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心得體會5篇 《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洞察與反思》

《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是教育界一部重要的指導性檔案,旨在規範中國小教師的職業行為與道德素養。這一規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堅守教育信仰,倡導教書育人,並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係。本文將對《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進行深入探討,分享個人的體會與理解。

《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心得體會5篇 《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洞察與反思》

第1篇

新修訂的《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歷經多年的研究論證和徵求意見,終於以今年形成了最後修訂方案,和我們廣大一線的老師們見面了。在校本培訓中,我們學習了新修訂的《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感觸頗深。

認真比較兩次修訂後的條款,我們不難發現既有形式上的八條變為六條,更有內容上的與時俱進,如“依法執教”修訂為“愛國守法”;“熱愛學生”修訂為“關愛學生”等。除此之外,一些新增加的內容或表述相當醒目,包括“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牟取私利”、“知榮明恥”等。

認真閱讀,回味無窮。四處醒目的“人”字詞語:“甘為人梯”“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塑造人格”,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新師德第二條:忠誠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對工作高度負責,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

魯迅先生的詩句“我以我血薦軒轅”、“俯首甘為孺子牛”,被後人稱之為師的楷模。今天,新師德規範以“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八個字寫出了為師者的師德底線。回顧歷史,古今中外無數事例證明,育人單憑熱情和幹勁是不夠的,還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為一名教師就要有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甘為人梯,像“春蠶”吐盡青絲,像“蠟燭”化成灰燼,把畢生獻給事業,獻給學生。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教師良好的思想品行將是教師最偉大人格力量的體現。

奉獻,使愛崗敬業,努力工作,不求名不求利,講究貢獻,不求索取。奉獻,是為人民服務和集體主義精神的最好體現。奉獻,表現於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奉獻,表現於對學生的熱愛。奉獻,還表現於對名利的淡泊。作為教師,我們享有最大的名,那就是“光榮的人民教師”,與目前社會上某些人相比,教師職業也許是清貧的,但卻擁有其它行業無法比擬的富足與快樂。一個一個的人,正是在我們勤備工作下,離開學校,走向了社會,走向了成功。的確,我們因為奉獻而富有。

新師德第四條:教書育人。實施素質教育,遵循教育規律,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教師,這個神聖的稱呼,它如磁石吸引著我們遊離的目光。我工作中逐漸感悟到人生的哲理。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培根說的一句話:“我們不應該像螞蟻單是收集,不應該像蜘蛛只從肚裡抽絲,我們應該像蜜峰,既採集又整理,這樣才能釀出香甜的蜂蜜。”因為,我們所從事的已不再是一種職業而應是一種專業,我們要與新課程一起成長。

為此,我們應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學習和豐富自己,不斷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掌握獲取資訊的先進手段,從傳統的“經驗型”向“學者型”、“研究型”角色轉化。在實施新課程的同時,不再充當教材大綱的“忠實的執行者”的角色,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深刻理解新課程的教育價值,要把教材看做“麵粉”而不是現成的“麵包”,並根據自己的實際,特別是學生的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只有我們不斷學習,用新知充實自己,才能在教育改革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師者。

新師德第四條:為人師表。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整潔得體,語言規範健康,舉止文明禮貌。謙虛謹慎,團結協作。平等對待學生家長,認真聽取意見和建議,不以粗魯言行對待家長。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責之便謀取私利。

為人師表這是教育事業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魯迅說過“從噴泉裡出來的都是水,從血管裡出來的都是血。”自己不具有的東西,當然也就無法給予別人。教育學生,不是演戲,假象逃不過學生的眼睛,只有真正做到言行統一、表裡一致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學生身上產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的作用。讓學生受到感染,引起共鳴。

教師工作的“示範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需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範,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像魏書生說的那樣:把自己平凡的工作當作巨集偉的世界去研究,你就會發現無窮的樂趣。這時,你的回報定然是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新師德第三條: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新師德第四條:培養學生良好品德,塑造學生健全人格,啟發學生創新精神。

