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國學教學心得體會3篇 傳承中華文化:國學教學心得

在當今網癮氾濫、文化多元的時代裡,如何有效教育傳統文化是每個教育工作者都需要面對的問題。通過國學教學實踐,本人深刻體會到傳統文化對於培養學生全面素質的重要性,有效激發他們對於文化自信的認同感。

國學教學心得體會3篇 傳承中華文化:國學教學心得

第1篇

轉眼來美的學校工作已經半年,這一個學期裡,我見識到了國學的無窮魅力,見識到我們美的學校推行國學教育的魄力,以及諸多優秀教師國學課堂的風采,我深深嚮往,現就我對的國學教學的認識及工作開展總結如下:

從這學期開始,我第一次接觸到國學教學。我對國學的認識是相當膚淺的,僅僅停留但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薰陶上。但通過這半學期的教學,我發現學校設立這門課程用意遠不止如此。通過國學的學習,還可以對學生的儒雅品行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還對祖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我校創編的《國學蒙讀》教材內容豐富多樣,古詩、古文篇篇精彩、寓意深遠,幅幅對聯更是充滿趣味、朗朗上口。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先讀通詩文,再借助註釋、詩文釋義,讓學生對詩文意思有初步瞭解。然後再讓學生彙報對詩文的認識,以達到加深理解。最後帶領學生深入讀詩文、並根據對詩文的理解,小組分工演一演。孩子們各具特色的表演,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幫助學生誦讀記憶,使學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在玩樂中對古文的描繪進行再造想象,感受到詩文的意蘊。這樣學生在詩情畫意顯身手的環節中,就會有強烈的創作慾望。

2、朗讀方式比較單一,趣味性不強,學生在課堂上背誦詩文顯得吃力。

3、教學環節把握不準,課堂效率較低,“詩情畫意顯身手”環節有時會完不成。

本學期,聽了很多優秀老師的國學課,我更加感到自己工作的不足。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做到一下幾點:

2、吸收優秀教師課堂教學的經驗,提升自己課堂的活力。

國學教學心得體會3篇 傳承中華文化:國學教學心得 第2張

第2篇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職業教育在國民經濟建設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職類學校每年向社會輸送了大量的合格勞動者,優秀技能人才,為地方經濟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但是,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令人堪憂。進入中職院校學習的學生多是九年義務教育中文化素質較差的學生,他們在文化基礎知識、思想、心理等多方面存在問題,導致學生素質低劣。再者,中職類學校注重技能教育,忽視道德情感教育,以致學生中出現了許多知行不一的現象。因此,作為職教人我們有義務把學生培養成既有充實的文化知識,又有較強的工作能力,更需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的現代化高技能人才。

國學教學的目標是通過對國學經典的誦讀、學習,規範學生言行,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在潛移默化中繼承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民族精神,使他們能夠用一種謙遜的充滿仁愛的態度去對待生活。因此,我們要確定教育的主題,讓學生的學習更加具有目的性。例如“禮儀篇”、“誠信篇”、“交友篇”、“孝道篇”、“勵志篇”、“仁愛篇”等等,這樣逐層推進,並組織相關的班會和綜合實踐活動,有計劃地開設國學課程。

蘇軾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劉大櫆在《論文偶記》中也說:“積子成句,積句成章,積字成句,積句成章,積章成篇,合而讀之,音綴見矣;歌而詠之,神氣出矣。”國學經典是雅言的記錄,熟讀成誦,自然會養成良好的品德氣質。

讀的方式多種多樣:誦讀、美讀、比讀、議讀、品讀,各有側重,各有特色。根據文章,選擇讀法,力求每讀一次,都有新的理解、收穫,讓學生愛上誦讀,從而提高對經典作品的興趣,進一步感悟經典中的人生道理。

