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最新讀《百年孤獨》讀後感4篇

《百年孤獨》這本小說大家都品讀過嗎?通過讀這本書,大家一定都有不少的讀後感想要寫的吧!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新讀《百年孤獨》讀後感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參閱。

最新讀《百年孤獨》讀後感4篇

最新讀《百年孤獨》讀後感1

陸陸續續,磕磕絆絆讀完了這本被稱為南美的聖經,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百年孤獨,百年孤獨讀後感。由布恩亞迪家族7代人折射了當時哥倫比亞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文章採用了帶有魔幻主義色彩的文筆,還略帶有一些灰色的幽默。裡面主要描繪了布恩亞迪七代人每個人身上發上的一些故事,儘管有些荒誕不羈,但每個人物都刻畫的非常細膩,真實。

而以我個人的理解,另我印象比較深的是裡面的阿瑪蘭妲,她因為要阻止自己心愛的人和麗貝卡結婚,而不小心把它哥哥奧雷里亞諾的妻子毒死,而悔恨終生。從此她封閉了自己,並手帶黑紗。並拒絕了一切人的求愛,孤獨終老,折磨自己到死。確實是一個非常悲劇的人物。其實她是害怕失去而不敢再擁有了。到烏爾蘇拉雙目失明的時候,開始意識到阿瑪蘭妲才是世界上最溫柔的女人。確實百年孤獨裡面人物太多,而且關係又錯綜複雜。如果只看一次根本無法細緻瞭解其中的深沉奧義。但願有時間再多讀幾遍吧。也希望有看過這本書的朋友和我交流交流。

最新讀《百年孤獨》讀後感2

《百年孤獨》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哥倫比亞人,這本書是唯一一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南美著作。

我要誠實的說,這本書讀起來對我的吸引性似乎不大,以至於讀到快一半的時候並沒有品讀出任何好的東西,如果我非要給自己一個慰藉,那就是在這幾天的沉寂氛圍中獲得了薰陶。似乎你不得不思索,讀書除了啟迪和思索外,有種無形的影響必然存在。

夜晚,突然間醒來,書中人物的心靈世界以一種無形的形式在我腦海來回迴盪。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的天馬行空的思想,最終死在慄樹下,烏爾蘇拉為了顯示晚年活力仍存隱瞞著自己的眼盲,奧利里亞諾?巴比倫拿著羊皮卷破譯家族命運密碼“家族的第一人被困在樹上,最後一個正被螞蟻吃掉”,奧利里亞諾?布恩迪亞製作小金魚,蕾梅黛絲升空,還有最後一個豬尾巴男嬰被螞蟻吃掉和荒涼的布恩迪亞家族徹底在世界上消失。那時通過對這些情形的感應,對孤獨有了這樣的一個理解,孤獨好似產生於人內心深處無法與人訴說的詭祕和羞於與人訴說的祕密,而這兩種狀態卻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你的行為,進而形成與外界難以交流或不屑交流的巨大隔閡。

布恩迪亞家族中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孤獨,他們倍受心靈的折磨,同時又獨自享受著那份孤獨。孤獨是什麼,也許是內心最深的祕密。孤獨是這個世界上永遠也根除不去的東西,它好似心靈的黑洞,甚至連自己都難以窺透。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孤獨,都有那麼一個時刻你不想與任何人訴說你的煎熬,在折磨中忍受著孤獨,你又喜歡躲在無人的角落默默享受著這份孤獨。

人與人之間並不是一旦遇到悲涼的心境就需要有人出來安慰,因為你體會不到他的孤獨,你那善意的勸解反而更加刺痛他孤獨的感傷,使他倍感孤獨,適宜的離開也是一種默默的關懷。也許他需要一首悲傷的樂曲,也許他需要一段文字,他需要的無非就是將他的孤獨表達出來的藝術,而這期間只有他自己明白。

孤獨希望與安靜和黑暗為伍,但人卻要面向陽光,否在會在無限的孤獨裡被黑洞吞噬。

最新讀《百年孤獨》讀後感3

前幾天讀完了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一直打算寫篇讀後感,苦於無從下筆。一方面是對作品本身有一知半解之感,一方面想的太凌亂以至於理不出頭緒。

