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2022精選關於《童年的祕密》讀後感範文3篇

什麼是讀後感,就是當你讀完一本好書之後的感悟,隨時記錄讀書後的感悟,以便於日後回顧以及學習,那麼該如何寫一篇好的讀後感呢?下面由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2022精選關於《童年的祕密》讀後感範文3篇,以供參考。
2022精選關於《童年的祕密》讀後感範文3篇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1

主旨:是固執還是意志堅定小孩有一個很有趣的特性,在他們的想法裡某些事一定要按照某種順序去做才行,當看到妞妞日記爹地媽咪一切請按標準程式來時,只是覺得很有趣,我沒怎麼看到自己的孩子也有同樣的情形(可能是小孩多由我在照顧,都是按小孩熟悉的方式在做),當家中來了另一個家庭的小朋友,我才發現兒童的秩序感真的很強,而這一特性很容易被大人解讀為固執。

似乎這種大人與小孩的衝突特別容易發生在由多個照顧者照顧的情況,如果小孩心中已經形成某一件事的流程(如媽媽教會了某一刷牙的步驟),他會很堅持要這麼做,當另一個大人換了另一種方法,小孩就可能會生氣,或者要求要找知道要怎麼做的大人(通常都是媽媽)。蒙特梭利在兒童的秩序感一章中舉了很多極易引起共鳴的例子,看的時候可能很多父母會說,是的,我的小孩就是這樣,由於錯誤的解讀,大人常將孩子這些行為解釋為無理取鬧,而強制要求孩子妥協。

例子一:一個二歲多的孩子堅持用某一種湯匙才肯吃晚飯時,父親認為這是一種無理取鬧,反而斥責孩子不吃飯的行為,同樣的要求在午飯時也出現,當時媽媽就順著孩子的意思去拿那個湯匙給他,孩子拿到湯匙後很快安靜下來吃飯,在晚飯時出現同樣的事,因為父親的做法不同,父子為此都很不高興,結果最後小孩沒有在斥責後吃飯,還是等拿到對的湯匙才吃。

例子二:外婆不斷勸說三歲多的外孫去睡覺,說了一大堆的道理,但小孩就是一直說「不要」,外婆已失去耐性。媽媽過來問了一句「你要拿什麼一起去睡覺」,孩子拿了一個火車頭,然後非常順服的牽著媽媽的手去睡。這件事有人的解讀可能是孩子比較聽媽媽的話,但Motessori在類似的兒童行為觀察中發現了兒童的秩序感的存在,是因為媽媽比較瞭解孩子的需要,才顯得孩子的行為較為順服,有人稱之為愛,但這種說法易讓人誤以為是用錯方法的人不愛孩子,其實不然,在上個例子中,外婆也愛孫子,只是講大道理不若理解兒童更能符合孩子的需要。

雖然某些要求我們不理解小孩的想法,但只要沒什麼傷害性,為何不順著小孩的意思呢?當事情按著小孩的預期發生,他比較會有安全感,我們大人不也較喜歡用習慣的方式做事嘛。當滿足了小孩很小的要求,大人將很驚訝地看到小孩竟可以完全的順從,不然小孩就會奮力的爭取,如果長期外在發生的事都不是他能控制的,有可能會產生無用感,對小孩意志力的培養極為不利。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2

童年的世界裡是豐富多彩的,同時童年的世界裡也有許多祕密。當我讀完《童年的祕密》第一部分,就瞭解了其中的祕密。未讀這本書之前,對於童年的世界,我只是一知半解也就是解不開其中的謎。閱讀了第一部分,透徹理解了兒童對外界秩序有一個敏感期。由此深切體會到姐姐帶外甥到孃家時,小外甥為什麼總是哭鬧,那就是從一種環境到另一種環境的適應過程。揭開可兒童具有兩重秩序的祕密(即兒童具有兩重秩序感。其中之一是外部的,這種秩序感從屬於兒童對他本身與自我的環境的關係的感知。另一個是內部的,這使兒童意識到自我身體的不一樣部分和它們的相對位置。這種敏感可稱之為“內部定向”。),對於將來當媽媽的我,大有幫忙,懂得兒童經常哭鬧會受到秩序的影響,不去埋沒兒童的兩重秩序。

