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一稻濟天下肝膽兩崑崙,大家一起傳遞思念,袁隆平吳孟超的優秀事蹟材料4篇

一稻濟天下肝膽兩崑崙,讓我們一起來傳遞對他們的思念之情,那麼大家都知道袁隆平吳孟超的優秀事蹟嗎?一起來看看吧~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僅供大家的參閱。

一稻濟天下肝膽兩崑崙,大家一起傳遞思念,袁隆平吳孟超的優秀事蹟材料4篇
        一稻濟天下肝膽兩崑崙,大家一起傳遞思念

2021年5月22日,

袁隆平、吳孟超兩位院士逝世。

在思念的長河裡,

記憶永在,敬意永存!

在袁老離開的這一年裡

他生前牽掛的稻田

迎來了一個個好訊息

他的“禾下乘涼夢”正一步步實現

袁隆平院士曾說

“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

他的精神也影響著無數青年

“風吹過稻田,我就想起您”

“袁爺爺放心吧,我們會好好吃飯的!”

國士已去,精神長存

緬懷袁老

從醫78載

吳孟超曾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是我國肝膽外科開拓者和創始人

很多人眼裡

吳孟超是神一般的存在

他的名字總和“奇蹟”相連

而他卻說

“我看重的不是創造奇蹟

而是救治生命”

吳孟超1922年出生

福建閩清人

1949年參加工作

1956年入黨、入伍

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5年榮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九旬高齡依然堅守在門診、手術室和病人的病床前直至退休

吳孟超注重攻堅克難

首創肝臟外科“五葉四段”解剖學理論和間歇性肝門阻斷切肝法完成以世界首例中肝葉腫瘤切除為代表的一系列標誌性手術

創造過多個世界紀錄

他注重基礎創新

開闢肝癌基礎與臨床研究新領域

主持建立世界最大肝臟疾病研究診療中心

在肝癌訊號轉導、免疫治療等方面

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

帶領中國肝臟外科

邁向世界領先地位

因為長期拿手術刀,吳孟超的手指嚴重變形

他注重潛心為學

主編出版專著20餘部

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200多篇

獲國家、軍隊科技進步獎24項

成為榮獲“國家最高科技獎”的

醫學界第一人

不敢相信

您已離開整整一年

讓我們輕輕道一聲想您

一生肝膽

一生信仰

一世清明

緬懷!

        袁隆平的優秀事蹟材料

袁隆平院士是我國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享譽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50多年來,他不畏艱辛、執著追求、大膽創新、勇攀高峰,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國雜交水稻研究30多年來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推廣應用後不僅解決了中國糧食自給難題,也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傑出貢獻。袁隆平院士不僅是中國的袁隆平,也是世界的袁隆平。

陳至立說,袁隆平院士為科學界作出了表率,為全社會樹立了榜樣。他的先進事蹟在全國產生了強烈反響,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讚譽。他是我國當代知識分子的傑出代表,是一位德學雙馨的科學家,他的永不滿足的科學創新精神,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令人感動,催人奮進。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我國知識分子愛國主義的高尚情操和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優良傳統,集中體現了我國人民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集中體現了我國科技工作者敢於創新、頑強拼搏、為中華民族爭氣的巨集大抱負,集中體現了嚴謹治學、為人師表、平易近人、淡泊名利的崇高精神。他來自於人民,為人民而研究,“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他孜孜以求的奮鬥目標。

陳至立強調,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更多的像袁隆平這樣的專家。廣大科技工作者要學習袁隆平院士不畏艱難、勇於奉獻的獻身精神;追求真理、不斷探索的創新精神;理論聯絡實際、勤奮進取的務實精神;顧全大局、不計名利、甘為人梯的協作精神;著眼長遠、獎掖後學、匯聚人才的團隊精神。

劉延東在座談時說,袁隆平院士是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楷模,他對國家和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他還是傑出的無黨派代表人士,在參政議政方面也作出了突出成績。我們要在廣大無黨派人士和黨外知識分子中開展向袁隆平院士學習的活動,使新一代無黨派人士繼承優良傳統,搞好政治交接,更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袁隆平的優秀事蹟材料

他執著追求,50多年如一日,全心致力於雜交水稻科學研究,提出了水稻雜交新理論,實現了水稻育種的歷史性突破,使中國水稻產量不斷邁上新臺階,不僅解決了中國糧食自給難題,也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卓越貢獻。他就是世界著名的雜交水稻專家,中國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袁隆平院士。