對於中等職業學校來說,我們的教學目的不在於要求學生對國學的深入研究,而在於通過經典對他們進行素質教育。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說:“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例如《弟子規》中“首孝悌,次謹信。”這六字中就蘊含著很深的道理,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如何對待父母、兄弟,如何為人處事,培養了他們的責任意識、獨立意識,對他們的日常行為起到了規範作用。又如《論語·學而第一》中“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告訴學生“孝”、“悌”,是“仁”的根本。又通過“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克己復禮為仁。”等選文讓學生領悟“仁”的內涵,在現實生活中,做一個有仁愛之心的人。此外,在學習中,更應該注意的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

國學教學課堂應擺脫浮光掠影的講授課、枯燥無味的學術研究課、簡單劃一的語文專題課。學習方式貴在師生互動,提倡共同學習,同伴互助。採取各種活動豐富課堂形式,藉助多媒體手段展現生活中的典型事蹟,如“最美媽媽吳菊萍”、“最美司機吳斌”、“最美教師張麗莉”等人的感人事蹟,以“身邊事、身邊人”來對學生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從而讓學生積極行動,主動投入到國學的學習中。另外,師生間、學生間、學生與文字間能夠展開自由交流,使課堂成為互動型、對話型、反思型課堂,使學生在學習中真正學到屬於自己的國學經典。

教學測量與評價是檢驗教學成效,確定學生學習結果和教師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根據教學評價,可以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改進教師教學,從而促進學習效果的提高。對於學生學習國學的評價不能拘泥於考卷,要建立以“興趣、收穫、成長”為核心價值觀的評價機制,運用多種評價方式,一次小結、一則隨感、一篇論文都可以是考查的手段。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素質教育對學生們基本素養的形成與提高最為關鍵。希望通過對國學經典的誦讀、學習,讓學生徜徉在古香古色的傳統文化之中,並從中受到薰陶感染,並一同來踐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第3篇

本學期我擔任一年級班的語文教學,班主任工作及國學教育。一個學期的國學教育教學,我既深深地感受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也深深感受到作為教育工作者肩上擔子的重大。回顧一學期來的國學教育教學,我的收穫很多。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一年級的孩子拼讀能力和識字能力低,我首先從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入手,以講故事等方式像孩子們介紹一些生動有趣,勵志的事例,使學生對國學有了新的認識了,學生們產生了興趣之後,我就備好課,為上好課做準備。俗話說: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我總是本著學習的態度多學習,多向他人請教,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加上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們接受了傳統文化的薰陶,感受到國學的美,讓他們感覺到,上國學課就是一種享受。

課上好了,學生也聽懂了,行了嗎?還不行!學習的目的是學以致用。學了這些傳統文化,學了這些為人處世的道理,我們就得用它來指導我們的生活,指導我們的人生,要不學了也是白學,也是空喊口號,不能真正達到育人的目的。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學校設計印發了《弟子規生活力行表》,要求學生每天晚上睡前根據自己一天來的行為進行暮醒,我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實際,讓家長配合每天和孩子們一起完成表格評價,都要堅持落實。上面有家長們每週想對孩子或老師

說的話,教師對家長或是學生說的話,通過家庭和學校的聯絡,家庭和學校的共同監督教育,這樣既指導學生如何改進,又肯定其獲得的進步。讓國學學習落實在學生的每一天,真正達到教書育人。使其懂孝道,懂得為孝順父母,為自己未來而努力讀書。

當然,要求學生做到,我們老師也要先做到,以身作則,身體力行。比如說,要學生讀書,要他們背《弟子規》那我們老師先得能背出來,老師先背一次給他們聽讓他們來當考官,做他們的帶頭榜樣,這樣他們才敬佩,才有興趣去背好。每天早操後的讀國學時間,我也饒有興趣,搖頭晃腦地和孩子們一起讀背。走在校園的走廊,通道,每夜角落都有古詩、對聯,學生每天都生活在這樣濃濃的文化環境中,有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

當然一門新的學科的成長,需要更多的是反覆的實踐,在實踐中提高,在下學期的國學教學中,我會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

這就是我的一些教學心得,希望大家能多多批評指點!附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