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感恩企業心得體會3篇 “謝恩於心——悟出感恩企業的深意與實質”

感恩企業是對社會責任的一種體現,也是企業永續經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企業的運營過程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關注員工生活和發展,為企業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我們應該感悟並領悟這些固若金湯的企業文化,將其貫徹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

感恩企業心得體會3篇 “謝恩於心——悟出感恩企業的深意與實質”

第1篇

在現實中我發現有很多人都可以帶著感恩的心生活,卻不能帶著感恩的心去工作。這是一種現象. 不懂感恩的人每天總在抱怨工作環境不好,抱怨自己的工資不高,抱怨上級太嚴厲,抱怨電腦速度太慢,抱怨空懷一身絕技卻無人欣賞。 愛抱怨的人為何總說生活太累,因為他只看見了自己的付出,卻未看見自己的收穫,他們不懂得知足與感恩。而不抱怨的人就算真的非常累,也不會抱怨生活,因為他明白,有失必有得,一想到自己得到了那麼多,他就會覺得很知足並感恩。

“感恩不僅僅是為了報恩,因為有些恩澤是我們無法回報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報就能一筆還清的,唯有用純真的心靈去感動去銘刻去永記,才能真正對得起給你恩惠的人”。《做一個懂得感恩的員工》中的這段話,使我感慨,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恩澤施於我們,而這些恩澤基本上都是我們無法回報的。父母養育了我們,但我們能夠完全回報嗎?不能!我們每天都沐浴著陽光所給予我們的光明和溫暖.我們經歷了孩提時代、求學時代,經歷了從無知到有所知的過程、經歷了被撫育到撫育人的轉化過程.我們需要生存,需要有一定的物質基礎作為生存的必需品,物質基礎的獲得需要通過付出勞動、進行工作的過程來獲得……。這些時代與過程,我們一直在無所顧及的接受、在理所當然的接受大自然和別人給予我們的恩澤.恩澤讓我們變襁褓為成人,同樣,恩澤的施與需要我們感知、需要我們行動,感知恩澤、感謝恩澤,用我們在生存過程中的體現轉變成感謝恩澤的行動、延續恩澤。

感恩企業心得體會3篇 “謝恩於心——悟出感恩企業的深意與實質” 第2張

第2篇

在工作之餘利用兩週的時間拜讀了《做一個懂得感恩的員工》和《把責任落實到位》兩本書。書中作者列舉的案例、闡述的觀點、明確的做人道理均對我觸動很大,也將促使我對待中心的工作有更明確的認識,促使我對待工作的態度有更大的轉變、促使我對待工作的動力有更大的提升,促使我對待工作的責任心有更大的增強。

我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感恩自己有一個好單位,感恩自己有一個好領導,感恩自己有一個好工作,感恩自己有一個好家庭,感恩自己生活所處環境的一切。螞蟻、袋鼠能知恩圖報,“蒙牛”集團總裁牛根生能感恩自己的對手“伊利”集團總裁鄭俊懷,歷康熙大帝能感恩自己的對手鰲拜、鄭經、噶爾丹,而我們生活在環境優美、條件優厚的培訓中心這個大家庭中,有拓展創新、寬容大度、平易近人和時刻想著職工的領導班子,有互幫互敬、協作配合的職工團隊,有鍛鍊才幹、豐富閱歷、充滿樂趣的各個崗位,我們沒有理由不去感恩。我來自農村,且家庭不夠殷實,如今家屬又下崗,但現在卻有個互敬互愛、和睦舒適的家庭,這是單位給予我的,我沒有理由不去感恩。因此,我發自內心去感恩,感恩我有一個好單位,感恩我有一個好職業,感恩我有一個好工作,感恩我有一個好崗位。我要以實際行動去感恩,珍惜已經擁有的一切,珍惜現在,知足惜福。感恩能使我在失敗時找出差距,感恩能使我在失意時得到慰藉,感恩能使我增強挑戰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感恩能使我獲取前進的動力。感恩,這將是我的一種生活方式,思想感恩,行動感恩。

在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不如意,人們也習慣了抱怨,抱怨命運不公,抱怨生不逢時,抱怨造化弄人。在抱怨中,對於已擁有的幸福熟視無睹、不懂得珍惜,卻單純地放大缺憾;在抱怨中,患得患失、斤斤計較,把感恩的心態越拋越遠。結合自己想一想,確實在生活和工作中,儘管對待工作精益求精,力求做到完美,但遇到問題和困難時,往往是抱怨禁錮了思想,結果是問題和困難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慶幸的是現在讀了這本書,從書中找到了答案,也找到了對待問題的正確態度,同時也使自己的心態得以調整。

調整心態,遠離抱怨,使自己不再為問題和困難找藉口,也不再抱怨命運的不公和別人的誤解,而是以平和的心態去面對,以樂觀的精神去解決,以積極的態度去實現,把自己真正融身於培訓中心這個和諧的大家庭中。