袁隆平,一位在世界上赫赫有名的“雜交水稻之父”,一位農民朋友眼中的“當代神農”,離我們的生活如此遙遠又如此接近,電影《袁隆平》通過再現袁隆平進行雜交水稻研究並取得成功的風雨歷程,集中表現了以袁隆平為代表的我國當代知識分子胸懷祖國、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不畏艱辛、迎難而上的堅強意志。

袁隆平,為了實現綠色的夢,為了科學上的突破,為了解決饑荒的恐懼。他埋頭苦幹,不畏艱辛。他堅定、執著、飽含著激情,他立志要讓載著生命根源的種子,長出累累的稻穗,養活一雙雙飢餓的眼眸。天道酬勤,穿越過50多年風雨的艱辛,雜交水稻的研究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袁隆平為了一個“人類沒有飢餓的未來”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年華,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汗水。一次次人為的惡意破壞,讓精心培養的秧苗毀於一旦;一次次的天災所難,讓科研程序舉步維艱。但是50多年的艱難險阻最終都在夢想的力量下低了頭,都在與夢想的較量中敗下了陣來。他對科學的熱愛,對事業的熱愛,對夢想的執著,是無論在什麼時代背景,什麼外界威脅下都不會變質的,因為他的一生在為科學研究而歌,為他的事業而唱。

袁隆平夠執著,一次次的.失敗,也沒能阻止他最後獲得成功。他的執著體現在以苦為樂,逆境中也常開玩笑;他的執著體現在痴心不改,數十年如一日只想著雜交水稻;他的執著體現在我行我素,就算是沒有國家和別人的支援,他也要將雜交進行到底。他的成果,不是坐在辦公室裡,用電腦算出來的,而是長年累月蹲在田間地頭一點一滴摸索總結出來的。他頂著烈日酷暑,不分黑白晝夜,從一般雜交稻研究到超級雜交稻研究,一步一步向科學高峰攀登,為的是產出更多數量更高質量的糧食,最終取得了成功,創造了震驚中外的當代神話。有多少人能像袁隆平那樣能甘於寂寞、吃苦耐勞、不怕失敗、不屈不撓呢?雖歷經一次次的失敗,也沒能阻止袁隆平最後獲得成功。支援他如此執著的是其心中牢牢堅持的“為民謀食,使人類不再忍受飢餓煎熬”的精神。

現今,他已成為國人敬仰、舉世矚目的偉大科學家,各種榮譽數不勝數,可謂功成名就。但他並沒有就此功成身退、頤養天年,他仍然是一身布衣、一頂草帽、一雙高高挽起的褲腿、一副黝黑且佈滿皺紋的臉龐,穿梭於鄉村原野,守候在田間地頭,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奮鬥終身”的諾言。這就是袁隆平,執著追求,持之以恆,百折不撓,淡泊名利的袁隆平。我們觀看這部影片,就是要以袁隆平的行為為楷模,以他的精神為榜樣,向他學習,學習他樂於奉獻的高尚情操和堅持不懈、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為實現自己的夢想和目標奮鬥一生。

吳孟超的優秀事蹟材料

黨和人民把這麼多榮譽和這麼高褒獎給了我,這是莫大的承認和激勵,我將用一生履行入黨和從醫時的承諾,為黨爭光、為人民群眾謀健康!——吳孟超

理想信念堅定,忠誠黨和軍隊的事業。吳孟超出身華僑家庭,在抗日戰爭的艱苦年代,心繫祖國,勇赴危難,毅然從馬來西亞回國、求學、救助傷患,從此把畢生交給了黨的事業。他始終保持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對黨的堅定信念,對軍隊的忠心耿耿,歷盡坎坷矢志不渝,努力開創我國肝膽外科事業再發展的春天,90歲高齡仍然奮鬥在水銀燈下,培養和打造了優秀醫學創新團隊,表現出一名傑出知識分子的高尚風範和赤誠情懷。1996年他將所獲獎金和社會捐贈共500萬元成立吳孟超肝膽外科醫學基金,現已頒獎四屆,共獎勵肝膽外科專家27名。