一直深刻贊同王菲的《我也不想這樣》中的反正最後每個人都孤獨,在每段感情中,不管是暗戀還是相愛,到最後會發現不管是需求還是被需求,心靈永遠都要有自己的空間。所以仍然你是你,我是我,難免孤獨。你我都是一條直線,有人與我永遠很近但永遠不能相交;而相交後的兩條線必然愈行愈遠。

對我而言,單從讀《百年孤獨》的直觀感覺來說,是非常的微妙且有意思的。與以往容易入書入戲的我不同,百年孤獨裡的悲歡離合、跌宕起伏、生離死別似乎和我之間隔了一層下雨中的玻璃牆。每當我似乎身臨其境的時候,總有一層新雨將玻璃重新淋得模糊。也許是因為作者總以戲謔的口吻描述類似神話的種種場景,也許是因為書中人物狂野的孤獨離世俗的自己太過遙遠。

整本書中,每個人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從家族第一個霍賽阿卡迪奧,到最後一個具有家族明顯特徵的奧雷良諾。從高傲果敢轟轟烈烈的奧雷良諾到精力充沛平凡而偉大的烏蘇拉老媽媽,從純潔如天使的俏姑娘雷梅苔絲到喜歡熱鬧以至於娶了兩個老婆的雙胞胎之一。

這些人,從出生開始就是孤獨,逐漸的,有人在孤獨中失去自我,比如第一個霍賽阿卡迪奧、梅梅;有人在對抗孤獨中失去自我,比如雷貝卡;有人清醒的知道自己的孤獨,可卻無能為力,比如阿蘭瑪塔;有人孤獨一生卻不自知,比如烏蘇拉,比如俏姑娘雷梅苔絲;還有人在生命的最後幡然悔悟,可惜為時已晚,比如我的奧雷良諾。

一部繁雜龐大的百年家族史,一部脈絡清晰的地方興衰史。在時間的洪流中,個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顯得那樣無力。羸弱嬌小的被奪去生命,孤獨執著著的留下悲傷的痕跡。無端去世的雷梅苔絲的蘿莉像被作為祖母的形象儲存,到最後仍然在咬手指的雷貝卡執著的不肯死去。經歷奪走3000人生命騷亂的阿卡迪奧得不到任何人的相信。他們都是人群的異子,孤獨的極端。

對於我,則早已習慣了與孤獨為伴,未必開心,但也未必悲哀。 孤獨是一個陪伴人一生的夥伴是一個既定事實,與其否認,與其抗爭,與其無謂的逃避,不如接受它,擁擠的人群裡讓它保護你回家,週六的上午讓它陪你吃早餐,整理陽光,週日的下午讓它陪你晒晒太陽,晒晒俱疲的身體與心靈。

如果你和我、和大多數人一樣,週期性的抑鬱,不妨看看這本書,讓書中孤獨人的魯莽激起你無畏抗爭的勇氣。也許,我們可以活得更牛逼哄哄,至少在別人眼中。奧雷良諾死去的時候,我心中一陣痛楚,就是這麼想的。

我相信,這本書能給我的,遠遠不止於此。

是的,這是一種宿命。我們可能都在本能地逃避,比如兒童的嬉戲、少年的懵懂、青年的狂躁、中年的多彩以及老年的宿命,最後都無一例外的走向死亡。一路上所有的同伴、愛侶都是走向孤獨中的調味,互相的需要,互相的逃避孤獨的需要。

一圈又一圈,當那個家族中宿命的帶豬尾巴的繼承人終於出現的時候,這本書也該完結了,因為這個圈終於圓滿了。“這本書是個奇蹟!”我哀嘆!看到一半的時候,我就在抵制著一直翻到最後看結果的衝動,這樣的書究竟要以什麼樣的方式結束?曾經有一本兒童讀物《毛毛》,時間可以被偷走,可以被儲存,毛毛在想盡一起辦法找回被帶走的時間,讓周圍的人從回時間的懷抱,而不是在如無盡頭的時間下行屍走肉,有了時間的流逝,才有了我們欣賞的友情、愛情和親情。所以,那是一本兒童讀物。而《百年孤獨》,就如那些被偷走了時間的人類,在一圈又一圈中走向宿命,那些奇詭的創想、激情的愛戀,都只是過眼雲煙,最後都如羊皮卷破譯完後無可救贖的毀滅。