傳統意義上的師德規範,大多要求教師“愛崗敬業”、“為人師表”、“樂於奉獻”等等,一般都從教師從業的態度上做文章,只要教師珍惜教育崗位,對學生關懷無微不至,對各項教育教學任務能不折不扣的予以完成,態度是端正的,行為是積極的,大多數領導就會認為這是一名不錯的老師,最起碼是師德合格的老師。然而,今天的新師德規範卻兩次提出了“人格”這個詞眼兒,認真品析,不能發現新規範對新時期的師德應該是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將師德定位於了師德師風和師能的完美結合。教師在完善自己人格修養的同時,塑造學生健全人格,並且做到完全尊重學生人格。只有一種老黃牛的精神是不足以成全一個優秀的教師的。

一個師德高尚的教師,其職業道德中的應有之義還應該包括豐富的學識、淵博的知識、過硬的專業基本功和高超的育人技巧以及堪為人師的高尚風範,亦即教師的學識魅力和人格魅力。學識魅力和人格魅力是師德的最高境界,要想得到全社會對教育、對教師的尊重和認同,教師們必須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上下功夫,走內涵發展之路,追求師德發展的最高境界,真正做一名智慧型人民教師。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只要熱愛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這是青年詩人汪國真的兩句詩,可謂是道出我們老師的心曲。相信,只要我們認真履行了教師這份神聖的職責,認定我們心中的目標,教育的藍天我們會撐起,明天的太陽同樣會在我們手中托起。

《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心得體會5篇 《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洞察與反思》 第2張

第2篇

教師是教育過程中的主導力量。教師道德品質不僅是教師自身的行為規範,而且還是作用於學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與否,關係到到素質教育能否得以正確順利地實施。通過暑期的學習,我對師德的含義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教師必須有高尚的品德。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是培養、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質將直接影響下一代的成長。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既要把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響學生、感化學生,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長髮展。因而教師必須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純潔美好的心靈。在工作中,教師要安貧樂教,甘於奉獻。必須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將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實踐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 行知所說的“捧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教師對學生要有一顆慈母般的愛心。教師對學生慈母般的愛心應來自對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對教育事業的強烈事業心和高度責任感。教師的母愛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徹底地化解學生的逆反心理和對抗情緒,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如像母親一樣,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幫助學生,對差生不嫌棄,不歧視,給他們多一點愛,就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在學習上有無窮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師的成功經驗都證明了母愛力量的神奇作用。

教師要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學識。博學多才對一位教師來說當然很重要。因作我們是直接面對學生的教育者,學生什麼問題都會提出來,而且往往“打破沙鍋問到底”。沒有廣博的知識,就不能很好地解學生之“惑”,傳為人之“道”。但知識絕不是處於靜止的狀態,它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每時每刻都在日新月異地發生著量和質的變化,特別是被稱作“知識爆炸時代”、“數字時代”、“網際網路時代”的今天。因而,我們這些為師者讓自己的知識處於不斷更新的狀態,跟上時代發展趨勢,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顯得更為重要。否則,不去更新,不去充實,你那點知識就是一桶死水,終會走向腐化。

通過學習,我深知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對學生要有慈母般的愛心,且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知識,做到與時代同步,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這付教書育人的重擔。

目前,中國小教學中仍然存在著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那就是:教師很辛苦,學生很痛苦。“教師很辛苦”最直接的原因之一就是大量繁重而無效的備課佔用了教師的時間和精力,所以我們應該依據“有效教學”理論對教師備課進行改革。有效教學理論作為“新課改”的理論基礎之一,其核心問題就是教學的效益問題。“備課”是教師重要的教學行為,更應注重效益。

一、備課的目標要重實效。新課程有新“課標”,教師備課的真正目標就是如何達到新“課標”的要求。傳統的備課一是目標不正確、不實在,如很多教師的備課只是為了完成任務,所以要麼沒有目標,要麼目標不合實際、不具體;二是目標多注重知識傳授與獲取,強調教師教學行為的結果和學生行為的結果。這樣的備課目標對於學生的發展顯然是無效或效益很低的。新“課標”要求教師備課的有效目標必須既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又強調師生雙邊、多邊活動的過程。