調整心態,遠離抱怨,使自己的心態更陽光,使自己對待工作的態度由被動變主動,由不樂意做變為樂於去做,由不樂意想辦法做變為樂意想辦法去做。不再抱怨工作中的忙

閒不均、不再計較薪酬的高低、不再品評制度的不公,不再評說崗位的不平,而是想著在自己平凡崗位上如何塑造培訓中心形象,如何打造培訓中心品牌專案,如何固強培訓物件對培訓中心的依託,如何精細化崗位工作,做到讓行業放心、讓領導放心、讓職工群眾放心、讓培訓客戶放心。

快樂永遠屬於積極付出的人,快樂永遠屬於感恩的人。常懷一顆快樂、感恩的心,我們就會更忠誠敬業。結合自身實際,確實感到:懷著快樂感恩的心,積極地投身工作,體驗到了平凡工作的樂趣,同時也感悟到了苦惱與樂觀、困難與成就之間是可以轉換的。在積極的工作中感覺到了學員的可愛、課堂藝術的精美、教學課件的美觀、科教片製作的成就、培訓管理的科學,這敦促自己在平凡的崗位上常常以充實為美、以幹活為美、以解決問題為美、以承擔責任為美,以做出成績為美。譬如,我前面連續半月給學員上課,沒有星期天,也沒有五一的假期,也確實感覺身體累,嗓子難受,但正是懷著一顆快樂、感恩的心,感覺心理放鬆,精神依然很好,尤其想到:這就是我的崗位,這就是我的職責,學員就是我的服務物件,我就應該把每一節課上好。學員的肯定是對我的安慰。

常懷快樂、感恩之心,就不會再為責任而找藉口,工作也不再有內外之分,只要是培訓中心的事情,任務只要分配下來,就會以積極的心態、樂於做事的態度去完成。就承擔拍攝菸草農業科教片這一工作來說,從解說詞的編著與審定、道具的準備與現場的安排、場景的美化與拍攝,到後期的編輯與製作均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且經常早出晚歸、頭頂烈陽、腳踏泥濘,但我們感覺:一豐富了人生閱歷,二提升了業務素質,三加強了社會溝通,四拓展了社會資源,五創造了社會財富,六打造了中心和個人知名度,所以我們以此為榮,儘管其中有很多問題與困難。但我們不迴避,而是在困難面前選擇了責任,我們以快樂、感恩之心去實踐。

第3篇

時近x月,很多大學生已經告別了焦頭爛額找工作的時期,但是卻有不幸淪為“x月焦慮族”,不少新入職的職場人,無法調節好上班與上學的角色變化,而感到壓力倍增,對此,為了讓職場新人能夠更好的調節心理健康狀況,就分享下關於初入職場一點職場心得體會,希望內容能夠為你更快的適應新環境、進入新角色。

初入職場的新人,最明顯的感覺就是理想與現實的差異,拿著被低估的薪水(可能只夠勉強維持自己日常的生活開支),所以努力工作的熱情都沒有了,有的甚至產生這樣的念頭,“拿多少錢我就幹多少活”,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在職場不要以只顧著眼前的利益,有也很多新人,拿著“千”元的薪水,卻毫無抱怨的操著“萬”元的心,正所謂見仁見智,時間會給付出得到最好的答案——回報,這將在入職後x年後得到明顯的驗證,初入職場不要不工作僅僅看做一個謀生的手段,耐得住寂寞們才能守得住繁華。所以初入職場心得體會——學會忍耐。

當你還在為上班好無聊發出抱怨的時候,就要反正你的職業目標,yogi berra說,“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去哪的話,你就不會到達。”,你是學生的時候,週考,月考,期會考,期末考,這些都在督促著你去奮鬥,但是在職場,你需要主動規劃自己的發展,沒有人會主動幫助你,指導你要怎樣怎樣做,你需要有目標和計劃,並隨時進行調整,才能善於把握機會,成就一番事業。所以初入職場心態體會——確定職業目標。

一個新人,往往最容易被別人打上問號,“這個人的能力行不行?”“他好不好相處?”等等,你需要像周圍的人證明你自己,溝通是最重要的方法,你不能整日坐在辦公桌前一動不動,利用午間共同進餐的機會,你可以順著大家的話題,與大家一起討論,或者在本職工作完成的後,順便替他人跑個腿兒,迅速的獲得了團隊成員的認同,得到他人的信任,將更有利於工作的開展。所以初入職場心態體會——建立良好的人脈關係。

在感嘆“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的同時,職場新人有沒有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為理想奮鬥,挖掘自身最大的潛力,要職場的競爭,也是個人職業能力的競爭,初入職場如何在最短的時間,把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技術,達到崗位的職業技能要求,才能在職場上發揮才能優勢,得到企業的重用。所以初入職場心態體會——提高自我的職業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