《童年的祕密》告訴我們,教育能夠採用一種幫忙兒童的自然發展的方式去保護和培育兒童,從而對這些自然特性產生影響。所以教育首先要做的事情是“發現兒童真正的本性,進而幫忙他正常發展”。在那裡,除了環境和材料之外,某些條件是異常重要的,那便是“成人中立的特徵”。蒙特梭利創辦的第一個兒童之家,那些父母是文盲,他們忙於生計而無暇多份精力給孩子,他們的教師是毫無野心和先入之見的普通勞動婦女,這就導致了一種理智的沉靜。教師必須沉靜。他是一種更深沉的平靜,一種空白,或更好的、無阻礙的狀態,這種狀態是內心清晰的源泉。這種沉靜由心靈的謙虛和理智的純潔組成,是理解兒童所必不可少的條件。

於是,我明白了一般傳統教學法的教師與蒙特梭利教學法的教師的根本不一樣:一般傳統的學校,教師只是認識小朋友的行為,明白要照顧他們,也明白為了教育他們應當做些什麼;

蒙特梭利的教師,眼前應是一位還沒有被認識、完全有待於被瞭解的孩子。站在孩子旁邊,觀察孩子。讓孩子在自理中獲取生理的獨立,在自由選擇中獲取意志的獨立,在無止盡的獨立工作中獲取思想的獨立。也就是說,我們要追隨兒童。讓“他們的生命自然地展現,就像蓮花在散發出芬芳的花香時,伸展出百色花瓣以理解陽光的哺育。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3

童年,一個充滿美好回憶的年齡,也讓許多人對他抱有幻想和批判,因為它離我們遙不可及。《童年的祕密》是瑪麗亞.蒙臺梭利的作品,在這本書中,她仍然強調重視兒童的早期教育,遵守兒童敏感期的發展規律,激發兒童潛能,為兒童打造一個寬鬆愉快的成長環境。身為人母的我深有感觸,不得不承認兒童在一定時期是成人的老師

記得初為人母時,我只在醫院待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就出院了。當媽媽時的喜悅與興奮,也連同嚴重的睡眠不足摻雜的。身體的虛弱,迫切想好好休息一下,可是聽到孩子的哭鬧又是那麼揪心,於是一個個日日夜夜的陪伴,讓孩子與我漸漸熟悉起來。孩子三四個月時,只要我換一件衣服,她都會一邊吃著母乳,一邊仔細觀察,小手還不停的觸控著衣服,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孩子四個多月時的一天,我打算洗頭,於是,孩子的姑姑幫我照看一會兒,長長的頭髮,洗起來費時又費力,孩子一邊看一邊在旁邊玩耍,總算洗好了。這時,孩子也餓了,我抱起孩子準備餵奶,誰知,孩子充滿委屈地哭喊,就是不吃,無論怎樣哄就是不停地哭,盯著我的臉,越哭越凶……家裡一直都沒有什麼陌生人,也很安靜,怎麼回事呢?姑姑觀察半天試探著說:“你把頭髮紮起來試試,她是不是不熟悉你頭髮披散下來的樣子?”我趕緊把頭髮紮起來,孩子望著我的臉漸漸平靜下來,在我的懷裡安靜地吃著母乳……

當時誰曾想到,一個小小的嬰兒,竟然會有如此強大的辨別力,一個小小的有異常態的打扮,她竟如此大的反應。可見,外部的秩序感已經早早地植入她的內心,不得不承認,我被她——我的小小的孩兒打敗了,而且我敗得是那麼開心!

蒙臺梭利認為,兒童感覺的秩序可以分為外部秩序和內部秩序。上面的事例是我所說的外部秩序,是兒童的敏感期的表現之一。兒童敏感期還有許多表現,如果成年人能及時發現,認真培養他們的能力,兒童必定會像雨後的春筍般茁壯成長,願你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