勇於超越創新,不斷攀登醫學高峰。他早年就立志投身科學研究,把瞄準基礎醫學前沿、做出一流成績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最先提出中國人肝臟解剖“五葉四段”的新見解,在國內首創常溫下間歇肝門阻斷切肝法,並率先突破人體中肝葉手術禁區。20世紀70年代,成功切除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重達18公斤肝臟特大海綿狀血管瘤,患者仍健在。他建立了完整的肝臟海綿狀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診治體系,較早應用肝動脈結紮法和肝動脈栓塞法治療中、晚期肝癌;80年代建立了常溫下無血切肝術、肝癌復發再切除和肝癌二期手術技術;90年代,在肝癌綜合免疫治療、生物治療、腫瘤生物訊號傳導研究、病毒與基因治療和肝移植領域以及早期發現肝癌的檢測手段和技術研究方面均取得重要成果,並首先開展腹腔鏡下肝切除和肝動脈結紮術。在他領導下,全院共施行肝葉切除術1.4萬餘例,其中肝癌1萬餘例,術後5年總體生存率逐步提高,小肝癌術後5年生存率達79.8%,最長存活45年,患者仍健在。他還主持建立了肝膽外科疾病治療及研究專科中心。先後獲國家、軍隊和上海市科技進步一、二等獎24項,出版《腹部外科手術學圖譜》、《肝臟外科學》等醫學專著19部,在國內外許多著名醫學刊物上先後發表論文220餘篇(其中《Science》1篇),SCI引文374篇次,中文引文354篇次。

熱情扶持新人,培育大批醫學人才。他一直把育人育才作為一項戰略任務來抓,率先申辦國家第一批碩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逐步實施培養世界一流人才,建設世界一流學科的巨集偉計劃。他不僅手把手地教、手拉手地帶學生,把自己的知識和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們,而且積極幫助他們選擇一些國際上剛剛起步、國內無人問津、臨床又迫切需要、居現代世界醫學科學前沿的課題進行深入研究,促使學生在較高的起點上很快脫穎而出。他還常常利用自己在國內外學術界的影響,千方百計把年輕人推上學術交流講壇,推上科研教學第一線;經常給任務、出課題、壓擔子,讓他們儘早挑起大梁,成為骨幹。在他的培養下,不少學生在各自的研究領域裡已嶄露頭角,有的方面已超出老師。自1978年以來,在他指導下全院共培養博士後研究員18名、博士研究生70名、碩士研究生105名。他們目前大都成為學科骨幹和帶頭人,在國內外取得了許多驕人的成績。僅在肝膽醫院工作的,就先後有10多人次被評為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和被授予“作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中國青年科學家獎”及總後“科技銀星”、“科技新星”。

保持清正廉潔,樹立高尚的醫德醫風。他幾十年如一日,對病人滿腔熱忱,高度負責,廉潔行醫,贏得了海內外廣大患者的敬重,盛讚他是“救命恩人”、“華佗再世”、“白求恩式的好醫生”。作為一名享譽海內外的肝膽外科權威,慕名前來找他看病的病人排成長龍,其中有為數不少的華僑和外賓,他不分高低貴賤,不管什麼病人向他求醫,都認真接待,細心診治;不少患者求醫心切,常常在馬路上將他的車子攔下,而他總是耐心接過病人的病歷和片子細心詢問檢視,熱心安排治療。他人到哪裡,看病到哪裡,外出考察、開會的間隙常常是他為病人就診、手術的時間。出差歸來,他總是先到病房看望病人,然後再回家。吳孟超1975年給一位安徽農民做手術後,23年中每隔一段時間都要親自或派人千里迢迢去為他檢查身體,噓寒問暖。許多患者為了感謝他的救命之恩,送來各種禮物乃至成百上千元的“紅包”,不少華僑還送來外幣、金戒指等,均被他婉言謝絕。在他的帶領下,全院人員沒有違犯政治紀律的人和事,大家自覺地遵守文明規範服務守則,不收病人紅包、不收病人禮物、不以物代藥、不開大處方和人情方,使病人的滿意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吳孟超的優秀事蹟材料

人有高志,當從基礎做起。1956年的吳孟超去跑圖書館,據說幾乎找遍了他能翻到的所有藏書目錄,只找到一本英文版的《肝臟外科入門》。就這本“入門”,已萬分珍貴。

吳孟超拿著書去告訴導師,裘法祖則對他說:你儘快把它翻譯成中文吧,讓更多我國醫生能看到。

這是個重要情節。此前,吳孟超只想到閱讀它,還沒有想到翻譯它。導師這話,不是一般的鼓勵。裘法祖心裡想著的不只是一個吳孟超,導師在想著中國的肝臟外科,導師心裡裝著中國無數的肝臟疾病患者。當年吳孟超不僅尊矚翻譯了這本英文書,更為珍貴的是他繼承了導師心中總是裝著患者的偉大的情感。所以,2011年5月,吳孟超站在人民大會堂的講臺上做報告,