二、備課的形式要合實際。傳統的備課形式主要是教師獨自一人或冥思苦想、或照抄參考資料,且必須每個過程,每句話都要用備課本寫出來,“備課”實際上成了“背課”,尤其是教師上優質課、示範課總是把教案記熟,然後按“臺詞”去“演戲”。這樣的備課形式與“課改”促進教師的提高和學生的發展之宗旨是相悖的,只能使教師吃力不討好。新的.備課形式應該是豐富多樣、靈活多樣的,要因課程內容,教師能力水平的不同而異。如活動類課程,應以場所、器材、學具及活動的組織安排等準備為備課形式,自然實驗課應著重花功夫做好實驗的物質準備、分組安排等,這些型別的課不必拘泥於將一切都寫在備課本上。有平行班級的,應大力提倡“集體備課”方式。而教齡長、經驗豐富、素質高的教師,提倡在書上“點畫批註”,讓他們騰出精力和時間搞研究。

三、備課的評價要促發展。傳統的備課評價對每個教師、每門課程的備課要求幾乎都是一律的。如“環節”都要有“目標要求”、“重難點”、“教具準備”、“匯入”、“經過”、“小結”、“作業”等,缺一項就視為不合格,這樣做的弊端就在於忽視了學科特點,扼殺了教師的創造性。按照“課改”的新要求,教師的備課評價應該體現學科特點、教師特色,要有利於教師的提高,有利於學生的發展,無論是哪一門課,無論是老教師,還是年輕教師,只要能按這個總要求去備課,就都是好的備課。所以,建立一套符合“課改”要求的新的備課評價標準,是促進教師有效備課的關鍵。我們認為新的備課評價標準應把握一下原則:照搬照抄要嚴禁,千篇一律要否定,過程思路有特色,促進發展目標明。

四、備課的研究要花氣力。長期以來,大多數學校把教學研究的重點都放在“課堂教學及其評價”上,而對備課的研究則相對忽視。眾所周知,備課是教學的重要行為之一,是教師上好課的關鍵,如果備課無效,教學就必然無效。我們花氣力研究備課實際上是“磨刀不誤砍柴工”。所以我們認為備課的研究應比教學其他環節的研究更為重要,要大力提倡和實施有效備課。學校教導處和研究組應就備課列出研究專題,如“不同型別課的備課形式”、“怎樣才能備出特色”等。只要我們更新觀念,堅持不懈,一定會探索出一條符合“課改”要求的“有效備課”新路子。

第3篇

今天,我參加了大埔中學組織的假期教師培訓,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學習我國最新頒佈的《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09年版)》。經過對《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09年版)》的學習,我對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有了更具體、更深刻地理解。

?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09年版)》對教師職業道德範圍內的行為和職業態度以及任務目標作出了規範要求,並給予了具體的說明,是中國小教師在工作過程中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新的《規範》充分體現了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的“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學內容方式、考試招生制度、質量評價制度等改革,減輕中國小生課業負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重點提高農村教師素質。”的精神要求。新的《規範》在六個方面對教師的職業道德分別作出了具體的要求。

“愛國”就是要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這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根基,要求我們樹立“教育為國”的觀念,教師應該站在“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後繼有人”的'民族發展的戰略高度來看待自己的工作。面對知識經濟時代和經濟全球化的影響,我們作為教師,還必須使自己具有全球觀念,正確認識全球化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機遇,從而引導學生以正確的態度來看待全球化、迎接全球化。要時刻記得“在教師手裡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這句名言

“守法”就是要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認真學習《憲法》、《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和《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做到依法執教。並且還要不斷地學習國家的各種法律法規,提高自己的法制意識,積累足夠的法律知識以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為建設法制國家做貢獻。

“敬業”就是要忠誠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對工作高度負責,勤勤懇懇,兢兢業業,。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對工作敷衍塞責。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教師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責任心上”,這句話告訴我們,敬業的根

本就是要有責任心和使命感。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這樣一段名言:“只有在有良心和羞恥心的良好基礎上,人的心靈中才會產生良知。良心,就是無數次發展為體驗、感受的知識,正是在它的影響下,必然會派生羞恥心、責任心和事業心。”,這就告訴我們責任心和使命感良心和羞恥心,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有良心和羞恥心的教師。

“奉獻”就是要有甘為人梯,樂於奉獻的精神。這是一種基於敬業的精神境界,是一種人生態度。是不能以其他行業的勞動價值評價標準來進行評判的東西。

“關愛學生”包含兩方面的含義:第一是要關心;第二是要愛護。要做到這兩點,就要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教師法》第四章第二十九條明確規定: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章第十八條規定:學校應當尊重未成年學生受教育的權利,關心、愛護學生,對品行有缺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當耐心教育、幫助,不得歧視,不得違反法律和國家規定開除未成年學生。由此可見“關愛學生”是我國法律對教師的要求。

