感觸。“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我們不能只盯著孩子身上的缺點,而要時時反省自己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的精髓在於身教勝於言傳。如果自己沒有上進之心卻叫孩子要好好學習,恐怕只是白費口舌。路依遙,從小到現在,犯些錯誤很正常,但是我們作為家長,對於一些原則性的錯誤,是需要及時糾正的,而且我和孩子的媽媽,包括爺爺,奶奶,平時我們的言行也很注意,尤其是在孩子的面前,否則孩子很容易學會一些不好的習慣。

教育孩子就像建房子,地基得先打正打實。忽視地基,迫不及待地想要快速建成高聳美觀的大廈,就算建成了,也是經不起風雨的。如果我們忽略了孩子的成長規律,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忽略了孩子的人格和品格,只一味地要求孩子考高分,這樣的教育無疑是不正確的。如果孩子從小就得到父母的百分百愛和關注,活得快樂,受尊重,各方面得以健康成長,就算學習成績暫時不拔尖,他的將來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因為這就像一棟地基堅固的房子,就算高層出了問題,它的根基還是正的呢。

分數不能代表未來。如果我們的孩子像漢堡包的那片牛肉,被老師和父母夾壓著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沒有了剩餘的時間和空間來發展更重要的東西。未來,當社會不需要高分了,需要的是綜合能力高的孩子,該怎麼辦呢?而且我們要求孩子次次考高分,孩子也會在心裡想我們到底愛的是他們本人,還是分數?從孩子的角度來說,如果他自己不知道主動學習,依賴父母押著他去學,就是考了高分也沒有用。所以,我們身為父母不能太淺薄,目光要看得遠一點。對於路依遙,她的學習,我一般是注意細節,比如,字的書寫,平時語文和數學作業的完成,聽寫生字的掌握,這些平時關注的較多,除了學習,我還在週末孩子在家裡的時候,通過讓路依遙,整理房間,幫奶奶做點簡單的家務,讓孩子在多方面去體會,知道平時的小事也要有條理,當然,從目前來看,孩子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家長去發掘,去教育的地方,只有在不斷地,即孩子的成長中,我們才能慢慢有所感觸,有所提醒,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最後借用一位哲學家的話,播種一種思想,會收穫一種行為;播種一種行為,會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會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會收穫一種命運。讓我們幫助孩子播種一種好思想吧,讓他們收穫一種好命運,擁有一個好人生

最新關於熱門《規矩和愛》讀後感範文

接受恩師的邀請,在寫下這篇感受之前,我思量了好久如何構架文章能夠表達清楚我的感受。再次翻看書籍,回想這兩年多走過的路,我突然意識到,也許壓根就不會有框架,有的就是一個心態,具體說來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長。

第一次接觸這本書,我的孩子還不到兩個月。朋友送來,翻閱過後,感受不是那麼深刻,但是對其中一句話很有印象。那句話的大概印象就是,要從父輩對我們的教育中進行反思。是的,我的母親對我屬於那種相對高壓的教育,學習至上、規矩至上。從上學開始,自己衣物,自己洗,在培養我獨立性的同時,或多或少得缺失了一些少年應有的快樂。甚至為了我的學習,母親把家裡的電視劇給賣了。那個時候的我,雖然沒有太多的牴觸,但是那種近似空虛和孤獨的感覺,至今讓我難忘。

按照母親的想法,我如願進入大學深造。但是,母親萬萬沒有想到,大學聯考志願我一個省內的學校也沒有填,一心想著自己闖蕩,全然不顧長輩的心情。

時至今日,母親埋怨我離家太遠,而我也開始後悔,親情的釋放被空間的距離生生地拉扯開。儘管安家落戶首都,孩子天真,丈夫顧家,但是那種思鄉的心情和無法照顧長輩的感覺卻時不時讓自己心塞。

說了這些,並不是埋怨母親,而是因為《規矩和愛》的那句話讓我想到這些,時至今日,我甚至對我曾經不顧一切的“離家”行為有些許後悔。對映到我自己身上,為人父母應該怎麼做?是延續母親的做法?還是實行新時代父母所推崇的“自由教育”?

中國有句古話“過猶不及”,凡事不可過度和偏激。作為華人家庭,儘管接受了一定西式的教育,但是畢竟我們暫時沒有能力也沒有想法讓孩子進入西方社會,所以一定還是有一些傳統的內容滲入家庭教育中。對於傳統,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這是必須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