他說他的榮譽“屬於教導我做人行醫的老師們……”在這裡,他更強調老師教他“做人”,這“做人”比“醫術”重要。

1958年吳孟超給醫院寫報告要求向肝臟外科進軍。醫院批准他和張曉華、胡巨集凱三名軍醫聯合攻關,這就是中國肝臟外科史上著名的“三人小組”,

吳孟超任組長。

《肝臟外科入門》的原作者是美國人,該書沒有涉及肝臟手術的止血方法。而止血方法是肝臟手術必須解決的首要難題。“三人小組”從研究肝臟解剖入手,經300多天,終於製作出肝臟血管鑄型標本。隨著肝臟血管構造如同珊瑚般呈現,把他們自己都嚇一跳,肝臟內大大小小的血管多達幾千條,這猶如打開了一座神祕的宮殿,而怎麼認識它,仍然是個難題。

經深入的持續研究,他們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個肝臟結構“五葉四段”解剖學理論。如果通俗地說,我想大約可以這樣理解,肝臟就像一棵血管樹,有主幹有分支,按照各個分支相對獨立的血管體系,大致分為“五葉四段”比較合理。做手術不能僅僅切除腫瘤,而是要把長著腫瘤的那部分肝臟切除。有了“五葉四段”理論,看看腫瘤長在哪葉哪段,把這個部分前端的主要血管找到,加以結紮,然後才可以切除長了腫瘤的這一段肝葉。

由於摸清了肝臟血管的走向和分佈規律,1960年吳孟超主刀實施了中國第一例成功的肝臟腫瘤切除手術。從理論到實踐,這標誌著中國醫生掌握了開啟肝臟禁區的鑰匙。

肝臟手術出血多,止血難,是個世界性難題。此時國際上普遍採用西方的“低溫麻醉法”,就是把病人麻醉後放到冰水裡,等體溫降到32度以下再進行手術,這可以減少出血,卻也容易引起多種感染和併發症,手術死亡率很高。吳孟超想探索新的方法。一天,手術後洗手,忽然,他從自來水龍頭的一開一關中得到啟發。他想,如果在病人的肝動脈和門靜脈上裝個“開關”,就像自來水龍頭的開關那樣,把血攔截在肝臟外面,到一定時間開啟,恢復供血,就在這一開一關的間歇期間切除腫瘤,不是可以大大減少出血嗎?

這是個有如從“水壺冒氣”、“蘋果落地”中得到啟發那樣的啟發,吳孟超經過在動物身上反覆試驗,取得最佳引數,接著就在臨床上大獲成功,手術成功率一下子提高到90%以上。這是1963年,吳孟超就此發明了“常溫下間歇性肝門阻斷切肝法”,改變了西方沿用已久的傳統技術。

正是運用這項發明,吳孟超在1963年為一位中肝葉生癌的農村婦女成功實施了世界上第一例中肝葉切除手術,這位婦女叫陸小芬。何以又是“第一例”?因中肝葉是肝臟血管最豐富的部位,外科界曾把它看作“禁區中的禁區”。吳孟超的這項發明,以及他在中肝葉施行大手術的成功,均屬於破解了世界性的難題。

此時的吳孟超以接二連三的突破性成就,證明了他沒有辜負鄭寶琦、裘法祖對他的預見。不論昨天還是今天,比他的醫術更重要的,是他身上確實有一種非凡的氣質,而比他的氣質更寶貴的是他有一顆總在為患者著想的心。

他提出要辦進修班,把“五葉四段”理論和他發明的肝臟手術新方法教給廣大外科醫生。有人曾提醒他:外科醫生靠的就是一手絕活,教給別人,你的優勢就沒了。他說:我國有幾十萬肝癌患者,靠我們幾個人救不了那麼多病人,只有把技術傳播出去,才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他自編教材,親手示範,把新技術毫無保留地教給了來進修的外科醫生,帶出了1000多名“吳氏刀法”傳人。這使中國肝臟外科手術的整體水平得以提升,走到了國際肝臟外科的領先地位。吳孟超作出上述突破性成就的年月,是中國與西方缺少交流的年月,但他的“常溫下間歇性肝門阻斷切肝法”還是傳到了西方,這是吳孟超對人類的貢獻。改革開放後,吳孟超於1979年9月應邀出席在美國舊金山召開的國際外科學會第二十八屆會議,參加這次大會的有60多國的2000多名外科專家,代表著世界外科的最高水平。吳孟超在大會作的15分鐘學術報告,被稱為“舊金山颳起吳旋風”。

因吳孟超報告的病例和相關數字令西方震撼,譬如肝癌手術成功率已達到91.2%,手術死亡率僅8.8%,有6例已生存10年以上……醫學是一種世界性的語言,在外科醫生聽來,那並不是枯燥的資料,它有如貝多芬命運交響曲那強勁的樂章,所有的醫生都能聽懂那些資料所凝聚的巨大生命意義和深刻的人道精神,以及為此付出的種種艱難和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