?禮記》中對教師是這樣定義的:“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這句話鮮明的指出了教師的主要職責是教書育人。而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應該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

教育者的人品、道德、修養、風範對受教育者起著示範、引導、感化、薰陶的作用,其影響往往延續一個人的終生。正因如此,教育者的師表、師德、更為重要。儒家學說創始人孔子曾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王夫之又說:“身

教重於言傳。”,所以教師要為人師表。要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範,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要牢記“要把學生造就成一種什麼人,自己就應當是什麼人。”

名師魏書生說過:“自新應似長江水,日夜奔流無歇時。”

教師要有廣博的學識和高超的教學藝術。教育者之所以被人尊稱為“師”,首先在於有廣博的學識,他們既全面繼承了前輩積累的科學知識,同時還具有把知識教給學生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因此,教育者要不斷更新知識,不斷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永遠站在文化科學知識的前沿。要有探索、研究式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工作中,教師正確而恰當地運用探索、研究、發現式的教學方法,對於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都具有積極的意義。為了適應知識經濟對創造性人才的需求,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既要注意給學生創設問題情景,激發他們的疑問,又要引導好學生的思維過程,鼓勵他們大膽地提問,富有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一個合格的教師不但要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還要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

第4篇

日前,我校就教育部最新修訂和頒發的《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進行了學習和討論,我受益頗多。當我再一次審視這份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時,除了有對這項事業的崇敬之心外,更多感受到一份來自心靈深處的責任與愛。魯迅說“教育根植於愛”,我相信,只有教師發自內心深處對教育的熱愛和對孩子的關懷,才能辦出人民滿意的教育事業,才是對國家未來的負責,因為我們深知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失誤,就會使社會遭受嚴重的損失。

我們用愛心承諾。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曾經和學生探討一篇作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作者凱倫凱特的老師沙莉文用畢生的精力陪伴著可憐的孩子,將她由一個無知、粗魯、暴躁的小動物變成一個偉大的作家。如果不是愛,如何能有如此巨大的變化;如果不是有愛,如何能在殘缺的軀體上播種健康的靈魂。當我們的一位學生在課堂上暈倒的時候,任課老師毫不猶豫地背起這位學生毅然奔往醫院,學生的家長得知此事後都感動不已。老師用他的行動證明了我們的教育是愛的教育。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大詩人泰戈爾說:“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讓我幹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總是謙遜地垂著它的綠蔭的。”做一片慈愛的、謙遜的綠葉,哪怕化著春泥也要滋潤甜蜜的花、珍貴的果。這就是我們的愛。

1、耐心說理,穩住學生情緒對學生的教育工作說到底是一個愛的工作。但僅僅停留在愛上是不夠的',愛要在心理上與學生相容,這就要求教師要有高尚的道德修養,這種修養是師德的“調節器”和“控制閥”,是教師必備的心理品質,教師與學生的關係從本質上是成年人與未成年人的關係,對未成年人要允許其犯錯誤,教師要循循善誘,不能操之過急,對學生說理,要有耐心,有充足的理由。

理解就是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心理實際和生活實際。班級德育工作的開展,學生德育素質的提高,必須遵守一切從實際出發這一原則。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待人。作為一個老師即使學生犯了錯誤,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也應尊重學生的人格諄諄教導學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應。一味的訓斥,只能促成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更不能用挖苦、諷刺傷學生的心。其次老師要從愛心出發,愛心是教育的前提,老師要關心愛護班級的每一個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批評教育,是預防生鐵煉不成鋼,是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健康成長,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成材。老師有愛心,學生也能更加愛戴老師,有利加深師生的感情,以使充分發揮情感教育作用。