百年是一人的一生,也是所有人包括地球的一生,我們這個星球就只是茫茫宇宙中孤獨的一顆,所有的尋找同類的手段只是我們打發時間的多種手段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我們希望找到同類,以擺脫這與生俱來的孤獨,等到找到了,才會發現孤獨也一直存在於所有的生物中。靈魂、天堂、輪迴都是我們在擺脫孤獨中臆想出來的詞彙,心底裡我們都在尋找永生,以求找到擺脫孤獨的安息。而實際上,這永遠也達不到,百年又百年,最後就全部毀滅吧,彷彿從來沒有存在過。

無論是在高中或是大學,我常常一個人在路上,一個人吃飯,一個人騎著腳踏車去遊玩,看著別人三五成群時,心中總會淡淡的一笑,又會有點淡淡的憂傷。當我看到那段話: 對於我,則早已習慣了與孤獨為伴,未必開心,但也未必悲哀。 孤獨是一個陪伴人一生的夥伴是一個既定事實,與其否認,與其抗爭,與其無謂的逃避,不如接受它,擁擠的人群裡讓它保護你回家,週六的上午讓它陪你吃早餐,整理陽光,週日的下午讓它陪你晒晒太陽,晒晒俱疲的身體與心靈。 心裡頗為感動,我似乎也習慣了這一份孤獨。孤獨不可怕,可怕是忘了回家的路。

最新讀《百年孤獨》讀後感4

孤獨是個頑疾,當死亡成為我們路之終點的時候,孤獨也就隨之而來,這世間有多少吵鬧,就會有多少孤獨。無疑,孤獨本身就是一道枯澀而不可理解的背影,但馬爾克斯的筆卻是含笑的。他沒有徒勞地去化解苦難,而是裹了一層糖衣在外面,那幾欲和神話接壤的想象力,讓每個冰冷的字都長了一雙翅膀,也曾讓我讀這本書的時候,有一種飛的衝動。

《百年孤獨》一書中,奧雷里亞諾第二是個歡快的胖子,他精力旺盛,經營彩票生意,喜歡請很多朋友一起喝酒,一邊拉著手風琴,一邊馬不停蹄地醉。然而,他卻依然反覆地說著,人生短暫。熱鬧終歸會沉寂,孤獨如影相隨,每個人都深受折磨,但臨床表現卻不同。

奧雷里亞諾上校的晚年,終日把自己關在梅爾基亞德斯的作坊裡製作小金魚,每打造出一尾,便將其投入冶煉的火焰中燒燬,如此反覆,在那羞澀而涼薄的時光裡等待死亡降臨。阿瑪蘭妲則坐在糖漿般的陽光裡,日復一日地編織壽衣,白天織,夜裡拆。麗貝卡從童年開始就在兜裡裝滿泥土,偷偷咀嚼,像蚯蚓一樣戀著那更接近死亡的芳香,而父母的頭骨卻總在每個夢魘之中嘎嘎作響。還有思維像滑扣螺絲一般的老布恩迪亞,終日被綁在棕櫚樹上,風吹雨淋,他瞪大雙眼,究竟在想什麼?從來沒人喜歡去享受孤獨,為何我還渴望更多的人來喜歡此書?借用一下搖晃著存在主義旗幟的那些人理論,先將自己逼到絕望的天涯,再回過頭來建立希望的天國,唯有這樣,才更懂得珍惜生命。我們不需要悲劇,但應該有悲劇精神。即便是浮光掠影活一次,在這斑斕且喧囂的世間,也該沉下來,挨著土地行走。

在時光裡,所有活著的生命,都在踩著節奏行走,並非只有第五交響曲,才流淌命運的旋律,即便踽踽獨行的人,也並非只有一進一出的呼吸與每分鐘50—80的心跳。生命尚存,播撒不止,也許,下一秒就會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