2、心理相容,走進學生的生活教師要把學生看作一個有思考能力的人,有發展潛力的人,而不是老師施愛的被動物件。當老師把學生當成教育的主體用讚賞的眼光去看他們時,就會發現他們有可愛之處,你不會不去愛他們。在有的教師眼裡,對後進生常常是不屑一顧的,然而,後進生的堅強毅力和承受能力是常人所沒有的。他們明知聽不懂教師講課的內容,卻天天要堅持聽;他們面對考試,明知要失敗,但是屢敗屢考。如果教師對他們給予深深的理解,就會發現他們值得你愛,你才會發自內心地去愛他們。記得班裡有一個後進生,他不是腦子反應不靈活,而是特別懶散。課堂上回答問題頭頭是道,思維敏捷。可回到家裡總是完成不了家庭作業。我試著從她的家庭著手,原來她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家庭並沒有給她想要的溫暖,從而使她對生活失去了信念,也失去了對周圍人的信任。我像大姐姐一樣去關心她,並主動與她家長進行了溝通,要求她家長一起參與進來解決問題,多關心孩子的心理狀態和煩惱。慢慢地,她開始主動向我傾訴她的心事,向我尋求幫助了。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努力,她已經基本走出家庭的陰影,學習也慢慢進入了狀態。有一天,我接到了她媽媽打來的電話,她說“老師,太感謝你了,如果不是你,對這孩子我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這一刻,我激動極了,我知道,我的付出終於得到了肯定,這是對我最大的安慰。

3、寬嚴相濟,在表揚中有批評,在批評中有表揚古人云“嚴師出高徒”,只要做老師的嚴格要求,加強紀律作用,就能使學生取得不錯的成就。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資訊獲得的途徑越來越多,更加便捷,老師在很多方面不見得比學生知曉的廣、理解的深。這就需要轉換教學和管理風格,適應學生新的特點。

首先要確立學生與教師在人格上、政治上和真理面前是一律平等的,所謂“教學相長”就是老師與學生要互相發現、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營造融洽的教學氛圍。教師既是學習上的導師,又是生活中的益友。只有在情感上使學生接受教師本人,才能促進教學的良性迴圈。好比在心理諮詢當中,諮詢師面對一個求助者時,首先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建立良好的諮訪關係,關係建立好了,問題解決起來就容易多了。

其次,教師要做到嚴之有理、嚴之有度,充分掌握學生的問題實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決不能以打擊和責罵為手段,應代之以商量和寬容。鵝卵石之所以光滑剔透,並不是由於錘子的鍛造,而是來自溪水長年的撫摸。

寬並不是縱容和放棄,而是把對學生的溫情和嚴格相結合。要“嚴中有愛”,“愛中見嚴”。不因為優生就“愛中無嚴”,也不因為差生就“嚴中無愛”。對於差生要“嚴中有愛,嚴之有序”,不急於求成。要尊重學生,才能啟發學生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教師平易近人,和學生打成一片,以誠相待,方可使學生感到老師親切可敬,就能主動接近老師。同時對於學生所發犯的缺點和錯誤及時加以指正,決不姑息。如果教師一味面慈心軟,對學生疏於管理,致使學生紀律鬆散,無所顧忌,這是軟弱無能的表現。其實,寬容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嚴格。寬容應該因人而異,因事而別。作為教師,我們在擁有寬容的同時也應該做到:原則問題不讓步,是非面前不糊塗。

做學生良師益友學生大多對老師有一種畏懼感,有的學生上了幾年學,除了在課堂上回答問題外,幾乎沒和老師主動交流過,特別是一些性格怪異的學生。記得剛接任六年級一個班的語文教學,班上的小明同學性格怪異,言談舉止都與其他同學迥然不同。課堂上隨意聊天,拿別人文具,往別人桌子上扔東西,甚至惡作劇抽掉同學的板凳。批評對他根本不起作用。看來,轉變他只有從溝通開始。於是,課下我主動找他聊天。他喜歡動畫片,我就和他聊“寶連燈”;他喜歡打籃球,我就和他聊nba;他暗中喜歡班上的一個女孩子,我告訴他這並不是缺點,說明你長大了,成熟了,但要知道怎樣把握這份同學情感,讓它成為動力……一次次的談心,一回回的溝通,他漸漸對我敞開了心扉,也願意聽我的話,不再違反紀律。或許,這就是溝通的魅力。

交流對於人的發展很重要,有交流才有溝通,有溝通才能產生影響,而影響不就是教育麼!談心是老師常用的和學生交流的方法,但要與隊員真心的交流,不能僅僅讓他聆聽你的教誨或“演講”,還得用一個法寶—眼神。和學生談心時,如果你睜大眼睛看著他,就會引起他傾訴的慾望;他說到精彩之處,你欣賞的看著他,他會得到鼓勵;他說到傷心時你同情的看著他,是在給他心理支援。既然是談心,他聊他的感受,你也要聊你的經歷,互相分享才是平等的交流。和孩子談心時,我常常會講自己小時侯的故事、曾經犯過的錯誤及受的懲罰等。當你用一顆同理心去體會他們的感受時,他們的心理就平衡了,就會正視自己的問題,不再逃避,也不再自卑了。當你再像朋友一樣幫他們分析存在的問題,讓他們自己選擇解決問題的辦法、途徑,教育往往就會水到渠成了。

總之,做為教師,他的責任不僅僅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還要教育學生成人、成才。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是抽象的一個字,而是一種具體的教育過程,是建立在教師對學生的理解、寬容、原諒、賞識、信任的基礎上,所形成的一種心理相容,只有這樣,師生關係才能體現平等和尊重,才能體現出我們人民教師優秀的師德,那麼教育的效果也就會象我們所希望的那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作為新時代的園丁,讓我們光榮承諾,用愛作支點,全程奉獻,共同托起學生的未來,共同撐起義務教育的藍天!

第5篇

通過對《中國小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的學習,我更加明確了自己所肩負的責任,也認識到了師德建設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學習《處理辦法》的心得體會:

首先,無規矩不成方圓,沒有制度,教師道德及教學就不能提升。教師是學生的啟蒙人、開拓者。各種學生都有不同的心態,面對學生的過失,教師應予以教育,而不應變相體罰學生。教師應該要因材施教,面對不同的學生應有不同的教育方法,教師與學生之間應是和諧相處的。

第二,既然選擇了教書育人,就要嚴格執行師德規範,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心,要愛崗敬業、為人師表。要關愛每一個學生的身心健康,公平的對待每個學生,一視同仁。要愛每一個學生,這種愛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是每位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自然流露出的對學生的關愛和期望。教師還要注意與學生心靈的'溝通,建立師生交流的情感紐帶,創造愛的環境,把握愛的分寸,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完善自我。

最後,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與時俱進,不斷完善知識,完善自我、超出自我。嚴格要求自己,把“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當成不斷追求,突出愛與責任這個核心。

總之,在以後的工作中,我還要繼續認真學習《處理辦法》。堅持以人為本、以德立教、愛崗敬業、為人師表,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修養,並圍繞師德素質要求和師德規範,全面提高素質教育,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做一個讓人民滿意的教師。

通過本次學習,我更加明確了自己所肩負的重任,認識到了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時刻為自己敲響師德的警鐘,時刻提醒自己。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制度教師道德及教學也就無從談起。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職業所要求的行為標準和指導教師行為的規範,是教師品德修養的集中體現。對於有償家教、索要或者違反規定收受家長、學生財物的行為,嚴重違反了《中國小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面對此類的過失,理應有相應的制度來制約。

教師是學生的啟蒙者、學生的良師益友。然而各種學生都有不同的心態,面對學生的過失,教師應予以教育,不應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面對不同的學生應有不同的教育方法,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應是和諧可親的。我們要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教學中一項重要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教師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來有針對性的教學,發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我們要留意觀察分析學生學習的特點,對待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要做具體分析,區別對待,教師要根據對學生學習風格的瞭解,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提供風格相配的教學方式,教師不僅僅自己要分析把握學生的學習風格,而且要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學習風格特點,促使學生把學習風格轉化為學習策略。

“無德無以為師。”真正優秀的教師。一定是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的人。他對祖國的愛,對學生的愛,對事業和未來的愛,都表現在他對自己的高標準要求的落實上。率先垂範就是對學生真正的負責,就是潛夠默化、影響深遠的教育。作為國小教師的我們,肩負著培養教育下一代,為祖國的未來夯實基礎的重任。這就要求我們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這種人格魅力表現為教師必須要有敬業精神,必須具備健康的價值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總之,一個合格的教師應該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質和為祖國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有新時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觀念,有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在以後的工作中,我還要繼續認真學習《中國小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和《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堅持以人為本、以德立教、愛崗敬業、為人師表,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修養;並緊緊圍繞新時期師德素質要求和師德規範,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高尚的情操引導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做一個為人民服務的教師,做一個讓人民滿意的教師。